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浙江無名老店:鐵鍋裡炒出歲月餘味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台州6月17日電(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蔡冬冬)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這些是浙江黃巖民眾小時候置辦年貨必不可少的小食,大多數人有這樣一段記憶:街上賣炒米糖的攤子旁,小孩子們站在攤前眼巴巴地看著,聽到「嘭」的一聲,又害怕又期待。等到炒米糖做好,遞到大人們的手上,就迫不及待地掏出來吃,咬在嘴裡嘎嘣脆響……

  而今,早已走過了為溫飽發愁的年代,炒米糖一類的小食慢慢從年貨變成今日隨時可以買到的小零嘴。走在浙江黃巖永寧街,炒米糖、芝麻糖的香氣,沿著時間的痕跡悠然飄來。

油棗 黃巖西城供圖

  上午8點未到,烤糖老店的主人黃文進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整理貨臺、準備食材……35年間,每天如此。

  油棗是老店每天必做的小食之一。黃文進一早揉好了面,切成小塊備用,擀麵杖在麵團上來來回回,力道十足,各種工具輪番上陣,刀工利落齊整,擀開的麵皮被切成細條年糕狀,一條條堆在桌上,雪白可愛。

老店門面 黃巖西城供圖

  12點,陽光破開雲霧,為老店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店內的油鍋裡正「嗤嗤」冒著泡。煙火升起,黃文進麻利地將粉條倒進鍋裡,粉條在油中翻騰,完成了從雪白到金黃的轉變。

  油棗的軟硬程度影響著食用的口感,黃文進時不時地從油裡撈出一顆用手去捏,心中計算著出鍋的時間,此時的油棗熱度極高,黃文進卻面不改色,這樣的「試探」他早已重複過千百次。經油炸之後,油棗色澤金黃,內部呈蜂窩狀,入口酥脆,好吃不膩,深得人們的喜愛。

油棗 黃巖西城供圖

  歷經4個多小時,一鍋金黃酥脆的油棗終於呈現在眾人的面前,再裹上一層芝麻、糖粉就可食用了。這一套流程對於黃文進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40年來他幾乎每一天都要重複一遍。

  「我的手藝是跟我爸爸學的,家傳的技藝。」黃文進言語間透著驕傲。他父親黃大喜是一位傳統手工烤糖師傅,在黃巖西城大橋頭做著烤糖批發的生意。「當時手藝人非常吃香,會一門手藝就能吃穿不愁。」1978年,黃文進兄弟二人便一邊跟著父親學習,一邊幫著經營鋪子。

顧客品嘗選購小食 黃巖西城供圖

  烤糖在眾多小吃裡身價並不低,普通人家大多逢年過節才買一次。「我家的東西一直以來都比別家的貴一些。」但是靠著好味道,黃文進家的烤糖鋪子生意一直不錯。父子三人每天早早出門,芝麻糖、炒米糖、花生糖、油棗……一鍋一鍋地做,客人們聞著香氣而來,帶著滿嘴的甜蜜而走,一天下來,黃文進常常忙得腳不沾地。

  隨著年歲漸長,黃文進的烤糖製作工藝也日漸成熟。1983年他在永寧街開了一家小店,經過35年的經營,依靠著精湛的技藝、人人稱讚的味道與口碑,黃文進的烤糖老店走到了今日。老店沒有店名,門口顧客卻絡繹不絕,「我沒有什麼大文化,不知道應該取什麼名字,反正老顧客們都熟悉了,想吃就直接上門來,對我來說店名一點也不重要。」

  「我有個老顧客,他女兒非常厲害,現在在國外工作,每次想吃我家的生薑糖都會讓她爸爸給她快遞過去。喏,就是這箱了。」黃文進笑著給最後一袋生薑糖封上袋口。

  作家古清生說:「人都有一種味覺固執,品嘗新鮮的願望是永久的,堅守故鄉的味覺是比永久還久。」或許這就是一家老店長久存在的秘密,它們擔負著食客們深深的眷戀。

  煙火裡的日子仿佛過得特別快,做完油棗,又到了做芝麻糖的時候了,一天下來忙碌而充實。曾經跟在父親身後學習手藝的小夥子,如今已是技術嫻熟的老師傅,黃文進偶爾也會感嘆下時光的力量。

  「老闆,我支付寶付了,你看下。」「誒,好嘞。」黃文進送走一波客人,回店內繼續翻炒鍋內的芝麻糖,他談及,「在我小時候,買糧買面都用糧票,哪像現在買什麼都用手機,掃一掃就好了,多方便啊。」如今,選擇手機支付的人越來越多,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黃文進也為店內弄上了支付寶、微信支付。

  「現在的小孩幸福啊,我小時候就算我爸爸是做烤糖的,但我平常也是很少能吃到的,只有到了年邊,才能敞開肚皮吃個飽。」黃文進手上切芝麻糖的動作不停,「生活真是不一樣嘍,以前大家逢年過節才會幾斤幾斤的買,現在35元一罐、50元一斤都消費得起。」

  時間滴答向前,黃文進見證了永寧街的改變,從當年的泥濘小路,到現在的白牆黛瓦,從以前的髒亂差到如今的文明小巷,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他的老店也一樣隨著時代在改變,幾次三番地裝修翻新,為的是讓店面更乾淨整潔。小食的包裝,也從塑膠袋到紙盒,再到塑料罐子,皆是肉眼可見的變化,不變的是黃文進一直以來對純手工製作的堅持。

  日頭慢慢西斜,忙碌了一天的黃文進終於閒了下來,他坐在門口的躺椅上,玩著手裡智慧型手機,享受難得的悠閒。

  烤糖收錄著童年的味道,永寧街深藏著溫情的歲月,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這條街的人熙來攘往,他們是生活的創造者,也是光陰的見證者。(完)

相關焦點

  • 卷在稻草裡的百年納豆老店
  • 人生的餘味
    因為這份日式的克制與謹慎,習慣於將東西保存起來、記錄某種消逝的生活方式的電影理念,小津的電影不是靠即時的刺激和震撼吸引人,而是以餘味讓人久久難以忘懷,從而在不同年代的人們的「念念不忘」中,「必有迴響」。什麼是餘味?
  • 香港 帶你尋味香港街頭巷尾的老店
    威記是中環的老字號粥店,早上時分,店裡擠滿了吃早餐的客人,店員麻利地地招呼各個客人坐下。店裡大部分都是附近過來解決早飯的街坊,另外還有像我這種遊客。而我旁邊的是一個一邊往粥裡加辣椒醬一邊吃得很歡樂的老外,這樣場景相信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很難看到。作為傳統粥店,賣的就是各式粥品以及配粥吃的油器(各種炸的點心),另外還有腸粉和蘿蔔糕等常見的早點。
  • 【推薦】帶你尋味香港街頭巷尾的老店!
    飲品方面,要試試他們的鹹檸七,杯子裡的鹹檸檬已經貼心地幫你戳好了,自己倒進冰凍的七喜,簡直是消暑神器。威記是中環的老字號粥店,早上時分,店裡擠滿了吃早餐的客人,店員麻利地地招呼各個客人坐下。店裡大部分都是附近過來解決早飯的街坊,另外還有像我這種遊客。而我旁邊的是一個一邊往粥裡加辣椒醬一邊吃得很歡樂的老外,這樣場景相信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很難看到。作為傳統粥店,賣的就是各式粥品以及配粥吃的油器(各種炸的點心),另外還有腸粉和蘿蔔糕等常見的早點。
  • 舌尖上的臨沂:地道東北鐵鍋燉,去的時候得預約
    在臨沂的冬天,找個暖和的窩吃個火鍋或者是東北的鐵鍋燉簡直是太合適不過了,今天推薦一家不錯的做東北鐵鍋燉的地,這家店在河東區的孝友路上,這條路可以說是小吃一條街,這家鐵鍋燉老店開了七八年了,也算是一家老店了,老闆是地道的東北人,去的時候最好提前約一下,不然十之八九需要等座的。
  • 五部秒殺《舌尖上3》的美食紀錄片,值得你逐一尋味!
    讓大家苦等了四年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迎來完結篇~特別的是,這一季的美食盛宴自大年初四播出後就始終爭議不斷…一邊是一開播就將章丘鐵鍋送上了熱搜榜生生讓「臻三環」章丘鐵鍋天貓旗艦店在2月22日晚發布聲明,勸大家別買了!
  • 浙江醫藥二十周年慶 打造中國醫藥「百年老店」
    中新網紹興5月17日電 (胡豐盛)「浙江醫藥在我們這代人及下一代人的身上,能做到長盛不衰,會變成百年老店嗎?」5月16日晚,在浙江醫藥(600216)成立二十周年暨新昌製藥廠成立六十三周年慶上,當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波提出百年老店的目標之時,現場回應給他的是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堅定掌聲。
  • 做一盤奶油桃酥,「國民點心」品出歲月餘味
    我姥姥最喜歡的點心就是桃酥,她吃不慣奶油和乳酪,也不喜歡月餅裡硌牙的冰糖,她老說還是桃酥好吃,又松又軟,一點也不欺負牙口不好的老年人。知道她的喜好,晚輩們去看她時,總是會帶著兩斤桃酥一袋葡萄乾。她就收在小籃子裡,等我們放假來玩時,分給我們吃。我很喜歡和表弟一起,偎在姥姥的土炕上,一人一半分享一枚大桃酥。在嘻嘻哈哈的歡笑中,等待初雪的降臨。
  • 煲仔飯、老火湯....國慶佛山「尋味」清單,下午就出發!
    今天是國慶長假期的第六天無論你是長途跋涉地從外地回來還是從宅在佛山好幾天了現在的你肯定都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煲仔飯電臺小哥哥現在就為大家提供的一份尋味攻略讓你在國慶長假裡尋找最後的瘋狂!同樣秉承傳統煲湯手法的,還有位於南海的農湯老店,喝過都說有媽媽的味道。赤豆粉葛煲鯪魚、眉豆花生煲雞腳,最普通的廣式煲湯食材,熬出一口最正宗的廣東滋味。
  • 去香港買完保險,順便尋味街頭巷尾的老店
    飲品方面,你要試試他們的鹹檸七,杯子裡的鹹檸檬已經貼心地幫你戳好了,自己倒進冰凍的七喜,簡直是消暑神器。威記是中環的老字號粥店,早上時分,店裡擠滿了吃早餐的客人,店員麻利地地招呼各個客人坐下。店裡大部分都是附近過來解決早飯的街坊,另外還有像翻叔我這種長期遊客。
  • 約吃貨 那些綜藝節目裡憑實力出鏡的海南美食
    其實這已經不是海南美食第一次出現在美食節目裡了,一起看看下面這些曾在各類美食節目裡出鏡的海南美食,你都吃過哪些?浙江衛視推出的由謝霆鋒與他的小夥伴們帶來的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第二季的每一集都會去到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並烹飪當地的「傳奇菜」。導演透露最後一集選在海南萬寧的原因,是因為霆鋒對東山羊的情有獨鍾。
  • 浙江臨海第一古街,被譽為千年古城的縮影,原本卻有街無名
    幾乎所有國內的旅遊城市都有著名的步行街,比如廈門的中山路、北京的王府井、浙江台州的海都有。時隔一千年,那是原本街的無名,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修《臨海縣誌稿》製作《臨海縣治郭付図』,在這條街的名字的記載,按照遺址,人名,地名,叫這條街的所在地,是當時在街的北端,黃坊橋南頭從容不迫地秀樓,中間位置,從北到南,是紫陽奉仙宮,一個坊,十字街頭,迎仙坊,白塔方一仁,扮演德清町,牌門周,玫瑰,安樂行街天,木炭等50餘處的地名,但地名較多,因此當時當時市民通信諸多不便
  • 「尋味東莞」美食專家大咖探訪大嶺山荔枝柴燒鵝
    7月12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同知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節目顧問等組成美食團,走進大嶺山矮嶺冚燒鵝一條街
  • 尋味|攀成鋼小郡肝串串香
    「閱讀公社·尋味」音頻內容上線,感謝「小梅誦讀工作室」的公益支持▾  點擊收聽  ▾ 攀成鋼小郡肝串串香文|晴朗  誦讀|小梅  以串串的形式吃火鍋那時候,取菜時會下意識的數數,免得口袋裡的錢或者菜票不夠付帳——食堂的菜票在高校周邊可以當現金流通。也有時候,一半為了省錢一半的惡作劇,會把吃掉菜的部分竹籤子藏在一片大白菜下面,等下一撥取菜的時候塞回架子上的菜裡。
  • 火爆20年的無名撈蜆,就在惠州南壇!
    編輯 ▏ 西小怡南壇惠州一中前門的一條小路,有一家看起來雖然不起眼的無名小店由於街坊們的口味不一樣,生醃蜆的味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得到,於是陳叔就將其改良,慢慢演變成今天的秘制撈蜆,到現在,已經歷經兩代人的歲月沉澱。
  • 「尋路記」紀錄片《尋味東莞》所有的店鋪,我們全給你扒出來了!
    今年6月中旬《尋味東莞》紀錄片「橫空出世」瞬間刷爆了東莞人的朋友圈前幾天紀錄片完美收官後打卡「尋味同款」的小吃美食、山珍海味變成為許多人去東莞的新玩法提到東莞腦海裡浮現的是「現代、工廠、手機、移民、科技、快速……」是的
  • 【海口騎樓老街】尋味地道美食,臻享海南風情——美食篇
    新民西路64號的亞妹海南粉是這一帶出了名的美食一絕,一家三代都遵從的美食味道,30年的老店,簡單的家庭式作坊。因臨近學校,很多學生上學放學都會在這裡買上一串,適當的火候、濃香的醬料,味道十分美味!騎樓老街的老字號牛腩店,很多人慕名而來,幾十平米簡陋的老店沉澱了許多老海口人味蕾上的味道記憶。
  • 「章丘鐵鍋」引發的鐵鍋探究
    《舌尖3》第一集播出後,章丘鐵鍋意外走紅,銷量暴增,人們紛紛種草。加之網上沸沸揚揚的不法商家銷售毒鐵鍋/化工鍋的報導,使大家愈發對自家的廚具產生重視, 也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探討,大家真的了解自家用的鍋嗎?究竟什麼樣的鐵鍋適合自家使用?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究一下鐵鍋。
  • 尋味畲鄉|景寧人的鄉愁,從一碗英川粉皮開始
    尋味畲鄉|景寧人的鄉愁,從一碗英川粉皮開始 2020-09-1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潛川】尋味盛橋大粑粑
    【書香潛川】尋味盛橋大粑粑 2020-12-23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