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部經典鋪路,諾蘭終於拍出了《信條》,可惜觀眾看不懂

2020-09-09 娛樂先森

諾蘭,又來「燒觀眾的腦」了!

對於一個導演,如果過多的將「燒腦」這種明顯讓人感覺到作品不好理解的詞彙放在對其的評價中,總是會讓部分人望而卻步。

諾蘭

諾蘭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而且這些年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2020年他50歲了,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敦刻爾克》之後,推出了一部更難懂的作品——《信條》

在商業和藝術的融合中,這一次他明顯開始將天平向後者傾斜,終於難倒了更多的觀眾。

信條

作品上映不到四天,豆瓣評分跌破了8分,有的觀眾評分甚至達不到及格線,不是因為特效不夠好,而是「看不懂」,是一種在具有一定知識儲備但沒有針對性了解意義上的看不懂。

豆瓣評價

拿諾蘭這麼多年的作品來看,導演身上的「藝術氣息」確實越來越強烈了。

諾蘭導演的電影上半場,精彩紛呈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故事片《追隨》,這部作品受到關注之後,2000年諾蘭憑藉《記憶碎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自此開始大放異彩。作品的類型定位是懸疑,需要描述的人物群體眾多,卻主次分明的設計,讓觀眾觀感友好,豆瓣評分8.6分。

記憶碎片

2005年,諾蘭帶來了不一樣的超級英雄《蝙蝠俠:俠影之謎》,英雄蝙蝠俠系列的重啟,弱化了動作片的效果,隨之而來的紙一個英雄在崛起之路上的心路歷程,相較於漫畫式英雄的華麗登場,這個蝙蝠俠更接地氣,一個初出茅廬的超人氣英雄。豆瓣評分8.5分。

2006年,《致命魔術通過詭異的氣氛呈現和曲折離奇的情節設定,極大的帶動了觀眾的觀看熱情的同時,解析了人性的矛盾和對立,因此拿下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豆瓣評分8.9分。

致命魔術

2008年的《黑暗騎士》獲得了第35屆土星獎最佳編劇獎,拿下超10億美元票房成為全球第四部票房達到如此成就的作品;2012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的故事,將漫改作品變成了藝術。

2010年的《盜夢空間》,無疑是諾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部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藝術和商業的最好結合,最近的重映依然帶來了不錯的票房。

盜夢空間

2015年,一部《星際穿越》再創輝煌,獲得了更高的評價,超現實主義和夢幻色彩的太空冒險,將人類的情感融入了對太空的探索。

2017年,憑藉《敦刻爾克》獲得了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這部作品讓諾蘭電影的藝術性明顯的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

敦刻爾克

在50歲之前,諾蘭用十部電影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喜愛,雖然跟奧斯卡大獎沒什麼緣分,但觀眾的認可證明了一切,他的作品中有7部入圍了IMDb前250名的榜單,還有7部在豆瓣電影前250的榜單上。

評分人數

能夠將電影藝術和商業性結合的如此到位的,諾蘭是第一人,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這位英國紳士不僅僅是一個導演,還是一位藝術大師。

諾蘭

相比於過去幾十年的成就,諾蘭在50歲帶來的這部作品《信條》,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將「科學」融入《信條》

用十部經典鋪路,諾蘭終於拍出了《信條》,這部電影被定義為諾蘭電影裡最燒腦的作品,一般帶點科幻意味的電影,除了精彩的特效之外,大多會帶上一些空間色彩,物理科學知識,科幻意味著對於未來的想像,以及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經典場面

所以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大多數人學習生活中都不會觸及的一些詞彙「熵減、時間鉗形運動」等,隨之帶來的是主人公在時間和空間變化中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想要從高頻的鏡頭切換和故事節奏中找出一點頭緒來的觀眾,有點找不到對應公式的陌生感。

對應的,那些一貫喜歡物理數學語言的觀眾,卻在電影裡感受到了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大膽想像帶來的美感。

信條

有的文科生觀眾說只看到了混亂的時間線,沒有什麼感情線的鋪墊;有的理科生觀眾說故事裡嚴謹的邏輯線和對物理學的演繹,讓他看到了科學的美感。

經歷了人生的前半場,很多人說諾蘭正在嘗試一種新的電影解析方式,將《信條》的觀影地線提高到了三刷才能懂,可惜看不懂的觀眾不買帳,下滑至7.8分的豆瓣評分就是證明,毫無疑問,深刻的《心跳》必然會刷去一部分觀眾緣,但諾蘭從《敦刻爾克》開始,似乎已經做好了將天平往另一個方向傾斜的準備。

準備

至於作品的結局,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金子還是空白,時間會為我們帶來答案。

相關焦點

  • 《信條》導演諾蘭:在座的各位,拍電影都很無聊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在拍《信條》時,劇本裡有一段飛機失控而後被炸毀的戲碼。橋段也不算新鮮,不同導演也早有不同的應對方案:一般導演:特效,衝啊!較真導演:模型,安排!諾蘭:刷卡,我買一架!
  • 《信條》導演諾蘭:不是我針對大家,在座各位拍電影,都很無聊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在拍《信條》時,劇本裡有一段飛機失控而後被炸毀的戲碼。橋段也不算新鮮,不同導演也早有不同的應對方案:一般導演:特效,衝啊!
  • 諾蘭《信條》定檔,拍出了科幻片,另一種可能
    一部是鞏俐,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另一部是諾蘭導演的《信條》。彼此不相上下,《花木蘭》的真正魅力,在於濃鬱的東方文化,而且花木蘭是迪士尼的第一個東方女孩。《信條》則成為了,諾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作為大導演諾蘭最具野心的新作,《信條》將特工片與科幻片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利用時空逆轉拯救世界的故事。一向善於玩轉科幻高概念的諾蘭,這次在片中引入了祖父悖論、熵增墒減、鉗形行動、單電子宇宙等物理學知識,對觀眾的挑戰極高。
  • 怕不怕觀眾看不懂?諾蘭的回應令人驚訝,你看懂《信條》了嗎?
    《信條》正在熱映,有網友翻到一條視頻,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關於自己電影過於燒腦的提問,當他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觀眾看不懂電影,諾蘭的回答十分自信,他並不太在意觀眾的看法。諾蘭的此番回答或許也是在主持人的意料之外,對於自己電影的自信光從他的回答就足以體現。
  • 《信條》導演諾蘭讓爛片無處可走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在拍《信條》時,劇本裡有一段飛機失控而後被炸毀的戲碼。橋段也不算新鮮,不同導演也早有不同的應對方案:一般導演:特效,衝啊!較真導演:模型,安排!諾蘭:刷卡,我買一架!
  • 諾蘭:《信條》講了個啥?你看懂了嗎?
    一提起諾蘭,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反正在小編的眼裡,諾蘭的電影是真的看不懂。諾蘭的電影一貫的燒腦,懸疑重重,看完之後雲山霧裡的不在少數,哪怕你重複的看,反覆推敲,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怎麼邏輯連不上呢?這部新作《信條》也延續了諾蘭一貫風格。反正不帶腦子進電影院的,是肯定看不懂的。
  • 諾蘭新片《信條》為何票房不高?看不懂還是190cm女主更好看
    《信條》終於在9月4號在國內上映,20多萬觀眾迅速給出7.8的高分。要知道諾蘭是誰?可是拍出《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經典作品,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等眾多獎項拿到手軟的傢伙。
  • 三刷都看不懂諾蘭的新片《信條》,要怪就怪身高190的女主太搶眼
    不僅如此,該片的票房成績也達到25.12億,算是賣好又賣座了~~在《八佰》的熱度褪去一些後,諾蘭的新片《信條》終於在9月4號在國內上映,20多萬觀眾迅速給出7.8的高分。只是這部片子的票房成績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上映7天,至今票房成績也才3億不到。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去探索電影
    這已經不只是票房破幾億或北美及全球票房受疫情影響多大的數字記錄,諾蘭對於拍電影、影像創作和看電影這件事長期以來的中心思想,不僅是近乎信仰的堅定追求,面對2020這個特別的年份,更是一次可敬而勇敢的挑釁。
  • 諾蘭談《信條》: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拍的
    那麼,這部電影的故事架構究竟有哪些奇思妙想,又將玩轉出怎樣的新腦洞,取景和選角有什麼門道……不妨在看片前,先來聽聽諾蘭本人怎麼說。關於主題《信條》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約翰·大衛·華盛頓主演,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迪寶·卡帕迪亞、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等聯袂出演。
  • 三設時空迷局:諾蘭的「信條」
    穿梭時間、夢境、空間,諾蘭三設時空迷局,全國影院等你解密。」近日,一則朋友圈文案觸發了所有影迷尤其是諾蘭影迷的興奮點,不少觀眾感嘆:疫情之後的電影院被諾蘭「包月」了。伴隨著疫情之後生活工作逐步恢復正常,廣大中國影迷翹首以盼的電影院終於也迎來了復工。影院復工首周,票房就呈現了不錯的勢頭。不過,這段時間,經典老片重映成了重頭戲。
  • 《信條》導演諾蘭: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拍電影絕,拍男人更絕
    除了褒貶不一的《花木蘭》,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大概是更廣受好評的一部電影了。就好像有神奇的魔力,諾蘭的鏡頭中,總是有一個個的經典角色誕生而出。那一年,26歲的諾蘭帶著全副身家6000美元,自己扛起攝像機,去街頭拍出了這部電影。誰曾想,一炮而紅,電影大賣。
  • 拍出《信條》的諾蘭有資格被稱為「諾神」嗎?
    大家好,老夏今天咱來聊聊諾蘭導演,本文從五部電影來讓大家認識諾蘭這個被稱為「諾神」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在倫敦讀大學的時候,諾蘭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了「16毫米」社團,和這些社團的朋友拍攝了大量短片,其中有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跟隨》在小範圍地區發行了。
  • 腎上腺素+燒腦,《信條》必進我的年度前十,諾蘭在用電影做科研
    從《回到未來》、《終結者》到《X戰警逆轉未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都有這樣經典的時空穿越框架。假如諾蘭就如此安分守己地拍一個故事那就不是諾蘭了。因為逆熵時間流中的人先看到的是結果,所以當藍隊的尼爾發現有人埋炸彈後,找到了旋轉門逆轉成順勢時間流,開車追趕主角企圖示警,可惜男主沒有聽到,而尼爾目睹了地道口爆炸,情急之下找了繩索丟給困在地下的主角,開車將兩人拉出了爆炸廢墟。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上)——劇情拆解
    雖然諾蘭新作在北美地區口碑也只評到B,依然阻止不了諾粉們瘋狂解讀這部科幻電影。昨天菌寫了一篇無劇透文章,被小夥伴啐了一臉口水,這也叫影評?儘管菌已經在文章中指出大部分觀眾看不懂《信條》的原因,還是有看過的觀眾,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劇情解讀。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羅伯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TENET信條》飾演角色:尼爾Neil好萊塢導演界有三位「臭名昭著」的大魔王,「暴君」卡梅隆、「爆炸貝」麥可·貝,以及「實拍狂人」克里斯多福·諾蘭,其中尤其是諾蘭讓投資方又愛又恨,因為諾蘭執導的電影口碑票房質量之高有目共睹,但恨的是諾蘭是個徹頭徹尾的「實拍狂人」!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探索電影
    這不僅是破億票房的數字紀錄北美和全球票房受疫情影響,諾蘭長期以來以拍電影、創作形象、看電影為中心思想,這不僅是對信仰的堅定追求,也是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值得尊敬和勇敢的挑釁。《信條》是一部情節燃燒的諜戰膠片,但這只是他的表面。
  • 《信條》,史上最諾蘭!優點最諾蘭,槽點也最諾蘭
    西班牙電影媒體Sensacine:《信條》很像一部老派的經典的007電影,這算是你一直想拍的007電影嘛?諾蘭:我一直深愛007電影,喜歡看007電影。時間,是諾蘭電影最重要的元素。《記憶碎片》,用倒敘來呈現失憶造成的時間混亂。《盜夢空間》,用多層夢境來呈現不同的時間感受。《星際穿越》,呈現引力造成的不同流速的時間,用引力波來穿越時間。
  • 諾蘭野心被它暴露,《信條》將重新定義空間,終於來了
    一部是鞏俐,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另一部是諾蘭導演的《信條》。 彼此不相上下,《花木蘭》的真正魅力,在於濃鬱的東方文化,而且花木蘭是迪士尼的第一個東方女孩。《信條》則成為了,諾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