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花兒會傳承詩經的愛情之聲,無人知道是什麼時候最先唱起來的

2020-12-22 飛魚影視解讀

傳承《詩經》的愛情之聲 走進西北,在空曠的天底下常傳來嘹亮的調子,抑揚頓挫地盤旋在山野間,高亢、嘹亮,伴著西北的風,散發著粗獷豪放的氣息。

這些歌兒傳唱了千百年,無人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最先唱起來的,但是,它用沁人心脾的嘹亮鑽到人們心底深處,撥動著人的心弦,讓人為之動情,深受感染。「臨夏花兒」就是一種西北地區流行於回族穆斯林民族中的質樸的山歌,以歌唱愛情為主,發源於古代河州,即今日臨夏。

「花兒」,天然本真到了臨夏,聽著當地人特有的西北腔調,就能隱約感受到花兒之風。 臨夏花兒大致有「河州花兒」和「蓮花山花兒」兩種,都用臨夏方言傳唱,音樂曲調與歌詞十分相配,配合滑音、倚音、連音、顫音、裝飾音的唱腔技巧,聽起來高亢、悠長、清脆,熱情奔放。

清代有位詩人說:「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這詩句恰當地概括了「花兒」的形式和內容。 據了解,「花兒」沒有配樂,但是在嘹亮聲中曲調起伏,悠長、高亢,韻味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花兒的唱詞按當地方言有韻有腳,唱起來朗朗上口。

「河州令」、「尕馬令」、「腳戶令」、「大眼睛令」、「倉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這些家喻戶曉的曲譜都找不到最初的作者,但是已經深入人心。 最初從心底唱出一支「花兒」的人,往往是有感而發,情真意濃地從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直抒胸懷,毫無矯揉造作的掩飾,散發著天然的韻調。因而唱詞生動野性,調子流暢高亢。

在民間流傳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傳唱,最終形成了一定的格調,但依舊散發著質樸熱烈的原始風——野性、直接、奔放。 臨夏花兒在唱詞意思的表達和句式結構安排上多採用《詩經》中的比興表現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詠之詞」。

即便是新近流行於臨夏年輕人中的許多花兒,仍然採用了比興的手法。例如「相思病得哈(下)者還沒好,又得了重感冒了;我倆的話兒還沒說好,手機又欠掉(了)費了。」這首花兒中,前兩句和後兩句在意思上是比的手法,在前後結構安排上則又是興的手法。因此可以說,花兒的

表現手法和《詩經》的表現手法並無二致。 在毫不掩飾的唱詞中,「花兒」綻放出心靈深處的情操,那是妙齡女子對心上人的試探,那是青春少年對意中人的表白和誓言。在愛情中徜徉的人兒總是要掏心掏肺才肯罷休,這就是「花兒」。

聽了「花兒」,懂了「花兒」,臉紅的人們是否想起孔子曾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一支「花兒」,如田野中的花兒一樣,散布在山野中,自由自在地生長著,沒有細緻玲瓏的體態卻散發著最天然的芬芳,只因為它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肺腑之聲,天然、本真。 借著「花兒」,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互訴衷腸,不管是否成就了一段姻緣,都一路撒下了相對的「花兒」。

那是他們愛情的見證,隨風蕩漾在漫山遍野的風中!花兒會,會情人 「東山的雲彩西山裡來,西北風吹給些雨來;拔草的尕妹們一溜兒擺,哪個是我心頭的肉哎。」「白日裡想你著滿巷道轉,人問時我浪著哩;晚夕裡想你著滿院子轉,人問時我抓

八方湧來,為這位仙女唱起動聽的歌兒,希望她再次出現。 松鳴巖花兒會在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又叫龍華歌會。生活在臨夏的各族人民在這裡相會,在巖邊的坡地上搭起帳篷,放聲歌唱。

或獨唱或對唱或齊唱,從流傳下來的傳統「花兒」到興之所至的即興發揮,一方唱罷一方又起,在暖意襲人的四月天裡,歌聲迴蕩在山間,帶著人們的歡笑,傳向遠方。 如果沒趕上松鳴巖花兒會,到了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還有一場蓮花山花兒會。

六月,人們剛收割完春季的莊稼,在忙碌了一季後,借著花兒會紓解疲乏的身心。 初一、初二,身著盛裝的各族人們來到蓮花山山下,拉開了花兒會的開始曲,接下來的兩天人們遊山對歌,花兒會進入高潮。

到初五,人們徹夜歌唱,圍著篝火跳躍歡騰,毫無倦意。到黎明時分,人們賊著哩。」…… 當這樣的「花兒」蕩漾在耳邊,人們無不感到有情人之間表達愛情時的直白、詼諧和浪漫。 而臨夏的人們在「花兒」的傳唱中都成了歌者。也許是為了成全有情人,也許是姑娘大了總得嫁,也許僅僅是為了找點兒樂,臨夏各地都有花兒會,總共20多場。最盛大的有兩場:松鳴巖花兒會和蓮花山花兒會。 松鳴巖位於臨夏州和政縣陡石關口。

傳說,很久以前,有位獵人在這裡打獵,發現一位美麗的女子在水邊戲水歌唱,歌聲美妙動聽,獵人聽得入迷,忍不住和著唱起來。歌聲驚動了戲水的女子,女子向大山深處跑去。獵人追過去,卻再也找不到女子的身影,只有悠揚的歌聲迴蕩在山中。他只好唱著學會的歌兒回來了。這歌聲美妙動聽,人們知道後都認為這是仙女下凡來送歌。 從此,人們每年「四月八」就從四面

登上紫松山(蓮花山的姊妹山),在對歌聲中相互敬酒,這一場歡樂的盛會就要結束了。 花兒會中,最有意思的是攔路。人們用馬蓮擰成的繩子攔住朝山的歌者,在一問一答中拉開了歌唱,如果大腦裡不存上一些「花兒」,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考驗,不免會急得抓耳撓腮,惹人鬨笑了。衝過一個個路口後,在此起彼伏的歌聲中,一些新的「花兒」又生成了,它們絕對是來自心靈深處的原創。盛會結束後,或許有不少情投意合的男女在「花兒」聲中走到了一起,野性大膽卻也巧妙婉轉。從此,他們牽手,坦蕩蕩地享受愛情。

相關焦點

  • 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在和政縣圓滿落幕
    12月20日中午,為期三天的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在和政縣法臺山景區圓滿落幕。經過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花兒歌手們激情演唱,發揮出了自己的最佳實力,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與歡呼。臨夏被譽為是「中國花兒之鄉」,花兒又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書」、「是活著的《詩經》」。此次花兒大獎賽旨在傳承、弘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發掘傳唱「臨夏花兒」,弘揚臨夏精神,展現臨夏形象,提升「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花兒「怒放」法臺山 ——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
    花兒「怒放」法臺山 ——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側記 2020-12-23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開幕
    12月18號,由中共臨夏州委宣傳部、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臨夏州河湟文化旅遊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臨夏州文聯(中國民協花兒文化專委會秘書處)、臨夏州民族歌舞劇團(甘肅花兒劇院
  • 甘肅民俗文化:走進臨夏回族自治州,聽當地人口中的「甘肅花兒」
    明代初年,一首由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創作,用來在田間地頭唱來給勞作的人們加油打氣的歌在甘肅創作完成,這便是甘肅的「花兒」,因為將女性比作各種花而出名,傳承至今,「花兒」一直在默默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跟隨當地人的腳步,用心聽一聽這些別致的民俗文化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在臨夏,這些美景也許你未曾見過……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在臨夏,這些美景也許你未曾見過…… 2020-09-1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圓滿落幕~
    12月20日,為期三天的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在和政縣法臺山景區圓滿落幕。 經過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 最終來自臨夏市的徐建偉 獲得了本次比賽一等獎
  • 【花兒臨夏·春漾河州】聽說您想臨夏美食啦?
    【花兒臨夏·春漾河州】聽說您想臨夏美食啦?】想見你,北大街的夜市燒烤嗞嗞的炭火發出使人每一條神經都興奮、活躍起來的聲音它是慶祝狂歡與放鬆狀態的味蕾煙花,燃在舌尖麻辣藏在刺激感中……只想來上一把,把你的籤子擼到冒火星【韭餅】【蔥油餅】
  •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花兒
    花兒起源於甘肅南部的臨夏,岷縣等山區,居住在這裡的漢、回、藏、東鄉、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眾只要有閒暇的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臨夏這些好玩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秋高氣爽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玩轉臨夏的旅遊攻略趕緊收藏起來準備打卡吧!臨夏自古商貿發達,明朝在臨夏設立茶馬司,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四大茶馬互市之一,被譽為「河湟雄鎮」、隴上八州之首。改革開放後,又被費孝通先生讚譽為「東有溫州、西有河州」。
  • 一個「音樂教育扶貧」行動與97個甘肅臨夏孩子的故事
    ▲崔雲蒙(右)、尤雁訪(中)和梁沁玲(左)參加央視錄製作為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童聲合唱的貧困學子代表,她們與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的小團員們匯合後,參加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銀河之聲——2021新年童聲合唱特別節目
  • 湖南理工學院:演繹《詩經》名篇,傳承經典文化
    本網訊(通訊員 王卓爾)「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月25日晚7點,以「穿越千年,共賞經典」為主題的《詩經》名篇演繹活動在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精彩上演,這也是該校「一校一書」《詩經》主題閱讀推廣活動內容之一。
  • 福建音樂人臨夏採風 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福建音樂人採風團一行人,昨天在臨夏州開展 「構築山海情誼·高歌美麗臨夏」原創歌曲採風活動。廈門市流行音樂協會主席林偉民說,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此行要用歌曲藝術把「講得好」的扶貧故事變為「唱得好」。
  • 「醉美和政·花兒寧河」和政縣優秀花兒歌手大獎賽報名通知
    為進一步抓好非遺保護和傳承,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展現新時代和政發展成果,提升「松鳴巖花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和政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擬舉辦「和政縣優秀花兒歌手選拔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參賽作品要求參賽作品必須圍繞保護傳承花兒,弘揚優秀文化的主題,形式以花兒為主,內容要積極向上,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展現新時代和政特色,提升「花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花兒演唱歌手可選擇獨唱、對唱或群唱,保持「花兒」的原生態、原韻味。
  • 「花兒」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稱「花兒」.
    象松柏樹長青,象鐵樺樹實心,太子山不能倒插在海中,我怎能會有二心呢?錚錚有聲,毫不含糊。氣勢洶洶的邪惡勢力能算什麼呢?深刻地反映著人民群眾與反動統治階級、封建禮教的尖銳衝突,多層次地表現著人民群眾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上面的傳統情歌,歌頌了勞動人民純樸的愛情,表達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及人民群眾崇高、健美的情操,是富於認識、教育和美感作用的。情歌中也有一些見異思遷、中途情變和格調不高的 唱詞,這是封建社會的「病毒」侵害的結果,許多的花兒中也作了嚴厲的鞭笞。
  •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走進甘肅岷縣探訪世界非遺"花兒"
    再者,愛情一直都是民歌的精華和靈魂,但迫於現實的各種壓力和艱辛,愛情成了人們美好的幻想,歌唱的曲調也自然悲從中來。  聽了這樣的解釋不禁讓人感到有些悽悽慘慘戚戚,但李璘卻認為正是這樣的「悲情」才叫「花兒」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歷盡千年不衰。「悲情比歡快更具有內涵和人性的情感,悲情的花兒往往能讓人產生共鳴,引發的更是對人生的惋嘆,有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的情愫。」李璘如是說。
  • 極挑團為臨夏特色農產品帶貨打call
    花兒臨夏 在河之洲在走過新疆、雲南兩地之後極挑團又再次啟程來到了甘肅臨夏雷佳音 嶽雲鵬 賈乃亮任嘉倫 袁弘 THE9虞書欣除此之外成員們還集體上臺表演使出了各自的「殺手鐧」THE9成員虞書欣帶領雷佳音、賈乃亮活力唱跳
  • 散文: 臨夏印象 陳瑞玲
    臨夏多雨,氣候溫和,適宜植物生長。春夏兩季,車輛駛過的地方皆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高低不平,錯落有致的梯田上,成片盛開的油菜花如織錦般燦爛奪目,如同給武士般雄壯的一座座大山披上了華麗的綾羅綢緞。 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用牡丹作為市花,被譽為「小洛陽」之稱的臨夏,城中十裡濱河路上,種植著數以萬計的牡丹花。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令人嘆為觀止。
  • 今晚7點半,直播間「花兒」唱起來
    本報訊(記者 彭娜 實習生 桑太俄日措)唱「花兒」嘍!今晚7點半,來《西海都市報》直播間聽「花兒」、唱「花兒」吧,四位「花兒」歌手將為您帶來一場「花兒」盛宴! 11月19日,《請進我們的直播間》請來了一群曲藝人,「唱」聊青海曲藝。直播間裡非常熱鬧,《西海都市報》快手號實時觀看人數達7000多人,各個平臺圍觀人數累計超過12萬。
  • 《詩經·鹿鳴》尺八+箏+吟唱
    於是,我翻開了《詩經》。 (注意了,跑題之王要點題了!!!)《詩經》真的是本寶藏,上周聽了董梅老師的一節課,講到詩經的時間和空間概念,解釋了為什麼說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總之是曠世之寶)。想要了解自己從何而來,我們為何會有相似的思維模式,我們的祖先是怎麼看宇宙、看世界和看萬物的,在詩經裡都能找到線索。
  • 【美文欣賞】大墩峽,別在臨夏鬢角的一朵玉花
    大墩峽,別在臨夏鬢角的一朵玉花陳玲華大墩峽——鑲嵌於甘青兩省交界處的一塊翡翠,綻放你冰清玉潔的優雅。別在臨夏鬢角的一朵玉花,一顰一笑都是你深情的表達。蜿蜒的棧道鋪展著七彩的夢想,踩出了幽幽峽谷的絕響。冰的國度裡彈奏動聽的心曲,吟誦著詩經裡優美的詩句,冰雕玉砌的美景無不用情至深的刻畫你的每一寸風骨。與你默默的對視,天然的雕塑,略帶隱約的翠色,一幅幅天成的丹青水墨,堆砌成精美絕倫的冰掛、冰瀑、冰山、冰峰,無以復加的美用文字何以描述?將滴水成冰的瞬間凝固,通透與潔淨被塑成永恆,引領著你我聆聽花開的聲音,詮釋生命簡單純粹的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