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間48小時書店 | 文景藝文季這樣趣玩閱讀推廣

2021-03-04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2017「文景藝文季」,有一間限時開放的48小時「有間書店」、有供應小說藥酒的小說診療所……數千讀者好奇探訪藝文季現場,流連忘返。論壇場場爆滿,書店人流不斷,咖啡館內香味誘人,小說診療所更是頗具人氣,讀者的歡聲笑語不時傳來。

無論是看大腕看電影買書買咖啡,或者只是來玩來逛來坐來感受一下,炎炎夏日中,「文景藝文季」為讀者帶來一個舒爽的文化書香空間。因此當記者遺憾地說,這麼美好,為何限時48小時,實在太可惜。書店店長浦淵指著書架上的書《一瞬一生》回答,此一瞬即永恆。豁然開朗,我們相視而笑。

從圖書產品擴展為閱讀服務,從圖書銷售提升到閱讀推廣,世紀文景希冀通過藝文季這樣的活動,展現其文學、人文類圖書出版理念,並力圖成為更具包容性、前瞻性,同時內涵更豐富的文化品牌。

以「城市:被仰望與被遺忘的」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沙龍2017「文景藝文季」於7月23日晚圓滿落幕。這個為期2天的活動,在北京「藝術8」,通過4場論壇、3處空間和2日映像進行全方位呈現,與愛文藝的讀者相遇。

論壇上,10餘位嘉賓智慧碰撞有關大城市生與死的話題;專家史建、陸銘、唐克揚、茅明睿,探討何為「理想城市」;評論家止庵、楊慶祥、史航與作家伊格言共聊「小說治癒」;還有《地下鐵道》的作者、紐約「土著」懷特黑德首次訪華,與詩人、曾經的「紐約客」西川以「紐約巨像」為主題展開對談;而關於當代都市人的社群認同與認同危機這一話題,由學者王明珂、馬戎和田耕展開。

除了關於更好的城市未來的思想大討論,今年藝文季的最大看點,還有一間限時開放的48小時「有間書店」,由設計師陸智昌設計,書店內充滿各種文景版好書和創意周邊產品;此外還有以小說《小說藥丸》為基礎設置的,供應小說藥酒的小說診療所,和擁有「純真博物館」咖啡豆的4213咖啡屋。在純真電影院,讀者可以跟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書寫,在影像中遙望伊斯坦堡的愛與愁。

「文景藝文季」自2012年舉辦以來,已到第五年,今年亦逢出版品牌文景誕生15年。可以說,今年的「文景藝文季」亦是文景團隊的一次充滿做書理想與情感的精心策劃。本報記者就此特別專訪了世紀文景總經理、總編輯姚映然,請她解密「文景藝文季」背後的文景故事。

姚映然(世紀文景總經理、總編輯)

2017文景藝文季線下48小時活動已經結束,為今年的活動復盤的話,100分會打多少分?如果有失分的話,是在哪裡?

姚映然:95分吧,所有的活動都有遺憾,這次也有。比如《純真的記憶》這部片子因為片源質量不是很好,所以播放效果要打一點點折扣等等。

今年的藝文季非常文藝,比如舉辦地的選擇,以及除了常規的論壇之外,比如有間書店的設計,空間之外還有映像等等,可以看出花了很多心思。策劃的主線是什麼呢?而且創意從產生到執行,聽說只有兩周,時間這麼短,是如何高效完成的?

姚映然今年的藝文季是文景做藝文季的第五個年頭,我們一直想讓藝文季的活動升級,就像我們不斷地在讓文景的出版品升級一樣。藝文季的初衷是讓文景的讀者和朋友用兩天的時間集中分享他們在生活、閱讀和思想上的一些精華,以往我們只做論壇。今年我們在論壇之外,增加了許多東西,比如咖啡館、映像、書店等等,從本質上是想展現我們對閱讀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想像。閱讀只有融入都市青年的生活才能有未來。

從想法到落實確實只有兩三周時間,但此前我們的許多思考和工作已經做了很好的準備,比如我們今年一直在加強對圖書周邊品的開發,所以藝文季現場看到的許多小東西,小說藥丸的壓舌板、各種文景產品有關的徽章、帕慕克的杯墊、梁漱溟手記的資料夾等等都是前面準備的。

「城市:被仰望與被遺忘的」,這是一個有情懷、有擔當、有生活的題目,算是以此為文景15年慶生嗎?

姚映然這次藝文季的主題來自蓋伊·特立斯的書《被仰望與被遺忘的》,也是文景今年策劃的產品裡表現很好的產品。城市大主題是我們自己的關心所在。第一屆藝文季的時候,我們的主題「文藝能否改變一座城?」在許多讀者心目中產生了共鳴。今天,文景人不再固執於文藝,而是深入到城市本身,想讓城市生活和都市中的人自己來發聲。加上文景有許多作者和出版品與城市大主題相關,比如專程前來的普利茲小說獎得主懷特黑德就專門寫過《紐約巨像》這種題材的作品,所以我們把它定位為本次藝文季的大主題。

文景十五年來的成長與都市生活的劇烈變化密不可分,我們也策划過許多探索城市發展秘密的作品,比如《大國大城》,以及探索都市人心靈狀態的文藝作品,《心術》、《斯通納》、《我腦袋裡的怪東西》,這次的主題對文景來說順理成章,也算小小的慶祝吧,至少我們從出版上找到了一些小小的切口去關心和關懷都市和都市人。

聽說此次藝文季活動現場的整體設計是陸智昌先生,都是懂書愛書的人,你們想呈現給讀者的是怎樣的感覺?

姚映然從設計的理念上,陸智昌先生希望去挖掘文景產品背後更高和更深層的意涵,不是做特別炫目的設計,吸引眼球。比如用玻璃陳列櫃來展示單本的重點品,是要講述作品和作者背後的故事。在整體設計風格上,仍然走在了文藝、簡潔的審美路線上。這與我們書的設計相同,在審美風格上,我們都希望文景用堅定溫和的審美打動人。

從2002年6月到現在,15年來,文景立足「社科新知、文藝新潮」,正如她的英文名Horizon,一直在面向未來出版。您2016年上任,算是臨危受命,不知這個說法您認同否?,對文景這個品牌以及她在未來的走向,有怎樣的設想?

姚映然我算是趕鴨子上架。

文景作為一個品牌,我相信它有自己的命運和生命力。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希望文景繼續保持充沛和活力和創意。藝文季現場有許多路人被我們吸引來看,所有人都問「你們這個創意團隊叫什麼?」我聽了是很開心的,文景策劃書是主業,未來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相信它還要在做書的專業路線上走得更穩健更好。其他的部分是哪怕表面上看起來不是書,但本質上我們是想通過生活的不同場景和不同產品去潛移默化,吸引讀者進入閱讀,閱讀還是會滋養人的。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每天有個時間段捧著書,而不是手機,我們下一代也會耳濡目染,知道書是好東西吧。

今年現場活動中,有間書店中特別令我感動的是對書背後的故事的展示,比如梁漱溟的手抄本,比如王明珂的《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旁邊的是學者的田野調查的錄音帶,以及太空漫遊那個盒子裡那顆別出心裁的燈……而且展示品每天會更換。文景是一個策劃團隊,書店空間對編輯的意義是什麼?

姚映然今年藝文季所有的空間其實也是文景編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書店肯定是。在文景編輯的心目中,書店恐怕一切社會生活的展開地,可以獨處、可以交友、可以思考、可以帶娃、可以工作的地方,這地方因為有書,所以有無限可能。它是個樞紐,更是個棲息地,我們喜歡待在書店。

我在參觀的時候,文景渠道營銷總監、有間書店的店長浦淵介紹說,有間書店的一些文創品和圖書產品,在北京庫布裡克書店有專櫃展示,以及在微店也有相應的產品呈現,因此,藝文季並不僅僅局限在48小時,而是衍伸到了線下。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對品牌推廣來說非常重要。從圖書策劃到營銷方面,文景是如何強調自己作為一個有獨特品位的品牌?

姚映然我們做書時盡最大可能站在作者身後,讓作者的想法來發聲,讓作者的文字來打動人。我們做品牌時時刻站在讀者和受眾的角度,思考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能通過什麼方式得到。

相關焦點

  • 48小時密集文藝生活 2018文景藝文季·陸家嘴讀書會
    原標題:48小時密集文藝生活,一站解決你的文青需求| 2018文景藝文季·陸家嘴讀書會  詩中有酒,用醉意稀釋憂愁;詩中有月,在靜夜寄託鄉思;詩中有邊塞,任豪情壯士馳騁;詩中有江南,供文人墨客悠遊。  千百年來,外物常變,情志或未改變。覽奇峻恬靜之景,快意低落之事,依然不斷引領我們走進唐詩的世界,去賞味格律中的音韻之美,品悟詩行間的動人共鳴。
  • 這家21年18萬小時沒熄過燈的書店關門了!杭城很多書店的煙火氣靈感就來自它
    不知道為什麼,「誠品」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遠比鳶尾書屋要高一截,大概因為覺得鳶尾偏藝術,而誠品才是真正有書香的人情味?誠品敦南店,是誠品在臺北的第一家書店,也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營業不打烊的書店。2004年,誠品敦南店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2015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的17間書店之一。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第二季上線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全球最美的書店在臺灣!8間必訪特色書店
    其實臺灣有著很多很棒的獨立書店等著你去挖掘探訪,前陣子出版的《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就介紹了臺灣43家特色書店,我們節錄了7間非常值得一看的書店介紹,加上私心推薦的雜誌圖書館,現在就跟著我們的腳步,來場書店冒險吧!1.
  • 【趣臺灣】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目前在臺灣共有五十三間分店、兩家兒童館、兩家文具館、五家音樂館。英文名為Eslite,是由法文古字引用而來,為「菁英」之意。誠,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品,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取名「誠品」,代表著誠品書局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與實踐。
  • 誠品書店首家分號5月閉店,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於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辭舊:「31天異想倒數」告別誠品敦南店1989 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與此同時,誠品也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誠品敦南,一家書店的優雅告別 | taLk
    不知道為什麼,「誠品」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遠比鳶尾書屋要高一截,大概因為覺得鳶尾偏藝術,而誠品才是真正有書香的人情味?不知不覺,誠品今年原來已經31歲了。想當年,誠品是如此的傲嬌,創始人吳清友在1989 年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誠品書店-非一般連鎖書店,如何為你打造文藝創意結合的文青體驗
    誠品書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誠品書店是臺灣大型連鎖書店,由吳清友於1989年1月24日創辦於臺北市,初期以販售藝術人文方面的書籍為主,之後轉型為綜合性書店,同時結合商場經營,並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旗下事業涵蓋百貨零售業
  • 「閱讀+我」--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新聞發布會
    「閱讀社會」,促進知行合一;順義區第二中學打造「彩虹讀書」品牌,並利用班級間流動圖書館進行圖書漂流活動。希望「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在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團結協作下越辦越好,為北京最美的季節增添一道更亮麗的風景!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三聯24小時書店副總經理王玉介紹「有愛的24小時,公共閱讀空間」的有關情況。有請。  王玉: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北京閱讀季團隊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給我們一個分享書店的機會。謝謝。
  • 潮宗街新開的24小時書店,有書有展有花,有N+1種不同玩法~| 長沙指南
    2021年伊始,長沙迎來了一家特別的新書店。位於長沙潮宗街老街的「長沙十二時辰」其實並不只是個24小時書店,它還是展廳、沙龍、自習室、咖啡屋、小酒館、文創店.你大可以在這裡泡上一整天,任意切換感興趣的藝文活動,長短晝夜,樂趣非凡。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一幀一幀的畫面,演繹了發生在誠品書店店員與顧客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流露出臺北最文藝的模樣。作為誠品創始店,強調「人文、原創」的誠品敦南店開啟複合式經營之路,不僅有24小時書店,還集合了eslite café、音樂館、兒童館、風格文具館、精品文具館、誠品酒窖、誠品畫廊、藝文空間等,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必打卡的觀光地。
  • 專訪「世紀文景」,內部推薦頭牌作品30本+,值得閱讀更值得收藏...
    A:我先把文景託爾金的系列列一列,震撼一下大家,是的,我們是託爾金全系列作品的唯一中文簡體字出版方,分別有:《霍比特人:電影書衣版》(以及:經典書衣版 與 精裝插圖本)共計3個不同版本,插圖就是用的艾倫·李的圖了《霍比特人:萌趣插圖本》(來自傑邁瑪·卡特林的新插圖)《漫畫霍比特人》《霍比特人官方年曆2014》(已絕版)
  • 誠品書店首落戶香港 引進臺式"打書釘"閱讀生活
    年蘇州開業   引進臺式「打書釘」閱讀生活  即便是深夜沿軒尼詩道經過銅鑼灣,抬頭亦可見一個醒目白色燈標「Eslite」,香港人終於盼來了以「二十四小時不打烊」聞名的誠品——它既是書店,又是咖啡廳,也是心靈驛站。
  • 網絡時代書店如何留客?這間香港的出版集團有妙招!
    閱讀顧問對圖書非常熟悉,在店內為讀者推薦圖書,讓讀者感受到實體書店的溫度,這種溫暖是在網絡上無法獲得的。在聯合出版集團,像丁麗莉這樣勤懇敬業的員工絕非個例。在這個匆忙熱鬧的都市,默默從事一份為讀者選書、找書的工作,需要耐性,需要熱情,值得尊重。相比網路購買圖書,實體店提供了一份濃濃的書香,以及與愛書人的邂逅。
  • 臺灣生活|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誠品敦南店將在今年 5 月 31 日關店,但這並不代表 24 小時書店的結束(大家不用擔心),誠品官方 Instagram 一周前就發布了預熱,讓大家在 5 間誠品書店當中預測哪家會「接棒」。而在剛過去的 4 月 23 日「世界讀書日」,誠品召開「新 24 小時書店宣告記者會」,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正式確認誠品信義店將成為新的「24 小時誠品書店」,並從今年 6 月 1 日正式開始不打烊營業。
  • 獨家┆臺灣小業態零售研究:探索巷弄間的獨立書店
    ; 讀者也在參與獨立書店的過程中,認同獨立書店是知識傳遞者及其存在的價值,那經營上有什麼特色是可以參考呢?主題選書,專注於某一垂直細分領域在臺灣多數經營獨立書店的人,多是對書及閱讀有濃厚熱情的愛書人,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能將適合的書透過主題式包裝引薦給讀者。
  • 只有笨蛋才會開這樣的書店!
    小書店開幕將滿三年,問到她的經營心得,「只有笨蛋才開書店!」沒想到這間店現在承載著許多人的期待與夢想。店主說原因有三:「從這裡開始認真閱讀,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視野」「希望這個書店對新手友善,可以讓新手作家發表作品」「老闆從沒開過書店,是真正的新手老闆」
  • 書店本事
    我覺得「本事」這兩個字很有趣,日語的「本」就是書本,開書店本來就是書本的事,而本事又代表電影的內容與情節,在書店裡可以發生很多很多故事。另一層意義是,本事代表你有能力,你有本事才能開這間店。這樣說來,書名取為《書店本事》,也別有一番意味。我在想,開書店跟開別的店有什麼不一樣?獨特之處在哪裡?開好、開久一家書店,得有什麼樣的本事?每個開書店的人,所擁有的本事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