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大唱「空城計」,千人部隊嚇退傅作義十萬精兵,守住西柏坡

2020-12-25 三目觀史

1948年10月,蔣介石約見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密謀派重兵偷襲石家莊,包圍中共中央駐地,活捉毛澤東。危急時刻,中共地下黨將情報輾轉報送中央。毛主席就此唱了一出「空城計」,嚇退十萬敵軍,使中央轉危為安。

地下黨偵知緊急軍情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將駐地遷移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這是一座只有數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在這裡,毛主席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西柏坡也因此聞名於世。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直逼瀋陽。蔣介石心急如焚,10月17日由瀋陽飛抵北平,約見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商談派重兵突襲石家莊一事。

蔣介石判斷,中共統帥部有可能駐紮在石家莊,一旦偷襲成功,活捉毛澤東,極有可能逆轉戰局。

23日,按照蔣介石的安排,傅作義召開了秘密軍事會議,部署代號為「穿心戰術」的軍事行動,時間定在10月28日。

彼時,中共東野與華野均遠在外地,石家莊兵力空虛,在西柏坡負責護衛中央領導的,只有一個警衛連和少數地方武裝,人數約一千人。

傅作義

中共中央頓時陷入萬分危急的時刻。

那麼,傅作義行動計劃,是如何被中共偵知的呢?

這就是我黨強大的情報系統的功勞了。

在戰爭年代的每一個階段,我黨都有安插在敵人內部的情報人員,就是我們常說的地下黨,傅作義身邊自然也不例外。

在傅作義身邊的中共地下黨員叫劉時平,公開身份是羅馬天主教教會創辦的《益世報》的採訪部主任。

《益世報》是民國四大報之一,在北平、天津等城市都有很大影響力。因此,採訪部主任這一身份,讓劉時平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傅作義和傅部將領,能較方便地獲取情報。

劉時平所在的地下黨組織叫職青部,由北平地下黨城工部學委領導。劉時平的上級是職青部支部書記李炳泉,李炳泉的上級,則是學委秘書長崔月犁

劉時平

劉時平是綏遠人,與傅作義手下的綏遠老鄉走得很近。

其中交往最深的有三人:保密局華北特別站站長杜長城、騎兵第十二旅旅長鄂友三、憲兵第三營營長劉建龍。四人是老鄉又是同學,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

其實,中共華北局城工部一直在關注著蔣介石飛赴北平的動向,並指令劉時平找機會了解他到北平的目的。

23日一早,劉時平發現北平「剿總」門口加強了警衛,戒備森嚴。上午10時左右,很多軍事要員從「剿總」陸續走出。他託人一打聽,得知這些人剛參加了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會議。

此時錦州已被解放,傅作義也放棄了增援錦州的計劃,這個時候召開秘密軍事會議是要幹什麼?劉時平不禁警惕起來。

當晚,劉時平打電話給鄂友三、劉建龍和杜長城,說有一段時間沒見了,大家約個地點小聚一下。

鄂、劉、杜三人本是蔣介石嫡系,臨時配合傅作義行動,歸他指揮。

1926年,閻錫山將勢力擴展到綏遠,此後,綏遠歷任主席都成了包括傅作義在內的山西人。這讓綏遠將領很反感,總會藉機會大發牢騷,劉時平正要用這個話題來打探自己想知道的情報。

酒過三巡,鄂友三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錦州投降,讓老頭子很不高興,老頭子有令,讓老傅明天去端共產黨老窩,兄弟我這次要大顯身手了,讓他們看看咱察綏人也不是吃素的!」

劉時平大驚。為了解更多消息,不停地和他們推杯換盞,直到鄂友三喝得大醉不醒,方起身向劉、杜二人告辭。

此時已是24日凌晨。出得門,外面還下著小雨。劉時平被冷風一吹,清醒不少。

他記得杜長城還說過保密局的爆破大隊也已在北平西直門做好了準備。為確定消息的真假,他準備親自去核實一下。

憑著採訪部主任的身份,劉時平順利進入車站。只見滿載著軍事物資的列車已經準備就緒,站臺上軍人也整裝待發,儼然要打大仗的樣子。

劉時平悄悄打探到部隊番號、列車出發時間和目的地後,急忙趕往李炳泉的住處。

李炳泉

輾轉送出情報

李炳泉(1919―1969),山東濟南人,194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由其堂兄、「剿總」少將聯絡處處長李騰九推薦,進入「剿總」創辦的《平明日報》任採訪部主任。

劉時平告訴李炳泉,傅作義準備偷襲石家莊,中央就在西柏坡,不知會不會有危險。

得到這一緊急情報,李炳泉沒敢耽擱,當天一大早向崔月犁作了匯報。

雖然不能確定傅作義的目標就是西柏坡,但崔月犁的直覺告訴他,此事非同小可,必須儘快把情報送出。

崔月犁

他果斷要求秘密電臺在非規定時間發報,急電河北滄縣泊鎮(今滄州市泊頭市泊鎮)城工部部長劉仁,並告訴他儘快把情報轉發西柏坡、華北軍區和華北局。

在當時來說,不在規定時間發報,一是有危險,二是違反地下工作紀律,會受到處分。因此,發報員有些遲疑,說違反了紀律怎麼辦?

崔月犁很著急,告訴她,都什麼時候了還怕違反紀律?!一切後果我來承擔!

崔月犁後來說,這樣破例發報是第一次,我已經做好了受處分的準備,當時真顧不了那麼多了。

情報發出後,社會部甘陵情報組以及打入國民黨保密局石門情報站的李智,對情報作了進一步核實,確認了情報的真實性。

很不巧,甘陵情報組的電臺出了故障,沒辦法,他們立即派交通員人工傳送情報,並於24日上午送達河北定興根據地;根據地負責人又馬上向華北局社會部作了匯報。

與此同時,李智也通過石家莊的中共機關將情報發出。

西柏坡危在旦夕

情報雖已發出,但大家並不知道遠在西柏坡的黨中央具體情況如何,如果他們知道中央駐地幾乎沒有軍隊護衛的話,估計個個得著急萬分。

當時為了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中央軍委幾乎把所有軍隊都調往了前線,包括毛主席身邊的中央警衛團,都派去協助攻打太原。在西柏坡的部隊,除了一個百餘人的警衛連,就是裝備很差的部分地方武裝,二者加起來有一千多人。

而傅作義派出的機械化部隊有十萬之眾,正陸續向保定行進,保定沿線鐵路也都在傅作義部控制之下。如果他們真要突襲石家莊,依靠陸空快速運輸的優勢,三天內可全部抵達。

再看解放軍這邊。

遼瀋戰役已經進行到關鍵時刻,東北野戰軍距離太遠;華北野戰部隊主力部署平綏線,即便日夜兼程,趕到保定最快也得四天。

這就是說,一旦傅作義部進襲西柏坡,駐紮在西柏坡的這千餘人在沒有重武器的情況下,要在近百裡的戰線上阻止傅部十萬機械化部隊三天以上!

他們顯然做不到,可萬一敵人知道中央就在西柏坡怎麼辦?

西柏坡危在旦夕!

胡喬木後來說,10月25日當晚,中央駐地正在放電影,周恩來也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被告知有緊急電報,電文是:

「蔣介石坐督北平,欲動用北平、太原十多萬兵力四面包圍,突襲冀西……」

經過商議,周恩來立即電令華野第七縱隊向保定進發;第三縱隊在五天內趕到保定市望都縣;東野第十一縱隊移師冀東,直逼北平,迫使傅作義回救;同時,連夜用火車把中央警衛團從太原調回。

做好以上部署後,周恩來決定黨中央也做好撤離西柏坡的準備。

西柏坡周恩來辦公室

毛主席大唱「空城計」

但是,部隊趕到需要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敵軍隨時可能突然出現。於是,毛主席上演了一出「空城計」,先揭露敵軍的偷襲計劃,並告訴他們,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隨時等他們自投羅網。

毛主席安排新華社社長胡喬木寫了一篇電訊,題為《蔣傅匪軍妄圖偷襲石家莊》,並向全國廣播;接著又以更強硬的語氣發表了毛主席寫的《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緊急動員一切力量迎擊匪軍進擾》的文章,在新華廣播電臺進行連續廣播。

文章稱,人民解放軍已經對傅作義部偷襲石家莊的計劃了如指掌,目前各軍已布置停當,就等著他們到來呢。

31日,毛主席又發表了新華社評論,諷刺國民黨還有幾個月就玩完了,卻在這個時候異想天開地偷襲石家莊,難道不要北平了嗎?

據胡喬木回憶,為嚇退敵軍,毛主席和胡喬木發的電訊和文章起碼有六篇。

中共中央的廣播內容讓蔣、傅非常吃驚。蔣介石非常惱火,斥責傅作義保密工作沒做好,如此絕密的軍事行動竟然被共產黨提前知曉。

傅作義也很委屈,這麼大的軍事行動不是搞個暗殺那樣簡單,從高層軍事會議到集結十萬大軍,這麼多人參與,誰知道哪個環節出了紕漏?

接著,傅作義接到報告,說部隊行進中遇到共軍阻截,且有大片地雷陣,部隊寸步難行,建議撤軍。

傅作義知道,再繼續這個計劃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遂下令將部隊撤回北平。

蔣介石和傅作義精心策劃的「穿心戰術」就此夭折。

偷襲不成,引來平津戰役

其實,傅作義的軍隊並非弱旅,抗戰期間屢挫日軍;1946年進襲晉察冀解放區,從解放軍手裡成功奪取張家口,並因此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但兩年後,國民黨江河日下,傅部官兵也不再有往日的鬥志。國軍敗訊頻仍,傅部官兵對進軍石家莊猶疑不定,一遇到解放軍的阻擊馬上就要回撤,這也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爭取了時間。

結果,傅部在撤退的過程中與回援西柏坡的我先頭部隊遭遇,傅部死傷3700餘人,丟失了大批戰略物資。

11月1日,蔣介石和傅作義才徹底搞清楚一個事實:中共中央駐紮在離石家莊100多裡的西柏坡,而且只有千人護衛。

二人唯有仰天長嘆,追悔莫及!

但他們並不知道的是,石家莊沒有偷襲成功,反倒給毛主席提了個醒,就是提前在平津地區拿下傅作義。

正是此次馳援西柏坡時,周恩來急令東野先遣兵團秘密到達薊縣,佔據有利位置,分割平津,使其無法互援,由此拉開了平津戰役的帷幕。

相關焦點

  • 秘戰1948:為和平解放北平,傅作義身邊「潛伏」了哪些人?
    再者,當時的戰局對於國民黨軍隊來說非常被動,這次行動不僅要拿下石家莊,還要打擊秘密駐紮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作戰的結果將左右傅部50萬餘官兵的未來。傅作義對王越說,「危機就是轉機」。據王越觀察,傅作義此時信心滿滿。  但情報仍洩露了出去。不僅如此,風聲竟從四面八方傳出,匯集到300公裡外的西柏坡上空,成為了中共吹響最後戰役的號角。
  • 「典故新解」諸葛空城 「五音八卦陣」空而不虛
    司馬懿面對四門大開的空城,與陸遜面對空無一人的石陣,他們倆的心態是那麼的相似:如臨大敵,困惑猶豫,急忙撤退。陸遜為何撤軍十裡?因為他看到了陣陣沖天而起的殺氣。那司馬懿呢?他沒有看到殺氣,可是他聽到了動人心魄的琴聲。
  • 震驚:司馬懿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背後的秘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 傅作義找偉人坦白:我偷藏了武器和電臺!偉人:你留著用吧
    傅作義雖然是抗日名將,但是也是「剿共總司令」,所以此時的傅作義非常擔心自己去了西柏坡會不會被當作戰犯關起來,可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傅作義將軍還是問北平市軍管會交際處處長兼六國飯店經理王拓要了一包袱的哈德門香菸作為禮物去見毛主席。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連忙指揮部隊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板著臉說:「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衝進去,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諸葛亮見魏軍遠去,哈哈大笑起來。
  • 《空城計》
    空城計這首歌對於GAI哥的粉絲一定不陌生。這首帶有濃濃中國風的hiphop無論是beat還是gai獨特的腔調,都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四戒堂主人同光之季,有盧臺子者,工鬚生
  • 三國真正的空城計
    從此,諸葛亮同志自編自導自演的「空城計」,就成了吃瓜群眾口中難以複製的軍事奇蹟。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卻說過「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其實,易中天先生說得是真沒錯,在不斷創造軍事奇蹟的漢末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確發生過——還不止一次!首先要說江東猛虎孫堅的「空城計」,這事發生在「十八諸侯討董卓」時期。
  • 毛主席聽戲愛挑錯!你知道這些毛主席修改過的戲詞嗎?
    1諸葛亮不該戴朝珠在眾多行當中,毛主席最喜歡老生;在眾多題材的戲曲中,毛主席最喜歡「三國戲」,毛主席還曾唱過高派代表作《逍遙津》。《空城計》同樣是毛主席喜歡的戲,有一次他欣賞完這齣戲,發現臺上的諸葛亮脖子上戴著朝珠。
  • 《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唱詞一說
    看空城計的戲迷就是奔聽這段唱腔去的。前後四大鬚生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都登臺表演過《空城計》,風格各異,百味齊放。這曲戲應該是三慶班盧勝奎的拿手,在同光十三絕的畫像裡扮演孔明的就是盧勝奎。當年譚鑫培常與盧勝奎配戲,自然學會《空城計》;並做為譚門當家戲,長演不衰,頗受戲迷喜愛。其譚派學生眾多,在秉承師傳下, 各自羽豐又各自成派。但沒有不會且不演《空城計》的。
  • 黃海冰演毛主席,業餘特型演員挑大梁,《西柏坡的回聲》預定央視
    文\娛鋪子由汪錫宏執導,黃海冰、侯祥玲、張京生、張桐、王文娜、黃勐等聯袂主演的革命歷史劇《西柏坡的回聲》(又名《西柏坡的警鐘》)已經製作完成,或將下半年登上央視一套播出,該劇講述了建國之初天津地委劉青山、專員張子善從開國功臣到驚天巨貪的沉淪之路。
  • 開國上將楊得志回憶:這一戰,毛主席以霹靂之勢,行萬鈞之令
    前言楊得志回憶:「新保安之戰,打得是驚心動魄,毛主席對我費心不小。」傅作義大擺長蛇陣1948年冬天,隨著遼瀋戰爭戰役的結束,整個東北地區基本上取得解放。唯獨需要我方注意的便是駐守華北的傅作義,此人擁有兵力50多萬人,是國民黨在華北地區的最高指揮官。傅作義對於眼前的局勢認識很清楚,隨著遼瀋戰役的結束,那麼東北解放軍入關已成定局。自己有可能會遭到東北、華北兩大主力部隊的襲擊,在這樣的形勢下,傅作義便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而擔憂。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用兵謹慎,而今天竟然擺出這種虛弱的姿態,因此司馬懿腦補出了這樣的場景:「諸葛亮與城中埋伏重兵」,於是率領大軍退往北山去了。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是一位有著很高才華的人,大家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諸葛亮真的能算嗎?他能預測未來嗎?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諸葛亮其實是一位,比普通人更有見識更有學問的人。諸葛亮精於心理戰。
  • 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諸葛亮這兩個動作才是關鍵
    一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擺空城計退司馬懿十萬大軍,人們就都說太離譜,並紛紛調侃羅貫中用力過猛,玩得太假了——為了營造諸葛亮無敵形象,把司馬懿當成了傻子一般,也難怪魯迅先生,都評諸葛亮是「多智近妖」!但果真如此嗎?
  • 三國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不是太笨,而是難得糊塗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但是,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諸葛亮能夠嚇退司馬懿,自然有深層次的原因。2、諸葛亮料定司馬懿不敢進城,司馬懿自我辯駁
  • 一樁桃色事件,引發了一場大戰,最後竟以空城計結束
    虎牢關乃是東魏的戰略要地,一下就成了西魏的盤中餐,高歡氣不過,於是將兵十萬意欲奪回。東、西魏之間的第四次大戰,邙山之戰就此拉開序幕。邙山之戰的直接導火索雖然是高仲密投降了西魏,但更深入的原因則是高澄的貪色。邙山之戰中,東、西魏兩個陣營的實際領導人,高歡和宇文泰都險些命喪敵手,但最終都戲劇性的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