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頌歌》幕後工作人員講述創作點滴;劇本改了七八十稿,孩子放學了接到劇組「陪練」

2020-09-30 瀟湘晨報

△9月25日,加入《大地頌歌》劇組的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分院學生。組圖/記者張雲峰

△工作中的《大地頌歌》現場道具師黃成。

山河不言,大地頌歌。

9月29日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繼續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

從2019年10月籌備,到2020年9月下旬迎來首演,《大地頌歌》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這部史詩力作的幕後,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在付出。

@講述人:胡林鋒《大地頌歌》第一幕《風起十八洞》導演

有時會跟總導演「槓」起來

胡林鋒說,自己負責的《大地頌歌》第一幕《風起十八洞》的劇本,前後反覆修改了七八十次稿。「我們的總導演周雄要求特別嚴格,屬於精益求精的那種,而我負責的第一幕戲又是開篇,所以最先成為大家『討論』的目標。」

修改的過程是十分煎熬的。「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是從早到晚,大家集體創作,開會討論,開到凌晨兩三點鐘,都是正常現象,有時候這種熬夜狀態特別容易讓人上肝火,我們導演組負責的幾個人,幾乎都和周雄硬『槓』過,可能直接就在會場上互懟……」

如今回頭再看,這些觀點的碰撞、熬夜的創作,都讓胡林鋒感慨良多。「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如今看到《大地頌歌》的完整呈現,也獲得了業內外的很多好評,這個過程還是很值得的。」

@講述人《大地頌歌》現場道具師黃成

孩子趴在道具旁邊睡了

3000多件道具,整齊擺放在舞臺後方的道具間。

回憶起自6月進組管理舞臺道具的經歷,黃成說,「剛開始來的時候,很多道具都不清楚位置和如何規整擺放,有時候舞蹈演員在候場領道具時一亂,大家就都亂成了一鍋粥……但是現在,哪怕是一片鑰匙,幾乎閉著眼都能找到了。」

黃成的妻子也是《大地頌歌》劇組的話劇演員,夫妻倆都扎在了劇組,正在幼兒園的孩子也不得不跟著夫妻倆待在劇組。「有時候幼兒園放學了,就把孩子接來劇組,我們夫妻倆工作,他一個人就在劇組玩,我們彩排到深夜,他犯困了有時候倚著道具就睡著了,那一刻,我就忍不住眼眶泛紅……」黃成說,但這是自己的工作,「我們能夠參與其中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對孩子是有一些愧疚,希望忙完這段時間了,好好陪孩子出去玩一玩。」

@講述人《大地頌歌》和聲合唱團團長劉俊傑

黑暗角落中的voice擔當

觀眾看不見他們,他們也看不見觀眾,唯一的溝通方式,只有聲音。

這群淹沒在黑暗當中的人,是《大地頌歌》的voice擔當——「和聲令」青年合唱團。

不到20平米的地方,擠下了20來張凳子,凳腿邊擺著幾瓶礦泉水。在這裡,唯一的光源來自幾盞小小的譜架燈。這是他們的演唱區域。

「和聲令」青年合唱團2016年成立,本次參加《大地頌歌》的21人,都是「90」後。

7月份,「和聲令」青年合唱團收到了《大地頌歌》的參演邀約。作為團長兼指揮劉俊傑說:「那個時候,大部分的團員並不在長沙。」不過,一呼百應,大家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長沙,還有團員自費在附近租了房子,這些都令他十分感動。

8月份正式排練開始了,彼時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考慮到大家的嗓子,那個時候他們每天下午開始排練,後來節奏加緊。「中午開始集合,排練結束已經是夜裡十一二點了。」劉俊傑回憶。

一直在演出,卻從未在觀眾面前亮相,會覺得遺憾嗎?劉俊傑說,「我們並不覺得可惜。其實這一次的經歷,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對作品詮釋能力的打磨,更有一種內心的沉澱。」

@講述人《大地頌歌》舞蹈演員蘇婉、金婷婷、施一嘉

排練再辛苦,一口湖南小吃全「抵消」了

《大地頌歌》第五幕《幸福山歌》一開篇,一曲婉轉空靈的《馬桑樹兒搭燈臺》響起,身穿淺藍色裙裝的姑娘們緩緩走出,曼妙舞蹈與悠揚旋律相映,讓人眼前一亮。

跳這支舞蹈的姑娘們,都是來自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分院的學生。雖然加入《大地頌歌》劇組的時間不算太長,但這群姑娘的專業和刻苦,都在她們的舞姿中體現出來。

「我們是9月初進組,剛來到長沙,把行李放到酒店,就馬上來到排練廳學習舞蹈,一個一個細節去摳,擺手的幅度、抬頭的姿勢,甚至是眼神的交匯點,都是需要有一個高度的協調度。」舞蹈演員金婷婷低聲說。

為了在短時間內將舞蹈融會貫通,姑娘們幾乎每天都是練習到凌晨兩點多,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要用跑的節奏。其他的舞蹈演員還調侃她們,「一般時間根本看不到她們,每次大家吃完飯,才看見幾個高高瘦瘦的女孩子過來匆匆扒拉幾口飯,又飛快地走了……」

雖然每天的排練任務都很緊張,但是每次劇組給大家放假時,姑娘們都會重拾原屬於年輕人的「逛吃」愛好。「我們抽空逛了逛長沙城,去了嶽麓山,還吃了很多湖南的小吃,比如小龍蝦,我覺得吧,排練再辛苦,吃一口湖南小吃就全『抵消』啦。」舞蹈演員施一嘉笑著說。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李鑫智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為《大地頌歌》首演助力
    9月24日晚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來到梅溪湖大劇院探班《大地頌歌》劇組為9月27日的首演助力!龍書記的扮演者谷智鑫向汪涵介紹劇中田二毛的扮演者唐震。天天兄弟也邀請到了總導演周雄上臺講述創排背後的故事,他揭秘劇本至今已改了一百多版,歌曲直到前天還在進行修改。精益求精是《大地頌歌》全劇組的態度,也是將《大地頌歌》唱響中國的底氣。
  • 揭秘⑬丨《大地頌歌》道具師黃成:他是幕後的幕後 也是守護月亮的星星
    一部飽含家國情懷和人情溫暖,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即將揭開神秘面紗,與觀眾見面。近日,記者走進排練現場,對話臺前幕後,揭秘這場舞臺盛宴背後的動人故事。紅網時刻記者 王嫣 夏君香 胡邦建 朱玉涵 長沙報導隨著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湖南首演時間的臨近,劇組全體演員正在緊張地排練著。而在靚麗光鮮舞臺的背後,還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他們是幕後的幕後,也是讓演員表演更加出彩的「星星」,他們就是——道具師。
  • 《大地頌歌》音樂總監、作曲劉嶽:音樂創作,我關注民族性和世界性...
    近幾年,我和家鄉合作比較多,為旅遊演藝作品《夢回穿紫河》、兒童音樂劇《東郭與狼》作曲,創作了歌曲《你不來船不開》等。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總導演周雄是我多年的兄長,2019年年底,他邀請我擔任該劇的音樂總監、作曲,我被他關於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的敘述打動了。對於《大地頌歌》的音樂,我最關注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怎麼融合的問題。
  • 天天兄弟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來到了《大地頌歌》劇院探班
    經歷了近一年創作編排、近四個月的辛苦排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創作排演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與此同時,4k高清錄製的電視播出版工作也於梅溪湖大劇院拉開了序幕。不同於以往的電視拍攝常用的迅道機,《大地頌歌》電視播出版以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手法結合,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觀感。
  • 《大地頌歌》9月27日長沙首演 天天兄弟暖心探班
    經歷了近一年創作編排、近四個月的辛苦排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創作排演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與此同時,4k高清錄製的電視播出版工作也於梅溪湖大劇院拉開了序幕。不同於以往的電視拍攝常用的迅道機,《大地頌歌》電視播出版以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手法結合,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觀感。
  • 祁東留守兒童合唱團成員講述《大地頌歌》排練經歷:演出不緊張,長沙很好玩
    圖/記者謝長貴從2019年10月開始前期籌備,到2020年9月27日迎來正式首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感人肺腑的時代畫卷。而在緊張的排練期間,一群像花朵一般可愛的兒童演員,也給劇組畫上了最美好純淨的顏色。那麼,對於觀眾的讚譽和這段時間付出的汗水,他們怎麼看呢?
  • 《大地頌歌》湖南衛視新鮮首映 元旦足不出戶看歌舞劇
    2021年1月1日19:30,4K高清攝製版本的《大地頌歌》將登陸湖南衛視播出,除電視版外,《大地頌歌》電影版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度與觀眾見面,劇場版將於明年進行巡演。12月28日,4K高清攝製版本的《大地頌歌》在長沙舉行了提前看片活動,總導演周雄,演員谷智鑫、張凱麗、廖佳琳等主創,也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了採訪,再次談及這部藝術作品的創作幕後。《大地頌歌》總導演周雄。
  • 原來《大地頌歌》的演出總監,要管著這麼一大攤子事兒
    這幕演出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作為《大地頌歌》的演出總監,李燦娜從2019年底劇組籌備之初,就開始進組。李燦娜自己說,「我幾乎是看著劇組從無到有,一步步地壯大起來的。」從前期聯繫、海選和最終確定劇目的300多位演員,到後期要協調溝通演員、導演組等各方的具體事務,每天都在劇組裡各種忙碌的李燦娜,說話的聲音也明顯嘶啞著。
  • 《大地頌歌》裡的「龍隊長」,原來是與湖南「淵源頗深」的谷智鑫
    精神的寸頭,談吐爽朗且大方,鏗鏘有力的嗓音裡,每一個字詞都擲地有聲,9月6日深夜,在《大地頌歌》帶妝彩排結束後,沒做任何休整,走進採訪間的谷智鑫,又滔滔不絕地與瀟湘晨報記者聊起了他參演《大地頌歌》的臺前幕後,當說起對於角色的感悟和心得時
  • 劇透《大地頌歌》!「小雅」一家人現身
    在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排練現場,飾演「小雅」的幾位小演員經常成為劇組的「開心果」,吸引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的目光。「小雅」一家是《大地頌歌》全劇最富代表性、最能夠代表普通村民奮鬥歷程和命運浮沉的家庭。寡居的小雅奶奶臥病在床,兒子因不甘貧窮,外出打工。唯一的孫女小雅因此成為留守兒童,與奶奶在家相依為命……深山的貧困家庭,該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呢?教育扶貧、易地搬遷、因地制宜、兩不愁三保障,這些扶貧政策的縮影將逐一在小雅一家身上呈現。
  • 今天,全體劇組演員觀看高清4K版本《大地頌歌》
    華聲在線10月8日訊(記者 賴泳源)今天下午,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全體劇組演員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觀看了高清4K攝製版《大地頌歌》,一起用觀眾的視角「觀摩」自己的表演。同時,湖南衛視將擇期播出。中午12點半,演職人員開始陸續進場。13點整,《大地頌歌》4K攝製版準時放映。
  • 《大地頌歌》長沙首演圓滿落幕,谷智鑫、張凱麗、萬茜有話說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當晚的演出結束後,劇中主演谷智鑫、張凱麗、萬茜也接受了記者採訪,再次回顧了自己參演這部大型史詩歌舞劇臺前幕後的心路歷程。
  • 啥,萬茜的《大地頌歌》唱段有搖滾味?
    《大地頌歌》劇照冬天扎進劇組,轉眼已是秋天芋頭:好幾位老師都說,這次你們都在《大地頌歌》劇組呆了很久?劉嶽:我從來沒有在一個劇組扎這麼長的時間。萬茜夏天來錄音的時候,我跟她說,你知道我在這個劇組耗了多少時間嗎?當時我正坐在暖氣片旁邊。最早的音樂小樣出來是3月份,現在天天要開冷氣。芋頭:為什麼這麼久呢?劉嶽:其他作品通常是劇本寫好了,交給我寫音樂。
  • 繪就三湘扶貧攻堅的壯美畫卷,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登陸國家...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大地頌歌》採用「6+2」即「序言+6個故事+尾聲」的結構模式,6個故事分別為《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
  • 《大地頌歌》進行錄製,4K攝製版將在湖南衛視播出
    最近幾天,《大地頌歌》正在進行現場錄製,其4K攝製版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這次《大地頌歌》是採用電視播出版的4k技術錄製。紅網時刻9月24日訊(記者 胡邦建 夏君香 袁思蕾)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於9月27日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各項工作都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今天,記者從《大地頌歌》彩排現場獲悉,目前,劇組正在對《大地頌歌》進行現場錄製,其4K攝製版將在湖南衛視播出。「來,咱們一起跟貧窮幹一仗,搞起。」
  • 《大地頌歌》掀起的「追劇」熱潮,彰顯文藝湘軍為時代存史的匠心與擔當
    《大地頌歌》劇照。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以十八洞村為點、湖南為面,《大地頌歌》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作伊始,我們就確立了要以真實的人物脫貧故事,反應折射精準扶貧以來三湘巨變的奮鬥歷程。無數個真實、感動、好看的人物、故事匯聚到一起,成為了史詩。」
  • 央媒聚焦《大地頌歌》北京展演 描繪精準扶貧壯闊畫卷的舞臺創新之作
    《這個故事,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乘著歌聲的翅膀》等報導,關注湖南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登上《大地頌歌》公演舞臺的故事;《夢圓之後追新夢——十八洞村村民觀看升國旗儀式特寫》一文,新華社客戶端總閱讀量達129萬次。
  • 近1年創作編排後,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9月27日長沙首演,汪涵攜天天兄弟暖心探班
    經歷了近一年創作編排、近四個月的辛苦排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創作排演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與此同時,4k高清錄製的電視播出版工作也於梅溪湖大劇院拉開了序幕。不同於以往的電視拍攝常用的迅道機,《大地頌歌》電視播出版以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手法結合,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觀感。
  • 《大地頌歌》情動京城
    湘 伴 導 讀 11月6日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驚豔亮相。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與中央和國家機關、北京市以及在京湘籍、曾在湘工作的部分省部級領導共同觀看演出。 省領導烏蘭、張宏森、吳桂英,首都幹部群眾、高校師生代表等1500多人一同觀看。
  • 繪就三湘扶貧攻堅的壯美畫卷,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登陸國家大劇院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展現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大地頌歌》採用「6+2」即「序言+6個故事+尾聲」的結構模式,6個故事分別為《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