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竹林七賢」也是個「飲酒男團」

2020-08-20 古秘藏酒業

文章來源:網易酒香。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更正、刪除。

《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的風浪稍降後,《乘風破浪的姐姐》、《少年之名》、《明日之子》等選秀節目又成了微博熱搜裡的常客。其實,「成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男團」現象古已有之。

追溯過往,在我國三國魏正始年間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的一片竹林裡,也有一個由七名男子組成的團隊,他們不光能歌善舞,還能彈琴賦詩、為文。與今天男團不同的是,他們從未刻意迎合過誰的喜好,只是瀟灑做自己,純靠氣度、才華、學識、性情圈粉,在當時形成一股清新脫俗之風。

這幾位就是「竹林七賢」,他們風姿各異,卻有著共同的愛好,那就是飲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不同的飲酒偏好吧。

01

山濤:適度

你知道自己一般喝多少酒會醉嗎?

這位成員不僅知道,還練成了及時止損的本領。一次晉武帝司馬炎想試驗山濤的酒量,就備了八鬥多酒讓他喝,誰料他喝到八鬥整就停下了,因為他知道自己過了八鬥就會醉。這麼精準的感知力,怕是不常喝酒者難以企及的吧。

他不僅料酒量如神,還對怎么喝酒也頗有研究。他在竹筒上打孔,然後把酒灌進去,用芭蕉葉封口,並在一天一夜後將酒取出,這樣能使酒染上竹香,風味清幽、獨特。這種酒後來被人稱為「郫筒酒」。

02

王戎:怡情

不同於山濤對自己酒量的限制,王戎喝酒則不會管那麼多。對他來說,與旁人一起飲酒是增進情誼的良好時機,不必設限。

王戎是七賢中活得最自得的一位,在朝能為自己留一份悠閒,在江湖也能逍遙自在。他喜歡飲酒,且毫不擔憂名聲因此而損;國家危難之際,他也能安然處之,與賓客一同宴飲、歡娛。

嵇康、阮籍過世後,再次路過他們常去的酒館時,他對同車之人說,現在看到這酒壚雖然很近,卻又像隔著山那麼遙遠。當年同飲過的酒也許還有,當時共飲的人卻再也找不到,這其中的哀傷,不言自明。

以酒怡情,以酒抒情,王戎或許是「七賢」裡最打感情牌的飲者。

03

向秀:中和

向秀的飲酒觀是七賢中最為折中的,這和他所接受的思想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喜歡莊子的他主張順應自然,認為喝酒是人的正常欲望,應該予以滿足,所以常和其他幾位一起在林中肆意酣飲;而另一方面,他也主張飲之有度,節之以禮,可謂是儒道兼濟,但求中和。

04

嵇康:微醺

既不限制自己的酒量,又不會喝到大醉,嵇康追求微醺的境界,並且注重以酒養生。山濤曾這樣形容嵇康的醉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看來這位即使醉了也醉得美而清雅,不失風度。

他會用採來的藥草泡酒,並配合五石散服下,也在飲酒時對自己多加節制。

他曾在《家誡》裡告誡家人:「有壺榼之義,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須逆也。……不強勸人酒,不飲自己;若人來勸己輒當為持之,勿稍逆也。見醉燻燻便止,慎不當至困,不能自裁也。」

請你喝酒,本就是為了情誼,不必生硬拒絕。待到飲時,不要強行勸酒,也不要為難自己,喝到微醺就應停下,以免失態壞事。這一警戒放到今天,仍然適用。

05

阮籍:大醉

與前幾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位以酒買醉,借醉酒保守自己清白的阮籍。別看他常喝得大醉,心重的他即使是醉了也還記得委婉發言,害怕一時的疏忽斷了他的生路。

他是個十足的愛酒之人。當年聽說步兵校尉的廚房裡有大量存酒後,他毅然辭去了司馬氏的幕僚職務,轉投下家。為了喝酒而換工作,可見這喜愛不一般。

為什麼他這麼愛喝酒?首先,酒能幫他發洩內心的鬱悶。作為一個心有大志而不得施展的人,阮籍總是非常壓抑、失落,常獨自騎著毛驢任它走,沒有路了就正好哭一通。這種時候,酒能讓他暫時忘記煩惱,也能助他用詩文將情緒宣洩出來。

除此,醉酒還能成為他的盔甲。他曾在皇帝司馬昭想要和他聯姻時,為了不與之同流而把自己灌醉,也因此躲過了鍾會為他設下的圈套,打消了皇帝的猜疑。

06

劉伶:貪念

阮籍醉了還會顧忌形象,這位醉了就完全放飛自我了。

酒壺在手,說走就走,劉伶常赤裸著在街上大搖大擺,累了就喝酒,好了就上路,你問他是不是瘋了,他回答得一本正經:「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酒精的致幻,以及把天地當居所,大膽隨性而走的心態,讓他體會到了清醒時難有的自由與暢快。

07

阮鹹:痴狂

和劉伶一樣因為酒而不顧形象的,還有阮鹹。他對酒,可謂是痴狂。

《世說新語·任誕》中載:「諸阮皆能飲酒,種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桮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上去,便共飲之。」

為了適應自己的酒量,方便自己豪飲,阮鹹選擇用盆來盛酒;為了喝到酒,他也不惜與豬同飲。想到這幅畫面就讓人哭笑不得,但也真有種為了喝酒而不顧一切的豪氣。

除了上面這種「迷惑行為」,阮鹹喝酒還往往既不顧酒的質量與來源,又不管自身處境,可謂是十足的忘我。這種忘我被他轉移到琵琶的彈奏上時,又能產生讓人聽了沉醉的動聽音樂。

竹葉清響,衣襟飄飄,清談賦詩,彈琴吟嘯,「竹林七賢」的風度一直是我國文化裡明亮的存在,別看他們說起話來總是玄之又玄,喝起酒來卻是接地氣得很。

誇張歸誇張,我們還是應該學習他們以酒養生、適度飲酒、微醺為上的飲酒觀,讓酒成為生活的優化劑。

你若愛酒,便是朋友。公眾號:古秘藏酒業,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現在娛樂圈男團層出不窮,人人都在爭C位出道,其實在歷史上的各朝各代也有很多男團組合,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等,每個組合都是響噹噹,單獨拎出來一個都流傳千古的人物。今天來聊聊竹林七賢,七個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男子,他們身懷絕技,才華橫溢。他們也放蕩不羈愛自由。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竹林七賢既不是政治組織,也不是學術團體,也不因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它是什麼意義上的文人集團呢?它是一個具有特殊文化職能的社交團體,其成員有著共同的行為方式、相近的思想政治傾向和密切的學術活動,互通聲氣,親密交往。在行為方式上,竹林七賢皆飲酒任達,不拘禮法。七賢聚合的主要活動便是肆意酣飲,飲酒幾乎成了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晉書·山濤傳》記山濤「飲酒至八鬥方醉」。
  • 竹林七賢:中國古代第一偶像男團
    好像不知道她們就不是社會人。然而匠匠對女團爭霸不感興趣,倒是想起了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偶像男團」的——竹林七賢。▲ 李世光《竹林七賢圖》要說這他們是中國古代第一男團,可真是一點不為過。如果說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那麼嵇康就是走在最前面的,是風度中的風度。一身傲骨、愛憎分明的嵇康,一生不趨於權貴。甚至為了拒絕詔安,不惜與好友絕交:如果沒有了自由,死又有何懼呢?那天,他翩翩長發,高昂著頭走向斷頭臺,一身正氣,風一般從容。他悠然彈起最愛的古琴,琴音不亂,慷慨激昂。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從字面來看,「竹林七賢」所展現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同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和劉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陽居所旁的竹林裡縱情遊賞的場景。「七賢」在「竹林之遊」中各抒己見,展現自我的自由狀態,不但成為魏晉文化的象徵,而且對中國文士階層的風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七賢」諸人的事跡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 薦讀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
    本文回歸「竹林七賢」生活的那個時代,恢復「竹林七賢」在那個時代的作為普通人的面目,力圖一窺原生態的「竹林七賢」是怎樣的;進而分析「竹林七賢」的所作所為所想蘊含著怎樣的魅力,致使「竹林七賢」成為歷代知識分子的楷模,這就是「竹林七賢」的文化精神。至三國分立,曹魏主導中原文化,也不以儒教為然,「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達,而天下賤守節」。
  •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我們來結合「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的個性特徵來看磚畫中的人物。嵇康為「七賢」之首,是一個豁達而有文採的人物。據文獻記載,稽康「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磚畫中的稽康正在撫琴,微微揚頭舉眉,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喜好飲酒,且「嗜酒能嘯」,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一樣。
  •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
    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 中國最早的派對廠牌—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
  • 魏晉畫像磚 「竹林七賢」變「八賢」
    文、圖/記者 金葉原標題:魏晉畫像磚 「竹林七賢」變「八賢」  1960年4月,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太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發現了「竹林七賢」磚畫。  「竹林七賢」磚畫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他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將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因志趣相同而展現在同一幅畫面上,既是墓室兩壁畫面對稱的需要,也反映了當時「貴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會風尚。
  • 竹林七賢:中國古代第一
    ——《創造101》很是火爆,什麼菊姐啊、楊超越啊,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好像不知道她們就不是社會人。然而本菌對女團爭霸不感興趣,倒是想起了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偶像男團」的——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一個個發著光的名字,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這是一種敘述方式,更是對嵇康在竹林之遊核心地位的肯定。《晉書》和《資治通鑑》敘及竹林七賢,也是以嵇康領起,表明其作者已經認同嵇康在竹林之遊中的主導作用。嵇康雖是魏室女婿,但他對政治並不熱心,所以婚後不久即移居山陽,表明了不願介入政治的態度。
  • 神評:竹林七賢究竟有多奇葩?個個都是大酒鬼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7 阮鹹阮鹹原為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
  • 竹林七賢中的"鐵公雞"王戎
    借飲酒服藥笑談高山流水,用藝術的形式來宣洩自己心中之不快,此為所謂的魏晉風骨。採菊東籬、種豆南山之悠閒;曲水流殤、詠詩論文之歡愉;絲竹白丁、耳根清淨、兩袖清風、無所煩心……魏晉名士的這種風氣,在後世亦常受到追捧。若問彼時最具代表性之文人?自然首推「竹林七賢」,儘管他們表面只是終日飲酒服藥、吟詩對弈、縱歌撫琴,但其內心仍期冀有朝一日能夠獲得權力從而大展拳腳,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願。
  • 河南斥資20億修建古鎮,曾是竹林七賢的相會地,免費預約就在焦作
    河南斥資20億修建古鎮,曾是竹林七賢的相會地,免費預約就在焦作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尤其是當物質條件優越後,很多人就開始追求精神享受。每當休假時,很多旅客喜歡前往古鎮放鬆身心,體驗鄉村生活。
  • 嘉寄閒情 七賢為何要在竹林中聚會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王明明 竹林七賢紙本 鏡心96 × 180 cm嘉德四季第二十七期拍賣會172.5萬元成交陳寅恪曾對「竹林七賢」提出過質疑
  • 唐朝末年畫家描繪「竹林七賢」的故事的《高逸圖》
    作者:孫位創作年代:唐代規格:45.2cm×168.7cm材質:絹本設色唐朝末年畫家孫位的《高逸圖》描繪「竹林七賢」的故事。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與嵇康、阮籍是好友。他善於飲酒,但從不失態。畫面上,山濤袒胸露腹,披襟抱膝,豐腴的軀體,倚著華麗的花墊,頭微微仰起,雙目凝視前方,那恢弘曠達的儀態,呼之欲出。山濤身旁的侍者,正在將一張古琴奉上。他在司馬炎稱帝時,入朝做官,官至吏部尚書,然他貞慎儉約,俸祿薪水散濟親鄰,又殫精竭慮為朝廷選拔人才,後人稱他「雅量恢達,度量宏遠」,形容他「如璞玉渾金」,內含清貞的氣量。
  • 中國第一天團——竹林七賢的故事終於排成話劇啦 | 贈票
    嵇康可以算的上是竹林七賢中的精神領袖,也是核心人物。正是因為他與山濤相識,二人讓各自的社交圈子相融合——阮籍被山濤介紹給了嵇康山濤的髮小向秀也就此結識了嵇康阮鹹通過自己的舅舅阮籍的介紹加入其中劉伶因為與嵇康、阮籍同氣相求,興趣相投,受邀加入最終,竹林七賢這樣一個「魏晉第一天團」得以形成。
  • 竹林七賢:汙濁的世界,救不了絕望的七個人
    這是一群狂人,一群放蕩不羈的人,一群不顧世俗眼光的人,一群「不思進取」的人,同時,他們也是一群可憐的人,一群絕望的人。他們就是「竹林七賢」,具體的成員有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壹、一群放蕩不羈的人竹林七賢常常聚會,酒自然是必備之物,嵇康不喜歡狂飲,他常常和不愛喝酒的向秀坐在一起;山濤能喝八鬥,超過八鬥就主動不喝了。
  • 酈波評說魏晉風流之《竹林七賢》全集
    紀錄片:《竹林七賢》合集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50),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