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TO 》、《熱血高校》等日本影視作品或者漫畫裡,經常能看到騎著摩託車轟鳴著穿梭在街頭的暴走族,但這樣的畫面以後可能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見得到。
進入 2017 年,已經有超過 30 多個型號的摩託車宣布停產,包括本田、鈴木、 YAHAMA、川崎等眾多日本知名摩託車品牌。 8 月,以摩託車起家的本田宣布小型摩託車 MONKEY 正式停產。外觀小巧的 MONKEY 推出 50 年來一直是人氣車型, 2016 年本田甚至還推出了熊本熊特別款,但它依舊難逃停產命運。
圖片來自 Amazon
擺在摩託車製造商面前的阻礙是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日本從 9 月開始執行更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要求一氧化碳等尾氣排放量需要減少一半。這就意味著廠家必須安裝淨化裝置,可一旦裝上淨化裝置生產成本就壓不下來,「摩託車的價格會變得不再親民。」本田二輪廣告課主任高山正之如此表示。
年輕人遠離摩託車也衝擊著日本摩託車行業,日本摩託車銷量從 1980 年代年的 237 萬輛迅速下滑至 2016 年的 34 萬臺。而在摩託車市場的嚴冬,甚至連曾在 1980 年代掀起 「 HY 戰爭」(取自 HODNA、 YAMAHA 首字母)的本田、YAMAHA 都做出了合作的決定。
摩託車走紅於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1970年代,本田在 1976 年推出了排量 50cc 的 ROAD PAL,售價不足 6 萬日元(約 3000 元)的 ROAD PAL 立刻走紅日本。第二年,本田又推出了穿裙子騎車也不怕走光的 PASSOL,外形可愛的 PASSOL 獲得了主婦、女高中生、女大學生的喜愛。
也在那個時期日本出現了身穿刺著漢字特攻服、梳著飛機頭的暴走族(他們中不少是不良少年)。受到經濟條件限制,學生黨暴走族大多是騎大排量的二手摩託車,或是選擇改造 50cc 排量小車。加上經過改裝的排氣管後,摩託車就能發出在他們看來特別拉風的巨大排氣聲。
題圖來自 dorareko
暴走族喜歡夜晚在高速公路上集體飆車,摩託車發出的噪音令沿街居民苦不堪言,而集體飆車又容易造成車禍或者幫派間的肢體衝突。 PTA (非政府青少年保護組織)與學校率先發起了「三不運動」,要求高中生不許靠摩託車駕照、不許買車、不許騎車。
日本政府則在 2004 年修改了《道路交通法》。只要在高速公路上飆車,不管有沒有出現人身傷害,都要受到嚴懲;他們同時還加強了對銷售特攻服、提供摩託車改裝服務商家的管理。
相關法規日趨嚴格之後,自行車與電動車取代了摩託車成為了現在日本年輕人喜愛的代步工具。2015年,日本警方統計在內的暴走族人數已經銳減至 6771 人。可能再過些年頭,暴走族文化就會成為歷史記記憶了。
題圖來自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