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產劇配樂的40年來看,《清平樂》離爆或許只差一首主題曲

2020-12-22 青石電影

《清平樂》播出已經近一周了,目前豆瓣上近4萬人打分,評分穩定在8.1,的確是部好劇。

可在口碑保持高水準的同時,該劇的熱度似乎不及預期的高。

儘管有不少網友把鍋甩給導演張開宙,但是有一說一,這一次導演還真不背鍋。

就算是拿它和同樣是導演作品的《知否》相比,《清平樂》在熱度上也還是低了一截。

要說劇作類型,兩部應該都算是「古代種田劇」的風格,故事就順其自然的發展下去。

要說主演陣容,兩部也都是有能扛起熱度和流量的主演,而配角又都是堪稱是內地「TVB」的正午陽光的老熟臉,基本上都沒什麼可比較的。

其實,《清平樂》的故事徐徐道來、製作也極為精良,但是沒有達到以往正午劇霸屏的地步,有一個原因很可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電視劇的OST上。

也就是說,《清平樂》缺少一首抓耳的主題曲。

OTS,即原聲軌道Original Sound Track的縮寫,翻譯過來也叫「影視原聲音樂大碟」。

當初《知否》大火的時候,無論是看沒看過劇的人,想必都聽過它的主題曲《知否知否》,甚至還有不少人是先聽了歌才補的劇。

其實一直以來,音樂和影視劇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歌詞恰當、旋律動聽的音樂,不僅能渲染氣氛,增強影片的感染力,還能加深觀眾對劇情的印象。

畢竟有時候配樂所發揮的作用是演員做不到的,它可以在角色的臺詞表達上,再幫助角色升華情感,表達內心的感受。

由此可見,對的場景用上優質的音樂會使當下的觀影體驗大大加分。

配樂可以說是一個作品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推進器,也因為配樂已經跟影視成為了一個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很多人也漸漸的意識到好的配樂也是一個讓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遺憾的是,就近幾年的國產劇來看,優秀的配樂並不多。

其實自打電視劇行業發展起來,國產劇裡也不乏優秀的OST,甚至還有很多過了十幾二十年仍舊聽不膩,下面就讓我們來回顧近幾十年中國影視劇音樂的發展。

一、80年代經典初現,一首歌就代表一部劇

在上世紀80年代,雖然設備和技術都還處在發展階段,但影視劇音樂倒是有種「超前一步」的意思。

86版《西遊記》的總作曲許鏡清先生是國家一級作曲家,他用極具想像力的插曲配樂,為《西遊記》做出了不少經典配樂。

像是豬八戒背媳婦時的調皮背景音樂,還有女兒國國王和唐僧的《女兒情》的配樂一響起,畫面感油然而生。

而憑陳力老師一人之力撐起的《紅樓夢》歌曲原聲帶,一首《枉凝眉》將家族的興衰和劇中人物的各種感情雜糅到一起,只要響起,就能也只能想到《紅樓夢》。

二、90年代港劇盛行,其中武俠風首首爆款

90年代的電視劇幾乎可以說是港劇和瓊瑤劇的天下,儘管98年的《還珠格格》靠著一首《當》就紅遍大江南北,但真正算起來,還得是武俠風的港劇略勝一籌。

這時候的港劇開啟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武俠劇黃金時代,1994年的《射鵰英雄傳》,1995年的《神鵰俠侶》,1997年的《天龍八部》,再到1998年的《鹿鼎記》,每一部劇都是屬於它的爆款主題曲。

陳小春的《叱吒紅人》、周華健和齊豫合唱的《神話情話》、張智霖和吳倩蓮合唱的《絕世絕招》,以及周華健的《難念的經》。

或許單看名字並不熟悉,但相信我,只要前奏響起,一秒就能回到那個90年代TVB武俠年代,更何況這裡面還有那個自帶BGM的男人蕭峰的主題曲,想忘記都難。

三、00年代百花齊放,兩岸三地均有電視劇原聲大碟

到了00年代,國產劇進入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階段,內地的電視劇也開始步入精品劇的行列,尤其是在影視劇音樂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了突破。

但真正意義上認識到關於電視配樂的魅力,還是要說林海操持的《大明宮詞》。

一曲《死亡》一曲《長相守》道盡了多少深宮哀怨,至今都還是B站上剪輯BGM裡的熱門首選。

之後的一部《金粉世家》,不僅讓《暗香》和《讓她降落》成為十幾年來的經典曲目,更是讓演唱《暗香》的沙寶亮一戰成名。

與此同時,港臺劇在配樂上也不落下風。

港劇方面有《金枝欲孽》、《尋秦記》,或哀怨婉轉或磅礴大氣。

想必就算是沒看過《金枝欲孽》的朋友,聽到它的《詠嘆調》也能感受到住在深宮中的女子的無奈和悲哀。

而這時候的臺劇基本都被偶像劇包圓了,而且走的還都是偶像組合作為主演和主唱,同時推出影視原聲大碟的路線。

最近被翻拍的臺偶經典《王子變青蛙》,當初能夠人氣爆炸,除了演員演技,故事好看之外,影視劇音樂也是一絕。

單總的專屬音樂《迷魂記》,前奏一響起,仿佛就能看見單總的長風衣黑墨鏡。

插曲《不夠勇敢》又稱作徐子騫的備胎之歌,被發好人卡的時候BGM就會自動響起,心酸吶。

而專屬於範芸熙的《我只想要》,那句「黃色絲巾是想念,掛在樹上北風吹」總是很有畫面感,淚點低的人凡聽必哭。

和它同時期的《微笑pasta》和《海豚灣戀人》走的也是這個路數。

《海豚灣戀人電視原聲帶》更是成為了第一張量聲打造的電視原聲帶,豆瓣評分比電視劇本身還高出了1分多。

四、影視公司成保障,從「唐人出品」到「正午陽光」

說到經典的影視劇音樂,「唐人出品」必須擁有姓名。

巔峰時期的「唐人」,不僅劇好看,劇中的音樂也確實好聽。

像是早期的《天地傳說之魚美人》《楊門女將》,近20年了,劇情和人物都要忘光,唯獨記住了音樂。

每次音樂一響起,仿佛就能看到劇裡的那個畫面。

《天地傳說之魚美人》裡,張子遊無意中和金牡丹於花園中默契奏曲,最後橋上相遇,暗自相許,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響起了一曲《琴簫和鳴》,真應景。

而《楊門女將》更是把影視劇音樂玩出了花來,主題曲《女兒當自強》,歌曲中既有視死如歸的悲壯之中又有堅強不屈的意志。

在主題曲之外,還分有戰鬥曲和劇情曲,每首歌曲都是為了特定的場景和情緒而做。

像是《女將初徵》的英勇,《穆桂英歸宋》的悲壯,《真假刺客迷》的緊張,《不歸之路》的悲壯。

之後的《仙劍系列》則是把「唐人」的影視劇音樂推上了巔峰。

尤其是《仙劍奇俠傳》第一部,無論是片頭曲片尾曲還是插曲,每一首都是滿滿的畫面感。

《殺破狼》《六月的雨》《莫失莫忘》《永恆的記憶》《桃花島》……

真的不誇張,隨便拿出一首都能讓人聽到流淚!

在05年的《仙劍奇俠傳》之後,觀眾終於從這些歌曲中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麥振鴻。

接著《步步驚心》的幾首主題曲也跟著這部劇一起火了起來,不過「唐人」的霸主地位沒有保持太久。

在《步步驚心》之後,「唐人出品」的劇,無論是從劇集的質量上,還是音樂的熱度上,都再也不復當年。

不過很快,在「唐人」之後,又有了新的影視公司接過了內地精品影視劇音樂的接力棒,正午陽光來了。

雖然《清平樂》在音樂上還稱不上爆款,但正午陽光之前的作品在影視劇音樂上可謂是做到極致,而且範圍從古裝劇到年代劇再到現代劇都非常用心。

《那年花開月正圓》《琅琊榜》《偽裝者》《外科風雲》都有讓人感動和印象深刻的好歌,不過在數量上,好像還是略遜一籌。

五、10年代難現爆款,做到雙贏尤為困難

其實近些年,影視項目似乎對音樂的質量愈發重視,不僅會外包給專業的音樂製作團隊進行整體編纂,有些影視作品甚至會邀請國家首席交響樂團進行演奏,力圖創作出精品化的影視音樂作品。

而且這種做法往往也很成功,許多影視劇的原聲大碟在各大音樂播放軟體上的播放量過億。

2017年,騰訊音樂方面透露:在QQ音樂上,影視OST日均試聽量佔日活的14.26%,流量接近1500萬;2016年QQ音樂數字專輯的銷售額達2億元,影視OST銷量佔比11%,收入達千萬級水平。

像11年的《甄嬛傳》,除去片頭片尾曲之外,還根據影視劇的故事場景創作了不少純音樂當背景音。

長達76集的體量在故事和音樂的加持下,看起來絲毫不覺得冗長沉悶,反而還能從影視劇音樂中找到劇情發展的線索,甚至一度到了看圖聽音的效果。

雖然的確花了很大的力氣,但不得不說,並不是每一部劇都能有這樣好的運氣,收穫到劇火歌火的雙贏局面。

2015年的玄幻劇《華胥引》,全劇下來一共有141首ost,每一支曲子都非常貼合劇情。

可這部劇當初因為造型和選角,看的人少,阿鯤這麼用心創作的歌曲也就無用武之地,想要「爆」當然難上加難。

雖然前幾年的確是有《涼涼》、《知否知否》、《不染》等大熱的影視劇音樂,但對比劇集數量和歌曲的出圈數量,還是少。

甚至整個2019年包括2020年的第一季度的劇,幾乎沒有那首影視歌曲能夠掀起聽歌熱潮。

就算是和《三世三世十裡桃花》和它的姐妹篇《三生三世枕上書》,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曲風。

古風濃鬱配樂也很大氣,但因為和《涼涼》屬於一個調子,前幾首紅了之後要想一直紅下去,也難。

所以比起以前經典的影視劇音樂,現在的影視劇音樂雖然量多卻缺乏記憶點。

沒想到因為關注的人多了,結果經典曲反而少了。

這是不是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件事,影視劇音樂就是一面鏡子,它能折射出國產劇的興盛和衰弱。

其實說到這裡,對於現在的影視劇沒有能夠讓人一聽就被俘獲的OST,和國內影視劇音樂沒能出圈有很大干係。

那麼,影視劇音樂要如何出圈?

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一點:什麼樣影視劇音樂才算是合格的?

那就是它的出現既不會出戲也不會搶戲,而是承擔了一個「恰到好處」的作用。

因為它的「恰到好處」,當它在片中反覆出現時,不會覺得膩,甚至到後期會和觀眾形成一種默契,聽到的時候就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表情面對接下來的劇情了。

那這個「恰到好處」又該如何做?一般來說,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一、以劇情為基底,激發共情;

影視劇之所以備受大家的喜愛,主要是因為能引發共情,其中的音樂更是如此。

這些音樂在劇情的基礎上再創作,常常會借著歌詞表達一些臺詞之外的感受。貼合劇情的音樂,能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達到激發感情共鳴的效果。

13年的大熱現代都市生活劇《咱們結婚吧》的片尾曲《終於等到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首歌是由國內電視劇音樂人陳曦作詞,她的丈夫董冬冬作曲,張靚穎演唱。

歌詞中的那句「終於等到你」來源於董冬冬和陳曦的一次對話,「我跟你好了,你想說一句什麼話?難道不想說一句『終於等到你』?」。

就是這句話,讓陳曦把一個人遇到真愛前後的心態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這也正是劇中人楊桃和果然的感受

同樣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主題曲《涼涼》,一句「涼涼三生三世恍然如夢」唱出了白淺和夜華漫長歲月中的太多無奈和感慨。

這種建立在劇情和真情實感基礎上的音樂作品,很難不打動人心。

二、通過情境再創作,渲染氣氛;

除了用劇情向的音樂能打動人,渲染氣氛的純音樂一點也不落下風。

《大明宮詞》裡林海的幾首渲染氣氛的曲子自不必多說,《華胥引》中那100多收純音樂更是合情合景,道盡了劇中的聚聚散散、夢境與真實。

往近點說,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中,也有不少渲染氣氛用的純音樂,同時結合時間推移,每一次曲子出現時都會有不同的緊張感。

該劇及原聲音樂在蝦米與豆瓣分別收穫9.8與9.6的高分,說它是標杆,一點沒錯。

三、結合劇中人物,打造專屬音樂;

結合人物打造的專屬音樂,尤其是表現人物經歷了一個時期、如何變化的劇情,配合演員的表演,一首恰當的音樂就像是人物的內心獨白,更有感染力。

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我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蕭峰的主題曲,其實劇中段譽和虛竹也有他們的專屬BGM。

當年《還珠格格》拍了三部,瓊瑤寫下的插曲多達十幾首,每段愛情故事都有一個專屬的音樂,還邀請演員來演唱。

之後登場的《情深深雨濛濛》,依萍在大上海所唱的每一首歌都是隨著劇情發展而呈現出她的心境和情緒變化,也成為不同場合的背景音樂。

放到最近,55集《歡樂頌2》有20多首歌曲,除了主角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物主題曲外。

甚至因為劇情需要,同一首歌會有兩三個版本的編曲和演唱。

有越多和角色越是貼合的影視劇音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說明這部劇在製作上更為用心。

不過儘管影視音樂本身質量已經在不斷提高了,但要想做到成功出圈,並不容易。

擺在它面前最大的困境,就是行業原罪:當下國內影視劇音樂產業尚未成熟。

根據《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總產值達7.08億元,其中影視劇音樂產業總值約為3.6億元。

雖然同比增長了3.45%,但和2018年行業總產值的3747.95相比,顯然想要成規模還早的很。

國產劇配樂的頹勢短時間內肯定難以改變,而它的根源在於整個市場行業的態度與作曲者低廉的薪酬。

一首優秀的影視OST誕生,需要經歷寫詞、編曲、錄音、混音、母帶這幾個環節。

簡單來說,精品的產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而這也正是我們現在最缺的。

這一點歌手劉歡也提到過,一次《新京報》採訪他,提及影視劇配樂現狀,他說:

「這是由現在播出平臺的電視劇採購方式決定的,採購方只看重名演員、名導演,沒人會因為音樂買一部戲,有的製片方為了壓縮成本,就會犧牲一些部分。如今一線作曲家給電視劇配樂,一集的酬勞只有大腕演員的幾十分之一,錄音和製作費用就更可憐了。」

這麼說或許不那麼清晰,不如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說。

國內電視劇常常一部劇給音樂的預算只佔全部的不到1%,按照普遍情況一首歌也就能收益幾萬元。

而當初韓劇《太陽的後裔》大熱的時候,光是OST就在中國賣出了1200萬人民幣。

由此可見,在國內市場對配樂的態度這麼輕慢的情況下,也就難怪觀眾聽到的好曲子越來越少了。

總的來說,成功的影視作品能夠讓其中的音樂也封為經典,但反過來,好的音樂則能助力影視劇影響到更多的人。

如今國產劇開始願意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化道上,致力於把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做到極致,那麼也是時候給影視劇音樂更多的關注了。

我們對高質量的影視化音樂的追求,其實也是我們對優秀國產劇的期待。

希望能在十幾年後,我們現在的影視劇和音樂也能成為新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大結局,男主王凱因角色掉粉?那是因為你沒看懂這部劇
    5月18日晚,電視劇《清平樂》迎來大結局。作為正午陽光今年的招牌,《清平樂》從一開播就引發追劇熱潮,如今網絡播放量已經40億,可謂是成績斐然。《清平樂》爆紅,表面上來看最大受益者可能就是一番男主王凱,但事實並非如此。
  • 《清平樂》大結局讓人安慰,這是一部考驗你文化功底的好劇
    5月18日晚,電視劇《清平樂》迎來大結局。作為正午陽光今年的招牌,《清平樂》從一開播就引發追劇熱潮,如今網絡播放量已經40億,可謂是成績斐然。《清平樂》爆紅,表面上來看最大受益者可能就是一番男主王凱,但事實並非如此。
  • 《清平樂》低迷,國產古裝劇恐「慢節奏」久矣
    相較「實驗性」更強的創新短劇,大IP古裝劇集《清平樂》的低迷表現,似乎更令人頭疼。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自4月7日首播以來,一直被寄予厚望,並與《有翡》稱為2020年最受期待的古裝劇集。
  • 從龍嶺迷窟到清平樂,3部國產劇全超8分
    最近新電影雖然不能上線,可卻有不少值得觀看的高分電視劇正在熱播中,可以說4月的國產劇勢頭太猛,從《龍嶺迷窟》到《清平樂》,再到《我是餘歡水》,3部國產劇的評分皆超過8分,這種現象在電視劇界是實屬罕見。
  • 電視臺劇收視好口碑爛,網劇評分高出圈難:淺析2020年的國產劇
    港臺劇當然也是國產劇了,只是我們將目光放到內地電視劇上。2020年迄今為止,剛剛過8分的內地電視劇,只有四月剛剛開播的《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和《清平樂》。即使如此,這三部劇都處在還沒有播完,最終分數未定的程度。最後能否有突破8分劇,有待觀察。
  • 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劇標配?
    近年來,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其中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也有為劇情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熱播劇的觀眾都以年輕人為主,而新崛起的年輕導演主動接觸大量美英日劇,也形成了以歐美音樂為背景的更加豐富的審美取向。
  • 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劇標配?
    一直以來,國產電視劇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主題曲,做到大眾傳唱並流行開來的只有中文歌。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楊文杰 壽鵬寰近年來,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其中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也有為劇情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
  • 年輕導演「討好」年輕觀眾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劇標配
    近年來,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其中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也有為劇情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熱播劇的觀眾都以年輕人為主,而新崛起的年輕導演主動接觸大量美英日劇,也形成了以歐美音樂為背景的更加豐富的審美取向。
  • 王凱也救不了《清平樂》,國產偽高級劇真的沒必要再拍了
    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導演,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原名《孤城閉》)已經播到了一半,從 開剛開播時的一水的盛讚,到如今的不溫不火,熱度漸熄,很難說這部宣傳期吊足了觀眾胃口的劇成功了。這樣的翻車在近年並不罕見,在國產劇市場經過前些年可怕的
  • 通過音樂,窺見不堪的角落——國產劇《隱秘的角落》配樂片談 「張可駒」
    紅起來的國產劇不少,真正在人氣與品質方面雙豐收,叫好又叫座的,就實在非常有限了。但也正因為如此,今年6月份播出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紅,成為近年一部現象級的國產劇。 播放之初,已經有頗具影響力的公眾號指出:雖然2020年剛剛過半,但目測「角落」斬獲年度最佳國產劇的位置,已是無多少懸念的事了。一部傑出的電視劇,配樂往往是不容忽視的一環,《隱秘的角落》中也是如此。
  • 《清平樂》霸屏後,王凱又用一部良心國產劇打了黑粉的臉
    雖說《清平樂》前期情節過於拖沓落下了話柄,但這部劇卻仍是在豆瓣拿下7.9《清平樂》這樣慢熱的劇能夠在前期劇集勸退一波觀眾的情況下成功實現口碑逆襲1982年出生的王凱二十三出道,三十三歲才真正走入公眾的視野,
  • 國產電視劇離不開英文歌曲?
    近年來,英文歌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其中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也有為劇情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熱播劇的觀眾都以年輕人為主,而新崛起的年輕導演主動接觸大量美英日劇,也形成了以歐美音樂為背景的更加豐富的審美取向。
  • 國產劇:英文插曲成標配?
    當大屏幕播放《英雄本色》《新白娘子傳奇》《倩女幽魂》主題曲MV時,大樂迷周迅、張亞東一臉痴迷、現場觀眾尖叫爆棚,馬東說:「要不然我們不比賽了,乾脆把電影看完」。之後人氣最高的達達樂隊選擇了2017年播出的偶像劇《夏至未至》主題曲《追光者》進行改編。
  • 同是正午出品,為何《清平樂》和《知否》《琅琊榜》沒有可比性?
    《清平樂》開播前,帶著很大的期待在幻想它的風格。我想,《清平樂》和《知否》會有什麼相似之處?萬萬沒想到,不是相似在人物背景上,而是相同的配樂引起了全民討論。聽到《清平樂》的配樂,很多觀眾還會以為和《知否》撞戲了。這段二胡配樂,名為《怡然自得》。
  • 這六部主題曲非常好聽的動漫,最後一部劇情差勁只有配樂好聽!
    動漫中的配樂是衡量其作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或許一部動漫作品劇情一般,但一首好聽的片頭曲就能將它的人氣拉上頂峰,因此很多製作方願意在音樂這方面下功夫,於是造就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動漫歌曲,其中我們要說的最後一部劇情非常差勁,但配樂卻非常好聽,接下來就一起盤點一下歌曲好聽的那些動漫吧!
  • 《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憑什麼成為2020年最佳國產劇
    文 |令狐伯光2020年,真的是國產懸疑劇的大年。年初《唐人街探案》網劇(可惜最後一個故事爛了),年中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和《摩天大樓》三部佳作。眼看到2020年就要過去,年底還是貢獻出一部懸疑劇。
  • 20年國產劇大盤點:老劇真的比新劇好看嗎?
    當我們現在再回頭看2014-2017年的這幾年,大量良莠不齊的國產劇消耗了我們的耐心,大家開始頻繁懷念老劇,不少人甚至不再願意看國產劇。但是,我們認為這段時間或許更應該被看作是市場化浪潮中泥沙俱下的國產劇陣痛階段。水貨格外多,大浪淘沙裡多少撈出了一點精品。那麼,這場陣痛真的過去了嗎?4 國產劇真的越臭越長嗎?
  • 《隱秘的角落》爆紅,留給「注水劇」的時間不多了
    「注水劇」的前世今生單集時長45分鐘,全劇最起碼40集打底。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就是每部國產劇的標配。而古裝劇和仙俠劇能達到60集,這已經不是新鮮事,有的甚至還能突破70集大關。按照廣電總局公布的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情況來看,2012年之前,籌拍的電視劇大多只有30集上下。2012年後,平均集數逐漸增加。直到2015年12月,才首次超過40集。
  •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電視劇標配?
    英文插曲頻現國產電視劇  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產電視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等歌手承包。即便如此,當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風靡內地時,片中的英文插曲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與演員情緒、劇情氛圍更加貼合,還凸顯了偶像劇所需要的「洋氣」。
  • 英文歌曲已成國產電視劇標配?
    英文插曲頻現國產電視劇20年前,中文主題曲在國產電視劇觀眾心目中乃至整個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地位還是統治性的,央視一線主流大劇的主題歌常年被劉歡、毛阿敏等歌手承包。近年來,隨著國產電視劇現代都市、青春偶像題材發展蓬勃和成熟,以及觀眾年輕化迭代,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英文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產電視劇、網劇的大小屏幕上。貫穿暑期檔的《二十不惑》《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以及出圈網劇《隱秘的角落》,英文插曲成了標配。像《鎮魂》和《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大劇,不僅有直接購買版權使用的作品,甚至使用了為劇度身定製的原創英文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