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中國第一枚郵資明信片就問世了,可早期郵資片極少見士大夫使用,更遑論進士、翰林。
所以,見到孫進士的明信片,哪怕是已經到了民國,我也心癢得厲害。
這張郵資片片5年前曾有過拍賣記載(圖一右),如今再次出讓。我按增值50%做的準備,沒想到拍得價竟比5年前縮水了15%(圖一左),疫情之後有些蕭條。
即使賣家保真,驗明正身仍是必須的工作。
明信片正面落款:「西磚〇〇卅八孫寄」 (圖二左);查到進士孫雄同時期出版著作《舊京文存》,版權頁註明:「詩存…郵費加一。北平宣外西磚胡同卅八號常熟孫寓…」(圖二右)。確定此孫系彼孫。
另參看孫翰林其他信函,筆跡亦可印證。
孫雄(1866-1935),本名同康,字君培,又字師鄭,號鄭齋,室名有師鄭堂、眉韻樓等。江蘇蘇州府昭文(民初併入常熟)縣人。
光緒十二至十三年(1886-1887)肄業南菁書院;十九年(1893)中順天鄉試第二名;次年甲午恩科會試中式,授翰林院庶吉士。
"眉韻樓"為其收藏之所和著書之地,藏圖書10萬餘卷。
從孫雄的鄉試硃卷(圖三)看,他髮妻是楊氏,不見經傳,而他的側室張氏則有名的多。張氏,名元默 ,清代女詩人。字蕙芳。古體詩較有特色,七絕間或有沉雄之氣。著有《雙修閣詩存》,樊樊山先生賜題。
孫雄的學術及官場史,可讀陸胤先生的《從書院治經到學堂讀經——孫雄與近代中國學術轉型》,頗有見地。
我所感興趣的是:宣統元年(1910)京師大學堂試辦分科大學(圖四),孫雄任文科大學監督。
京師大學堂——北大,文科大學——中文系,監督——系主任。也就是說:北京大學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正是孫雄。
這張北大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孫雄的明信片,用的是民國「姓名版無法文標頭帆船片」,面值1分,本埠使用,毛筆書寫。
收信欄:」本市東廠〇〇一號橋川先生」(圖五)。
正面蓋有四戳,銷戳清晰:「廿二年十月三十」,民國紀年,是為1933年。
橋川者,橋川時雄也——日本著名漢學家。查《橋川時雄年表》,1932年段,最末尾有:「十一月 移居於東廠胡同一號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內」
橋川時雄(1894-1982)(圖六),字子雍,號醉軒。
出生在福井縣的一個漢學世家,1918年4月,抵華並通過金子雪齋的介紹,入職北京《順天時報》。通過北洋政府總統府顧問有賀長雄的介紹,結識了北大校長蔡元培、文科學長陳獨秀等人。
橋川時雄因翻譯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而小有名氣;因漢語流利,與中國學者關係良好,編撰了《中國文化界人物總覽》,收錄民國以來文化界人士四千六百餘人。
橋川最重要的貢獻,是主持編纂目錄學著作《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因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當時大多知名中國學者有交集。
位於東廠胡同一號的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是日本仿照美國使用庚子賠款的辦法,用從《辛丑條約》得到的賠款在北京設立人文科學研究所,在上海設立自然科學研究所。旨在一南一北相互呼應,推動中國相關研究,同時促進中日關係。
1927年底北京人文研正式開始辦公,由《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任總裁,率一眾委員開始修纂《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此書模仿乾隆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由經學、史學、文學、文字學、目錄學、方志學、敦煌學等學術領域的專家,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未收或《四庫全書》成書之後的著作收集編目,並將範圍擴展到宗教、戲曲等四庫館臣不屑一顧的範圍。
編纂事業剛起步,就遭受重大打擊。1928年5月「濟南慘案」發生後,民眾將矛頭對準北京人文研的中國委員。迫於巨大的輿論壓力,大部分委員隨即辭職。
為了讓《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工程繼續,橋川主持了該工作。私下與柯劭忞、江瀚、胡與縉等幾位委員達成協議,他們不用擔任委員,但可以繼續執筆提要,根據工作量獲取相應「謝禮」。這種折中方式得到了大部分中國學者的同意。從學者的立場來看,他們憑勞動取得報酬,只與橋川時雄這位精通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有單線往來,與日本政府沒有直接聯繫。
孫雄與橋川的這張明信片(圖七),印證的正是這段歷史。
信文:「子雍先生左右昨奉手示並越縵師遺墨 屬為題詩 已誦悉 稍緩題就當送呈 弟目疾輕減 可以閱書 承注至感 提要日內再撰三四篇送呈 耑叩 臺安 弟 孫雄書 十月卅 前開書目二紙 凡已有人撰就提要者 承示之 後當遵辦 以免重複」
為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東方文化事業圖書籌備處」購買了大量中國古籍。1926年至1937年,總計購買了15420部、165999冊古籍,耗資銀元399675.01塊。
1940年以後,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外務省逐漸減少對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的經費支持,再加上匯率大幅波動,北京人文研的資金日趨緊張。總委員會甚至一度需要出售館藏圖書以充經費。在這種極端困難情況下,橋川繼續協調近一百名中日學者繼續編纂,撰稿人中甚至有餘嘉錫這樣的堅定的民族主義者,足見他們認同橋川所做的是一項超越國界的文化事業。就這樣在中日戰爭結束前,《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已完成了預定工作量的五分之四。
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