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談《信條》: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拍的

2020-09-04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01:00

《信條》預告片。(01:00)

9月4日,耗資2.05億美元打造的科幻動作電影《信條》(Tenet),將登陸全國影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第一部全球同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作為7月20日影院復工後迎來的最重量級的作品,該片自然是萬眾矚目,更何況,它的導演還是鼎鼎大名的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那麼,這部電影的故事架構究竟有哪些奇思妙想,又將玩轉出怎樣的新腦洞,取景和選角有什麼門道……不妨在看片前,先來聽聽諾蘭本人怎麼說。

關於主題

《信條》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約翰·大衛·華盛頓主演,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迪寶·卡帕迪亞、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等聯袂出演。

在影片上映前,諾蘭保持著一貫的對新作的故事情節守口如瓶的態度。不過,可能因為這一次公映時間一推再推的關係,他倒不吝先揭開冰山一角:「故事取材於時間及我們對時間的體驗,並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結合了起來。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通常,此類角色都非常冷酷、憤世嫉俗。然而,他們的行為及肩負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無私和自我犧牲的,代表了不同的行為準則及對同胞的責任感。」

《信條》花絮照

至於靈感來源,諾蘭表示:「我認為,作為一名電影製作人,你會有一系列想法,而抽屜最裡頭的東西可能要幾十年後才能實現。一切皆有定數。」「我從小就喜愛特工電影;它的內容非常有趣、令人興奮。但是,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拍攝的。簡單來說,我們對《盜夢空間》這類『偷盜類型』所做的顛覆,也就是如今我們將《信條》代入間諜類型的方式。」

除了間諜片是諾蘭此前並未觸及過的類型外,這部作品的新意還落在對於「時間」的解讀上。時間,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感受,卻無法掌握;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這一次,諾蘭要在《信條》裡呈現時間的可逆性,而支撐他的理論依據就是熵定律,即宇宙萬物趨於無序,但在單一系統中,衡量混亂程度的度量熵並不會減小。

諾蘭解釋說:「每個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它能夠沿著時間前行或後退,並且是相同的——除了熵以外。」「理論是,若你能夠反轉某個物體的熵流,就可以逆轉其時間流,因此本片故事以可靠的物理學為基礎。我專程邀請基普·索恩(物理學家)讀了劇本,他幫我從中理解了其中一些概念,當然了,我們不會為此提供依據。不過,這大致基於真實的科學。」

然而,物理概念的奧義如何轉換為具體的故事影像,想必是不小的挑戰。但在諾蘭看來,攝影機恰恰是最佳的解析「時間」的工具。「攝影機實際上是時間的見證者。在電影攝影機問世前,人們無法想像慢動作或反向動作之類的事物。 因此,電影本身就是使這個項目得以實現的時間窗口。從字面上看,攝影機存在,《信條》也隨之存在。」

《信條》劇照

關於技術

即便時間逆轉有據可依,諾蘭也沒有否認以影像呈現的難度。「因為在時間方向與我們所處的環境之間存在互動:比如事物圍繞我們運動的方式,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他解釋說,「逆轉的概念是不對稱的,因此規則集合是複雜的,並且須以更複雜的方式來解決。這意味著需要各種技術,從全體演員能夠表演出朝著不同方向奔跑的戰鬥場面、奔走的特技演員,到能夠以各種配置向前或向後行駛的車輛,我們需要在逐個鏡頭中完全改變用於創造視覺特效的技術。多年以來我們意識到:若你能夠採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不斷改變拍攝特技,觀眾就會更加沉浸在畫面中。」

而諾蘭口中的「技術」的必備組成,就是IMAX攝影機和大畫幅膠片。在十多年前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諾蘭首度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此番《信條》中的絕大多數場景更是都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而成,超越以往所有作品。影片的攝影指導霍伊特·范·霍特瑪表示:「我們拍攝了約160萬英尺的IMAX膠片,顯然打破了我們自己的紀錄。我不能肯定地說,但如果還有其它影片拍得更多,我會感到驚訝。」

諾蘭則對霍特瑪的技術讚不絕口:「只需剝下攝影機,使遠攝頭結實到足以承載IMAX攝像頭,但整體又足夠小,可放入汽車等狹小空間內,這樣我們就可以拍攝起來。霍伊特明白我渴望時時與角色同在,因為他擁有出色的工程師頭腦和了不起的拍攝眼光,他還一直尋找方法打破攝影機的拍攝障礙,去看角色在場景中的位置。」他坦言:「多年來,我一直使用IMAX拍攝。它具有非凡的力量,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情節中。為了使故事儘可能有趣,我們熱切期望能將觀眾包裹在影片中,然後帶著他們去旅行。」

《信條》劇照

關於選角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信條》的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的名字聽上去有些陌生,反倒是片中飾演他的幫手的羅伯特·帕丁森,憑藉《暮光之城》等影片在國內累積了眾多粉絲。說起約翰·大衛的父親丹澤爾·華盛頓,那可謂是好萊塢如雷貫耳的演技派演員。不過,現年36歲的約翰·大衛也並非靠著老爹的名號混跡演藝圈,他在斯派克·李執導的《黑色黨徒》裡的表現,就獲得了外界的普遍好評,諾蘭也是因此注意到他。

《信條》劇照

「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支撐起銀幕的演員。《黑色黨徒》在坎城電影節上進行全球首映時,正值《信條》構思的重要階段。該片不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的自然魅力也令我感到驚喜,他在銀幕上太閃亮了,這使我充滿信心,認為他能夠成為我們這部影片的核心。」

而在拍攝過程中,諾蘭更是確定自己沒有選錯人。「約翰·大衛熱情洋溢、慷慨大方。」諾蘭說,「作為一名演員,他多才多藝,充滿力量,完全投入到表演之中。這也體現在他對劇本的分析和理解上。他對於劇本的閱讀直接而精準,並且完全同步於拍攝進度。這部影片是對特工人物的一種嶄新呈現,主人公環遊世界,試圖阻止將會摧毀一切的災難。我認為他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由於片中有不少打破時空束縛的動作場景,演員必須要提前進行體能訓練。而在這一方面,約翰·大衛·華盛頓的辛勤付出更給諾蘭留下深刻印象。「僅從諜戰動作片的要求來看,約翰·大衛的角色就具有極高的體能要求。然後,當你再加入逆轉時空這一因素時,就對他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如果我們找不到這樣一位技巧和體能超神的演員,恐怕很多事都無法在鏡頭內完成。這就是我對此片的感受,特別是與約翰·大衛、羅伯特·帕丁森和肯尼思·布拉納搭檔時,他們越投入到本片所要求的精神中,我們就越能夠在攝影機內完成更多動作,並保證影片的完整質感與沉浸感。」

《信條》劇照

關於場景

賴於諾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信條》的拍攝輾轉三大洲的七個不同國家:從美國到英國、從東歐的愛沙尼亞到義大利阿馬爾菲海岸、從印度到北歐國家丹麥和挪威。其中,愛沙尼亞的飛車戲碼,阿馬爾菲海岸的遊艇相遇,英國街頭的法拉利F50競速,印度孟買的高樓歷險、斯堪地那維亞的破冰前行,直至在南加州拍攝的飛機爆炸等場景都需要大規模的場景調度才能完成。

對此,諾蘭表示:「我希望通過《信條》為觀眾提供重新感受、重新體驗動作片,尤其是特工間諜片的理由。我想為我的觀眾呈現一套全新的觀影方式,讓他們也可以體會到我小時候觀看特工電影的那種興奮感。我們也努力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即你觀看電影中的動作場面時,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真切希望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時空逆轉之旅。」

《信條》劇照

責任編輯:程娛

相關焦點

  • 諾蘭這次拍砸了?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但如果你問我,覺得《信條》怎麼樣,我只能頂著鍋蓋弱弱地說,我不是特別有感覺,而且我認為《信條》在諾蘭的個人作品序列中,屬於比較末流的一部,就像李安拍出了《雙子殺手》,諾蘭這次也拍出了自己的《雙子殺手》。
  • 《信條》導演諾蘭:在座的各位,拍電影都很無聊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那就得說說諾蘭大導的兩大特點:愛燒錢、會搞事。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
  • 諾蘭:不享受遊戲,而是製造遊戲規則
    據悉,諾蘭專程邀請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讀了劇本,他幫諾蘭詮釋了一些概念,不過,諾蘭表示,「影片並不會為一些概念提供解釋和依據,但電影已經大致基於真實的科學。」《信條》執行製片人託馬斯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大家都與諾蘭一樣對時間著迷。「無論你是誰、來自何處,時間都在支配你。我覺得時間過得極快,然而,在疫情期間,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又完全變化了,感覺度日如年——真是太奇怪了。」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而《TENET信條》除了故事引人入勝之外,當中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以及反派肯尼斯布拉納的好演技亦是看點之一,不過不曉得眼尖的各位有沒有發現,電影裡好多角色其實也都曾經演過《哈利波特》呢?
  • 用十部經典鋪路,諾蘭終於拍出了《信條》,可惜觀眾看不懂
    諾蘭,又來「燒觀眾的腦」了!對於一個導演,如果過多的將「燒腦」這種明顯讓人感覺到作品不好理解的詞彙放在對其的評價中,總是會讓部分人望而卻步。記憶碎片2005年,諾蘭帶來了不一樣的超級英雄信條》,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 《信條》4日公映 成都速推零點場
    電影中,諾蘭除了挑戰觀眾的腦力極限外,那些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也同樣令人折服。諾蘭表示,想通過電影為觀眾呈現一套全新的觀影方式。世界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 諾蘭談《信條》:放了很多007元素在其中
    多說一句,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也很喜歡用「時間」做文章,除了兄弟倆一起合作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劇《西部世界》。這次在《信條》中,「時間」依然是諾蘭心心念念執著的元素,在採訪中,導演坦誠,「我覺得我對『時間』一直都很感興趣,如果你看看我的其他電影,你會發現我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在電影中表現『時間』。
  • 《信條》導演諾蘭:不是我針對大家,在座各位拍電影,都很無聊
    千呼萬喚始出來,諾蘭大神的新作《信條》終於上映了。」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哪怕你不了解他本人,也多少會看過或者聽過他的名字。那就得說說諾蘭大導的兩大特點:愛燒錢、會搞事。除了膠片死忠,諾蘭還是個實拍狂魔,曾發表過「只會用特效拍的電影,真的很無聊誒」的金句。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實拍的,別給我用特效!
  • 如果你的智商普通,《信條》能否看懂?不友好的諾蘭背後的秘密
    盼了大半年,終於盼到《信條》開畫,有多少觀眾看完了電影走出放映廳的時候,覺得自己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總覺得身邊居然沒人倒著走?難道我才是倒著走的那個!?當年拍《星際穿越》,去冰島拍出被水覆蓋的星球;當年拍《黑暗騎士》,就真的撞毀了頂級跑車;當年拍《盜夢空間
  • 諾蘭時空三部曲壓軸之作《信條》來了 諾蘭:一遍看懂《信條》算我輸
    「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有網友表示:「看前部分感覺是一流的特工片,好像也沒有那麼難懂,看到中間,被瘋狂燒腦,各種看不懂;後半部分,我又懂了;看著解釋我發現我又不懂了,看完解釋,我懂了,但依舊很難消化。」不少網友在豆瓣為影片打出高分,但也有網友說:「和預期有落差。」
  • 諾蘭談《信條》票房
    Nolan Variations)》的時候接受了洛杉磯時報的採訪,並談到了他對電影《信條》票房表現的看法。諾蘭表示對《信條》3.5億美元的票房表現感到興奮,但同時也對片方根據電影票房得出的結論感到擔憂。洛杉磯時報記者詢問了諾蘭與肖恩對電影業受到疫情影響的看法;諾蘭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他表示2019年是電影業最成功的歷史,他們賺了很多錢,但諾蘭來看,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新現實是什麼?」
  • 諾蘭與《信條》中的時間觀
    在上映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我身邊去看了這部新片的朋友給出的評價卻是出人意料的不高,有人直呼它是「大爛片」。當然,完全相反的觀點也有。有人為了弄清楚電影中的某個細節,竟然在一個星期之內又去看了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這確實讓我有些好奇。
  • 《信條》夠諾蘭嗎?
    更特別的是,在《星際穿越》中為呈現出末世景觀的逼真效果,諾蘭曾扎紮實實種了3000畝的玉米地;同樣的,為了能夠達到更加完美的視效,諾蘭在《信條》中爆破了一架實物波音747飛機。如果這些還不夠「諾蘭」的話,那麼影片所採用的「扭曲時間」的敘事方式,無疑是他的「金字招牌」 ,只有他能將如此強大的動作場面與高概念故事融合在一起。這一次,諾蘭在自己的時空穿梭隧道裡依舊大步前行,觀眾們必須經過一番努力才能跟上影片的節奏,搞明白影片所要講述的故事。
  • 《信條》到底是不是大爛片|信條;票房;故事結構;諾蘭;爭議;_網易新聞
    一如既往喜歡諾蘭電影的人,覺得這部電影的設定和結構都非常厲害;但是,更多在電影院被電影裡高密度的動作戲,炸得快要耳聾的觀眾,覺得它完全不顧及觀影感受,故事老套沒有新意。到今天,《信條》的豆瓣評分已經跌到7.9,這幾乎是諾蘭唯一一部評分低於8的電影(《失眠症》諾蘭交出了編劇權)。那麼,《信條》的爭議為什麼這麼大?它是諾蘭最差的一部電影嗎?
  • 《信條》,史上最諾蘭!優點最諾蘭,槽點也最諾蘭
    向觀眾展示這種機制,並讓他們參與其中,一直是我的樂趣。西班牙電影媒體Sensacine:《信條》很像一部老派的經典的007電影,這算是你一直想拍的007電影嘛?諾蘭:我一直深愛007電影,喜歡看007電影。
  • 想看懂《信條》?先搞清楚諾蘭這部電影的隱喻吧
    但是想看懂《信條》,想把《信條》裡的人生信條用在當下,那《敦刻爾克》就是學前課堂,搞清楚這部電影裡的三條時間線,以及為什麼說「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再去看《信條》吧!就像你看似家庭美滿事業有成,孩子還出了國去深造,可一場疫情,讓你只能盯著手機上的數字和圖片,除了每分每秒擔心著孩子的安危,剩下什麼也做不了,而孩子還有可能反問你一句:當初為什麼非要送我出國......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我看電影之前看過有牛逼博主畫出的分析圖,號稱看懂這張圖就能看懂電影,看過圖之後的我表示:圖很清晰,我腦子不太清晰。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但我想說《信條》可能是諾蘭目前拍的最差的電影,尤其是跟同樣高概念電影《盜夢空間》相比。  看完《盜夢空間》你會不斷思考那個旋轉的陀螺會不會停下,會想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
  • 諾蘭《信條》定檔,拍出了科幻片,另一種可能
    一部是鞏俐,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另一部是諾蘭導演的《信條》。彼此不相上下,《花木蘭》的真正魅力,在於濃鬱的東方文化,而且花木蘭是迪士尼的第一個東方女孩。《信條》則成為了,諾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