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取代一切 解讀日本暴走族文化興衰

2021-01-18 人民網汽車

原標題:叛逆取代一切 解讀日本暴走族文化興衰

  [汽車之家精彩汽車生活] 一提到暴走族,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日本街頭飛車黨、小流氓、奇裝異服、另類人士等,但究竟真正的暴走族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最引人注目的「座駕」都是什麼樣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暴走族文化。

 

 

  暴走族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萌芽,起初被稱為日本霹靂族,據資料記載,暴走族文化起源地是在二戰時期遭到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據說當時年輕人為了發洩「自己」受到的傷害,而發起了叛逆的暴走族運動。

  70年代是暴走族真正開始大規模發展時期,他們分幫結派在大街上四處遊蕩,成員們大致年齡在16-19歲左右,一般過了20歲就都引退了(日本法定成年為20歲,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退出後,大多都回到正常生活狀態,偶爾也有少數參加黑社會組織。

  在日本黑社會算是一個行業,而暴走族則是青少年在叛逆時期的一種宣洩的方式,雖然,他們通常也做違法的事情,但從來沒有真正的去犯罪。一方面他們有著強烈的疏離感,另一面在他們內心,民族情感頗為嚴重,希望社會去關注他們。

  一位曾經的暴走族成員回憶道「當時,很多青年出於對摩託車的喜愛,又愛張揚個性,隨即便加入了暴走族。這些少年都有著無所畏懼、敢作敢為和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勁頭。現在還會非常懷念當年對社會的叛逆與反抗,及年輕氣盛時的衝勁」。

 

 

  在多數暴走族成員的外貌上,就明顯看出他們是日本典型的不良少年。山本頭和飛機頭是暴走族代表的髮型,有些,還為了體現出自己的「狠」勁兒,他們會把眉毛弄得修長或者乾脆剃掉。再有,日式傳統文身也必不可少的一項。

 

 

  所有暴走族成員們都統一穿著帶有各自幫派名稱、口號和圖案精美的刺繡特攻服。特攻服是源自於二戰末期日本神風敢死隊,暴走族們選擇特攻服戰袍的主要原因是想體現幫派團結統一性,越是統一隊伍也就越強大。

 

 

  此外,他們還認為穿著特攻服打架更方便、也更為具有代表性。而且每一代幫派頭目的戰袍還會流傳給下一任掌門人。特攻服在他們心中意義重大,代表著每位暴走族成員誓死效忠的靈魂。

 

 

  另外,極具代表的就是暴走族們視如珍寶的改裝摩託車。當時常見車型以本田、鈴木的街車為主。最典型的改裝方法是上翹的車頭整流罩、加長後彎曲的手把、高高聳起的座椅靠背,最重要就是改裝聲音更大的排氣去引人注目。

  暴走族們身穿刺繡特攻服手持棒球棍,在集體上路「掃街」的時候,總是高頻率轟著油門,以蛇形方式騎行前進,享受著這種招搖過市的快感。有時部分成員還會在隊尾慢速行駛來阻斷警察的追緝。有些地區暴走族還以從未被警察抓到為榮。

  曾記錄顯示,在暴走族鼎盛時期,據說日本各地擁有超過800個暴走族團體,大概共有25000人。「SPECTER"、」極惡「、」ZERO「、」釋迦「等團體都是顯赫有名的暴走族。

 

 

  不過,隨時社會的進步與變遷,在嚴格的法律下,日本警察毫不客氣地管制這幫獨特的人群。如今,為數不多的暴走族有些是為了追求這種時尚,有些為了緬懷過去,早已不會再出現幫派或團體之間的相互衝突,或是其它作惡多端的惡性事件了。

  暴走族文化在日本還繁衍了不少娛樂文化相關產物。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吉田聰的漫畫《湘南暴走族》。暴走族出身的老牌日本搖滾樂隊橫濱銀蠅。柳町光男拍攝的電影《黑暗帝王 風馳電掣》, 記錄了當年最大暴走族團體Black Emperor真實情況。

  日本紀實攝影師吉永祐之拍攝了7年暴走族後推出寫真集《族》,美國獨立導演吉米·莫裡斯(Jamie Morris)獨自拍攝了暴走族紀錄片《永別了!Speed Tribes》,美國新銳媒體廠牌VICE曾報導暴走族。

  暴走族中還有一些自己業內的行話(黑話),這些術語連日本民眾都不一定能明白。部分詞語和口號,有自創產生,也有取自佛教用語。現在所謂的暴走族黑話,一部分已經慢慢地衍生成了一些流行話語,也算是暴走族相關的文化產物了。

 

 

  另外,除了造型奇特的摩託車,還有外觀更加誇張的汽車也被暴走族們當做了自己心愛的「張揚工具」。暴走汽車的改裝具有極其誇張的前唇、造型誇張且巨大的尾翼、「恨天高」的排氣管等等諸多另類特點。

 

 

  暴走族汽車基本都是70、80年代的老款轎車,還參考了80年代初的日本富士超級盃系列賽車。偶爾還有阿爾法、海獅之類的MPV。更誇張的還有那些全身大量鍍鉻裝飾及瘋狂燈光秀卡車族,為進一步彰顯個性,他們也把排氣改成直排,聲音巨大並帶有節奏。

  現在日本暴走族已經寫成了歷史,當初那群滿腔熱血的叛逆「愛國青年」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暴走團體,他們尊服前輩,放棄了正常生活,只為了宣洩自己那顆躁動的心,在自己人生中體會一次罪惡時期的生活。(文/圖 汽車之家朱旭冉)

(責編:王溪、竇明)

相關焦點

  • 可悲又無奈凋零的日本暴走族
    一眼看不透為什麼要弄成這樣的胡鬧改裝車,卻代表著一種有著近70年歷史,在世界機車文化裡也算得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另類」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夜晚街道的王者,正在消失的日本暴走族!請多多關照。什麼是暴走族暴走族是日文ぼうそうぞく 的直譯,就是「飛車黨」,但是背後的意思卻沒有這麼簡單。
  • 麻辣教師GTO和日本暴走族
    暴走族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現象,暴走一詞,很多人聽了都會搖頭,可能不用弄清楚含義,也知道肯定不是什麼好人:一群叛逆期的青少年,開著轟鳴摩託亂串,順便再做點見不得人的勾當,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興盛於20世紀80年代,國內的青年很難能體會類似的機車文化,同時期,中國的生產能力很有限,從國外進口過來的摩託車,由於當時國內幾乎沒有可以養護的地方,所以本田,山葉等廠商選擇操作和維修更簡單的車型
  • 日本暴走族興衰史:曾風靡亞洲,喧囂之後消亡,此間再無昭和男兒
    熟知日本文化潮流的人都知道,在日本進入80年代之後,成功進入世界GDP第二的日本社會開始有些自信過頭了,在父輩們經過50-70年代的打拼之後,這些戰後才出生的昭和男兒在心態上也開始變的叛逆起來。而最能反映這個的現象的就是日本新一代群體——暴走族,在日本的崛起!那麼什麼是暴走族?為何說他們是日本昭和男兒最後的倔強呢,在他們之後再無熱血中二男?
  • 日本「暴走族」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群體?
    在日本,「暴走族」這個詞包含的情緒多半是憤怒和沮喪。
  • 趣談日本暴走族
    暴走族通常將摩託車外形進行非常誇張的改裝,排氣也改裝為直排消音器,產生大量的噪音。然後在深夜成群結隊的騎著摩託車遊蕩。但是他們又不是真正的黑幫,他們只是一些行為誇張的年輕人,他們有著異常的愛國心,常常在衣服上印上國旗等圖案。一方面他們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一方面又被日本社會主流所疏離。凸顯個性是每個年輕人的天性,而在日本壓抑的文化中,這種天性則被強烈的抑制。
  • 熱血系列(三)不良少年與暴走族
    各位讀者老爺日安,我是正經的米飯,前面用了兩期大約2000多字來跟大家講熱血硬派的誕生和日本經濟泡沫。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要讓各位朋友明白,熱血硬派之所以會把一個救人的遊戲套路放到校園題材中,正是因為當時經濟大起大落所創造出來的這麼一種亞文化。這種文化其實通過各種動漫等作品,也被我們所熟知,只是深入了解的人相對較少罷了。
  • 「日本語」摩託車廠日子不好過,暴走族文化快成過去時
    在《 GTO 》、《熱血高校》等日本影視作品或者漫畫裡,經常能看到騎著摩託車轟鳴著穿梭在街頭的暴走族,但這樣的畫面以後可能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見得到。進入 2017 年,已經有超過 30 多個型號的摩託車宣布停產,包括本田、鈴木、 YAHAMA、川崎等眾多日本知名摩託車品牌。
  • 日本暴走族 | 最狂的裝扮做最野的人
    說起暴走族文化,雖然現在在日本已經成為了式微的亞文化,卻因為具有獨特的世界觀和表現力擁有了不息的生命力,成為了漫畫和電視劇的靈感來源。在興盛的80年代,暴走族是最潮流的街頭文化,許多日本精神小夥精神小妹以成為暴走族為榮。即使他們現在已經人至中年,為家計和禿頭髮愁,回想起當年,眼中仍嚮往著流金歲月般的青春。
  • 那些殺馬特般的日本暴走族
    暴走族的誕生可追溯到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百廢待興,面臨著諸多的社會問題以及西方文化的衝擊,暴走族的前身雷族,在那片被戰爭傷害最深的土地廣島,漸漸興起。年輕人的躁動震撼了日本政府,「暴走族」三字也首次出現在警察叔叔的文件當中。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暴走族正式進入鼎盛期,成員的座駕也不再限於摩託車。而日本人善於吸取別國文化並加以改造的民族特性使暴走族迎來了新的發展。
  •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解讀名著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  張國剛  中華書局張國剛教授以縱橫東西文化的視野廣度、貫通古今歷史的思維高度,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世治國之道。張國剛教授潛心研讀《資治通鑑》數十載,以縱橫東西文化的視野廣度、貫通古今歷史的思維深度,精心選取《資治通鑑》中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二十個關鍵點,以現世眼光審視傳統文化精髓,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世治國之道。
  • 在日本擁有高票房的HiGH&LOW:來看型男們與日本黑幫文化、暴走族的結合電影創作
    其他團體和角色MIGHTY WARRIORS在第一季最後登場,他們都是非常時尚又有音樂細胞的戰鬥者,為首的是三代目J Soul Brothers的Elly,他會為了保護SWORD而破壞一切。「yankiis」這一個詞語用來形容少年罪犯。他們會用名為「yanki坐姿」(ヤンキー座り)的方法坐著。
  • Technos的經典:熱血硬派和雙截龍是不良少年暴走族製作的遊戲?
    《熱血高校》電影截圖這張電影截圖估計大家都看到過,這是著名的《熱血高校》電影截圖,這其實就是一部講述日本不良文化的電影,20世紀50年代,暴走族文化開始在日本廣島興起,最初的暴走族也被稱為「雷族」或「霹靂族」
  • 暴走族哪句標語最有氣勢?網友:夜露死苦、喧譁上等 日本物語
    聽到「暴走族」一詞,許多人自然而然會和《麻辣教師GTO》主角們做聯想,覺得他們就是一群熱愛改裝車子的年輕人,靠危險駕駛車輛耍帥,但本性不壞。以前就有人詢問,想知道「暴走族哪句標語最有氣勢」?網友熱烈回應,最多人推薦的標語是「夜露死苦」和「喧譁上等」。
  • 夜路死苦よろしく|東京暴走族Bozosoku
    相對應的詞是「宿題下等」(家庭作業最差勁)愛羅武勇【あいらぶゆう】:「I Love You.」日本人的英文發音真是給予了各種新詞。走死走愛【そうしそうあい】:在日語中的語源為「相思相愛」,意為「相親相愛」,而在暴走族這裡便代表著「堵上性命來飆車」的意思。
  • 暴走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暴走族,Bosozoku, 「失控(暴力)部落」,是日本一種與摩託車和汽車定製相關的青年亞文化團體。這種類型的機車幫派首次出現是在1950年,然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氣急劇上升。因為受到日本法律管制和年輕人自我意識的提高,以及人口增長放緩,想要加入暴走團體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所以從2000年開始暴走族逐漸衰退。
  • 暴走族!這群誇張到蛋疼的年輕人!
    20世紀50年代,當時暴走族的成員主要來自於社會底層的無業年輕人和輟學的學生,大多年齡都低於20歲,他們一般上了20歲就會自動隱退,或加入黑社會或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有著異常的愛國心,常常在衣服上印上國旗等圖案。一方面他們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一方面又被日本社會主流所疏離。凸顯個性是每個年輕人的天性,而在日本壓抑的文化中,這種天性則被強烈的抑制。
  • 「TOKYO」——一個存在著各式各樣暴走族的地方
    《黑白漫文化》全國第一本漫畫文化MOOK《東京暴走族》(《Tokyo Tribe》)是井上三太從1998年開始在《BOON
  • 「暴走族」打敗交通法?!
    日本暴走族:起源於日本廣島,二戰後,幾個退伍軍人穿著神風特攻隊飛行服,騎著摩託車,帶著軍刀,最初是軍國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組成。曾用名:雷族,遊行族。青島暴走族:國內最「暴」的暴走族。青島的一幫大爺大媽組成的暴走族,在機動車道上打著旗幟暴走,一輛計程車從後方駛來,不及躲避,追尾暴走族,當場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受傷的慘劇!
  • 迷你暴走族!本田復古小車CUB/CT 125暴走族樣式!
    本田HONDA推出的Fun Bike在全球都有相當亮眼的銷售成績,同時各國的玩家也都用這些Fun Bike小車玩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不論是改成Cafe Racer、Scrambler等復古風,又或者是改成仿賽樣式等,近日來自泰國的Bosozoku Bike Siam粉絲專頁,貼出一群相當特別的「暴走族樣式
  • 我懷疑山本耀司有著一顆暴走族的心
    PS:最早身著特攻服的是暴走族「M」,當時他們採用了右翼組織的戰鬥服,這對後來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彼時的日本社會也沉浸在激進主義之中;在歷史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烈國憂士的右翼詞受到了暴走族的極致推崇。對社會體制和規則的反叛,與長期在暴走族中延續的強烈民族歸屬感形成了一種奇妙的結合,讓暴走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