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確實讓人豁然開朗,但吳秀波這一段「喊麥」真的笑噴了

2021-02-13 星八客

劇荒了半年之後,終於有新劇可以追了!

今年6月,《軍師聯盟》橫空出世,該劇以三國時期的魏國為故事大本營,通過對情感與人性的描述,刻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機智警敏的傳奇一生。

然而《軍師聯盟》在司馬懿搬遷回鄉就戛然而止,作為劇迷真的恨不得天天給導演打電話跪求網盤資源→_→

幸好我們沒有等很久,《虎嘯龍吟》終於來了!

該劇沿襲了《軍師聯盟》的優點,製作精良、劇情緊湊、配樂大氣、無論是演員的演技↓

還是劇組服裝場景↓

通通在線!其精彩程度絕不輸《軍師聯盟》,也難怪豆瓣給出8.6分的高分。

掌聲響起來!

在《虎嘯龍吟》中,司馬懿的人生進入到全新的階段,曹丕在第一集就早早領了便當,曹叡和養母郭照的衝突越發激烈,街亭一戰可謂是精彩絕倫。

而《虎嘯龍吟》這個劇名也是暗藏玄機,「虎嘯」即冢虎司馬懿,「龍吟」乃臥龍諸葛亮。諸葛亮的出現,和司馬懿形成了一個雙雄對立的局面,由此後三國時期轟轟烈烈的群雄逐鹿場面終於拉開帷幕。

所謂亂世出英雄,司馬懿與諸葛亮棋逢對手,兩人1vs1的正面battle,每一次的正面交鋒都堪稱是劇情的高潮!

一曲耳熟能詳的空城計,在《虎嘯龍吟》中有了全新的編排,虛實結合,節奏快慢交替,情緒層層遞進,細節特寫的暗喻,幾次鏡頭的轉換,讓人拍案叫絕!


網友都說:一直不明白空城計怎麼就嚇退了司馬懿,這一下真的看懂了……

開篇,諸葛亮獨坐城牆上淡然撫琴,司馬懿獨自勒馬上前。


此時琴聲悠揚清雅,畫面在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不斷切換,長長的鏡頭卻只有寥寥幾句臺詞,氣氛安靜。

但從諸葛亮額上的汗滴↓


魏軍戰士拉著弓不斷顫抖的雙手↓

空靈琴聲下迷惑了我們的感官,這裡仍是戰場,箭在弦上,千鈞一髮!

隨後琴聲忽而轉急,氛圍驟然凝重,諸葛亮冷汗溼透後背,彈幕紛紛心疼:其實他也嚇得不輕。

司馬懿從始至終一言未發,神情凝重,蹙眉汗下。


相顧無言,此時無聲勝有聲。

緊接著場景變換,實景入虛,司馬懿和諸葛亮終於相遇。此時迎來「空城計」第一場高潮,司馬懿識破空城,一心想要進城取諸葛亮性命,一戰成名,流芳百世。


而諸葛亮不慌不忙,指明城門洞開,司馬懿想要攻城也無妨,再以魏國形勢為由,誘其返回。


眼前的勝負與背後的複雜,空城計賭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司馬懿這個人。

於是第二波高潮到來。司馬懿不理會提議執意進城,諸葛亮點明「大魏少主多疑宗親嫉才,若進城,鳥盡弓藏,司馬懿定性命不保」。


這是生死與榮耀功名的抉擇。

忽然虛化無實再現,琴弦斷,馬驚嘶,司馬急轉撤退,諸葛撫弦落淚!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奔馳,揚起一片塵沙,在兵荒馬亂之中,鏡頭給了螳螂一個特寫。

這寓意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諸葛為蟬,司馬為螳螂,曹叡為雀,幸而司馬懿卻步斷舍。

爾後虛景再現,諸葛亮質問司馬懿:「那你兒子呢?」

司馬懿聞言慟然,自我與家族的矛盾取捨不斷顯現,他身上所背負的,不僅是個人的功名利祿,更是家人的命運,是整個司馬家族的成敗興衰。

但這並不是全部。

虛像中諸葛亮消失不見,老年的司馬懿緩緩出現。千古功名,萬事榮耀,依依東望,望的到底是什麼!


青年司馬懿震驚、垂首、落淚,繼而釋然一笑,答案明了。

這一場靈魂的相遇,我們以為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博弈,事實上不過是司馬懿與自己的對話。是司馬懿內心的無限掙扎,是隱忍,是大謀,是看透世間虛妄的萬事皆空。

《虎嘯龍吟》這一出空城計,最妙的不是對「鳥盡弓藏」的極致解讀,而是對司馬懿內心恐懼的無限剖析。由自因推向外因又回歸本我,一波三折,豈不妙哉!

如此精妙的構思,也是主創團隊們磨合許久才做出的成果。飾演諸葛亮的王洛勇老師在採訪中透露:

為了這一幕戲,主創團隊們前前後後糾結了兩天。


戲中最後,當諸葛亮質問司馬懿「兒子該怎麼辦」時,司馬懿憤怒地提到了《出師表》,表示自己也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空城計」這場戲根據戲劇監製兼主演的吳秀波在拍攝現場的創意而完成的,短時間內的迅速反應,可以說吳秀波已經吃透了司馬懿這個角色。看完這場全新視角下的「空城計」,我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吳秀波在《虎嘯龍吟》片頭署名「戲劇監製」了,因為整部戲裡有他對戲劇的態度。

在劇情之外,《虎嘯龍吟》對於每一個角色的把握和刻畫也是深入人心,從多個角度出發:

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故事,個個都是吃可愛多長大的吧?

比如司馬懿,在妻子張春華面前,他是嘴炮技能滿點,慫了吧唧卻莫名有點可愛的「妻管嚴」↓

面對兒子的「商業互吹」洋洋得意↓


而面對帝王,他又是那個做事謹慎、沉穩敏感、眼神堅毅的大軍師↓

而和他「相愛相殺」的諸葛亮,別看平時一副運籌帷幄老神在在的樣子,面對「扶不起」的劉禪,也是一臉: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

「你開心就好」



但最讓人難忘的,要我說,還得是曹叡。

苦難的童年加上王室的身份,身在皇位,曹叡的性格太多面。

一面,他性格乖張暴戾,心思活絡,手段高明↓

另一面,他又極度戀母,性格扭曲,甚至不惜扮成自己母親的模樣,缺乏安全感的樣子讓人心疼↓

這樣多角度的切入,司馬懿也好,諸葛亮也罷,他們再也不是我們記憶中書本上冷冰冰的形象,而是活生生的一個人出現在我們眼前,有情感,有溫度。

這也是《虎嘯龍吟》最讓人喜歡的一點,哪怕是一部後三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哪怕劇中的角色都是歷史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但主創團隊卻從未用一個刻板的調調去塑造,反而迎合了當下人的喜好,讓觀眾看著看著,居然笑出了聲!

前有司馬懿化身大魏第一「撿漏王」,催著兒子手下趕緊出發上戰場「搶人頭」。

後有魏蜀兩軍對峙,隔空喊話,傳說中的「因為一把扇子引發的血案」。

兩軍戰場相遇,大敵當前,作為主帥的司馬懿,竟然默默地搬出了一把小凳子在陣前坐下!

兒子讚嘆諸葛亮居然不穿甲不佩劍就上戰場,司馬懿挑挑眉,神秘兮兮的告訴兒子:今天我也沒帶劍。

說好的為國而戰,怎麼一言不合就開始喊麥?

司馬懿:「侯吉!把扇子給我!」

蜀軍眾將士:「我們丞相不急~」

諸葛亮:「告訴他,他仲達若來我大漢,共興漢室,我這把扇子就贈給他了!」

魏軍眾將士:「大都督有了!大都督有了!」

不是,我說各位還打不打仗啊?不打我去吃飯了啊。


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修改,在嚴肅的劇情中增加一些逗趣的內容,這就是《虎嘯龍吟》與其他歷史類電視劇不一樣的地方,他是在講歷史,更是在講故事,他們從沒有刻意標榜一個人物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而是毫無保留的將這個人推到你的面前,讓你自己去重新定義這個人物。

他們或好或壞,或逗逼或嚴肅,他們的形象只能由每一個觀眾自己去感受。

可以說,這才是《虎嘯龍吟》的真正目的,這才是三國故事的正確打開方式!

現在《虎嘯龍吟》正在優酷熱播中不要猶豫,這麼精彩的劇,你們怎麼能忍得住不去看?反正本人先追為敬,咱彈幕見!



相關焦點

  • 《空城計》
    空城計這首歌對於GAI哥的粉絲一定不陌生。這首帶有濃濃中國風的hiphop無論是beat還是gai獨特的腔調,都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讓諸葛亮跟司馬懿告訴你,這才是真實的空城計!——《虎嘯龍吟》
    漫說僅僅這兩千人,就是兩萬人也真真無法阻擋十五萬人的去路,大量的兵馬行軍,烏雲蓋月,遮天蔽日。百姓就是人和,蜀國立於不敗的根本就是百姓,為了掩護百姓撤退,諸葛亮只能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空城計。面對15萬司馬懿大軍,諸葛亮頭腦冷靜,死馬是活馬醫生,進城,唱歌,不,彈鋼琴。
  • 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諸葛亮這兩個動作才是關鍵
    諸葛亮擺空城計,是出現在《三國演義》的第95回,標題叫: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敢問,整個標題中可有「空城」?所以,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描寫中看出關鍵之處,原文如下: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諸葛亮做了兩個動作,一個是笑,一個是彈琴!
  • 三國真正的空城計
    從此,諸葛亮同志自編自導自演的「空城計」,就成了吃瓜群眾口中難以複製的軍事奇蹟。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卻說過「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其實,易中天先生說得是真沒錯,在不斷創造軍事奇蹟的漢末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確發生過——還不止一次!首先要說江東猛虎孫堅的「空城計」,這事發生在「十八諸侯討董卓」時期。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諸葛亮說:「我們只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我琢磨再三,認為「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的勝利,最終是司馬集團的勝利: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自古以來都是極其神妙的一步奇計,一旦運用成功,就可以死裡求生,敗中取勝。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真不愧是「智絕「 不過《三國演義》裡描寫的空城計諸葛亮真的用過嗎?看來,《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是有很大的虛構成分了。但是,百弟發現,史料當中確實有諸葛亮用空城計的記載,只不過,不是在西城,也不是在街亭之戰後。裴松之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蜀記》「 郭衝三事」記載:「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因為正常思維下,大家如果真的虛弱肯定會跑的,你虛弱,但是你沒跑,這就很讓人懷疑了,有可能讓你的敵人腦補出來一場「你有埋伏」的戲碼,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比如敵人被「腦補」的結果嚇跑了。空城計有一個非常非常著名的空城計故事,出自《三國演義》,是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足夠經典。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其實,仔細想想空城計確實漏洞百出,作為大智大慧的諸葛亮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司馬懿不敢攻城。萬一來的不是司馬懿,是個毛頭小子,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主心骨不就直接被俘虜了。這種自殺玩法,絕對不是智慧,而是嚴重的不長腦子。就是諸葛亮鎮定自若,兩個琴童能鎮定得了嗎?就這麼幾個人面對曹魏大軍,早嚇尿褲子了。
  • 京劇《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附帶唱詞注音)
    藍:上口字/小轍音,紅:尖字):【西皮慢板】我ngǒ本是臥ngò龍崗散淡的di人,憑pín陰陽如ryú反掌博古通今。先siān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cǐn算就ziù了漢家的di業鼎dǐn足三分官封fōnɡ到武鄉侯執zhyí掌帥印,東西syī徵zhēn南北bě 剿ziǎo保定dìn乾坤。
  • 《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唱詞一說
    喜歡看京劇的人都知道《空城計》,並酷愛《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這段西皮慢板,這段唱腔是《空城計》的精華。
  • 華容道與空城計
    同樣道理,還有空城計。你覺得司馬懿傻到不知道諸葛亮在唱空城計嗎?司馬懿知道的。諸葛亮在城頭上彈琴,就是告訴司馬懿要冷靜冷靜。    司馬懿想啊,我一旦把諸葛亮宰了,我可就沒有敵人了,沒有了敵人,我回到朝中,那可就慘了,老曹家那些人還不得惦記著我。算了,放過諸葛亮吧,放過諸葛亮,就是給自己留條活路啊。
  • 《軍師聯盟2》空城計這段戲真的絕了!看得人驚心動魄!
    湯圓一聽說萌萌噠的司馬懿要回來發威了,立刻就搬起了小板凳守在電視前。尤其是空城計,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天人交戰」堪稱世紀之談。失街亭,諸葛亮使空城計,以一人之力退十五萬大軍,魄力非凡。但是空城計可謂是《虎嘯龍吟》的神來之筆,把兩大軍師的性格和格局都體現出來了,也預示了兩人不同的結局。高級知識分子間的爾虞我詐、對天下大事的運籌帷幄,完全是場兵不血刃的「腦力之戰」,恐怕只有司馬懿和諸葛亮能夠彼此理解。
  • 三國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不是太笨,而是難得糊塗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 吳秀波演活司馬懿 學生黨表示歷史人物「復活」了
    《虎嘯龍吟》熱播 吳秀波全新演繹「空城計」由吳秀波、劉濤、張鈞甯、王洛勇等主演的電視劇《虎嘯龍吟》正在熱播,關注度不斷攀升,播放量已突破
  • 三國文聘擺過空城計嗎
    讓所有人都躲起來,自己就躺著曬太陽,表現的悠然自得,結果孫權居然被騙了,以為城內有埋伏或者城外有援兵,居然就不打了。這一招似曾相識,與諸葛亮的空城計在道理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文聘是個鬥智的人,他與張遼的戰術不同,張遼更喜歡涉險擒王。而文聘則巧妙利用了孫權的心理,成功幫助江夏免於一戰。
  • 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最後被用在了「三十六計」中,這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在己弱敵強的情況下,其意思就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利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就好比張守珪守瓜州、「飛將軍」李廣抵擋匈奴等等。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空城計》:陳榮輝的東北往事
    《空城計》:陳榮輝的東北往事 2020-09-09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
    盧臺子《空城計》之舊詞四戒堂主人同光之季,有盧臺子者,工鬚生
  • 三國裡面的空城計——司馬懿贏得太絕了!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空城計」司馬懿是完勝!不是諸葛亮嚇跑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逃跑裝的很像。今天小編幫司馬懿昭雪陳年往事。。。後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裡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大開城門,並且親自登上城樓去彈琴,造成城中有埋伏的假象。司馬懿追到城下,猶豫片刻,大喊:「諸葛亮琴聲不亂,且城門大開,必有埋伏!速速撤兵!」於是司馬懿大軍調頭,卷席而退把司馬懿嚇跑了。這是「空城計」大概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