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也救不了《清平樂》,國產偽高級劇真的沒必要再拍了

2020-10-03 娛樂慄場

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導演,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原名《孤城閉》)已經播到了一半,從 開剛開播時的一水的盛讚,到如今的不溫不火,熱度漸熄,很難說這部宣傳期吊足了觀眾胃口的劇成功了。

雖然不乏為服化道、畫面美術和演員表現叫好的人

但更多的是失望,《清平樂》沒能逃過張開宙在劇情節奏上的致命缺陷:用最美的畫面和最慢的節奏,把故事講得沉悶乏味,雜亂冗長。

這樣的翻車在近年並不罕見,在國產劇市場經過前些年可怕的「於正審美」洗禮後,由山影和正午陽光帶起的一股高級國劇風成了香餑餑。

這種風潮大抵興起於《琅琊榜》的成功,之後的《延禧攻略》雖然劇情還是熟悉的於正式狗血戲碼,但畫面已然摒棄以前那種花紅柳綠亮瞎眼的配色。精美的畫面和考究的美術服化道為市場所追捧。

但諸多影視從業者不知從何而來一種誤解:畫面精美=劇能爆紅,一味的燒錢在製作上,打著國產良心的旗號,最後製造出一堆叫好不叫座、金玉其外空洞其內的「偽高級劇」。

《海上牧雲記》,號稱要打造中國的《權力的遊戲》,開播前一版長片花看得人熱血沸騰,更有九州喜大普奔深感夙願將償。

可拖沓的敘事方式和雜亂的故事線,別說比肩權遊了,連世界觀都沒有很好的構建出來。畫面固然宏大,演員固然賣力,奈何觀眾看不下去就是看不下去啊。

再到《天盛長歌》,有陳坤倪妮這樣的電影咖加持,又是大IP改編,卻依然糊得十分徹底。所有人都誇服裝很華麗,演員很厲害,但鬆散的結構和懸浮的人物,讓觀眾很難沉浸入劇情中。最後貢獻出漂亮的評分和極難看的收視率慘澹收場。

前不久的《鶴唳華亭》編劇則陷入了另一種窠臼,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虐而虐。螺螄殼裡做道場,把皇權陰謀拍得黏黏膩膩。除了能誇一誇畫面精美考究外也著實沒幾個人能耐下性子看下去。

但願這些都高級國產劇接二連三的撲街,能讓從業者清醒一點:一部劇即使配上了張叔平做服化,找來了幾個老戲骨撐場子,再砸點錢在場景、畫面上,也未必就能成功。

一劇之本根基不牢,製作再好也是捨本逐末建一座空中樓閣罷了。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也是偽高級,但和《天盛長歌》《鶴唳華亭》不同
    文|令狐伯光《清平樂》已經播出了43集,播出大半距離結束已經不遠。但這部劇是真的高開低走,從原本的「萬眾期待」,變成了現在的不溫不火,甚至一定程度上是撲街了。衡量一部電視劇的熱度有很多種辦法。那些上熱搜的次數,再到無數官方媒體、自媒體的視頻、貼子、新聞等等,鋪天蓋地的在轟炸討論,形成了實打實的網絡文化現象。這方能體現一部電視劇劇的真的火了。上一部這樣的古裝劇是《慶餘年》。《清平樂》明顯沒有複製《慶餘年》的熱度。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01中國傳統歷史劇現在為何拍不出《大明王朝》這樣的歷史劇?反正在製作上面真的落後太多。以2017年的大爆劇《人民的名義》為例,它其實是類似美劇《紙牌屋》的。但它的製作水平和美劇相比,輸得不止一星半點,兩部劇相似的片頭風格就能證明了,可是即使如此,《人民的名義》當年在國內已經不敷衍了。
  • 《清平樂》:大製作的「偽精品」,「求多求全」終成敗筆!
    這年頭,國產爛劇看的多了,爛的方式也是「與日俱進」,最開始的爛劇,就是字面意思的爛,從服化道到演員演技到劇本,爛的一塌糊塗。而最近口碑急轉直下評分暴跌的《清平樂》,就屬於這樣一部「偽精品」作品。《清平樂》到底想講什麼?董哥哥覺得吧,任何好的故事,都必然是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的,沒有主題的故事,就像寫文章沒有標題主旨,辭藻再華麗,終究只是殘次品。
  • 追劇|靳東和王凱也救不了《歲月》和《清平樂》,問題到底在哪?
    十年後,講中年男人不上不下養家餬口忍受各方壓力的電視劇,也有《餘歡水》。這部《如果歲月可回頭》,說實話我不知道整部劇在談論什麼。這大概就已經到達了國產劇的最高境界,已經有了哲學性,即當我們談論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整部劇充斥著說教和心靈雞湯,演員節奏0.5倍式表演,靳東依然在說教。
  • 《清平樂》真的是國產良心劇嗎?
    帝後CP太虐,朝堂戲份無聊《清平樂》你棄劇了嗎?《清平樂》播出已過1/3,走的還是話題劇的老路,每天承包3-5個熱搜。 話題不斷的《清平樂》,自4月7日開播以來被寄予厚望。 《清平樂》的豆瓣評分也從8.2一路下滑到了7.4。 《清平樂》延續了導演張開宙一以貫之的風格,節奏慢、空鏡長、廢戲多,再加上主打「先婚後愛」的帝後CP成親5年還不圓房、寵妃張妼晗每天都能作出新高度,不少觀眾表示已棄劇。
  • 國外在拍《使女的故事》,國產劇裡的偽「白月光」永遠在鬥小三
    每次看到國產劇標榜「都市情感」都有一種初看期待中途翻車最後不得不棄劇的偽高潮就像剛剛播完的國產爆款劇《三十而已》一樣,明明是打著「都市情感」的爛俗頭銜,卻偏偏因為劇中三個女主角遇到的不同類型的渣男友和渣老公而天天登上熱搜,後半部分更是因為一個叫「林有有」的「高段位」綠茶瞬間點燃了觀眾尤其是大部分女觀眾的憤怒值,其風頭之勁,一度在國產劇綠茶評選中,擊敗了爾晴、凌玲,成為「茶道祖師」級的最強「小三」。
  • 章子怡首部電視劇改名《上陽賦》,為何說又是一部《清平樂》?
    2020年左右:《上陽賦》雖然不知道這到底是「瑪麗蘇」大女主劇,還是部轉型「歷史劇」類的大女主劇,但根據目前的物料來看,猜測後者居多。國產劇市場已有的古裝大劇的例子,結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這個時候,我們的《清平樂》終於登場了。
  • 它還不如《清平樂》呢
    反正,這種華語古裝大劇的市場潮流。在此過後,你再拍摳圖磨皮,五毛特效等敷衍嚴重的古裝劇。除非你是小成本網劇,古裝大劇是要被釘在國產劇「歷史恥辱柱」上的。不但數量銳減,而且是拍得越來越爛。那麼,說了那麼多內地導演團隊拍的古裝大劇的優點。那麼有缺點嗎?其實五年後再看,答案非常明顯。
  • 從龍嶺迷窟到清平樂,3部國產劇全超8分
    最近新電影雖然不能上線,可卻有不少值得觀看的高分電視劇正在熱播中,可以說4月的國產劇勢頭太猛,從《龍嶺迷窟》到《清平樂》,再到《我是餘歡水》,3部國產劇的評分皆超過8分,這種現象在電視劇界是實屬罕見。
  • 有些劇真的沒必要拍第二部,比如《水月洞天》
    有些劇真的沒必要拍第二部,比如《水月洞天》!青葉最近找虐,去看了一下《水月洞天》的第二部《靈鏡傳奇》,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水月洞天》第二部真沒必要拍。由于波,楊俊毅,蔡少芬,陳法蓉等人主演的《水月洞天》,是很多90後的最愛之一。
  • 《清平樂》低迷,國產古裝劇恐「慢節奏」久矣
    《清平樂》的慢是全方位,「劇情慢、走路慢、吃飯慢、說話慢、生氣慢.......」,「慢」似乎就是創作者,對《清平樂》最大的「話題標籤」。如今《清平樂》的高開低走,不溫不火的局面令人惋惜,然而劇集創作的背後值得反思。
  • 角色即是靈魂,這8部國產劇選角出神入化,《清平樂》只能墊底
    02《康熙王朝》作為改編自二月河同名小說的《康熙王朝》自立項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拍一部正兒八經的歷史劇,而是選擇戲說風格。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與正史不符合的情節,尤其是斯琴高娃一口一個「我孝莊如何如何」實在是讓人頗為出戲。
  • 《清平樂》:這部"偽高級劇",你棄劇了嗎?
    《清平樂》就是想要兩手抓,但是一個都沒抓好,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事,好高騖遠只會讓觀眾離你越來越遠。2、故事主次不分,四要素不明確我們都知道故事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清平樂》主要講述的是&34;,像這樣大的時間跨度,也有拍的很成功的電視劇,如《康熙王朝》。為什麼《康熙王朝》獲得成功,而《清平樂》卻陷入尷尬境地?《康熙王朝》講述的是&34;,故事的時間點很明確,分別選用康熙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個時間點作為康熙一生的縮影。
  • 《清平樂》快餐年代,希望有人能靜下來慢慢看劇
    有人說東陽正午在《清平樂》翻車了,有人說《清平樂》是偽精製劇。而我想說我們也許不應該對東陽正午如此苛刻。想想原小說《孤城閉》,三個字裡有兩個字都是悲的,雖然我沒看過小說,但光看這名字就能想像該是一個反封建的虐心故事。而要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和諧大背景下拍這樣一部虐片,勿怪編劇要重新調整故事角度了。
  • 加戲敢不敢再明顯點!原著一章拍了二十集,《清平樂》瘋了嗎?
    《清平樂》要錢不要口碑?本對「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深信不疑,但隨著《清平樂》上線,不少人開始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了。劇情溫吞,人設崩塌,這部劇的口碑連王凱都無法拯救,再加之同是正午出品的《獵狐》上線,後者的高與前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對比,無論是這部劇本身還是正午陽光都讓人失望到了極點。
  • 頂流也救不了這國產劇
    所以,這劇到底拍的怎麼樣? 以防有人說尬黑,這次我一口氣看完了12集。 好好談談這部從開拍到開播都一直掛在熱搜上的劇—— 《有翡》
  • 誰說《清平樂》節奏慢,就不能成爆款?
    有劇評人回憶,「《琅琊榜》剛開播的時候也被全網吐槽節奏慢,收視率也一度一沉不起,但現在還有人吐槽《琅琊榜》節奏慢嗎?」節奏慢到底是不是國劇的最大問題,節奏慢的精品劇,又到底配不配成為爆款?《清平樂》被吐槽節奏慢,是國劇拍長了,還是觀眾耐性變差了?
  • 《清平樂》大結局:凸顯底蘊還是偽高雅?倍感壓抑倒是真的
    文/明珠(文章出品原創號蝸牛娛樂,禁止轉載) 隨著《清平樂》這部大戲的落幕,許多小夥伴的追劇行動也告一段落啦! 我想這也許是《清平樂》整部劇高開低走,雖然熱搜不斷卻頻繁遭到吐槽的真正原因吧!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清平樂遭受爭議的原因。
  • 從國產劇配樂的40年來看,《清平樂》離爆或許只差一首主題曲
    但遺憾的是,就近幾年的國產劇來看,優秀的配樂並不多。其實自打電視劇行業發展起來,國產劇裡也不乏優秀的OST,甚至還有很多過了十幾二十年仍舊聽不膩,下面就讓我們來回顧近幾十年中國影視劇音樂的發展。與此同時,港臺劇在配樂上也不落下風。港劇方面有《金枝欲孽》、《尋秦記》,或哀怨婉轉或磅礴大氣。想必就算是沒看過《金枝欲孽》的朋友,聽到它的《詠嘆調》也能感受到住在深宮中的女子的無奈和悲哀。
  • 《清平樂》投資4億,賠個底掉,張開宙不愧是正午陽光的大bug
    據說投資4個億的《清平樂》,收視率一低再低,在撲街的邊緣瘋狂試探。該劇雖然掛著正午陽光的招牌,但無奈導演是正午陽光的大bug張開宙,即使全員演技派、服化道感人,也難以挽救該劇的質量與口碑。冗雜的劇情、拖沓的節奏、不討喜的人設,讓觀眾對《清平樂》怨念滿滿,收視率一直徘徊在0.7左右。按照芒果臺的慣例,收視低於0.5就會被直接砍掉,《清平樂》處境相當危險。《清平樂》的投資商們,處境大概也不好過,這都算得上是一次"嚴重的投資失誤"了。而導致投資失誤的這個鍋,正午陽光不背,王凱江疏影也不背,只能導演張開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