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桃色事件,引發了一場大戰,最後竟以空城計結束

2021-02-26 歷史研究院

公元535年,東魏權臣高歡的兒子高澄14歲。根據史書記載,這一年高歡率軍去徵討一個叫劉蠡升的諸侯去了,而高澄則在家裡跟父親的小妾鄭大車好上了。紙裡包不住火,等到高歡打完仗回來,高澄的醜事竟被家中婢女告發。

高歡得知此事雷霆大怒,於是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後將其囚禁了起來。孔夫子曰:食色性也。高澄除了好色,其實在政治和軍事上還是極有天賦的,而且高歡也極為看重這個嫡長子。但是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高澄的地位不僅不保,而且還有性命之憂。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高澄突然想起來一個人,此人能說會道,或可救其一命。這個人乃是高氏陣營中的重要謀士之一,名叫司馬子如。品行一般,才能出眾。這是歷史給司馬子如最中肯的評價。後來在司馬子如的斡旋下,果然高歡非常愉快的釋放了高澄,而且還賞賜給了司馬子如不少黃金。

被司馬子如這根棍子一攪,高澄和鄭大車的事情就這麼有驚無險的過去了。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是高澄並沒有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在後來的人生路上依舊貪色。

根據歷史記載,鄭大車這個人的確風流。她和高澄之事,或許是這位庶母的勾引所致。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就真的是高澄自己的主觀行為了。當時有個叫李昌儀的美女,是東魏御史中尉高仲密的妻子。後來高澄得知了這位可人兒,便將其叫入府中故意挑逗。

根據史書記載,李昌儀這個人生活作風也不甚完美。但是她對高澄應該沒多大意思,要不然當高澄欲「霸王硬上弓」時,她不會極力掙扎。高澄幾乎扯破了李昌儀所有的衣服,但這位俏娘子還是死裡逃生,逃過了高澄的禽獸爪子。逃脫後的李昌儀,哭哭啼啼的將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丈夫高仲密。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種事擱在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人身上,我想都是無法容忍的。但是高仲密礙於政治的壓力,當時還是暫時的隱忍了下來。沒多久高仲密被調任為北豫州刺史,543年佔據虎牢關的高仲密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投降了西魏。這算是另謀高就,但更多的應該是對高澄的報復。

虎牢關乃是東魏的戰略要地,一下就成了西魏的盤中餐,高歡氣不過,於是將兵十萬意欲奪回。東、西魏之間的第四次大戰,邙山之戰就此拉開序幕。邙山之戰的直接導火索雖然是高仲密投降了西魏,但更深入的原因則是高澄的貪色。

邙山之戰中,東、西魏兩個陣營的實際領導人,高歡和宇文泰都險些命喪敵手,但最終都戲劇性的保全了性命。轟轟烈烈的邙山之戰,西魏大敗,損失督將四百餘人,軍士被俘斬六萬人,主力部隊幾乎喪失。

如果高歡能夠乘勝追擊、一追到底,或許能夠統一東西,進而統一天下。但可惜的是,當時東魏眾將士鬥志都不高。更重要的是,一直為宇文泰堅守桓農糧倉的王思政,後來上演了一出實打實的空城計。東魏追兵來到城下,見城門大開,而且解衣躺在城樓上,慰勉將士。東魏追兵見此情形,竟然不戰而退。

錯綜複雜的邙山之戰,就這樣在一出空城計下宣告結束。不得不說,高氏自作自受。如果高澄能夠潔身自好,或許高仲密不會投降西魏,高仲密沒有把虎牢關拱手相讓,邙山之戰或可避免。

猜你喜歡

最無聊的小遊戲,越玩越上癮,還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空城計》
    空城計這首歌對於GAI哥的粉絲一定不陌生。這首帶有濃濃中國風的hiphop無論是beat還是gai獨特的腔調,都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三國真正的空城計
    來源:朝文社(ID:ailishi777)在名著《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章回中,羅貫中描寫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心理戰——空城計。從此,諸葛亮同志自編自導自演的「空城計」,就成了吃瓜群眾口中難以複製的軍事奇蹟。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卻說過「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其實,易中天先生說得是真沒錯,在不斷創造軍事奇蹟的漢末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確發生過——還不止一次!首先要說江東猛虎孫堅的「空城計」,這事發生在「十八諸侯討董卓」時期。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空城計》 陳泉永草就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後,只有2500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 大將司馬懿,為什麼叫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
    一、故事背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街亭丟失,諸葛亮西城暴露在魏軍面前。魏軍大將軍司馬懿率大軍15萬攻擊諸葛亮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5千老弱病殘,城裡軍民人心惶惶。諸葛亮命令手下大開城門,偃旗息鼓,將士兵裝扮成百姓沿街打掃。
  • 三國裡面的空城計——司馬懿贏得太絕了!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空城計」司馬懿是完勝!不是諸葛亮嚇跑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逃跑裝的很像。今天小編幫司馬懿昭雪陳年往事。。。後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裡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大開城門,並且親自登上城樓去彈琴,造成城中有埋伏的假象。司馬懿追到城下,猶豫片刻,大喊:「諸葛亮琴聲不亂,且城門大開,必有埋伏!速速撤兵!」於是司馬懿大軍調頭,卷席而退把司馬懿嚇跑了。這是「空城計」大概故事情節。
  • 《空城計》:陳榮輝的東北往事
    《空城計》:陳榮輝的東北往事 2020-09-09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因為正常思維下,大家如果真的虛弱肯定會跑的,你虛弱,但是你沒跑,這就很讓人懷疑了,有可能讓你的敵人腦補出來一場「你有埋伏」的戲碼,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比如敵人被「腦補」的結果嚇跑了。空城計有一個非常非常著名的空城計故事,出自《三國演義》,是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足夠經典。
  • 三國文聘擺過空城計嗎
    這一招似曾相識,與諸葛亮的空城計在道理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文聘是個鬥智的人,他與張遼的戰術不同,張遼更喜歡涉險擒王。而文聘則巧妙利用了孫權的心理,成功幫助江夏免於一戰。文聘擺過空城計嗎空城計,諸葛亮專用詞語,這個計策被古往今來多少人稱讚,其實,文聘更早使用這一計謀。諸葛亮應該是把這一計策發揚光大。
  • 華容道與空城計
    同樣道理,還有空城計。你覺得司馬懿傻到不知道諸葛亮在唱空城計嗎?司馬懿知道的。諸葛亮在城頭上彈琴,就是告訴司馬懿要冷靜冷靜。    司馬懿想啊,我一旦把諸葛亮宰了,我可就沒有敵人了,沒有了敵人,我回到朝中,那可就慘了,老曹家那些人還不得惦記著我。算了,放過諸葛亮吧,放過諸葛亮,就是給自己留條活路啊。
  •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四戒堂主人同光之季,有盧臺子者,工鬚生
  • 《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唱詞一說
    喜歡看京劇的人都知道《空城計》,並酷愛《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這段西皮慢板,這段唱腔是《空城計》的精華。
  • 「空城計」確實讓人豁然開朗,但吳秀波這一段「喊麥」真的笑噴了
    一曲耳熟能詳的空城計,在《虎嘯龍吟》中有了全新的編排,虛實結合,節奏快慢交替,情緒層層遞進,細節特寫的暗喻,幾次鏡頭的轉換,讓人拍案叫絕!《虎嘯龍吟》這一出空城計,最妙的不是對「鳥盡弓藏」的極致解讀,而是對司馬懿內心恐懼的無限剖析。由自因推向外因又回歸本我,一波三折,豈不妙哉!如此精妙的構思,也是主創團隊們磨合許久才做出的成果。飾演諸葛亮的王洛勇老師在採訪中透露:為了這一幕戲,主創團隊們前前後後糾結了兩天。
  • 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但是,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諸葛亮能夠嚇退司馬懿,自然有深層次的原因。2、諸葛亮料定司馬懿不敢進城,司馬懿自我辯駁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還有即使諸葛亮想這樣,其他的將領也不敢讓諸葛亮擺空城計,肯定會暗中保護諸葛亮。還有,作為蜀軍的最高統帥,不可能把所有軍隊都排出去,萬一曹軍過於勇猛,人數過多,容易全軍覆滅。司馬懿害怕蜀軍有埋伏這個可以理解,他可以不可以圍城,可以不可以派一小股軍隊去攻城,反正諸葛亮也沒有幾個人。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真不愧是「智絕「 不過《三國演義》裡描寫的空城計諸葛亮真的用過嗎?諸葛亮的空城計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因為街亭之敗,諸葛亮反應不及,身邊缺兵少將,才被迫「唱」了一出空城計。「(後主建興)六年春,(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
  • 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諸葛亮這兩個動作才是關鍵
    一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擺空城計退司馬懿十萬大軍,人們就都說太離譜,並紛紛調侃羅貫中用力過猛,玩得太假了——為了營造諸葛亮無敵形象,把司馬懿當成了傻子一般,也難怪魯迅先生,都評諸葛亮是「多智近妖」!但果真如此嗎?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騙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原因很簡單
    可是,智計多端的他,為什麼被諸葛亮的空城計,輕易騙過了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是作者為了表明諸葛亮比司馬懿厲害,故意虛構的,沒什麼邏輯,有人則認為,其實司馬懿早就識破了諸葛亮的想法,只不過害怕飛鳥盡,良弓藏,於是「養寇自重」而已。
  • 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在我國民間流傳至今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就源自於《三國演義》了,它是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中裴松之所注的「郭衝三事」改編而成的一個故事。最後被用在了「三十六計」中,這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在己弱敵強的情況下,其意思就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利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就好比張守珪守瓜州、「飛將軍」李廣抵擋匈奴等等。
  • 空城計:大愛眾生相
    每一個國人都未曾預料到,本應如常歡聚熱鬧紛紛的庚子新年,卻以一座座空城迎來了時代的悲愴。天津,這座人口超過1500萬的大都會,身處其中的人們都相信,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每一秒,都上演著精彩好戲。但2020春節剛叩響門扉,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1500萬份的熱忱期待全數落空。
  • 「空城計」背後司馬懿的選擇謀略你知道麼?
    【論壇君】《三國演義》所講述的空城計,似乎每個人都爛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