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乃奇 編輯/唐元
這部劇是總政話劇團出品的劇目《兵者·國之大事》,由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宏、藝術指導李寶群、電視劇部主任肖力聯合編劇,宮曉東導演,魏積安、趙旭、邵峰、秦方、潘軍等擔綱主演。
劇目以我軍近十年間的重大軍事演習為時代背景,以組織、策劃重大軍事演習的高層決策者、導調人員為切入視角,再現我軍訓練、演習的真實景況。
比如,主人公楊雲飛與指揮員鍾世成關於演習態度的探討一段,兩人的觀念看似矛盾,實則是通過對問題的討論進行價值的重塑和確認。看似只有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在觀眾心中造成的影響是極大的。而在楊天放與老同學俄軍將領雷可夫的對話也足夠犀利。雷可夫對當下中國軍隊產生質疑,他的臺詞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軍隊是和美軍交過手卻沒有打敗仗的偉大軍隊,你們的戰鬥精神了不起,在朝鮮,你們的士兵為了給戰友開闢生命通道居然衝向雷區用身體去滾地雷!偉大!英雄!全世界的軍隊都很難做到。遺憾的是這些都已經成為歷史了!現代戰爭和歷史上以往的戰爭已經完全不同了。我想像不出,這樣一支部隊真到了戰場上會是個什麼樣子?」楊天放直接回答他:「我承認我們的軍隊是有差距,但我們不能接受羞辱,永遠不!身為中國軍人,我代表著我的國家,雷可夫,我接受你的挑戰!咱們演習場上見!」
這樣的對白處理,讓我們看到了強國、強軍路上,中國軍人的一身血性、一身正氣、一身夢想,與一味正面歌頌中國軍隊相比,更吸引人,也更可信。
一部現實主義的軍旅題材話劇,毋庸置疑,充滿了陽剛之氣,激蕩著的英雄主義情懷。在這基礎之上,話劇《兵者·國之大事》還有這一個顯著特質,那就是貫穿全劇的詩意,這為凝重而嚴肅的劇目增添了另一種風度。
僅以劇中人物、高級將領楚玉麟為例。楚玉麟出場臺詞即是詩:「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問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香!」又如楚玉麟憑酒論劍,也是精彩:「你哪懂這個?兵無常勢,水無形。我們不是在喝酒,我們是在論劍……劍之所至水就是酒,酒就是水,千山萬水千軍萬馬盡在此壺中!」這樣一位詩酒情懷的將軍,他的詩情與軍事理想完美結合,讓人在無形之中被他徵服。
再如劇中俄軍女兵唱起中國民歌《茉莉花》、如劇中蒼茫大漠與胡楊林意象的使用,以及大提琴低沉且悠揚的結合……用楊天放的臺詞來講,就是:「好大的風啊,胡楊灘的風沙幾千年沒有停止過,我像一片樹葉被風吹到了這片茫茫大漠之中,我該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孟班長和他的戰友們身處戈壁,笑對風沙,一身從容……」軍旅徵程與詩意感懷,中國軍人的人性與傲骨,盡在此處。
《中國藝術報》曾刊發過有關軍旅話劇創作主題文章,文中提及了「激發藝術活力,尋求創新可能,是當下軍旅話劇面臨的時代和藝術課題。」看過《兵者·國之大事》之後,我必須承認,這部劇激發了藝術活力,尋求到了創新可能,不僅是一部敢於直面問題、充滿詩意的優秀劇目,還是一部開闢新視角表達強國夢、強軍夢的現實主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