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 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2020-12-24 洛陽網

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其中,來自我市的考古專家分享了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及進展,來了解一下吧。

  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其中,來自我市的考古專家分享了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及進展,來了解一下吧。

  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發掘現場,堆放的是出土的建築材料殘塊

  「最近的出土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主持白草坡東漢陵園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院專家王鹹秋說,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位於伊濱區龐村鎮白草坡村東北,是洛南東漢陵區中距離當時都城最近的一座帝陵。2006年至2007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鄭西高速鐵路建設,曾對白草坡東漢陵園進行過初步調查和發掘。2017年起,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啟動。

  倉窖遺址

  近年,考古人員陸續在該陵園遺址發現院落、房址、天井、廊道、水井、道路、排水渠等遺蹟,對陵園的整體布局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然而,這座陵園下究竟埋葬著東漢哪位皇帝,謎題一直沒有解開。

  主持白草坡東漢陵園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院專家王鹹秋說,根據文獻記載,距離洛陽城最近的一座東漢帝陵是漢桓帝的宣陵,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雖然符合這一條件,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有力的證據支撐其是漢桓帝宣陵這一推論。

主排水渠遺址

  「最近的出土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王鹹秋說,這件石質器物外壁刻有「光和三年造」字樣,其中的「光和」為漢桓帝的繼任者漢靈帝的年號,而漢靈帝文陵位置已經確定位於邙山陵區,因此此石器應是漢靈帝為漢桓帝修建陵園時製造的,從而基本確認百草坡東漢陵園是漢桓帝宣陵。

捲雲紋瓦當

  東周王城殘牆得到搶救性保護

  東周王城城牆總長1.3萬米,現存的城牆長度不足20米,遺址位於西工區芳華路與健康西路交叉口東南側。

  關於這道城牆,東周王城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具有歷史標誌和建築標本作用,是研究東周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東周時期僅存的一處地面夯土遺蹟。

  5年前,這段殘牆處於野外露天環境中,與民居、市場等混雜在一起,牆體表面長了大量野生植物,牆體表面布滿衝溝、裂隙且遍布土蜂窩……如果沒有特別說明,跟廢棄的土堆幾乎沒有區別。

  為了搶救這處珍貴的遺蹟,全面展示東周王城城牆本體獨具特色的價值內涵,發揮其對公眾教育和服務的功能作用,2015年起,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委託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對殘牆本體開展防風化處理、土坯回填等保護修繕措施。

  主持該項目的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專家閆海濤說,東周王城城牆遺址的保護修繕工程已在本月初完成初步驗收。未來,這段東周王城城牆將成為歷史、文物、文化等知識的教育場所。

  欒川龍泉洞遺址出土標本超3萬件

  龍泉洞遺址位於欒川縣城關鎮龍泉山公園內廟坡南麓坡根,發現於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2016年1月22日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和欒川縣文物管理所曾對此進行考古發掘。自2014年至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欒川縣文物管理所進行持續發掘。

  「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文明起源的根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欒川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對探索區域性早期人類演化的歷史非常重要。」主持龍泉洞遺址發掘項目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顧雪軍介紹,遺址目前發掘總面積約20平方米,發現有1處灰燼及4處用火遺蹟。遺址發掘出土的標本目前超3萬件,包括石製品、動物化石和骨製品等。

  該遺址年代距今3萬年到4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恰好處於現代人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發掘和研究工作,對於研究豫西地區舊石器晚期文化面貌,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洛報融媒記者 劉嘉儀) (圖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相關焦點

  • 洛陽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 基本確認為漢桓帝宣陵
    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出土的建築材料「快來看!這是什麼?」最近,在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考古項目發掘現場出土了一件圓形石制器物,這件石制器物裂成幾塊,其中一塊的外側壁刻有「光和三年造」的字樣(如左圖)。「『光和』是東漢末年漢靈帝的年號,但漢靈帝文陵已確定在邙山陵區,因此,我們認為這個石制器物是漢靈帝為他的上一任皇帝,也就是漢桓帝修建陵園時製造的,再聯繫文獻記載漢桓帝的陵區位置,基本確定白草坡東漢陵園是漢桓帝宣陵。」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王鹹秋告訴記者。
  • ...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日本
    海昏侯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日本 青島漢墓出土的這件溫明, 外形確如服虔所注。 為人們確認「溫明」為何物又增加了新的證據。 而在此之前, 著名的海昏侯墓也出土過一件溫明。
  • 又見大墓!洛陽再次出土有液體的青銅方壺,是美酒還是「仙藥」?
    西漢家族墓大景洛陽又又又挖出古墓了!出土的青銅方壺裡還存有半壺液體,這次是美酒還是「仙藥」?經專家初步推測,這些墓葬的年代大部分為西漢早期,但是,墓主人身份尚待明確。該古墓群佔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墓葬200多座,跨越東周、西漢、東漢、西晉、唐等幾個時期,尚有50多座墓葬待發掘。
  • 海昏侯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
    海昏侯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日本 青島漢墓出土的這件溫明, 外形確如服虔所注。 為人們確認「溫明」為何物又增加了新的證據。 而在此之前, 著名的海昏侯墓也出土過一件溫明。
  • 新出土唐代紀年壁畫墓女墓主「龐大家」應讀為「龐大姑」
    2021年1月初,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洪瀆原發掘的兩座唐代紀年壁畫墓的消息。其中67號墓的墓主是楊知什和龐大家夫婦(圖一)。據出土墓誌記載,楊知什是隋納言楊士達曾孫,終官左驍衛郎將。
  • 夫唱婦隨,舉案齊眉 東漢壁畫《夫婦宴飲圖》
    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東漢建武廿一年(45年)鎏金筩形尊,下附承旋,盤沿有銘文63字。尊高41、口徑35.3、盤徑57.5釐米,與這幅壁畫中的器物形制相似。1954年,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一塊東漢畫像磚,在畫面中部偏左有大、小酒尊各一件,反映出此類器物與漢代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 安陽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文末福利)
    2010年的1月11號這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團一行考察了西高穴二號大墓,14日召開「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論壇」,正式對外公布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的考察報告結果。新公布的考察結果報告給出了最終的九大證據:1、此墓為多室磚室大墓,主墓室為四角攢尖頂,和同時期洛陽發現的曹魏大墓頂形相同,所用墓磚也和邙山發掘的東漢大墓的墓磚也相同。
  • 羅馬曾想與東漢結盟:使團見到漢桓帝沒送重禮,千年來被當成假冒
    公元161年,羅馬「五賢帝」中的第四位安東尼·庇護去世,養子馬可·奧勒留繼位,成為了第五位羅馬賢帝,他全稱為馬庫斯·奧列裡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 雖然沒有留下更詳細的記錄,但羅馬使團很可能在當時的南海郡(番禺)下船,然後轉乘內河船舶沿著西江水道,通過靈渠,再進入湘江、長江、漢水,然後棄船乘車,最終抵達了東漢王朝的首都洛陽。
  • 曹操墓中的美女是誰?
    曹操頭骨一代梟雄,歷經坎坷。碎裂的頭骨,記錄著他的幸運與不幸曹操高陵墓出土石牌拓片「木墨行清」當時俗語,指「廁所」;「白練單裙」,指「白絹制的單裙」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刻銘石牌,59件中有8件對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據,7件為現場發掘出土,含有「魏武王」字樣
  • 虢國墓出土的玉魚 ,活靈活現.
    虢國墓地出土的玉器大致可分為 禮玉、佩玉、殮玉、用具、飾件、棺飾等幾大類。其中,佩玉類器物的品種、數量最多,佔總出土玉器的60%;而造型各異、惟妙惟肖、精緻靈動的魚形玉器又是佩玉中數量頗多的一款。西周 扁體魚形佩1990年出土於虢國墓地M2001虢季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 河南洛陽博物館鎮館之寶,出土26年無解,美國為它特地租飛機
    雖然洛陽如今已經是一座非常現代的城市,但是洛陽人都知道只要動土施工就很容易發掘出古墓,裡面會出土很多珍寶,所以洛陽的博物館中自然有許多珍藏,其中鎮館之寶是一塊1955年出土的東漢石闢邪,它身高一米九,身長兩米九七,體重達到八噸,完全鎮得住場面。
  • 這把出土的尺子道出了真相!
    東漢的都城是洛陽,1989年於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東郊發現了洛陽石橋11號墓骨尺和洛陽石橋15號墓銅尺。這些出土的尺子則道出了劉關張身高的真相。1937年,吳承洛的《中國度量史》給出如下結論:西漢一尺合27.5釐米,新莽一尺合23.04釐米,東漢一尺合23.04或23.75釐米。在洛陽城東郊11號墓發現的骨尺,素麵無紋飾。
  •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亮相,紅白纏絲瑪瑙餅驚豔四方,網友:終於等到這...
    曹操墓的確認 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共清理了兩座墓葬,編號為一號墓、二號墓。
  • 秦始皇墓至今任然不讓進入,裡面究竟藏了什麼
    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 鑄客分享定州博物館系列:東漢中山王劉暢墓玉石琥珀瑪瑙水晶篇
    一單元中展示了漢代中山王族墓中出土的各類器物。二單元中,以圖片文字形式,展示了西漢第一代中山王劉勝墓、西漢第六代中山王劉修墓、東漢第三代中山王劉焉墓出土文物,三單元展出東漢第六代中山王劉暢墓出土文物。劉暢,公元141年至174年在位,共34年。1969年由定縣博物館發掘,出土了金銀器、銅器、鐵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各類文物1100餘件。
  • 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但經發掘確認,北排兩座墓葬在2010年前後被盜,倖存兩方青石墓誌。南排3座墓葬形制保存較為完整,隨葬品豐富,尤以三墓出土近60餘件組的耀州窯青釉瓷器最為精美。該墓地共出土隨葬品130件/組,有銅、鐵、瓷、陶、玉、水晶等。
  • 陝西北宋孟氏家族早亡人墓地出土精美耀州窯瓷器 墓誌顯示北宋盜墓...
    該墓地共出土隨葬品130件/組,有銅、鐵、瓷、陶、玉、水晶等,尤以三墓出土近60餘件組的耀州窯青釉瓷器最為精美。這批耀窯青瓷絕大多數保存完整,器類組合明確,部分器型殊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積沙墓:被挖多個盜洞,神秘墓主人究竟是誰?
    就在他們興致勃勃的進到墓裡面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1號墓的磚槨上被盜墓賊挖出了一個盜洞,2號墓不僅在磚槨上有盜洞,在它的後下部還有一個被橫向打穿的盜洞。此時,專家們都對這座墓裡能出土的文物不報希望了。但是考古更多的是要發現其中的文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