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李燦娜每天只能睡2個多小時。
凌晨2、3點回到家,有時候連臉都懶得洗,就匆匆睡下。
早上5點多,李燦娜都會從睡夢中醒來,凝視著窗外蒙蒙亮起了晨光,李燦娜的腦海中,開始演練起新一天的演出安排表。
這幕演出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
作為《大地頌歌》的演出總監,李燦娜從2019年底劇組籌備之初,就開始進組。李燦娜自己說,「我幾乎是看著劇組從無到有,一步步地壯大起來的。」
從前期聯繫、海選和最終確定劇目的300多位演員,到後期要協調溝通演員、導演組等各方的具體事務,每天都在劇組裡各種忙碌的李燦娜,說話的聲音也明顯嘶啞著。她說,自己每天都在不停地溝通,「恨不能可以分身出很多個自己,來協調和處理這些事情。」
《大地頌歌》即將於9月27日晚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迎來首演。
李燦娜低下頭,掰著手指頭數了起來。
「就幾天時間了,勝利就在眼前!」
說話間,李燦娜的眼神裡,湧上跟舞臺一樣絢爛的燈光色彩。
職責:上到演員選定,下到盒飯預定,劇組的「家」不好當
《大地頌歌》劇組剛剛組建初期,整個團隊恨不得都在會議室裡「打地鋪」。
每天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12點,主創團隊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會議裡,進行著頭腦風暴,反反覆覆地打磨劇本。
李燦娜說,最初建組的核心人員,就是時間的見證者,從零開始,見證了一切。
李燦娜是《大地頌歌》劇組的演出總監,這個工作幾乎要統籌所有關於演出的內容。
「從排練、演員、服裝、道具,舞臺上所有的工種,都由我這個口子,來協調安排。」李燦娜說,自己就像劇組的「管家」,導演們負責舞臺上的表演呈現,「我就幫大家打理好演出背後所有的大小事情。」
大到劇組300多位演員的選拔和確定,小到劇組盒飯的購買,李燦娜都要操心。
明星演員的敲定、最慎重也最是反覆斟酌。「我們在劇本大致成型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物色我們的主要演員,首先是外形氣質上的貼合,然後就是人物角色塑造上感染力。」
谷智鑫飾演龍書記,幾乎是大家一致舉手贊成。「他飾演的少年毛澤東角色深入人心,他對湖南的文化底蘊也有著深刻的理解。」
年初時,總導演周雄就帶著主創團隊去北京跟谷智鑫見面聊了《大地頌歌》的項目。「谷智鑫老師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也對這個角色的豐滿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何炅和萬茜的選擇,則更多地考慮了兩位演員之於湖南本土情結和文化的影響力。「何炅老師是大家熟悉的主持人,而且他之前也主持過很多有關扶貧攻堅、希望工程類的節目,他與《大地頌歌》在價值取向上是一致的;萬茜則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她對湖南的風土人情、對湖南人的精神,她是把握在自己內心的……」
如果說,核心演員的選拔,是這幕劇關鍵的一環,那麼細緻到盒飯的預定,則是劇組「管家人」最貼心的操勞。
每天有1000多份盒飯要分發到劇組上下的所有演職人員,起初大家都是同一時間吃飯,結果現場難免混亂,後來實行了錯峰吃飯,大家分團隊、分區域就餐。但「意外」還是時有發生。
「比如有的男孩子運動量大,飯量大,一個人要吃兩三盒飯,結果把女孩子的飯都吃光了,只能臨時又給女孩子們點新的外賣……這其實挺有趣的一個事兒,但這些好玩的花絮,也是舞臺下的日常。」
矛盾:舞蹈演員和編舞導演「鬧僵」了,她要變成「調解員」居中調停
演員從6月初,正式進組開始排練,幾乎是連軸轉到了現在。
每一個人都是高負荷在運行,繃著的神經仿佛稍不留神就會斷掉。面對這樣一個全身心投入和付出的劇組,李燦娜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
她說,這段時間是最「燒心」的時候。「因為演員進組後,始終保持高節奏的排練,很多人都難免心態低落,他們的『負能量』可能都會朝我湧過來,但我必須先全盤接受,然後還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大家的心情,給他們加油鼓勁。」
最難處理的問題就是碰上「鬧脾氣」。有一天晚上,劇組飾演龍書記的B角餘立暉,找到李燦娜請假,希望第二天上午去益陽老家接孩子來長沙上幼兒園。但第二天的下午,正好有個很重要的彩排,李燦娜沒有批准請假。
「我說,『立暉,接孩子,你看我們劇組派車去接可以嗎?』他說,『不行,我必須要自己接,我是一個父親,這是他第一次上幼兒園,我要送孩子進幼兒園……』」
話語交鋒間,兩個人一直繃著的情緒都被釋放,眼淚奪眶而出。
談及這段對話,李燦娜眼睛再一次溼潤,「我就覺得,我們劇組很多的演員真心不容易,所有的演員都為了這部戲,付出了很多,他們的故事真的很多。」
最讓李燦娜要花費精力和心思的工作,就是去安撫演員和編導之間的「碰撞」。「我們的舞蹈演員,都是比較有個性的,就是當一個舞蹈動作,或者是一句臺詞,編導這樣編排,但是演員不接受的時候,雙方的矛盾立馬就起來了。」
有一次,一組舞蹈演員編排一個舞蹈,從早上9點一直練到了晚上10點,但是還是在不停的修改。「馬上就有舞蹈演員給我發信息了,『姐姐,我快不行了,你快點來救我們……』」
收到「求救」信息,李燦娜立馬趕去排練廳。首先跟編導進行溝通,編導的回覆是,「演員做不出要的動作,沒有達到那個點」。但是演員卻覺得,「是編導根本沒有想好到底想要怎樣的動作。」
雙方各執己見,李燦娜被夾在舞蹈演員和編導中間,感受到了濃烈的火藥味。「首先趕緊把孩子們拉出排練廳寬慰,是不是我們的動作還有不夠的地方?是不是理解上還沒有領悟編導的層次……慢慢引導,循循善誘。」
李燦娜說,這些舞蹈的孩子,心底是很質樸很單純的,稍稍開導就領悟了。「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每一次的矛盾和爭議,如果可以得到正面的解決,那麼對他們而言就是一次成長。」
群眾演員不像角色演員,他們是每天都要來劇組,都要來跟其他演職人員磨戲,「雖然他們的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來可能都是小小的,但是對於他們而言,放棄了自己的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一些選擇,來融入到這部戲裡面,這種犧牲都值得我們敬佩。」
印象:谷智鑫的「拼」,何炅的「暖」,萬茜的「執」,都印在腦海裡
身為劇組的「管家」,李燦娜幾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劇組。
每天9點前趕到劇院,凌晨2、3點才能回到家。「我們必須比演員先到劇院,提前溝通好當天彩排相關的事,然後晚上演員彩排結束離開了,我們還要開一個會,總結當天的彩排內容,對一些修改或者完善的意見,做一些梳理和總結。」
李燦娜說,感覺自己都有一點點精神上有點小抑鬱了,「晚上睡不著覺,時不時就醒來了。」
不過這種壓抑情緒,總能通過外部的接觸來化解。「每次看到演職人員默默堅持,為了呈現一臺精彩用情的演出,而努力的畫面時,我都會被治癒。」
群眾演員的付出讓人動容,而明星演員的用心,同樣讓李燦娜感同身受。「像谷智鑫老師,他的角色幾乎貫穿了整幕劇,進組以來,他始終把自己沉浸在角色裡,一有時間就跟導演組溝通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有時候搶妝排練,他就在我工作的上臺口位置,我看著他的背心完全就是溼漉漉地貼在身上,他一點也沒在意,換了裝,趕緊就衝上臺去了……」
相比谷智鑫在舞臺上的「拼勁」,何炅在臺前幕後的「暖男」形象,也給李燦娜留下了深刻印象。
飾演支教老師的何炅,在劇中有一場重頭戲是教授孩子們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舞臺上的他,完完全全就融入了支教老師的角色,舞臺下的他,也是一如既往的『暖』,跟孩子們互動交流,拉拉手增進感情,沒有他的戲,他都坐在下面看,看孩子們的演唱,他說要去感受這個角色,才能演繹好這個角色。」
有時候舞蹈演員在小排練室彩排,何炅還會特意抽空去看,「還會豎起大拇指點讚,『你們都是最棒的』。」
萬茜進組時,手臂受傷的地方還一直綁著保護繃帶。但「她從來沒有因為說,手臂有傷,就提出各種要求。」
李燦娜回憶說,萬茜每一次對於導演安排的演出內容,都是特別用心地去演繹,「她是個很執著於表演的演員,對於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演唱、念臺詞都必須百分百地投入,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她就會要求重來。」
演員對舞臺的投入,只是這幕大型史詩歌舞劇的縮影。
《大地頌歌》通過深情並茂的演繹,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感人肺腑的精準扶貧中國畫卷。
李燦娜說,我們都是懷著感恩之情,用舞臺的藝術形式,來傳遞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大地頌歌》的正式首演近在眼前,李燦娜說自己現在的心情變「複雜」了。
「一邊興奮地盼望著這一天快一點到來,一邊又希望時間可以走得慢一些,那樣我們可以再更加精細地打磨表演,把我們的舞臺做得更好。」
說著首演前夕自己的「矛盾」情緒,李燦娜身心明顯放鬆了很多。
她手扶著座椅的邊緣,雙腳交叉,輕輕地蕩了起來。
那一刻,孩童般的笑容,洋溢在她的臉上。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攝影記者謝長貴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