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人愛「狎妓」,甚至還以有「蝨」為榮,這種風氣是怎麼形成

2020-12-24 阿勝說歷史

直截了當地說,唐朝文人愛「狎妓」,和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唐朝入仕的途徑一般有三種:流外入流、門資入仕、科舉考試。前兩個的限制非常的高,因此作為中下層文人,想進入仕途只有參加科舉一途。

唐朝時期,科舉考試十分的寬泛,開放了錄取的規模,還打破了傳統,不敢是官宦子弟、將校子弟,甚至連寒門、商人子弟,都有入仕的機會。

尤其是晚唐時期,錄取寒門子弟入仕,已經蔚然成風。到底被推崇到什麼程度,就連宰相薛元超,也以不是進士及第為平生三大恨之一,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科舉入仕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根據權威資料統計,唐朝中後期,宰相133人中,進士出身的有104,這足以說明文人在高官中佔有絕對的比例,出現這種現象,也是尤其社會原因的。

唐朝時期,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人們開始追求在精神層面滿足,以文入仕成為學子的價值取向和畢生追求。這個社會尚文之風越來越盛,甚至出現了以詞科取士的趨勢,極大地促進了文人應舉的熱情,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進士群體,也成為輿論的導向。

長安城內有一個平康坊,是官妓最多的地方,也是進士們最為嚮往之地。在很多的古籍中都有記載文人「狎妓」的事件。

李白的《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

「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樓中見我金陵子,何似陽臺雲雨人。」

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對謝安石攜妓出遊的認同,還有對自己「狎妓」一種炫耀。

自然這種「狎妓」,除了吃喝玩樂,炫耀之外,也會出現一些個例。

《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個關於——歐陽詹。

歐陽詹,進士及第之後,遊玩只是認識了一個「官妓」,兩人一家鍾情,情投意合,在他回京之前,歐陽詹發誓要與其「至都當相迎耳。」。

可是等了很久,女子相思成疾,臨死之前,割下頭髮,放入一個匣子中,告訴姐妹「吾其死矣,荷歐陽生使至,可以是為信」,並留下一首詩句:

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時雲髻樣,為奴開取鏤金箱。

後來使者前來,帶著信物稟告歐陽詹,看到遺物和詩句之後,歐陽詹竟然「一慟而卒」。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文人和妓之間,也並非只是肉體上的關係,也有一些精神上的依託,也可以看出,唐朝文人結識風塵女子,四處遊歷,是一件非常平常之事。

然而大家要注意的是,「狎妓」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社會風氣。

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唐朝比較開放,文人不在埋頭讀四書五經,而更加推崇流連於風月,做一個文人騷客,從唐詩的昌盛就可以看得出來。其次,唐朝女子並沒有多少所謂的貞潔觀念,一切都順其自然。

第二,到了唐朝,除了繼承了魏晉南北朝,畜養家妓的現象外,官妓發展到了頂峰。

唐朝時期,所有的妓樂都有戶籍,一入樂籍,那就是說成為國家的妓或官妓,他們身份特殊,當時可以流動。朝廷專設機構,對他們進行訓練、培養、管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唐朝朝廷對於妓這方面是大力提倡的。

唐朝時期,進士放榜之後,有一個以「曲江亭宴」為主體的曲江遊賞活動。

畢沅《 關中勝跡圖志》卷六所引《 春明退朝錄》 文可見當時盛況「 開元時造紫雲樓於 江邊, 至期上率宮嬪簾觀焉, 命公卿士庶大酺, 各攜妾妓以往, 倡優緇黃, 無不畢集。」

故張籍詩云: 『 無人不借花間宿, 到處皆攜酒器行。』其被袋狀元( 進士第一人) 錄事( 妓) 同。檢點會缺一則罰金。」

從浙西描述可以看出,不管是文人、大臣乃至帝王,對於「蝟妓」都認為是很平常之事,甚至攜妓宴遊也成為一個固定的活動。

第三,從文自身來看,唐朝人的士族觀念,雖然沒有以前強烈,可是舊士族的勢力仍不可小看。唐朝的文人屬於進士階層,是站在士族的對立面,因此「狎妓」行為,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反抗。

另外唐朝是一個個性張揚的年代,社會穩定,生活壓力小,在感情生活上,就不在太顧及什麼倫理道德,以風流自詡,以「蝟妓」為榮。

這裡要給大家講一個小現象,「蝨子」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寄生蟲,現在很少見。唐朝時期,竟然有很多的文人,以身上有蝨子為榮,認為這才是文人的典範,追求精神高尚,並不在乎身外之物,文化素養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唐朝的官妓,一般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尤其是在文學、音樂上面,是他們的必修課。在陪伴文人遊玩期間,也能一唱一和地吟詩作對,觥籌交錯之間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總體而言,唐朝的科舉制度下,造成了文人興盛,「蝟妓」風行的現象,表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時代背景。

相關焦點

  • 唐朝女人為何愛穿露乳裝?
    ,鮮卑族源於東北,不知道與露乳服裝在唐朝流行可有什麼淵源?  唐朝好像更流行的是袒胸裝,沒聽過有露乳的。比較落後的文化才多出現露乳的。而且最流行的時代恰好是武周時代。在女兒也能當皇帝的朝代,唐朝的女子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挑戰傳統和男權的女權行動。她們穿男裝,打馬球,崇尚和追逐各種外來的風尚。在傳統裙襦裝基礎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裝,不但將脖頸徹底暴露,而且連胸部也處於半掩半露的狀態。
  • 陳獨秀和狎妓風波
    事實是,雖然被毛澤東封為「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但1919年5月4日這一天,陳獨秀並無積極表現。彼時,他正陷入人生中一次事業低谷,媒體關於他「因爭風抓傷某妓下部」的輿論也正流行。胡適甚至認為,北大在3月26日開夜會決定棄保陳獨秀,是促成他思想左傾並創建共產黨的主因。 保守派污衊陳獨秀?
  • 狎妓
    自古以來,狎妓這種狀態只存在於京都、陪都、東都、揚州這種一線城市,只跳動在士大夫、皇親貴族、豪富巨商的推杯換盞之間。其實這個事,重點在其狎,而不在妓。更精確來講,不是狎妓,而是狎姬。 不過,身邊還真有個人愛講狎妓。但是他沒這文化,只會說找妹子,酒後找妹子,酒後給兄弟們找妹子,找絕色妹子。這貨就是二狗子。二狗子每次一喝嗨了,就興衝衝地講:等我發財了,一定要給兄弟們安排一場。
  • 唐朝時期真的「以胖為美」嗎?淺談唐朝人的審美觀及其成因
    而這種現象不止體現在古人的詩句中,現代的影視劇中也多有體現——只要背景是盛唐時期的影視劇,飾演劇中角色的女生大多都是體態比較豐腴的,就比如影視劇《武媚娘傳奇》和《楊貴妃秘史》。當時一些少數民族的女生都是生活在大草原上,能騎馬射箭,體格都比較健碩一點,而這種"健康之美"與當時柔弱的唐朝美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唐朝的本土人從一開始的驚奇,慢慢地轉變為了接受,到最後更是變成了讚揚。
  • 中國古代文人藏墨文化:以蘇軾為例,為何文人如此愛墨?
    一、文房四寶-墨文化 要問古人為何如此愛墨,這就和士兵如此愛槍是一個道理,在士兵的眼中槍不經是一種武器更是一種信仰,當然文人也不裡外,對於文人而言筆就是他們的武器而筆的子彈便是墨一種好的墨可以讓文人寫出好的字,所以古人熱愛墨原因。
  • 古代文人最喜歡玩什麼?這個王朝的打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無疑為那些寒門出身的「貴子」創造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可是,知道的人少的是,這些讀書人老題名後的第一件事是狎妓所謂「世風好妓」,這種現象在唐代尤為普遍我所接觸到的古代紅色,多數是大阪河畔,北京的八大胡同事實上,除此之外,唐朝的平康坊還是男人們妓女的好場所作為當時最大的城市,託唐長安的福,城市規劃也非常發達把城中有名的朱雀街分成暗喻百裡縱橫的街道分為郊外的坊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揭秘影響近代史的兩次八大胡同狎妓事件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兩大狎妓事件還嚴重影響著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這就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了。其實,這兩大狎妓事件一是護國將軍蔡鍔的八大胡同的狎妓事件,另一卻是時任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的八大胡同的狎妓事件。  先說說蔡鍔的八大胡同的狎妓事件。  蔡鍔,字松坡。他是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勳卓著的傑出人物。
  • 為何詩歌興盛於唐朝,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
    這就形成了一種「全民皆詩歌」的風氣,這直接大大促進了詩歌的發展。《全唐詩》收錄了科舉考試的詩作490餘首,足以見證以詩取士的盛況。這些都為唐朝文人志士作詩提供了靈感,有了前朝人的實踐,詩歌的形式內容便變得多元化,也促進了不同詩歌流派的產生。像豪放派詩人李白,山水派的王維,這都極大了豐富了詩歌的特色。
  • 來一場唐朝的「豔遇」,教你在什麼地方「轉角遇到愛」
    雖然古代的禮教森嚴,但是在某些朝代其實加在人身上的束縛,並沒有影視作品裡面那樣嚴格,不少女子甚至是大家閨秀,在某些時節都有外出玩耍的機會和權利。一,唐朝美人愛遊玩,她們一般怎麼遊玩?唐朝的統治者有著胡人的血統,因此他們對遊牧民族的文化也較為賞識,不少王公貴族善於騎馬,在這種開放的風氣之下,唐代的女子也可以直接拋頭露面,騎馬同遊。並且這種騎馬的娛樂方式還發展出了另一種競技娛樂,馬球。 在很多影視作品裡,我們都能看到,實際上由於李唐與胡族關這個新穎的體育形式。
  • 【狗狗常識】怎麼給狗狗清除蝨蚤呢?
    ,會增添很多的後代,給狗狗的健康和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雖然狗狗身上帶有跳蚤和蝨子是非常的普遍的,但是還是要儘快的將蝨子和跳蚤清除掉。  1、沐浴  一般的沐浴可把大部分蝨蚤清洗掉,當然使用滅蝨蚤沐浴液比普通浴液更有效,請留意標籤說明(狗用的浴液可能不適用於貓身上)。  2、梳護  用除蚤梳每天為您寵物梳毛可減除蝨蚤,如有蝨蚤附在梳上,可用放有肥皂的水清除。
  • 狎妓?狹記!
    這種詫異,就像當年看到梅豔芳在去世前的告別演唱會上,在各位冒著「非典」、戴著口罩、淚流滿面前來送行的歌迷面前,突然板起面孔嚴肅地說:「以下的幾首歌曲,除了紀念我的幾位朋友之外,主要是它們很動聽,我將幾首歌串起來。但是有些主唱者還在世的,不要搞錯,不要說我詛咒別人,麻煩那些記者們啊,哥哥姐姐!」這個控訴,比她最後孤獨地穿著婚紗把自己嫁給舞臺、嫁給歌迷,更加讓我心痛。
  • 唐朝女兒多奇志,不愛紅裝愛男裝:唐朝女子為何對男裝情有獨鍾?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史,到盛唐時期,女性已經有了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盛唐時期社會穩定, 經濟繁榮,政治相對明朗,物資也集中了當時社會的大部分物品,各個領域逐漸開始閃光,文化空前繁榮。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化、女性服飾、對待女性的態度等都產生了變化。仕女圖開始作為獨立的繪畫門類出現,展現了宮廷女性和貴族女性的特別之處。
  • 唐朝的文人罵人很文雅
    那唐朝就沒有混人了麼? of course not。什麼時代,都會有鄉野村夫,而且就算廟堂之上的人,生氣時也必須說點髒詞才能解氣。所以,罵人話是剛需。 不過從唐朝留下的史料筆記來看,唐朝人罵人,還是比當代人要文雅多了——當然,也跟流傳下來的文字關注的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有關。
  • 狗狗長蝨子該怎麼處理?掌握這些方法在也不怕狗蝨困擾
    蝨以吸食血液為主,頭部較胸部為窄,呈圓錐形。觸角短。它的發育和溫度、溼度、亮度、毛的密度等關係十分密切。當犬體表有大量的蝨和毛蝨寄生時,會產生劇癢,影響食慾和正常休息,然後皮膚落屑、消瘦、被毛脫落等。嚴重者皮膚上還會出現小結節、小溢出血點甚至壞死,引起化膿性皮炎。用細密的梳子輕輕貼緊狗狗的皮膚梳理,將蝨子梳下來,同時用清水清洗狗狗被叮咬患處,建議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清理完後洗手。
  • 唐朝坐轎可能會被人嘲笑,從皇帝到平民,唐朝人為何愛騎馬?
    在唐朝時期,人人都喜歡騎馬。那時候騎馬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不管是日常還是遊玩,從上至下大家都以騎馬為樂。在那個時候,騎馬出行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坐轎子的話,很有可能會被人嘲笑。到唐朝的時候,突厥馬這種厲害又好看的馬成了貴族出門的首選。再後來就是馬鐙的發明,這讓人們騎馬更舒適了,使得大家就都愛上了騎馬。唐朝人為啥愛騎馬呢,原因如下:一是當時皇帝的提倡,唐太宗就有收集馬的習慣和愛好。在他的寶貝收藏品中,突厥馬就非常的多,著名的"昭陵六駿"中,有四匹是突厥馬。這也直接推動了唐朝人愛馬騎馬的喜好。當時還有一個事,在祭祀的時候,皇帝應乘坐最豪華最高級的馬車。
  • 唐朝茶事一本通,那些藏在《茶經》中的傳統文化
    怎麼制茶呢,陸羽在《茶經》中記載的工序有採午、曬青、晾青、搖青、蒸青、烘焙、做餅等。光是搖青就有四個階段,即「一遍搖青搖均勻,二遍搖青搖水分,三遍搖青搖香醇,四遍搖青搖音韻」。這還沒完,還有搖青的手法,簡單的前後搖晃可達不到制茶的要求,必須是前後左右有規律的旋轉搖動。每一個階段怎麼搖,搖多久沒有固定的答案,必須根據茶的質地,還有依靠經驗和悟性才能決定要搖晃的方向、搖動的時間等,搖青大概是最能體現制茶的工匠精神的步驟了。
  • 清朝文人的狂詩,你可能會反對前兩句,但一定會贊同後兩句
    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唐朝詩歌已經達到了巔峰,是無法超越的。李白的激情澎拜,杜甫的沉鬱頓挫,李商隱的迤邐朦朧,王昌齡的慷慨激昂,都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也是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許多後世文人,都將他們頂禮膜拜,然而,也有不少文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 唐朝女性開放嗎?
    唐朝的開放是全方位的,越往高層越開放,尤其是皇室風氣之開放,跟如今娛樂圈不相上下。
  •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優待文人其實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抉擇
    與此同時,自先秦以來就形成的儒家文化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在當時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藩鎮割據狀態,這種社會現象對當時的經濟文化軍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五代時期,各路軍閥混戰不休,在短短的半個多世紀當中,中原地區換了六個政權(含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