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豫讓行刺趙無恤事件的真相

2021-03-05 梭魚歷史大觀


前面我模擬小說的筆法寫了一期刺客豫讓的故事。

如果你僅當是一則歷史故事固然可以。但是,事情的真相遠遠不是這麼簡單!

事件的主人公:趙無恤、豫讓。

趙無恤即趙襄子,晉國趙氏首領。

趙魏韓三家打敗智氏之後,智氏封地皆為趙氏所有,可謂是肥大了!當然,趙氏為此也付出了慘痛代價,從結果來看仍然非常值得!

豫讓,最初是晉國上卿範氏的家臣,然後又去到上卿中行氏做家臣,最後輾轉到投入智氏門下。

值得一提的是,範氏與中行氏的覆滅都有趙氏從中推波助瀾,豫讓不為前面二位主公報仇只為智瑤報仇?

根據《史記刺客列傳》的解釋,豫讓之所以要為智瑤報仇,是因為當初在範氏和中行氏門下並無得到重用,只是普通下人。到了智氏這邊成為了智瑤的心腹家臣,為了報答智瑤的知遇之恩,所以不惜以身犯險行刺趙無恤。

最讓人詫異的是趙無恤為何就輕易放過一心要致自己於死地的人?難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他座右銘或者是天生宅心仁厚?

你搞不清楚趙無恤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回顧一下往期文章《不起眼的歷史故事,往往蘊藏著陰謀》


別的不說,一個將對手天靈蓋做成酒碗的人會是心慈手軟的人?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豫讓的詭異之處在於他去過的每一家到最後都是覆滅告終,這是巧合嗎?

唯一合理的解釋——豫讓是趙氏的臥底!

也許有朋友會提出異議,既然是友軍最後為何趙無恤殺了他?

道理很簡單——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說了這麼多我把事件從頭到尾聯繫起來講一講,大家就會豁然開朗。

第一次,豫讓埋伏在廁所,趙無恤還沒進去就知道裡面有刺客,書上說他覺得心慌,有不詳預感,對此我只能表示呵呵。

第二次,豫讓埋伏在橋下,剛到橋上趙無恤的馬就發出了警示,趙無恤簡直是非人類第六感。

豫讓再次被趙無恤給逮住。

其實趙無恤和豫讓演對臺戲給大夥看呢。

智瑤敗亡之後趙無恤將原智氏封地盡收囊中,原來智氏封地的老百姓會怎麼看趙無恤?

在智氏臣民的眼裡,趙無恤就一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小人。從古到今,人是社會的第一生產力,趙無恤不可能把這些痛恨他的老百姓統統殺光。

豫讓表演謀刺事件可以完美體現趙無恤不記仇,肚量大的高尚品格。

要知道打敗智氏的不僅僅是趙氏,還有韓氏和魏氏,這都是他的競爭對手。要如何在這場爭奪民心的競賽中勝出?

因此,搞好人設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關係到趙氏統治的長治久安。豫讓就是趙無恤樹立人設的最重要道具。

其實就是對世人宣告:豫讓屢次企圖致我於死地我都不計前嫌,我這人肚量大,不記仇,跟著趙氏混才是你們的最好的出路。

通過豫讓努力的配合表演,趙無恤目的達到了,豫讓也完成臥底使命了,最後賞你一顆光榮彈上路。

畢竟豫讓知曉太多趙氏的秘密,豫讓不死趙無恤就一直寢食難安,只有死人才是最保密的。

可憐的豫讓一直努力配合著趙無恤演戲,甚至死到臨頭幻想著趙無恤給他承諾的的富貴榮華,飛黃騰達。

為此豫讓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價,以至於最後連命的搭上了。

附史記原文:

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


「子不嘗事範、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讎,而反委質臣於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


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


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


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原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讎之意,則雖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 


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所書寫,比如劉邦母親睡了蛇,李世民出生之前家門口有二條龍等等,這段內容的真實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焦點

  • 戰國 012 刺客豫讓
    豫讓將發飆的對象選定了趙無恤。正是這一個姓趙的男人,剝奪了智瑤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利,惹得豫讓先生很不高興。豫讓決定要做掉這個人,為自己的主人報仇!豫讓,這個名字實在太恐怖了,以至於在很多年以後趙無恤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都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中國有句老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趙無恤要說:「寧願被賊惦記,也不願意被豫讓惦記。」
  • 春秋忠義之士豫讓,為報仇他本可親近仇家,可他卻堅持與己為難
    為故主報仇,他本可親近仇家伺機行事,然而,他卻堅持「盜亦有盜」,與自己為難……智瑤的家臣豫讓是一個對故主忠誠的人。晉國趙氏家族首領趙無恤不僅聯合韓魏兩家殺光了智瑤全族,瓜分了他的家產,還把智瑤的頭骨用漆漆了,當成酒壺用。他立誓要為智瑤報仇。他偽裝成一個差役,懷裡藏著一個利刃,混進趙無恤家,躲進廁所裡,想等趙無恤進廁所時刺殺他。
  • 戰國 005 趙無恤
    經過幾次考試,趙簡子知道了,這趙無恤絕對是自己最理想的接班人。 於是在候選人當中,趙鞅劃定了兩個人一個是長子伯魯一個就是趙無恤。按照規矩來講,嫡長子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趙鞅趙簡子本人,恰恰就是一個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人。反正他破壞規矩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於是他把自己的人生心得寫成一篇訓誡之辭,用筆寫在主板上,分給的長子和趙無恤,拿回去研讀。說;都背下來,三年以後要考試。
  • 豫讓刺趙:哪有什麼蓋世武功?不過是以命相搏,金庸不懂我的俠義
    公元前453年,趙國的讀書人都在流淚,只因為趙王殺死了一個刺客。這個刺客所要刺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趙王無恤,刺客的名字叫作豫讓,是晉國智氏的家臣。他的屍體就伏在橋下,如同一條死狗一般,卑微、寒酸、醜陋而僵直,但沒有人肯收殮他。
  • 趙、魏、韓三家聯手滅強大的智氏,豫讓為報智伯知遇之恩而報仇
    04對豫讓的到來,智瑤非常高興,為他安排了華屋美衣美食,並告訴他讓他來是為了保命。果然,第二年,智、趙、魏、韓四家,聯合起來滅掉了範氏、中行氏,三軍六卿變成了二軍四聊,土地暫時由晉國君王管理。趙襄子的母親是翟人,地位低賤,他老爹趙簡子聽取相面人的話,廢掉長子,將他立為繼承人,相信他能夠令趙氏興旺發達。趙襄子果然不孚爹望,為了獲得代國土地,他能指使廚子用銅勺把姐夫代王拍死,逼得姐姐用簪子自殺,留下摩笄之山供人垂吊。實際,智伯與趙襄子早有舊恨。
  • 成功率低但知名度極高的所謂刺客——豫讓
    李太白的《俠客行》裡的這兩句話,生動描寫了古代刺客的行事風格。而正如古龍所說,刺客,正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職業之一。太史公在他的《史記》裡寫了很多刺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一位,眾多不成功但卻為後人所惦記的刺客之一:豫讓。豫讓,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在晉國的大家族裡做家臣。
  • 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之豫讓:編劇想不出的劇情
    《資治通鑑》就是從韓、趙、魏封侯之時開始記載的。豫讓開始登場了。豫讓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小人物,沒有軍功、沒有爵位、沒有錢財,寂寂無名。豫讓曾經在六卿之二的範氏和中行氏兩家集團公司裡謀過差事,混得相當一般。不想混日子的豫讓把自己轉會到智伯手下。這次轉會轉出人生的機會。智伯把豫讓當明星一樣供著。
  • 刺客豫讓之失,忠義之辯
    公元前475年,執晉國國政二十年的趙簡子駕崩,其子趙襄子嗣立。豫讓逃到山裡,思念智伯的好處,怨恨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顱做成漆器,盛了酒漿,發誓要為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於是,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刀,被趙襄子逮捕。
  • 豫讓論
    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 義俠豫讓:捨身取義,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是春秋戰國之際的著名俠士、刺客。「在昔有豫讓,他是義俠兒。」這是我國當代史學界和文學界的泰鬥郭沫若先生對豫讓的中肯評價。晉國四卿智、韓、魏、趙,合力瓜分範、中行二卿的封地,智伯勢力迅速膨脹,氣焰也日益囂張。公元前453年,智伯脅迫韓、魏兩家,起兵討伐早年的合作者趙襄子,把趙氏困在晉陽古城。他們掘開堤壩,把汾水灌進晉陽城,想要一舉掃滅趙氏。然而,由於晉陽城歷經董安於、尹鐸的精心建造,苦心經營,又一直被趙襄子視為重要根據地,囤積甚厚,城高池深,所以三家久攻不下。
  • 古今第一刺客~豫讓
    正如李白《俠客行》中所描寫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然而豫讓身不強,力也不壯,大體也不會什麼武術,但司馬遷卻偏偏把他寫進了《史記》的《刺客列傳》之中,並極力推崇,後世人稱之古今第一刺客,連那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也要排在其後。那麼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怎麼會被稱為古今第一刺客呢?他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豫讓刺趙襄子壁畫在正式開始談豫讓的話題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所謂的春秋戰國時代,很多人都知道是東周的又一種稱謂或者說法。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那麼中間的分界線在哪裡?人都有野心,作為最強的存在,智氏總想獨霸晉國,因此滅掉韓趙魏三家就成了智氏的目標。有一天智氏的家主智伯瑤就對韓趙魏三家說:想當年我們晉國也是第一霸主,可後來我們的霸主地位卻被吳越給奪了去。為了恢復晉文公時期的霸業,我建議我們四家每家都拿出些土地獻給晉公,讓晉公帶領我們重回巔峰霸業。三家聽了心裡都明白,什麼獻地給晉公,到最後全部都會落到智氏手中。
  • 史記裡的刺客,聶政最果敢,豫讓最感人,最不專業的是荊軻
    司馬遷原文記載: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匕首,是百金買來的上乘貨,又讓人淬過毒,只要劃破個口子,人立馬沒命,簡直是見血封喉的神器。可惜,荊軻的成績實在難看。獻給秦始皇的禮物是樊於期的人頭。也就是說,還沒等刺殺秦始皇,自己這邊就先死了一名大將。
  • 古文閱讀-豫讓論(方孝孺)
    和韓、魏, 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