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易酒香。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更正、刪除。
《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的風浪稍降後,《乘風破浪的姐姐》、《少年之名》、《明日之子》等選秀節目又成了微博熱搜裡的常客。其實,「成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男團」現象古已有之。
追溯過往,在我國三國魏正始年間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的一片竹林裡,也有一個由七名男子組成的團隊,他們不光能歌善舞,還能彈琴賦詩、為文。與今天男團不同的是,他們從未刻意迎合過誰的喜好,只是瀟灑做自己,純靠氣度、才華、學識、性情圈粉,在當時形成一股清新脫俗之風。
這幾位就是「竹林七賢」,他們風姿各異,卻有著共同的愛好,那就是飲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不同的飲酒偏好吧。
01
山濤:適度
你知道自己一般喝多少酒會醉嗎?
這位成員不僅知道,還練成了及時止損的本領。一次晉武帝司馬炎想試驗山濤的酒量,就備了八鬥多酒讓他喝,誰料他喝到八鬥整就停下了,因為他知道自己過了八鬥就會醉。這麼精準的感知力,怕是不常喝酒者難以企及的吧。
他不僅料酒量如神,還對怎么喝酒也頗有研究。他在竹筒上打孔,然後把酒灌進去,用芭蕉葉封口,並在一天一夜後將酒取出,這樣能使酒染上竹香,風味清幽、獨特。這種酒後來被人稱為「郫筒酒」。
02
王戎:怡情
不同於山濤對自己酒量的限制,王戎喝酒則不會管那麼多。對他來說,與旁人一起飲酒是增進情誼的良好時機,不必設限。
王戎是七賢中活得最自得的一位,在朝能為自己留一份悠閒,在江湖也能逍遙自在。他喜歡飲酒,且毫不擔憂名聲因此而損;國家危難之際,他也能安然處之,與賓客一同宴飲、歡娛。
嵇康、阮籍過世後,再次路過他們常去的酒館時,他對同車之人說,現在看到這酒壚雖然很近,卻又像隔著山那麼遙遠。當年同飲過的酒也許還有,當時共飲的人卻再也找不到,這其中的哀傷,不言自明。
以酒怡情,以酒抒情,王戎或許是「七賢」裡最打感情牌的飲者。
03
向秀:中和
向秀的飲酒觀是七賢中最為折中的,這和他所接受的思想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喜歡莊子的他主張順應自然,認為喝酒是人的正常欲望,應該予以滿足,所以常和其他幾位一起在林中肆意酣飲;而另一方面,他也主張飲之有度,節之以禮,可謂是儒道兼濟,但求中和。
04
嵇康:微醺
既不限制自己的酒量,又不會喝到大醉,嵇康追求微醺的境界,並且注重以酒養生。山濤曾這樣形容嵇康的醉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看來這位即使醉了也醉得美而清雅,不失風度。
他會用採來的藥草泡酒,並配合五石散服下,也在飲酒時對自己多加節制。
他曾在《家誡》裡告誡家人:「有壺榼之義,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須逆也。……不強勸人酒,不飲自己;若人來勸己輒當為持之,勿稍逆也。見醉燻燻便止,慎不當至困,不能自裁也。」
請你喝酒,本就是為了情誼,不必生硬拒絕。待到飲時,不要強行勸酒,也不要為難自己,喝到微醺就應停下,以免失態壞事。這一警戒放到今天,仍然適用。
05
阮籍:大醉
與前幾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位以酒買醉,借醉酒保守自己清白的阮籍。別看他常喝得大醉,心重的他即使是醉了也還記得委婉發言,害怕一時的疏忽斷了他的生路。
他是個十足的愛酒之人。當年聽說步兵校尉的廚房裡有大量存酒後,他毅然辭去了司馬氏的幕僚職務,轉投下家。為了喝酒而換工作,可見這喜愛不一般。
為什麼他這麼愛喝酒?首先,酒能幫他發洩內心的鬱悶。作為一個心有大志而不得施展的人,阮籍總是非常壓抑、失落,常獨自騎著毛驢任它走,沒有路了就正好哭一通。這種時候,酒能讓他暫時忘記煩惱,也能助他用詩文將情緒宣洩出來。
除此,醉酒還能成為他的盔甲。他曾在皇帝司馬昭想要和他聯姻時,為了不與之同流而把自己灌醉,也因此躲過了鍾會為他設下的圈套,打消了皇帝的猜疑。
06
劉伶:貪念
阮籍醉了還會顧忌形象,這位醉了就完全放飛自我了。
酒壺在手,說走就走,劉伶常赤裸著在街上大搖大擺,累了就喝酒,好了就上路,你問他是不是瘋了,他回答得一本正經:「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酒精的致幻,以及把天地當居所,大膽隨性而走的心態,讓他體會到了清醒時難有的自由與暢快。
07
阮鹹:痴狂
和劉伶一樣因為酒而不顧形象的,還有阮鹹。他對酒,可謂是痴狂。
《世說新語·任誕》中載:「諸阮皆能飲酒,種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桮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上去,便共飲之。」
為了適應自己的酒量,方便自己豪飲,阮鹹選擇用盆來盛酒;為了喝到酒,他也不惜與豬同飲。想到這幅畫面就讓人哭笑不得,但也真有種為了喝酒而不顧一切的豪氣。
除了上面這種「迷惑行為」,阮鹹喝酒還往往既不顧酒的質量與來源,又不管自身處境,可謂是十足的忘我。這種忘我被他轉移到琵琶的彈奏上時,又能產生讓人聽了沉醉的動聽音樂。
竹葉清響,衣襟飄飄,清談賦詩,彈琴吟嘯,「竹林七賢」的風度一直是我國文化裡明亮的存在,別看他們說起話來總是玄之又玄,喝起酒來卻是接地氣得很。
誇張歸誇張,我們還是應該學習他們以酒養生、適度飲酒、微醺為上的飲酒觀,讓酒成為生活的優化劑。
你若愛酒,便是朋友。公眾號:古秘藏酒業,歡迎關注,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