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陽現在也有在德雲社小劇場說相聲,不過比起小時候少許多了,主要精力都放在京劇上,畢竟這才是他所擅長的藝術、更是畢生志向所在。
麒麟劇社除了郭德綱空閒過去助陣、基本都交給陶陽駐場打理,已然是德雲社曲藝霸業的一個分支。「學術有專攻」,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知人善用、人盡其才,又能圓了陶陽的京劇夢。
圖片來自網絡
京劇之於陶陽、就像相聲之於郭德綱、養馬之於于謙,是一種深入骨子裡的酷愛和執著。在唱京劇不掙錢的時候,相聲也就是郭德綱教給陶陽求生存的一門手藝而已,能就此大紅大紫也不是壞事,否則就轉回自己的長項。
往時郭德綱為了保證陶陽的出鏡率,為了保證觀眾不會因為陶陽倒倉而忘記這個人,經常在大型的重要的演出結尾向觀眾介紹一下陶陽,小時候總讓他唱一段,有一段時間即便不唱,這個介紹的環節也沒剩下。
現在有一種陶陽逐漸淡出德雲社的感覺是因為現在德雲社年輕一代的演員出頭的不少,且每一組都每年辦不少場商演,規模有時候不輸郭德綱。
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人不理解,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郭德綱的一片苦心。他就是因為愛才,以防陶陽倒倉失敗沒有一技之長,才收了陶陽做徒弟,認了陶陽做乾兒子。後來真的不幸應驗,陶陽倒倉失敗。倒倉對於曲藝演員來說至關重要,甚至可以直接決定曲藝演員的事業生命。在德雲社,除了陶陽,燒餅也是倒倉失敗了,真是可惜。
說相聲是郭德綱老師給陶陽的兩手準備,就是怕倒倉失敗,唱不了京劇還能說相聲。現在陶陽的嗓子回復了一些,也專攻麒派京劇。當年周信芳前輩創建南派京劇,雲遮月的唱腔更適合陶陽。所以在京劇道路上陶陽又看到了希望,這對於深愛京劇的他如撥雲見日,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京劇上的。
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德雲社人才濟濟,除了郭德綱于謙兩位頂梁柱以外,已經湧現出一大批得力幹將,比如嶽雲鵬、孫越、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周九良、秦霄賢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少東家郭麒麟,最近在《慶餘年》中扮演的範思輒洗刷了「德雲社出來的演技都差」這個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