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加入《大地頌歌》劇組的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分院學生。組圖/記者張雲峰
△工作中的《大地頌歌》現場道具師黃成。
山河不言,大地頌歌。
9月29日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繼續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
從2019年10月籌備,到2020年9月下旬迎來首演,《大地頌歌》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這部史詩力作的幕後,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在付出。
@講述人:胡林鋒《大地頌歌》第一幕《風起十八洞》導演
有時會跟總導演「槓」起來
胡林鋒說,自己負責的《大地頌歌》第一幕《風起十八洞》的劇本,前後反覆修改了七八十次稿。「我們的總導演周雄要求特別嚴格,屬於精益求精的那種,而我負責的第一幕戲又是開篇,所以最先成為大家『討論』的目標。」
修改的過程是十分煎熬的。「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是從早到晚,大家集體創作,開會討論,開到凌晨兩三點鐘,都是正常現象,有時候這種熬夜狀態特別容易讓人上肝火,我們導演組負責的幾個人,幾乎都和周雄硬『槓』過,可能直接就在會場上互懟……」
如今回頭再看,這些觀點的碰撞、熬夜的創作,都讓胡林鋒感慨良多。「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如今看到《大地頌歌》的完整呈現,也獲得了業內外的很多好評,這個過程還是很值得的。」
@講述人《大地頌歌》現場道具師黃成
孩子趴在道具旁邊睡了
3000多件道具,整齊擺放在舞臺後方的道具間。
回憶起自6月進組管理舞臺道具的經歷,黃成說,「剛開始來的時候,很多道具都不清楚位置和如何規整擺放,有時候舞蹈演員在候場領道具時一亂,大家就都亂成了一鍋粥……但是現在,哪怕是一片鑰匙,幾乎閉著眼都能找到了。」
黃成的妻子也是《大地頌歌》劇組的話劇演員,夫妻倆都扎在了劇組,正在幼兒園的孩子也不得不跟著夫妻倆待在劇組。「有時候幼兒園放學了,就把孩子接來劇組,我們夫妻倆工作,他一個人就在劇組玩,我們彩排到深夜,他犯困了有時候倚著道具就睡著了,那一刻,我就忍不住眼眶泛紅……」黃成說,但這是自己的工作,「我們能夠參與其中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對孩子是有一些愧疚,希望忙完這段時間了,好好陪孩子出去玩一玩。」
@講述人《大地頌歌》和聲合唱團團長劉俊傑
黑暗角落中的voice擔當
觀眾看不見他們,他們也看不見觀眾,唯一的溝通方式,只有聲音。
這群淹沒在黑暗當中的人,是《大地頌歌》的voice擔當——「和聲令」青年合唱團。
不到20平米的地方,擠下了20來張凳子,凳腿邊擺著幾瓶礦泉水。在這裡,唯一的光源來自幾盞小小的譜架燈。這是他們的演唱區域。
「和聲令」青年合唱團2016年成立,本次參加《大地頌歌》的21人,都是「90」後。
7月份,「和聲令」青年合唱團收到了《大地頌歌》的參演邀約。作為團長兼指揮劉俊傑說:「那個時候,大部分的團員並不在長沙。」不過,一呼百應,大家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長沙,還有團員自費在附近租了房子,這些都令他十分感動。
8月份正式排練開始了,彼時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考慮到大家的嗓子,那個時候他們每天下午開始排練,後來節奏加緊。「中午開始集合,排練結束已經是夜裡十一二點了。」劉俊傑回憶。
一直在演出,卻從未在觀眾面前亮相,會覺得遺憾嗎?劉俊傑說,「我們並不覺得可惜。其實這一次的經歷,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對作品詮釋能力的打磨,更有一種內心的沉澱。」
@講述人《大地頌歌》舞蹈演員蘇婉、金婷婷、施一嘉
排練再辛苦,一口湖南小吃全「抵消」了
《大地頌歌》第五幕《幸福山歌》一開篇,一曲婉轉空靈的《馬桑樹兒搭燈臺》響起,身穿淺藍色裙裝的姑娘們緩緩走出,曼妙舞蹈與悠揚旋律相映,讓人眼前一亮。
跳這支舞蹈的姑娘們,都是來自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分院的學生。雖然加入《大地頌歌》劇組的時間不算太長,但這群姑娘的專業和刻苦,都在她們的舞姿中體現出來。
「我們是9月初進組,剛來到長沙,把行李放到酒店,就馬上來到排練廳學習舞蹈,一個一個細節去摳,擺手的幅度、抬頭的姿勢,甚至是眼神的交匯點,都是需要有一個高度的協調度。」舞蹈演員金婷婷低聲說。
為了在短時間內將舞蹈融會貫通,姑娘們幾乎每天都是練習到凌晨兩點多,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要用跑的節奏。其他的舞蹈演員還調侃她們,「一般時間根本看不到她們,每次大家吃完飯,才看見幾個高高瘦瘦的女孩子過來匆匆扒拉幾口飯,又飛快地走了……」
雖然每天的排練任務都很緊張,但是每次劇組給大家放假時,姑娘們都會重拾原屬於年輕人的「逛吃」愛好。「我們抽空逛了逛長沙城,去了嶽麓山,還吃了很多湖南的小吃,比如小龍蝦,我覺得吧,排練再辛苦,吃一口湖南小吃就全『抵消』啦。」舞蹈演員施一嘉笑著說。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李鑫智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