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國之大事 --《易經》第七「師」卦

2021-02-13 東方文論

戰爭的破壞力往往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一場災難。所以,身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對於戰爭大都採取謹慎的態度。《孫子兵法》開篇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老子在《道德經》裡面也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孫武和老子對於戰爭的見解是深刻的,那麼比之更早成書的《易經》裡面的師卦,對於戰爭是如何看待的呢?又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呢?

師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七卦,卦辭是:「師,貞丈人吉,無咎。」師是軍隊;貞是正義之師;丈人是仁義之將。《象》說:「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蓄眾。」上卦是坤為地,下卦是坎為水,地能融水,暗含寓兵於民之意。卦體中九二一陽而統眾陰,象徵仁義之將;六五柔而居中正應九二,此乃是仁義之君能任用將領,指揮民眾,所以稱為師。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對於仁義之君來說,即使用兵也一定要順應天人,誅暴伐殘。一定要選擇老成持重的人為將,不邀功名,仁者之心,這樣的人為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保國護民。

《彖》說:「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這是說兵卒合起來成眾,就是師。仁義之師,順應時勢,符合民意,名正言順,自然是無往而不勝。

師卦初六的爻辭是:「師出以律,否臧兇。」《象》說:「師出以律,失律兇也。」這是說出師必須紀律嚴明,才能保證勝利。雖有紀律要求,但不能嚴格執行,同樣會失敗的。

嶽飛抗金是大家廣為熟知的故事。嶽飛率領的「嶽家軍」之所以節節取勝、令金兵聞風喪膽,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紀律嚴明,作戰勇猛。嶽飛治軍嚴明,軍隊每次安營紮寨後,就命令士兵穿著重重的鎧甲,從坡上跳下戰壕進行訓練。他的兒子嶽雲有一次練習時戰馬失蹄,嶽飛大怒,便拿鞭子抽打他。有一個士兵從百姓那裡拿了一束麻用來捆餵馬的草,被嶽飛當場斬首。軍隊夜晚宿營時,有熱心的百姓開門讓他們去屋裡休息,士兵沒有敢進屋的。嶽飛軍隊的口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正是由於嶽飛治軍嚴厲,紀律嚴明,軍隊才能在戰場屢屢得勝,令金兵膽戰心寒,發出了「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

師卦的九二爻辭是:「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也說:「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九二有剛中之德,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智勇雙全,克敵制勝,不辱君命。君王能夠對他恩禮有加,多次獎賞,可謂雙贏。

戰國時期燕國子之執政三年後國內政局混亂,齊國乘機出兵佔領了燕國,並且擒住了子之,把他剁成肉醬,還把燕王姬噲也給殺了。後來燕昭王姬平即位,立志報仇,他「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很多賢士們爭相投奔燕國,樂毅也從魏國來到燕國,被昭王任命為亞卿。在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率領燕、趙、魏、韓、秦聯軍,大舉伐齊。雙方在濟水之西發生大戰,齊國軍隊全軍覆沒,樂毅於是指揮大軍深入齊國,齊湣王出逃。樂毅攻入齊國國都臨淄,「盡取齊寶財物祭器輸之於燕」、「燒其宮室宗廟」。燕昭王親自到濟上慰問軍隊,封樂毅為昌國君。在六個月之內,樂毅攻下了齊國的七十餘座城池。後來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要在齊地稱王,燕昭王就把這個人給殺了,並且再一次賞賜樂毅的妻子以王后的服飾,賞賜他的兒子以王子的服飾,並且為樂毅配備了君王才能享用的車駕乘馬,還封樂毅為齊王。昭王的這一舉動讓樂毅大為惶恐,一再表示不敢接受,並寫下辭書,宣誓以死報效燕王,「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復有謀者」。

師卦六三爻辭:「師或輿屍,兇。」《象》說「師或輿屍師,大無功也。」這是說六三處位不當,以陰居陽,才弱志剛,既不能審視自己的力量,又在作戰中輕敵冒進,其結果只能是失敗,無功而返。

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楚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大夫門尹般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用先軫的主意,決定聯合齊、秦對宋國施以援手。當時楚成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決定撤兵,讓令尹子玉離開宋國。並且告誡子玉說:「不要和晉侯(晉文公)軍隊發生衝突,晉侯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終入主晉國,嘗盡了艱難險阻,民之情偽,盡知之矣。《軍志》上說,適可而止,知難而退,有德之人是不可戰勝的,這三句話,說的就是晉侯啊。」子玉不但不聽,還派伯棼向楚王請戰,並且對楚王說:「我不敢說一定能取勝,但我一定能藉助於此來堵住讒言。」楚王聽了很生氣,就削減了他的軍隊,只把西廣、東宮和若敖氏的一百八十輛戰車留給了他。晉國的先軫又離間曹衛和楚國的關係,使得曹衛兩國站到了晉國這一邊,子玉聽聞之後大怒,率軍與晉軍對峙。晉軍退避三舍,以此向楚軍示弱,子玉果然上當。在四月初二這天雙方在城濮進行了決戰。戰前子玉驕傲地說:「今日必無晉矣。」結果,「楚師敗績。」在楚成王的諷刺之下,子玉羞愧難當,在回國路上自殺了。子玉就是典型的才弱志剛者,與晉軍交戰,輕敵冒進,喪師辱國,結局可悲。

 師卦的六四爻辭是:「師左次,無咎。」《象》說:「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六四雖然沒有戰勝敵人的能力,但因為處於陰柔正位,卻知道如何保存有生力量,眼見戰事不利則採取堅壁清野、深溝壁壘的戰略來達到自保的目的,雖然不能建功立業,但也沒有喪師辱國的危險,也不失為用兵常法。

大家熟知的長平之戰,廉頗採用的堅守不出和趙括採用的冒險出擊之策,就是對本卦的最好詮釋,在這裡不再贅述。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宋真宗時期的故事。

  在真宗鹹平二年(999年)冬天,遼國的軍隊包圍了遂城。遂城在今天的河北徐水一帶,當時是遼宋邊界的一座小城。面對遼軍的突然進攻,城內根本沒有準備,一時間是人心惶惶。守將楊延朗(楊延昭)立刻召集城裡的青壯年,給他們發兵器鎧甲,登城守衛。遼軍多次發動進攻,形勢越來越危急,楊延朗也是心急如焚。面對寒冷的天氣,突然間他靈機一動。就在當天晚上讓大家用桶裝滿水,然後傾倒在城牆上,等到第二天,整個城牆被一層厚厚的、滑滑的堅固的冰所覆蓋。遼軍一看,只得撤退,楊延朗果斷追擊,繳獲了不少鎧甲。因此而晉升為莫州刺史。面對強敵,楊延朗採用堅守的策略,從而扭轉了不利的局面,不但沒喪師辱國,還取得了小勝。

師卦的六五爻辭是:「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兇。」《象》也說:「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六五是柔順而處於剛中之位,雖不是好戰的將領,但面對入侵我田舍中的敵人,奮起反擊,就如同郊野有禽類,是可以捕獲的。啟用將領,必須要信任,委之以全權,不能輕易分權。如同用長子帥兵,但又分他的權力給其他子弟,結果必敗。雖說是正義之師,但難逃其弟子用車運送屍體而歸的敗局。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肅宗派遣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王思禮、魯炅、李奐、許叔冀等九個節度使共同討伐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在這次出兵中,肅宗因為害怕郭子儀擁兵自重,沒有委任他為元帥,相反卻派了他信任的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行使元帥之職。魚朝恩便藉機作威作福,不但沒起到協調諸軍一致行動的作用,他還從中挾制各個將領,導致指揮混亂,無法形成合力。史思明攻下了魏州後,便率兵救助被圍在相州(安陽)的安慶緒。在相州一戰中,官軍本無鬥志,又由於天氣突變,飛沙走石,60萬唐軍居然敗給了5萬叛軍!平叛大好形勢轉瞬即逝。相州慘敗後,魚朝恩卻在肅宗面前把責任都推給了郭子儀,而肅宗也藉機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肅宗就是在派兵平叛時忘記了「長子帥師」的忠告,想依靠郭子儀平叛,但又不給他實際權力,豈能不敗!

師卦的上六爻辭是:「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說:「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上六作為君主之象,戰爭結束之後,天下太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對於有功之臣就要加以賞賜,大功封國,小功封邑,但不要用小人參政,這樣才能杜絕以後亂政,做到防患於未然。

周武王克商之後,大封功臣謀士,「封尚父(姜子牙)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于管,封弟叔度於蔡。其他人各自依次受封。」武王心存善念,不想對商紂王的後人趕盡殺絕,於是就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到殷地就職,管理原來的商朝遺民,還派管叔鮮、蔡叔度幫助武庚共同治理殷地,實際上也是去監視武庚。武王去世之後,管叔、蔡叔等就勾結武庚發動叛亂,一度造成了政局不穩、人心惶惶的局面。成王命周公帶兵討伐,兩年之後,周公「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把康叔封於衛、微子封於宋,共同管理商朝的遺民,穩定了東部地區,使得剛剛建立不久的周政權化險為夷。武王當初對兩個弟弟和武庚委以重任,不曾想卻給國家帶來了危險。

兵者,作為國之大事,當權者要慎之又慎,不輕易發動戰爭。一旦戰事不可避免,也應理性對待,尤其是在選拔將領時,一定要選拔「智、信、仁、勇、嚴」者為將,才能確保戰爭的勝利。

 

參考書目:

1.《易經問卜今譯》 朱熹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3年2月第一版   1993年2月第一次印刷    ISBN7-80563-289-8/B·012

2.宋史嶽飛傳

3,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

4.《史記燕召公世家第四》

5.《史記魯周公世家第三》

6.《資治通鑑》第四卷、第五卷、第二百二十一卷、

7.《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8.《續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一宋紀二十一》

相關焦點

  • 專欄|兵者,國之大事
    作者/潘乃奇 編輯/唐元「 「兵者,國之大事」,這是《孫子兵法》的開篇之詞,有一部現實主義軍旅題材話劇以之為名,上演於成都西南劇院的舞臺之上。這部劇是總政話劇團出品的劇目《兵者·國之大事》,由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宏、藝術指導李寶群、電視劇部主任肖力聯合編劇,宮曉東導演,魏積安、趙旭、邵峰、秦方、潘軍等擔綱主演。劇目以我軍近十年間的重大軍事演習為時代背景,以組織、策劃重大軍事演習的高層決策者、導調人員為切入視角,再現我軍訓練、演習的真實景況。
  • 地水師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7)
    師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七卦。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師"指軍隊。坎為水、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於農。師卦,闡釋由爭訟終於演變成戰爭的用兵原則。軍隊必須是正義之師,統帥必須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戰喜功。戰爭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戰無不勝。 這是師卦的主要精神。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師"指軍隊。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師卦七
    讀易經,悟人生。今天繼續來學習上經的第七卦,師卦。師卦是坎下坤上。師坎下坤上《師》:貞丈人吉,無咎。白話:【白話】《師卦》象徵兵眾(師指軍隊):堅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經驗的長者統帥軍隊可以得到吉祥,不會有什麼災禍。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 淺學易經六十四卦之第二十卦——風地觀卦
    風地觀(guān)卦是《易經》第20卦,代號是0:3,主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陽數是0;客卦是巽卦,陽數是3,卦象是風。
  • 如何方便的記憶《易經》八卦、六十四卦
    《易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集合,它是周朝以前人類從開天闢地以前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易經》主要講的什麼,後世的學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是義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方面是象數:卦象與佔卦。根據古代帝王相傳的法則,可以將《易經》歸結為三點:第一就是德行,只有得行才能凝聚每個人的心願,讓大家匯聚在一起;第二是能力,要有帶領大家過上安定美滿的生活的能力;第三叫做智慧,智慧具有一種統合的作用,它是對人生經驗完整而根本的理解。
  • 《易經》第六十二卦·小過卦
    《易經》第六十二卦 小過卦 雷山小過 震上艮下 小過卦,象徵小的過度、小的超越。艮為山,震為雷,山頂上響著震雷,其聲過常,謂之小過。小過象徵小有過越。有小的過失、過度等義。
  • 【易經】師卦——嚴於律己,師出有名
    《師》卦強調的「用兵之道」:其一,在於「正」,只有正義之師才有資格用兵,才能如其《彖傳》所言「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譯文】 《師》卦象徵軍旅之事:佔測行軍用兵的結果是,如果賢明之長者執掌軍旅就吉祥,沒有災害。 【評析】 《師》以上坤下坎之象象徵一陽為長而統眾人之旅。軍旅之事,於內須嚴明軍紀,於外則須師出有名,故須守持正義、正直之道,才能以「師」正天下。
  • 地風升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46)
    升卦的代號是3:0,主卦三個巽卦,卦象是風,陽數是3;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陽數是0。 主方在消極被動狀態下,應當陰中有陽,適時採取主動,利用客方對自己的依賴,更強地控制客方,維護和增加自己的利益。左圖中,紅色表示當位的爻,天藍色表示不當位的爻,箭頭表示有應。升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六卦。《升》卦談的是上升之卦,亦猶其爻辭所說的「升階」之義。
  •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是由周文王、伏羲、孔子等人集體所作。《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 兵者詭道也,放冷箭算什麼英雄?光明正大的贏才服人!其實,輸贏都在講這兩個字……
    《易經》中的中孚卦告訴我們,誠信並不是我們平常所想像的誠誠懇懇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就可以的。做人講信用,做事踏實絕對沒有錯,可是長期以來,正是這些絕對化的觀念害人不淺。所以,合理的誠信,才叫做中孚。中孚卦講的是「信」字,但是它的卦名沒有用「信」,可見「信」這個字不能完全體現整個卦的意思。
  • 易經的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
    夲卦:猜測時得到的卦,叫夲卦。反卦:與夲卦陰陽相反的卦,叫反卦,又名錯卦。內卦:以本卦之三、四、五爻為上卦,二三四爻為下卦,構成的卦稱為內卦,又名之卦,又名互卦。綜卦:將本卦倒置過來看的卦,叫綜卦。外卦(即本卦)表辦法,內卦表成果,外卦是方式內卦是內容,這是讀易、破解易之密的辦法。第五爻,為本卦的主爻。第六爻,為本卦的成果。
  • 破解《易經》第38卦之睽卦:怎樣開啟一個脫胎換骨的人生?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不要再說難了,我來教給你一個簡單的《易經》解卦方法
    數字卦解法比較簡單,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起卦。江湖上面的遊方相士們採用的米卦其實與這個是類似 的,數字卦適用於剛學習《易經》或者不懂《易經》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易經》帶給我們的魅力。假如心中對某事有所疑惑,此時「隨機」想到三組三位數字,隨手寫下來。第一組三位數以8除之,視其餘數,可形成下卦。
  • 易經中的爻與卦
    如果把易經比作一個人,那易經中的卦就如同是一個個組成人體的細胞,而爻就是細胞中的DNA序列,它是細胞中核心中的核心。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而卦與爻又是組成易經的基本單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華文化就是通過對卦與爻的逐層的解釋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 易經之師卦,正義之師為正道
    我們來看看師卦的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這裡「丈人」的意思是道德高尚,很有能力且威望很大的人!在這裡易經明顯表示,無論是帶領軍隊,還是帶領公司團隊的領導人,必須是能夠擁有以上三種品德的人,這樣才能做到無論失敗與否都不會有壞的影響!也就是德要配位,行要正軌的道理。我們來爻辭,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 圖解易經六十四卦
    這八個卦象是組成六十四卦的基礎,一定要牢記。八個卦象兩兩相互上下組合在一起,兩兩重複排列為六十四卦。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 《易經》第二十卦·觀卦
    《易經》第二十卦觀卦風地觀卦巽上坤下 觀卦,象徵觀看、觀仰之意。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 最新整理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其意義
    學習易經六十四卦時,總有一些問題困擾著。今天從64卦的讀音,字典解釋開始來了解64卦。把字典所查得的卦中字的意思與卦的大意結合起來分析易經64卦。易經64卦1、乾qián卦,乾代表天,舊時稱男性為乾造,乾宅。揭示創造宇宙的力量及變化規律。2、坤kūn卦,坤代表地,稱女性的為坤造。柔順厚重的坤的發展規律。
  • 知乎回答:如何在三次內將《易經》64卦倒背如流?
    (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抄了我們的易經總結的,開玩笑了!) 到今天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來,亦沒有超過這個範圍,所以後天只用六爻變化,這是我們現代的解釋。 古代的解釋,就是我上面說的孔子的那一段,孔子在《系傳》中說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什麼是「三極」?就是天地人三才。
  • 從對坎卦的分析來看《易經》六爻卦的作用和意義
    下面我們分析幾個卦例來進一步證明傳統易學的缺陷和不足。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坎卦。傳統易學說坎為水,坎到底是不是水?我們還得看看坎卦經文中到底是不是在說水。坎我們首先來說一下《易經》內容的格式,《易經》的主體是卦畫,就是那六十四幅卦畫,每幅卦畫都應有相應的卦名和卦辭,爻辭則是對應於每幅卦畫的六個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