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和國內循環為主體的大環境下,未來農村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0-12-23 山寨農夫2020

經過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增長,隨著鄉村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實施,未來中國農村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和農村面貌等諸多方面將發生全方位的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現基礎地位愈發牢固,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

未來中國農村最大的變化首先是表現在農業基礎地位愈發牢固和加強,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和工廠化農業不斷發展,農業全面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效率穩步提高,農業產業效益也不斷提升。我國將從農業大國發展成為農業強國。

2、農業從業人口大幅下降,農民就要從事三精農業。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農業從業人口大幅下降,農業從業人口會降低到7000萬人左右。同時,在農業從業者中,大量農民從糧食生產中分離出來,轉而從事「三精」農業,即精細農業、精緻農業和精品農業。農民成為農業工人,對農民素質要求更高。

3、農村產業迅速崛起,農民就業充分。

農業成為投資風口,大量的產業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產業日益興旺,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將大量下沉到農村,逐步形成產業集中、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帶動產城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在農村就地就近就業。多數農民離土不離鄉,在家就業。

4、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農民資產性收入穩步增加。

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化促進和推動土地集中連片和規模經營,催生了新型農村合作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進而使農村集體經濟逐步恢復發展。農村產業的興旺又抬高了農村土地價格,促進農民通過新型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用土地與資本的深度融合。通過股份合作等方式,農民土地資產性收入不斷增長,農民不僅成為產業工人,還會成為股東,分享產業紅利。

5、綠色發展環境友好。

綠色發展理念得到落實和深化,農業農村由資源投入型發展轉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環境友好型產業成為主流

6、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公共服務加強,城鄉差距縮小直至消除。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在國內循環為主導、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模式的推動下,新型城鎮化發展加速。圍繞大中城市周邊,小城鎮迅猛發展、迅速崛起。農村城鎮公共服務全面提升的加強,農村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鄉差距不斷縮小,最終全面消除。

7、特色小鎮異軍突起。

以鄉村旅遊、鄉村康養為主的特色小鎮會異軍突起,成為農村的亮點和熱點。

8、美麗鄉村生態宜居,城鄉居民反向流動。

農村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宜居。大量城市退休人員選擇到農村養老;許多農村青年反而進城就業創業。農村和城市的人員反向流動會越來越成為時尚。

9、和諧文明,安居樂業。

農村治理更為有效,治安良好,人們和諧文明,安居樂業。

這是我對農村未來的分析判斷,大家相信嗎?

有什麼意見請在留言區發表。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5年內投7萬億
    目前我們國家的農村金融體系還非常薄弱,但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金融體系必須跟上,所以國家肯定會加大力度進行農村金融改革。除了農業銀行、郵政儲蓄、農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之外,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政策,是最近幾次中央一號文件都有表態的方向。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近年來,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各類資源、發展要素和資金加快向鄉村匯聚。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在當下關鍵時間節點上,中國正在謀劃的是一個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是主動而為還是被動選擇?  有觀點認為,中國新發展格局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逼迫的被動應對。  事實如何?
  • 引導返鄉農民工服務農村 鄉村振興呼喚領頭雁——訪中國人民大學...
    此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彌補農村發展的八個短板,第一個就是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一塊有很大的需求和發展空間。國家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建設,一方面在當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解決一部分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優化當地投資環境,吸引更多人才到農村創業,帶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就業。近幾年,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下,許多貧困地區鄉村基礎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發展很快,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內需。
  • 晉中市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述
    記者 楊 洋 攝8月的晉中大地,百花奼紫嫣紅,萬物生機勃勃;8月的晉中農業,立足豐富的資源稟賦、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晉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高舉晉中國家農高區、晉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山西農谷省級戰略
  • 探究「美麗中國」和「鄉村振興」交互背景下綠色金融的發展建議
    原標題:探究「美麗中國」和「鄉村振興」交互背景下綠色金融的發展建議在以往的發展方式中,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伴隨著生態環境惡化,而這種代價大多只能通過財政去兜底補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深入推進,環境汙染的現狀愈演愈烈,為了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採取有效方式來解決環境問題,及時控制已經迫在眉睫。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啟了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徵程。中央、省委、市委召開高規格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四個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
  •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
    用好「三支力量」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是國內一流的「三農」研究院所,該院院長鄧大才從事農村問題研究20年,是湖北農村發展的見證者。「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用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支力量。」鄧大才認為,五中全會與省委全會關於「十四五」建議中,都提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這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亮點。
  • 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第十五章 鄉村振興戰略投融資發展分析 第一節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出發點 一、 立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 立足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三、 立足精準脫貧總體目標 第二節 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支持方法探析
  • 南寧: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共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共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邕城鄉村振興論壇為「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出謀獻策 8年來,南寧市「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全域推進、提質升級,鄉村建設內涵不斷豐富,一個環境優美、功能完善
  • 鄉村振興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 信息化引領農業農村發展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的數位化發展是國家最重視的工作之一,國務院、中央部委及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導鄉村信息化建設。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中國對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成績顯著。
  • 「雙循環」的現實意義:國內為主體與高水平開放高度統一配合
    近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是為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保障經濟安全、謀劃增長空間的主動調整、主動謀劃的大戰略。首先,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利用國內雄厚的工業基礎、完整產業鏈條、超大市場規模等特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來推動實現內部自我循環,包括供需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城鄉循環與要素循環等。其次,繼續依靠和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國內大循環,其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
  • 衛東:鄉村振興呼籲鄉賢回村
    在當代,雖然鄉村的治理水平同古代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根本變化,但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差別等因素,外出求學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留在了城市或富裕地區,城市形成了對農村知識青年的虹吸效應,年輕時候出去,老了也不回鄉,鄉村自覺不自覺的成了城市的人才培訓基地,甚至是勞動力輸送基地。長此以往,農村治理和發展會越來越難,如何讓鄉賢回歸不失為實現善治的重要途徑。
  • 堅持城鄉融合 推動鄉村振興
    請跟隨小布的腳步一起走進新聞發布會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十三五」期間,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譜寫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美麗富強的宏偉篇章。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以後又要變成什麼樣?(三)深入推進鄉村風貌提升,改善農村環境條件。按照「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精品示範型」要求,深入開展村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持續推進鄉村風貌提升,把廣西特色村寨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縮小城鄉發展勢差是核心之舉
    下表統計了2013-2019年全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變化,可以看到,城鄉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由2013年末的3.03降至2019年末的2.64。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鄉村振興戰略包含五個層次: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五個方面的振興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扶貧戰略將徹底摒棄「輸血」,深入推進「造血」。
  • 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從2018年駐村至今,兩年多來深入田間地頭的工作經歷幫助李傑與村兩委幹部、村民磨合成了一個整體,以黨建作引領,緊緊圍繞農村工作大局,振興鄉村,在生態農業發展現年86歲的鄭永尚已經做了55年的黨支部書記,親自見證了九龍村從以前的破爛村蛻變為現在的美麗鄉村,而家鄉面貌一日勝過一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村民返鄉定居。據了解,村內的400多常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是2018年後新增的回村人口。「因為看到了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也覺得自己與有榮焉。」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什麼是「四好農村路「呢小編這就來科普一下四好農村路「四好」是指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這條「四好農村路」連接了七堡村和群峰村,是群峰村的主幹道。除此之外,當地還有一條「四好農村路」,涉及群峰、七堡、河坑三個村,總長度為12.8公裡,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工程全面完工後也將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