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012 刺客豫讓

2021-02-07 謝濤聽世界

我們可以推斷一下豫讓的年齡,按照我們剛才說的,他曾經到範氏和中行氏家裡做家臣的線索,那麼公元前491年,範氏和中行氏滅亡了,豫讓改投智瑤旗下,到智瑤滅亡的公元前453年,這一晃就過去了近40年,即便豫讓當時只有15歲,到這個時候他也應該年近花甲了。


「誰?剛才誰說我老了!」豫讓很有點不服老的意思。讓你看看,老人有時候也會發飆的!豫讓將發飆的對象選定了趙無恤。正是這一個姓趙的男人,剝奪了智瑤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利,惹得豫讓先生很不高興。豫讓決定要做掉這個人,為自己的主人報仇!豫讓,這個名字實在太恐怖了,以至於在很多年以後趙無恤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都不敢一個人上廁所。


中國有句老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趙無恤要說:「寧願被賊惦記,也不願意被豫讓惦記。」有種人是惹不起的,這種人不是智瑤,而是豫讓。因為,智瑤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比如權利、地位,還有那個看不見的虛名。所以,智瑤殺人,也會顧慮重重的,會做出一切和平的手段,把自己包裝成是是仁至義盡的面孔。

豫讓就不同了,他除了感情什麼都不在乎。如果有人傷害了他的感情,這個人就危險。

為了順利完成復仇任務,豫讓先生精心導演了一出大戲。他更名改姓,混在一群勞改犯當中,鑽進晉陽城的宮殿裡,參與裝修廁所。這本來是奴隸的工作,而奴隸這個行業都是由罪犯提供人力資源的。當然戰俘也可以。窮困潦倒的人,也可以自賣為奴,自願成為這個行列當中的人。豫讓先生拿著一把塗牆用的瓦刀,站在廁所裡抹牆,瓦刀的刃已經被他偷著磨得光光的,鋒利逼人,一揮必殺,專門對付人的脖子。

豫讓每天就在這裡恭候趙無恤大駕光臨。因為你要知道,別的事情都可以命令別人去做,只有上廁所這事兒必須個人親自來辦,別人無法替手。所以,韓庭趙廁,吳宮燕市,這些都是俠客活動的地方。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刺客下手的絕佳的地點。不管你是多強大的男人,多麼無敵的英雄,你也得上廁所。


這一天,趙無恤真的親自來上廁所了。那個豫讓先生正穿著奴隸的衣服,粉刷著廁所的牆壁,嘴裡還哼著小調。隨著他的歌唱,趙無恤情緒來得更加激動了,肚子裡更加翻江倒海,雙手提著褲腰帶,一路小跑的就衝進茅房了。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剛剛蹲下,突然心裡「噗通」跳了一下,這是一種心靈感應。但凡久經沙場的人對這種反應,是很敏感的。趙無恤在這個時候突然感受到了一種逼人的氣場。當然不是臭氣,而是殺氣。於是他大吼一聲:「誰?是誰在那兒?有刺客!」

趙無恤在門口等著的保鏢,急了。老大從來沒有這麼大聲說過話,那肯定是碰到不一般的狀況,而且廁所裡現在除了老大,就是一個奴隸了,那不用說,這奴隸就是刺客啦!

於是兄弟們一擁而上,當場揪住了豫讓,連拉帶拽地押到老大的面前。當然按照慣例,把一個陌生人帶到老大面前,事先一定要搜身。於是,左右保鏢把豫讓扒個精光,從他身上搜出彈簧刀,汽油桶,啤酒瓶,辣椒水等等物品。

這一下把趙無恤狠狠的嚇了一跳,思量著:「這個傢伙怎麼搞的?帶這麼多違禁危險品到我家廁所來,有何企圖啊?」當然,這裡是開個玩笑啦,沒有這麼多危險品,當時也沒什麼汽油桶、玻璃瓶、辣椒水之類的東西。

保鏢從豫讓身上搜出來的就是那把瓦刀。瓦刀的刃,磨得鋒利無比,閃著青芒的殺人的光。和豫讓這個傢伙眼裡冒出來的殺人的青光一模一樣。不用說了,刺客就是他了!大夥平靜下來了,仔細一瞅,咦?這個傢伙不是畢陽的孫子嗎?怎麼幹這種勾當?那個什麼,你叫什麼名字來著?

豫讓就說了:「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豫讓!」

「咦?行啊你啊!就衝你也配來行刺我們的主的?」

趙無恤擺了擺手,制止了手下的問話,說:「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想行刺於我?」

豫讓這個時候有點暈,他沒有看出趙無恤的意思,畢竟做賊心虛嘛。他一開口就說了大實話:「我乃智氏之臣,今天就是來找你報仇的。」

這句話實在是一句大實話,趙無恤後來回憶起這一段經歷的時候,還經常感嘆:「豫讓真是一個實誠人吶!」想了想,趙無恤說:「放他走吧。豫讓,下次再幹這活的時候,利索一點,不要再給你爺爺丟臉了。記住,不要在我面前出現了,不要再讓我看見你!」

旁邊的保鏢們聽了,有點意外,有人就趕緊追問了:「主公,這種十惡不赦的罪人,怎麼說放就放了呀?」

趙無恤說:「我知道。但是自從智伯死了,姓智的人也被滅族了,一個後人都沒有留下。這個傢伙,敢於在這個時候,為主子復仇,也算是個義士。殺義士,不祥啊!算了,以後我避開他就是了。我們走!」於是,趙無恤站起來,系好衣服,綁上褲帶,前呼後擁地離開了廁所。


其實你說這個理由算不算是一個理由呢?殺義士不祥?說白了,有夠勉強的。難道殺智瑤一家,就算吉祥了?殺人就是殺人嘛,講什麼道理,不管殺誰呀!但趙無恤就是用這個牽強的理由放走了豫讓。但是,卻為趙氏家族賺夠了輿論。大家都說:你趙老大愛惜人才,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實際上呢,豫讓第一次行刺失敗以後,就註定了他不可能再成功了。趙無恤這麼精明的人,沒理由不派一個小分隊,對你進行二十四小時的跟蹤監控的。別說你後來變成乞丐了,就算是變成女人,就算上街經常換馬甲,就算到泰國變成了人妖,

趙老大照樣一眼就能把你認出來。

那麼,豫讓怎麼辦呢?他怎樣進一步實施自己的復仇計劃呢?我們下次再說。


相關焦點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說起豫讓這個人,可能很多讀者並不了解。但是說起豫讓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可謂是人盡皆知。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人,作為晉國智家的家臣,在韓趙魏三家分晉後,豫讓一生都在為給他的主人智伯瑤復仇而奮鬥。雖然最終失敗,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四大刺客之一。
  • 古今第一刺客~豫讓
    然而豫讓身不強,力也不壯,大體也不會什麼武術,但司馬遷卻偏偏把他寫進了《史記》的《刺客列傳》之中,並極力推崇,後世人稱之古今第一刺客,連那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也要排在其後。那麼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怎麼會被稱為古今第一刺客呢?他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成功率低但知名度極高的所謂刺客——豫讓
    李太白的《俠客行》裡的這兩句話,生動描寫了古代刺客的行事風格。而正如古龍所說,刺客,正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職業之一。太史公在他的《史記》裡寫了很多刺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一位,眾多不成功但卻為後人所惦記的刺客之一:豫讓。豫讓,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在晉國的大家族裡做家臣。
  • 刺客豫讓之失,忠義之辯
    刺客豫讓之失,忠義之辯作者:轅固小生古龍說過,人類社會有兩種最為悠久的職業,一是妓女,一是刺客。當然,刺客的格調更高一些,有時甚至可以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而最早記載刺客行跡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其間的《刺客列傳》只收錄了五個人,作為太史公心中當之無愧的忠義之士,在如椽巨筆的刻畫之下,為後世傳頌不止。
  • 讀資治通鑑——豫讓
    在《史記》之中,有《刺客列傳》,專門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五位著名的刺客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的事跡。《資治通鑑》之中卻把豫讓拿出來單獨講述了一遍,按照正常的邏輯,既然前人已經講過的史實,並且是文採斐然很難超越的,就不應該再寫出來,否則就是徒增笑柄了。但是,司馬光還是基本參照《史記》中豫讓的內容寫了一遍。
  •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他們或居於鬧市,或隱於深山,或只生存於黑暗中,他們或許都沒有名字,他們的出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行刺,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諸侯國之間相互吞併攻伐特別嚴重,當正面無法抗衡之時,那就來個「曲線救國」。
  • 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中他最幸運,挾持君王要回國土,享盡榮華富貴!
    刺客,人類歷史中一種特殊職業,他們往往出於政治、經濟、或個人私怨等原因,為宿主對某個目標人物進行謀殺和暗殺。中國最早的職業刺客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中記載了五位知名刺客。他們分別是劫持齊桓公的曹沫、刺殺吳王僚助公子光登基的專諸、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和聶政,以及圖窮匕首見刺殺秦王的荊軻。這五大刺客的刺殺行動中,刺殺成功的三位,分別是曹沫、專諸和聶政,刺殺失敗的兩位,豫讓和荊軻。一、屍孽立正鎬冠千裡的刺客-專諸吳國人專諸似乎就沒有曹沫那樣幸運,伍子胥覺察到吳國公子光有篡位之心,便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也算慧眼識人,對公子光以禮相待。
  • 漫畫-豫讓的故事
    momo認為他把仁義二字詮釋到了及至,是亂世中真正的豪俠。特別聲明,鑑於本人顏控的特質,主角人物設定是美型少年,歷史研究愛好者不必深究,若不能釋然可點叉叉退出。下面,看故事吧。話說在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武功很高的義士,名叫豫讓。他得到當時晉國國王智伯的賞識,成了智伯的家臣。
  • 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之豫讓:編劇想不出的劇情
    豫讓是《史記·刺客列傳》中第三個出場的刺客,比專諸晚70年左右。豫讓刺殺趙襄子,一場血濺五步的刺殺行動最後演變英雄惜英雄的喜劇,文學創作者都不容易想到最後的劇情走向。首先得從春秋時期著名的三家分晉說起。晉文公重耳統治下的晉國一度成為春秋時期最強盛的諸侯國,興盛期持續了100多年。
  • 史記裡的刺客,聶政最果敢,豫讓最感人,最不專業的是荊軻
    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這件事,司馬遷的《刺客列傳》裡著墨最多,卻輸得最慘。究其原因,荊軻實在是太不專業了。在《刺客列傳》裡,荊軻的條件最好。他有整個國家做後盾,背後的主顧是燕國太子丹,可以調動全國的資源支援荊軻完成這個任務。而且,在眾多刺客中,荊軻的武器也最為致命。
  • 義俠豫讓:捨身取義,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是春秋戰國之際的著名俠士、刺客。「在昔有豫讓,他是義俠兒。」這是我國當代史學界和文學界的泰鬥郭沫若先生對豫讓的中肯評價。司馬遷的《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中記載著豫讓感於知己之恩而甘心捨命相報的一段故事: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當時晉國有六大家族爭奪政權,豫讓曾經在大夫範氏、中行氏手下做事,但並沒有得到重用,因而也沒有獲得什麼名聲,於是他轉而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和寵信他。他生活的年代,是「春秋無義戰」的年代;他所在的晉國六卿角逐,紛爭不已。
  • 刺客造句和解釋_刺客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葉紫《行軍散記》:「師長的房間裡突然怪叫了一聲——捉刺客呀!」] 刺客參考例句: 1、幻影刺客,我可不是你的粉絲。 2、不一會刺客便被黃進芳摔死兩個,踢傷兩個。
  • 豫讓論
    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譯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稱作知己,那就應當竭盡智謀,誠懇地加以勸告,巧妙地加以開導,在禍患還未顯露時就消除它。
  • 巡迴檢查組以豫讓為劍,正義劃上了完美的句號,雖有不足但還不錯
    可能是再也得不到吧,所以才會心生嚮往,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看那些武俠的小說,還特別崇拜裡面那些視死如歸的英雄,和那些感天動地的俠義之士,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湧現出了無數的風流人物,而作為刺客俠士也能在司馬遷的《史記》裡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古文觀止】:方孝孺《豫讓論》
    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智伯已經死了,卻禁不住一時的血氣衝動,情願把自己歸到刺客一類,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雖然這樣,拿國士來說,豫讓固然不夠格了;但那些早晨是仇敵,晚上就成了君臣,厚著臉皮自以為得意的人,又是豫讓的罪人了!唉!
  • 【福利】《刺客列傳》贈書
    漫畫《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刺客列傳》的原著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文本,《史記》列傳第二十六卷,寥寥五千字,司馬遷不僅寫活了五位春秋戰國時代的刺客,並在屬於正史的嚴肅敘事裡,「立一家之言」,為這些本應藉藉無名的暗殺者和反叛者開闢了一個獨立篇章,試圖釐清從曹沫到荊軻的歷史傳承脈絡
  • 解密豫讓行刺趙無恤事件的真相
    前面我模擬小說的筆法寫了一期刺客豫讓的故事。
  • 古文閱讀-豫讓論(方孝孺)
    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譯文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 被稱作知己,那就應當竭盡智謀,誠懇地加以勸告,巧妙地加以開導,在禍患還未顯露時就消除它。在動亂發生之前保住社會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損害,主人沒有危 險。
  • 國漫宗師筆下的《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有如一顆爆發的超新星,成為鄭問提筆為刀的立名之作。漫畫《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儘管對這些故事爛熟於心,但兩千多年的歲月多少模糊了現今讀者的想像力。鄭問則以漫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原著中的一切。
  • 中國古代八大刺客排名
    荊柯無疑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為人所頌揚,可謂婦幼皆知,就連現代的兩大名導也不放過這個題材。評荊柯為最上鏡刺客,可謂名至實歸,眾心所向。 二、最佳創意刺客:專諸 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保安,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朱亥,殺豬專業戶,是位奇人,隱於市井之間。此2人為協助信陵君救趙,起到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