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戰爭史上,其實並沒有以弱勝強的神話。
羅馬的滅亡、赤壁之戰、破侖遠徵俄國,背後都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東方的史學家基本上為政治服務。西方的史學家沒那麼多心眼,記載得清清楚楚。
民間藝人也特喜歡加工這些素材,塑造出符合人們願望的半人半神。
《大明劫》第一次說了實話。
李自成的故事,在建國以後一直是正面教材,絕對沒人敢稱「闖賊」。
李自成為什麼失敗,那是由老人家欽自總結的:進了北京貪圖享樂。
李自成成功的關鍵點在哪,那就不好說了。我相信《大明劫》給出了答案之一。
影片塑造了孫傳庭這個爭議人物,忠於國家,忠於理想,但又不是白起那樣嗜殺。
不得不說現在社會進步了,允許說說孫傳庭了,允許講述烏合之闖王了。在以前不可想像。
君不見,現在寫史的電影,都用冷靜的筆觸去工筆入微,但並不多置褒貶。
這一代人小心翼翼的試著講述歷史。不去刻意美化,也不去膚淺的醜化。
影片最後並沒有給孫傳庭特寫。只是通過白馬標識了一下他戰死的情形。
白馬並不是人人都能騎的,在古代是英雄的標配,尤其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英雄(往往是個悲劇)。
戰馬很少戰死。戰死的白馬更是非常扎眼。應該是想提醒觀眾留意,白馬旁戰死的孫傳庭。
孫馮氏聞噩耗投井自盡,不可謂不貞烈。夫妻合葬。到了70年代,他們的墓被闖王的粉絲怒拆。
整部電影沉浸在霧氣中,直到最後出關的時候才陽光普照。頗為壓抑,又十分寫實和過癮。
場景不多但故事流暢,絲毫不會覺著枯燥。就連「夜晚談心」這種惡俗的橋段,竟也弄的風雅萬分。
全片最爽的地方,就是一刀殺死土豪。土豪自恃根深葉茂,敢和軍隊紅臉。一刀,只需一刀。
通覽整部影片,可以看得出主創是講故事的高手。
片中所有的女人都沒有抒情,沒有嘰嘰歪歪。我一直擔心倆女人會BB,會嗚嗚,會尖叫。
片中沒有長鏡頭加音樂,也沒有攝影機不動加音樂。我很擔心困境的時候會燈下枯坐,二胡響起。
片中沒有說教,沒有因為一點點「主義」就反覆強調什麼。我本來很擔心他們過分爭論醫道。
《大明劫》 可以拍得再美一點,像西方的吸血鬼片那種油畫效果就好了。
背景音樂可以再豐富一點。全片除了鼓聲和嗩吶那一節可圈可點,沒有其他值得稱道的音藥。
馮氏撫琴雖然很美,但是將軍夫人至少是誥命夫人吧,親自撫琴待客,讓我這觀眾坐立不安。
正自不能直視陸川、何平之惡俗,忽睹《大明劫》,頓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