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萬大軍不是小數目:48年東野秘密入關,為什麼能瞞住傅作義?

2020-12-20 史源歷史專欄

1948年遼瀋戰役結束後,我軍僅東北野戰軍總兵力就超過了120萬人,除留守東三省一部分地方部隊外,東野主力幾乎全部入關作戰,與華北解放軍聯手圍攻華北國軍傅作義集團。入關的東野大軍近80萬人,12支主力縱隊(此時已將各獨立師縱隊,改縱隊為軍,每軍轄4個師)悉數上陣。東野入關將使華北敵我力量發生驟變,如果東野的進軍能做到出其不意,瞞過華北國民黨軍,顯然作戰效果將更加突出。

1948年軍事科技還不發達,敵我兩軍都沒有衛星偵測技術,但要知道一個簡單事實:80萬人及大量輜重裝備進行大範圍轉移,非常顯眼,想保證行軍的隱蔽性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這種情況下,在平津戰役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傅作義及其華北剿總竟然對東北野戰軍的長距離奔襲毫無察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傅作義沒有在遼瀋戰役結束後的第一時間率軍撤回綏遠,或者按照老蔣的要求南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認為東野能在3個月內結束休整開赴華北。雖然東野殲滅了衛立煌集團40餘萬部隊,且補充進大量解放戰士,但東北國民黨軍多為美械精銳部隊,東野在遼瀋戰場上付出的人員傷亡及彈藥消耗很大,傅作義判斷東北我軍的恢復期在3-6個月,因此決定暫時先不撤出華北,而是利用這段時間加固工事募集新兵,爭取擴軍20-30萬人,試圖防守平津等大城市,觀察形勢再做定奪。

雖然傅作義有自己的期望,但作為久經戰陣的名將,分析戰局自然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臆斷。東野入關之所以能在早期瞞住傅作義的耳目,還是採用了不少妙招。首先是施放煙霧彈,東野野司命令留守東北各大城市的地方部隊,大張旗鼓進行慶祝活動,如瀋陽、長春、錦州、營口,莫不如是,張燈結彩搞軍民遊行聯歡,形成東野大軍慶祝解放東北的表面現象。這樣一來,使華北國民黨軍初步相信東野主力11月尚未入關,且照此勢頭,12月入關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慶祝活動只是障眼法,東野真正費心思的辦法,是繞路入關。從東北戰區趕赴華北戰區,最近也是最合理的路線,就是直取山海關,可以大大減輕部隊行軍的疲勞程度,提升作戰效率。但是傅作義也了解這一點,華北敵人知道我軍機械化程度不高,兵力調動應當選擇最近路線。為了確保隱蔽性,東北野戰軍入關80萬人,先頭部隊都沒有走山海關路線,而是繞路從喜峰口、冷口線路行軍,成功避開了國軍的偵查。

不僅僅是繞路這個辦法,東北野戰軍的行軍方式跟不久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相似,採用晝伏夜出的方式,白天隱蔽休整,大部隊儘量在夜間行軍。這樣一來,即便國軍派出空軍偵查,也很難發現我軍動向。東北野戰軍為了實現秘密轉移,如此煞費苦心,終於成功瞞住了傅作義。

那麼傅作義究竟是什麼時候才知道東野已經入關呢?1948年12月2日,東野程子華先遣兵團攻打密雲,傅作義原本以為攻城部隊為華北解放軍,但前線電報指出我軍部隊均配有狗皮帽子,此為東北野戰軍士兵的顯著著裝標誌,華北我軍並未配發。傅作義大驚,由此判斷出東北野戰軍已經進關。

然而此時東野大軍已經大部完成部署,野司下令剩餘少量部隊不再隱蔽行蹤,而是直取山海關快速進入華北戰區,對敵人形成合圍。1948年12月8日,我軍成功包圍新保安的傅系王牌35軍,至此國軍平津戰役西線部署被完全割裂;12月20日,東線的平津兩地也陷入東野包圍圈。這時候的華北國民黨軍,已經陷入全面被動,在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下,勝負根本不存懸念。

相關焦點

  • 東野的強勁實力顯露無疑
    東野當年有多強?蘇式、日式武器自然不缺,到了48年往後連精密的美械都大量裝備部隊了(50萬國軍被殲,尤其新1、新6等王牌軍的武器都歸屬了東野),更不要說100餘萬部隊之外,還有大量後備兵力可以調用(國軍的解放戰士,接近40萬人,多精通美械甚至炮術),由此可見當時的國軍為什麼如此懼怕東野入關的後果。其實從一個有趣的細節,就能證實出東野的強大實力,那就是東野戰士們標配的「狗皮帽子」。
  • 平津戰役殲敵超50萬,為什麼卻被認為是三大戰役中難度最小的?
    但若分析戰役進程及敵我力量對比,則能看出平津戰役的難度要比其他兩戰小得多。 戰役的時間線尤為關鍵,48年11月平津戰役打響時,東北已經全境解放,我軍規模最大裝備最好的東北野戰軍,抽出主力80萬人入關,加入華北戰場。
  • 解放戰爭:49年天津戰役,東野的炮兵為何神準?城防圖已提前到手
    而平津戰役的主要戰事,是49年1月東北野戰軍34萬大軍,用1天多的時間便攻克了鐵桶陣一般的天津城。為何如此順利呢?在經典影視作品《潛伏》中,曾有我軍特情人員餘則成鬥智鬥勇,將掌握國民黨天津城防布置的參謀轉移到東野部隊的一幕。那麼真實歷史中,真的有「餘則成」這樣的人物,提前幫東野搞清了陳長捷的布防安排嗎?我們來一探究竟。
  • 國民黨軍長郭景雲自殺,為何臨死前致電傅作義:你為什麼不來救我
    1948年11月,東北戰區剿總司令衛立煌在我東北大軍的攻勢圍攻下,兩個月損兵折將47萬餘人,其中包括廖耀湘的一個王牌第九兵團。東北全面解放後,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上將親率80萬主力軍入關參戰,與聶榮臻的華北軍區合兵一處,兵力瞬間突破100萬,在華北穩坐釣魚臺,傭兵60萬大軍的傅作義突然面臨乾坤倒轉,攻守易位的險峻局勢。
  • 解放戰爭時期,擁兵50萬的北平王傅作義,為何最後選擇戰前起義
    傅作義 那麼,為什麼?在解放戰爭時期,擁兵50萬的北平王傅作義,最後會選擇戰前起義。心甘情願放棄北平王這個寶座。其實在這期間,如遼瀋戰役時,蔣介石讓傅作義率軍入關增援遼瀋戰役,但是被拒絕了。在淮海戰役時,蔣介石又讓傅作義南下增援的淮海之戰,可是又被傅作義拒絕了。從這兩次經歷就能看出,傅作義很重視自己統治的地盤,也想在北平一旦割地稱王。因此他要保證有足夠的兵力,來維持他的地位。不可能,替蔣介石去打仗。
  • 傅作義的女兒冬菊的最後結局
    傅冬菊192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義的第一個孩子。傅冬菊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參加進步組織「號角社」,還曾受到周恩來接見。1945年傅冬菊大學畢業後,應聘進入天津《大公報》成為一名記者。傅作義下班回家,得寵的小兒子爬到爸爸懷裡,撒嬌要爸爸講故事,並乘機拿走爸爸上衣口袋裡的鑰匙,交給了大姐傅冬。就在傅作義又去開會時,傅冬進了父親的臥室,用密碼和鑰匙打開保險柜,拿起照相機,將最重要的軍事材料拍攝下來。隨後,把鑰匙還給小弟弟,讓他放回父親的上衣口袋。任務完成後,傅冬又送他幾塊巧克力,並讓弟弟拉勾發誓,保證永遠保守這個秘密。
  • 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的最後結局
    傅冬菊192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義的第一個孩子。傅冬菊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參加進步組織「號角社」,還曾受到周恩來接見。1945年傅冬菊大學畢業後,應聘進入天津《大公報》成為一名記者。年輕時的傅冬菊1946 年國共談判破裂,黨的生存發生危機,急需了解蔣介石的全面部署,傅作義將軍當時是華北地區的最高指揮官,經常去南京開會,從他入手無疑是一辦法。24歲的傅冬接受了組織布置的任務,回北平「看望父親」,準備竊取傅作義寢室保險柜裡保存的所有最重要機密。
  • 傅作義將軍的女兒傅冬菊後來怎麼樣了?
    傅冬菊192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義的第一個孩子。傅冬菊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的時候,就參加進步組織「號角社」,還曾受到周恩來接見。1945年傅冬菊大學畢業後,應聘進入天津《大公報》成為一名記者。年輕時的傅冬菊1946 年國共談判破裂,黨的生存發生危機,急需了解蔣介石的全面部署,傅作義將軍當時是華北地區的最高指揮官,經常去南京開會,從他入手無疑是一辦法。
  • 毛主席大唱「空城計」,千人部隊嚇退傅作義十萬精兵,守住西柏坡
    1948年10月,蔣介石約見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密謀派重兵偷襲石家莊,包圍中共中央駐地,活捉毛澤東。危急時刻,中共地下黨將情報輾轉報送中央。毛主席就此唱了一出「空城計」,嚇退十萬敵軍,使中央轉危為安。地下黨偵知緊急軍情1948年5月,中共中央將駐地遷移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 傅作義的女兒是地下黨,其實他的秘書也是,去世多年才曝光
    1949年1月22日,經過多次談判,傅作義在協議上簽字了,北平問題和平解決了。北平問題的和平解決是多方面無數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這裡面有一個人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她就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在解放戰爭期間,傅冬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被派往他的父親傅作義身邊工作。他的優勢無疑是巨大的,不用討好傅作義,也不同託關係請客,她在傅作義身邊也是理所當然的。
  • 中原大戰傅作義之怒,前線晉軍連戰連捷,閻錫山為何卻處處掣肘?
    國軍防禦陣地但在晉軍之中,傅作義和張蔭梧二人不合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雙方之間的關係早已勢同水火,所有人都認為如此安排對於前線作戰百害而無一利。整裝待發的晉軍張蔭梧在信中表示,張學良和蔣介石代表吳鐵城、方本仁等再北戴河開會之時,傅作義也秘密參與,希望閻錫山對此早做準備。
  • 《重啟》吳邪病重真瞞住了胖子?為什麼瞞著胖子卻告訴了小哥呢?
    他為了讓餘生不浪費,解開三叔失蹤的秘密,隱瞞病情踏上了找尋真相之路,而他命不久矣的這個秘密除了小哥,便再沒有告訴另外一個人了。本想著開開心心地陪著鐵三角再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驚險冒險,誰知編劇老師太殘忍,開播沒兩集就給各位影迷一個晴天霹靂——吳邪肺部纖維化已經晚期,時日無多隻剩三到六個月的生命。在餘下的生命中,吳邪想要了卻心中遺憾——找到失蹤的三叔。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毛主席認為,東野主力南下北寧線,拿下聯結關內、關外的陸路咽喉要地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將東北國民黨軍悉數消滅在黑土地上,不使其入關加重其他戰略區的負擔方為上策。時任國民黨軍秘密軍事顧問的岡村寧次評論道:「此非雄才大略者不能為也。」
  • 她是傅作義的女兒,曾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建國後結局如何
    這不是因為我們曾經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而是因為愛國情懷深深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那種深藏血脈之中的情感是絕對無法湮滅的印記,它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為祖國奮不顧身的英雄,讓我們明白責任是什麼。
  • 北平解放前,胡適充當美國掮客遊說傅作義,遭斥:你是中國人嗎?
    1948年,解放軍進入反攻階段,9到10月山東、東北先後解放,下一個目標自然是華北。雖然此時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有50餘萬部隊擺在平綏線和平津線上,但華北平原無險可依,不是一個可以固守的地方,即使有「守城名將」之稱的傅作義內心也毫無把握。 此時,傅作義的去向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 暢銷作家東野圭吾——怎麼樣的東野君,能有這樣驚人的絕世創作!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 遼瀋戰役後,縱隊司令員要求隨軍入關,總部說沒打算把你留下
    到1948年,他又改任第五縱隊司令員,您知道我說的是誰嗎?他就是萬毅中將。萬毅是東北人,參加八路軍之前,他當過張學良的副官、東北軍最年輕的團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命令萬毅等部率先挺進東北。萬毅是東北人,比較了解東北的情況。在東北,林總就專門找萬毅談過話,聽取他對戰爭的看法,向他了解東北的一些情況。萬毅如實匯報。林總和政委羅榮桓都鼓勵他,好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