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視界:高流量氧療為何成為麻醉科「新寵」?
此類設備雖然能為患者提供較高的氧流量,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導致患者吸入氧濃度較低,氣道乾燥,影響加溫加溼效果,從而影響患者舒適度,嚴重者會加重患者病情。 相較於傳統氧療,經鼻高流量氧療可以明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數、氧飽和度等核心指標,降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穩定患者呼吸頻率,給患者帶來優質的氧療體驗。
-
經鼻高流量氧療在本次疫情中的臨床應用
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雖然依然沒有針對疫情的特效藥,但依舊有多種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被驗證有效,高流量氧療則是其中之一:經鼻高流量吸氧(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裝置最大吸氣流速可達到40 ~ 60 L/min,在37℃下可達到100% 溼化效果,患者閉嘴呼吸時擁有呼吸末正壓效應(PEEP
-
市四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完成首例高流量無創溼化氧療
10月14日,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完成醫院首例高流量無創溼化氧療。據了解,該患者是一位長期臥床、罹患重症肺炎的老年男性,由於無法正常進食及高熱造成氣道失水嚴重;由於高齡、心功能差,限制了臨床補液的量及速度;加之感染較重,肺部影像學提示雙肺多發病灶,部分實變,患者有大量的痰液無法排出,很快出現呼吸衰竭。經過專家研判,在與患者家屬溝通後,給患者進行高流量無創溼化氧療。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經鼻高流量氧療使用管理專家共識
對於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經鼻高流量氧療(high-flow nasal canula,HFNC)相比傳統氧療有較大優勢,其可以降低插管率和 90 天死亡率,在 MERS-CoV 肺炎及 H1N1 肺炎的救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 NCP 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療過程中,HFNC 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
前線急缺經鼻高流量氧療設備,和普樂呼吸溼化治療儀正式投入戰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提到,當患者接受標準氧療後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通氣。而種種臨床經驗都表明,高流量鼻導管氧療及無創通氣都在本次疫情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
無創+高流量,魚躍醫療持續為生命健康輸出
本屆峰會匯集了眾多急診急救領域的專家學者,並設置了魚躍醫療專題會,以魚躍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為例深度探討了高流量氧療在急診中的應用。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是一種能持續為患者輸送可調控並相對恆定吸氧濃度、溫度和溼度的高流量吸入氣體的治療設備,在國內屬於較為新型的呼吸設備。
-
家庭氧療在呼吸道疾病的合理應用
二、家庭氧療的適應人群 家庭氧療是有低氧血症(氧分壓(PaO2)≤55mmHg或外周氧飽和度(SpO2)≤88%)的肺部疾病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肺纖維化、哮喘等。
-
肺性腦病是肺源性心臟病併發症之一,亦是呼吸衰竭發展到嚴重階段
2、改善通氣、糾正缺氧和CO2瀦留 給氧原則為持續、低濃度、低流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機械通氣,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通氣模式。①氧療有低氧血症症狀應給予氧療,以糾正缺氧和解除二氧化碳瀦留。給氧原則仍以持續性、低濃度、低流量為標準。中度缺氧氧流量常採用每分鐘1~2L。重度缺氧患者意識清楚時,同中度缺氧的處理,並可適當提高吸氧濃度。
-
氧療:精彩概述,教材總結,不容錯過!
吸入氧濃度較低(比如高原),呼吸衰竭和V/Q比例失調能夠引起低張性缺氧。2.血液性缺氧:血紅蛋白降低,攜氧能力下降。CO中毒同樣可引起降低血紅蛋白將氧輸送到組織當中,引起血液性缺氧;3.循環性缺氧:氧含量正常,循環血量不足。這可以是局部的如外周血管病變(栓塞),也可以是全身性的(低心排症候群)4.組織性缺氧:氧輸送正常,但氧利用障礙。
-
稱為氧療?
2、臨床狀態穩定,至少2次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動脈血氧分壓PaO2為55~59mmHg,且伴有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肺動脈高壓或肺心病右心衰竭,運動後PaO2下降10 mmHg的情況之一者。 3、白天PaO2>55 mmHg,但夜間SaO2<75%或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者。
-
氧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該如何進行機械通氣?
卒中患者會出現吞咽功能異常,影響預後(拔管、再次插管);4.對於卒中患者來說,需要維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水平,如果不存在低氧(SPO2<94%),可不予氧療;5.肺復張、俯臥位、高頻震蕩通氣等,為低氧血症等臨床情況的挽救性治療措施,不推薦常規使用;6.在使用PEEP的時候,需要保證MAP恆定,同時儘量避免高PEEP(<200pxH20);7.
-
抗疫日記丨給患者用上高流量氧療,希望核酸檢測有個好結果
剛到漢口醫院重症監護科的時候,為對所有的重症病人進行更精細的管理,也為了落實責任制,對所管的床位進行了分組,16個病人按床位的單雙號分成了兩組,我負責管理單號組8個病人,老胡就是我這一組的病人,和他一同住院的還有他的愛人劉女士,因急診留觀時他們夫妻倆都發燒,特別是老劉高燒39℃、血氧飽和度88%,而一起收入院的,首發臨床表現都是先咳嗽,後發燒,CT顯示雙肺多發炎症。
-
洛可可設計的這款「康尚制氧機」,為1億努力呼吸的人開啟氧療模式
在疫情蔓延之初,看到有人為了能夠搶購一臺制氧機,簡直像極了大型雙十一搶購現場,每天翻來覆去地看商城購買連結,產品卻一直是售罄或者待上架的狀態,讓人心急火燎備受煎熬,若是能夠購買到一臺就像中了頭等大獎似的,越來越多的人也越發地看到了家庭氧療對於治療慢性呼吸疾病的重要作用。
-
這項新技術在平二醫成功開展,將為北港地區這些人帶來福音
近日,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血透中心成功開展我院首例B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PTA)」,讓患者因長期血液透析變得狹窄的血管徑恢復正常。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充足的血流是血透治療順利有效進行的根本保障。內瘻血管狹窄是維持性血液淨化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
-
針對新型肺炎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建議來了!
目前臨床常用的普通氧療裝置包括鼻導管、普通面罩、儲氧面罩(儲氧面罩又分為非重複呼吸和部分重複呼吸兩種)、文丘裡面罩及高流量氧療等。 由於這些呼吸支持方式皆屬於非密閉系統,因此在實施霧化吸入治療時容易造成操作者及旁觀者的氣溶膠二次暴露,增加感染的風險。
-
關於氧療,這些事項你都注意了嗎?
吸入氣體中氧濃度越高、吸入壓力越高或吸入時間越長,則發生氧中毒的概率越大。一般認為,在常壓下吸入氣氧濃度為25%~40%是安全的。FiO2在40%~60%的濃度可能引起氧中毒,這是因為吸入氧濃度(FiO2)60%~70%的氧安全使用時間只是24小時,如果FiO2>60%,則無疑發生了氧中毒。在這樣濃度的氧療不能超過48小時,最多不超過72小時。
-
我呼吸衰竭時,醫生寸步不離我身邊……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出院現場...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剛剛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毛先生(化名)動情地說,內心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據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介紹,今天出院的這6位患者中,危重型1例,重型4例,普通型1例,經過系統治療,專家組評估後均達到了出院標準,住院時間最長的24天,最短的11天。
-
天天戴口罩呼吸不順暢?腹式呼吸值得一練
58歲的患者汪阿姨,董理透露當時患者的情況比較危急:「這名患者因為出現了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二型呼吸衰竭,直接被收入了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上了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 5月26日汪阿姨的病情得到控制,脫機拔管之後,董理一方面按照醫囑對她進行經鼻高流量氧氣溼化治療,另一方面則幫助她進行呼吸練習:「當時我向患者介紹了腹式呼吸法,通過訓練效果相當不錯,患者自行將痰咳出的機率大大提高,呼吸也比以前順暢了。」
-
低度惡性腫瘤淋巴管肌瘤病,好發於育齡期女性,常死於呼吸衰竭
大多數的患者肺功能會出現持續性的下降,通常情況下患者易出現呼吸困難越發嚴重的情況,經常死於呼吸衰竭。大多情況下,患者在確診後十年仍然存活,有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存活時間長達20年。4、臨床症狀部分患者早期症狀輕微,常無特異性,可表現為活動後呼吸困難,反覆發作的氣胸、乳糜胸、咯血等,隨著病情的進展,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現呼吸衰竭。
-
從呼吸衰竭到下床行走需要多久?66天,協和專家從死神手裡搶回新冠...
冒風險連夜轉運患者1月13日晚上8點,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教授緊急電話召集:湖北省中山醫院ICU有患者嚴重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緊急支援!該院ECMO小組專家迅速集結。第一時間,鄒曉靜教授帶隊趕往省中山醫院ICU,了解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