
生活案例——
大概是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睡眠質量一直都不是很好。一開始是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到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又會因為做噩夢驚醒;有時候知道是我自己在做噩夢;有時候醒來不知道有沒有做夢,但就是很累,感覺沒休息一樣。現在是睡得著了,躺下去大概快半小時就會睡著,但還是一直做夢,然後第二天精神狀態就很不好。我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嗎?在不驚動任何人情況下,我不想讓我身邊的人察覺到這些問題。謝謝了。
明鏡解析……
睡眠質量和身體與心理都有關係,不是單一存在和引起的。
從案主的描述中發現可能與疫情事件有關,這是大環境的影響,從心理壓力到外部隔離,都會給原本規律的生活帶來衝擊和不適,因此,身體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階段,而睡眠這個作息習慣也是其中一項,就好像飲食習慣和出行習慣的改變一樣,都是根據實際環境條件作出的調整。
這樣一來,適應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也是正常的發生和反應,無需過度關注,輕度的焦慮也是可以接受的。同時,知道自己的情緒變化是因為目前的事件所導致,清晰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和發展過程就會減輕焦慮的程度。
而對於做噩夢的情況,一般與平時的思慮內容有關。比如最近發生的事情可能其中有一部分是造成恐怖和恐懼的因素,害怕聽到或看到一些不願意接觸的人事物,聲音和畫面等。另外,壓力過度也會導致做噩夢。可以嘗試讓自己平時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機會,聽聽純音樂,閱讀名人傳記,喜劇電影等,並且在內心告訴自己「一切的發生都是應該發生的,尊重事情本來的進程,相信會越來越好。」這樣就是為自己做心理建設,把注意力放在了讓自己放鬆的方面上,慢慢地就會調整過來了。噩夢的現象也只是提醒我們需要作出某些變動而已,無需放大噩夢的影響力。
當入睡困難或者睡眠障礙時,把每次睡眠感受記錄下來,儘量不加入自己的評判,想起多少就記錄多少,只是描述出來事實情況就可以了。記錄完成之後重新閱讀一遍,仍然不加入任何的評判,可以把自己的讀後感受標記出來,把這份能量通過記錄的方法釋放掉。
總結,身體和心理的出現任何異常情況都是正常的發生,因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只不過我們更多的希望是不生病、不變老,這也只是自我催眠,但是不能逃避現實,否則就真的有心理問題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對和接受發生的一切,再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接著就需要把精力關注到接下來怎麼辦上面來,畢竟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成長的過程,而成就則是我們把能解決的問題匯總起來的秘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