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印象
作者|陳瑞玲
臨夏,猶如一位在大夏河畔婷婷靜立的回族少女,色彩豔麗的頭巾隨風搖曳,緊裹身體的長裙更凸顯出玲瓏有致的曼妙身段,顧盼生姿的美麗倩影與十裡濱河路上那競相開放的牡丹花相映成趣。啊!多少回她讓像我們這樣前來此地支、支醫的異鄉人魂牽夢縈。
在潛意識裡,自己總是喜歡把家鄉酒泉比作一位在蒼涼戈壁上踽踽獨行的西北漢子,粗獷豪放的外表下懷著一顆直率堅定的心;喜歡把省城蘭州比作一位富庶之地的商人,雖富甲一方,但精明功利;喜歡把臨夏比作一位異域女子,山青水秀象徵著她的秀麗容顏,淳樸熱情是少數民族的質樸特性。
初來臨夏,雖風塵僕僕、扶老攜幼,但我們仍懷著滿腹的熱情,用充滿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她,迫不及待地想與她親近,一睹她美麗頭紗下的芳容。
印象中的臨夏風光,山明水秀,如花似錦,處處景色迷人。無論是矗立在高樓鱗次櫛比的城市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還是大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山溝,都帶給我們的是鮮明強烈的視覺衝擊。城市中,接踵摩肩來往的回族、東鄉族、保安族、藏族人流,為這座歷史悠久的河湟雄鎮平添了幾分少數民族獨特的蘊味。坐在臨街的小吃店,邊品嘗獨有的地方美食,邊欣賞熙熙攘攘的街頭,也是一份在喧鬧與繁華中找尋生活之魅的美好心情;偶至山中,含笑在滿眼青山巍巍中觀鬱鬱蔥蔥的片片綠意流動,在林寒澗肅中賞流紅一地,聽清澈溪流繞山歡唱,於寂靜山野中漸漸被蕩滌的心靈又是何等的心曠神怡、物我兩忘?
曾幾何時,與連手為伴,行至臨夏甘南交界處,大家結伴共覓奇石。我獨去河畔探景,但見清水河淙淙而下,河床巨石當道,石縫積水中如墨染般的小蝌蚪調皮逐流。河畔綠草如茵,各種不知名的野花奼紫嫣紅,競相開放。早熟的野草莓顆顆鮮紅小巧,用點點嬌豔裝飾著青山翠坡。清幽的山腳下,採幾株野草莓品嘗,摘幾朵野花編只漂亮的花環戴在頭上,愉快的心情一點點在心底與夏風馳騁,滿滿的激情在山間與激流歡快地舞蹈著。
臨夏這位回族少女,不僅風光旖旎,更是多愁善感。雨是她絲絲縷縷的愁緒,是她點點傷感情懷的表現。來臨夏大半年,十日七雨,每月能見晴空一片的天數屈指可數。我笑言:「臨夏,邊淋邊下。」習慣了出門戴帽裝傘的節奏,習慣了三兩日洗衣不幹的生活,也習慣了寒夜守窗聽雨的意境。在細雨微濛中,望隱隱青山中的座座廊簷式構造的高大民居、棵棵衝洗煥然一新的碧樹都讓人內心升騰的是一片雨霧中的寧靜與平和。期間幾次回家探親,我們幾個女老師還居然對生我養我的酒泉乾燥天氣不適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潮溼的空氣是天然的護膚專家,時間久了,也居然變得白淨了些許。
印象中的臨夏民風淳樸、真誠熱情。初來窄到,對當地的街道尚不熟知,常常需打車前行。兩次,我們都被熱情的司機大哥「拒載」,原因是我們前往的地方並不遠,除建議我們步行,還熱心地比比劃劃地指明路線。有時去買東西,挑不到合適的,俊俏的少數民族老闆娘並不介意,仍舊笑意盈盈地熱情相送。
臨夏人乾淨開朗,質樸真摯。來臨短暫,但友人們的真誠善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文化人打交道,不僅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豐富思想,更是得到了支教學校唐校、縣文化館何老師、州回中馬校長的熱情贈書。陌生路上,有書為侶,快哉樂哉!無論是支教地的唐校長,還是吹中的樊校長、福利院的鐵院長、回中的馬校長,一位位領導無一不是教育有心人,他們方法創新、愛生如子、博學多才、紮實教研的工作精神更為我樹立了良好的工作榜樣。
印象中的臨夏人是最注重生活講究的。飯菜簡單,但極為可口,減卻了製作的麻煩。無論是街頭小店獨具特色的發子面腸,牛肉麵店裡紅綠搭配的拉麵,火鍋店裡的香氣彌溫的電磁火鍋,還酒店宴席中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饈,樣樣美食,都用極為精巧美觀的餐具盛放。臨夏街頭,除卻飯館多,還有店鋪林立的景德鎮瓷器店、皮草店、紗麗店、絲綢店、少數民族服飾店,以及不管城市還是鄉村隨處可見的茶葉店。生活在茶馬古道上的臨夏人,受悠久歷史文化的薰陶,極喜好喝茶。臨夏人日日有杯,餐餐有茶。每天早上是全校教師喝茶、吃窘鍋的早餐時光,課餘大家更是手持茶杯,在一片茶香的氤氳中談天說地。休閒時間,衝泡一杯八寶茶在製作考究的蓋碗中,慢品細嘗,平靜淡然的心情在一刮一合中慢慢彌散開來。那一刻,你仿佛品的不是甘甜彌香的蓋碗茶,而是在悠悠茶香中細細回味如夢般的百味人生。
多食牛羊肉,喜喝春尖茶,長期在高海拔地區生活的臨夏人,無論男女老幼,大都體態輕盈、苗條。他們尤喜野外浪山,無論是聞名遐邇的太子山、蓮花山、松鳴巖,還是碧草萋萋的無名山頭,都吸引著臨夏人的腳步。六七月份是浪山的最佳時節,人們常常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帶著妻兒老小,載著肉食炊具,在山腳下、草坡旁、溪水邊,與藍白雲天相邀,過一天 「天蒼蒼,野茫茫」的野外閒適生活。
喜花樂鳥是臨夏人的高雅情趣。臨夏多雨,氣候溫和,適宜植物生長。春夏兩季,車輛駛過的地方皆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高低不平,錯落有致的梯田上,成片盛開的油菜花如織錦般燦爛奪目,如同給武士般雄壯的一座座大山披上了華麗的綾羅綢緞。 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
用牡丹作為市花,被譽為「小洛陽」之稱的臨夏,城中十裡濱河路上,種植著數以萬計的牡丹花。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令人嘆為觀止。每到花期,吸引了前來漫步賞花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除卻濱河路,紅園、古河州酒廠、牡丹種植培養基地,也都是賞牡丹的絕佳之地。尤其是著名的人文景觀地紅園,於濃鬱蒼翠、亭臺樓閣中倚碧波憑欄杆,賞紅冠群芳、盡染滿園的牡丹,實乃人生一種樂事。城郊凹凸不平的馬路兩旁,笑得鮮豔奪目的是一簇簇競相開放的月季花,似乎在用它們嬌俏的容豔與飛揚的漫漫塵土較勁。既使是山村鄉野的人家,也是家家種牡丹,戶戶漫花香。最愛花中之王牡丹的富麗堂皇,更喜香氣撲鼻、彌散四野的丁香花兒。曾在公交車上見過這樣的一幅畫面:年歲已高的大媽,手持一株新移的牡丹,興高採烈地向朋友炫耀。多美的花!多美的人!多美的心情!愛花之人,必是會生活之人,充滿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歡喜。
城中花鳥市場人頭攢動,你驚喜的目光一次次被精美鳥籠中的黃鸝鳥兒、鸚鵡、百靈所點亮,俯下身子細細欣賞它們的可愛模樣。城中的大小飯館內,常見愛鳥樂鳥的店主在店中懸掛幾隻鳥籠、蟈蟈籠。山中樹高林茂,更是許多不知名的鳥兒們的天堂。每天清晨,在婉轉啼叫的鳥鳴聲中醒來,是大自然賜予的難能親近。有時在去田間山腰踏訪它們的蹤跡,有時會收留一隻失群掉隊的白色信鴿為伴,有時會因為偶然看到一隻正在樹幹上辛勤工作的啄木鳥而欣喜不已,更有時會被家長來校時停留在其肩頭的鷹而驚訝新奇。遊山玩水、愛花樂鳥,是自然提供給他們的便利,更是他們美好幸福生活的點綴。
深秋時節,秋意濃濃。這個季節的家鄉酒泉已是天氣微涼,白楊葉飄零,胡楊披著滿身燦爛奪目的黃金甲傲然挺立戈壁大漠的一派秋景。而此時的臨夏,寒意難抵,初雪已降過,綠柳暫梳頭、青松依蒼翠,團團大麗花爭芳鬥豔的寒秋景致。
伴著迎面吹來的溼潤的晚風,沿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獨登校園對面的山頭,盡覽一山全貌:暮藹沉沉,夕陽滑落,粉牆青瓦的校舍在大山的掩映下盡顯平實矮小。錯落有致的一戶戶民居升起了嫋嫋炊煙,清真寺塔頂的圓球若撒落大山中的一粒粒珍珠熠熠閃亮。一盞盞的燈火如夜幕中的星星閃閃爍爍地散落在大山寂靜的懷中。呼吸著山頂輕柔的空氣,如朦朧的街市,讓心靈的愜意暢遊在臨夏的高山峽谷。一切,盡收眼底,深解心底……
你若有機會來臨夏,請在正月拍手樂道和政秧歌,二月領略磚雕、彩陶等獨有的地方文化特色,三月參觀和政古生物化石館,四月喜遊松鳴巖聽花兒,五月觀賞河州牡丹,六月探訪炳靈石窟壯美雄奇,七月觀看黃河三峽的雄偉壯觀,八月體驗蓮花山的旖旎風光,九月泛舟東郊公園,十月走近民歌花兒大舞臺,十一月流連紅園飛雪,十二月訪西北王馬步芳故居東公館。也許,我的建議不一定周全合適,但我相信,走近臨夏,你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她。
山水臨夏,邀你共賞;人文臨夏,待你走近;魅力臨夏,等你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