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境展演
從真實到虛擬,吃出一齣戲
△ 項目視頻
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15分鐘的機會。」當今盛行的網紅文化下,飲食不再只滿足口腹之慾,人們更藉由食與環境成就自我表演。
而位於深圳南山區海岸城的「客從何処來」便是極具代表性的網紅甜品店,水相設計從15分鐘理論出發,把飲食過程定義為展演行為,入門接待入座、製作甜品、上菜以致於品嘗皆是環環相扣的戲劇章節,店內所有人物都成舞臺一份子,空間是鋪陳食境的實驗劇場。
360°的沈浸式劇場體驗,觀看與被看
爬梳社群媒體的使用習性,人們欲在現實擷取素材化為虛擬平臺上受人矚目的成就感,於數位世界獲得的迴響再反饋成真實生活的自信,「展演」行為模糊了網絡活動的邊界,真實和虛擬互為倒影。
因此我們以Broadway《極限震撼》沈浸式劇場為靈感,進一步解構傳統用餐儀式的主客性質,當舞臺環繞在身邊使戲劇360°上演,觀者下一秒可能變為戲劇一部分繼而享受被觀看的樂趣,顛覆傳統舞臺上下單向觀看之別。
用餐儀式化的劇場走位,開幕與謝幕
長型基地裡,一樓以主廚吧檯為核心向外環繞出回字廊道,形成多面向劇場舞臺,沒入二樓利落階梯及臨窗的透明空中廊道,再將舞臺範圍拉展成立體結構,這些廊道就象是走秀伸展臺,一連串慣常入座用餐儀式化作劇場走位,替空間內一切舉止賦予表演意涵。
社群媒體的表象,真實與虛擬
室內建築的皮層在此如舞臺帷幕,我們選擇玻璃、衝孔網、鍍鋅鐵板、尼龍線、不鏽鋼等,建構透明與半透、朦朧與厚實對比介質。其中尼龍線排布出隱晦質地的帷幕最具張力,嘗試過不同韌性張力如魚線、透明PVC管等材質後,我們應用尼龍線在空間系出疏密效果自然的線牆,不僅突破人們對牆體重量的印象,亦隨角度、觀看距離改變屏蔽濃淡而使樹影、人影撲朔。
加上入口廊道溢洩迴蕩的裊裊煙霧如夢似幻,與上萬條尼龍線聚合成半透明的朦朧屏障,或固定或游離,象徵著人際網絡的錯綜複雜,呼應數位時代媒體所呈現的自我與人際面貌。
食境創作的表述視角,或靜與或動
除了演繹網絡時代真實與虛構的關係,我們也期望這座食境劇場在不同時間軸能傳遞情緒變化:白晝單純感受天光下的純淨清麗,尤以入門中心軸線末端的漢白玉石蔣家班佛像,和周遭上演的餐飲儀式形成微妙的相伴平衡,一種不變應萬變的淡然,入夜後隨著Buddha bar的音樂響起,佛像依舊淡定,其中或靜或動,或真實或虛擬,隨個人心底醞釀。
精緻甜品上桌時絕美一瞬是真實,生活飲食這齣川流不息的劇也是真實,身在劇場的人們正透過自我飲食演繹,將劇場推向虛擬朦朧的世界。
▲說明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 深圳客從何處來
空間設計:水相設計
設計師:李智翔、葛祝緯、林其緯、戴佐穎
業主:客從何處來/安柯道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空間性質:餐廳
座落位置: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海珠社區文心五路33號-海岸城廣場101/中國
室內面積:390 m2
空間格局:接待區、主廚桌、調酒吧檯、用餐區、vip區、DJ臺、暗廚
設計時間:2018.08-2018.10
施工時間:2018.10-2019.01
主要材料:尼龍繩、鍍鋅鋼板、手工漆、硬化水泥、黑檀木紋石、毛絲面不鏽鋼、老榆木、壓克力
攝影:李國民
李智翔
水相設計總監
『水的形狀來自承載的容器,以無垠想像適應環境變化。』-水相設計。
成立於2008年的水相設計跨足室內與建築領域,秉持設計應如『水』的初衷,純淨、有機又多變,本質上保持其原有的簡潔性,意念上展現無框架的可能性。我們致力關注於空間的故事脈絡及時間光線,創造一個具有情感沉澱及訊息想像的空間。近年來,水相設計陸續榮獲國家金點獎、Asia Pacific Interior Design Award、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等獎項殊榮,作品也深受義、荷、法、韓等國際媒體報導。
予人『沉澱』的空間
我們不希望以『開宗明義』的設計手法,我們希望的作品是,生活在此空間中一段時間、一個月、一年,甚至十年後,讓時間沉澱過後對於空間有不同的解釋與感情。
予人『想像』的空間
我們不做『一目了然』的設計,我們希望空間使用者自己尋找答案,找到屬於自己的劇本,就像藝術評論家用不同的角度闡述畫作。我們試著傳達一種意想不到的訊息,有時使用者比我們更早找到答案。
『設計過程與結果是難以預知的,所以必須嘗試所有的可能,唯有持續的繪製,從多種的版本中找到最後的答案。『約略性質』的美感是我們保持的信念,所有的畫作線條都不是用尺畫出來的,我喜歡的設計不是刻意的工整,如果可以稍微有一點的『自然現條』會更接近我們想表達的空間。』-李智翔
—— 往期推文 點擊圖片 ——
—— 點擊圖片 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