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媒體渠道轉型,民生新聞節目開闢第二戰場

2021-01-09 騰訊網

傳媒內參導讀:新聞/時事類節目大多講求短平快,西瓜視頻、快手、抖音、B站、梨視頻等短視頻平臺成為不少民生新聞節目轉型的重要窗口,本文梳理出地面頻道新聞節目轉型五大策略。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唐瑞峰

中國的電視民生新聞已經走過20年的發展歷程,《南京零距離》《民生直通車》《第一時間》《今日關注》《新聞夜航》等欄目成為享譽全國的電視欄目。

與覆蓋範圍廣泛的上星頻道相比,地面頻道製作和播出的節目,主要是服務於本地受眾。有統計顯示,在地面頻道高收視節目多為新聞/時事(59檔,佔比43%)、綜藝(32檔,佔比24%)和生活服務(18檔,佔比13%)類節目,足見民生新聞節目的重要性。

在媒體改革、頻道整合當下,一些走在前列的廣電媒體依舊將民生新聞節目擺在重要的位置。如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舉行四大中心及九個工作室授牌儀式,其中就包括民生節目中心,定位為「紮根本土、貼近民生,第一時間傳遞新聞現場聲音」。

而據上海都市頻道主編王昕軼介紹,作為全國率先整合完成的地面頻道,全新的都市頻道從整體定位上來說,民生、生活服務增強,娛樂內容相對弱化。

新聞/時事類節目大多講求短平快,綜藝類節目輕鬆愉快可加大播出時長,生活服務類節目則按需長短皆宜。相對於優愛騰更熱衷於深耕綜藝節目,西瓜視頻、快手、抖音、B站、梨視頻等短視頻平臺則成為不少民生新聞節目轉型的重要窗口,通過梳理近年來地面頻道新聞節目最新動向,傳媒獨家(cmdujia)梳理出地面頻道新聞節目轉型五大策略:

原生短視頻品牌收割流量

一般意義而言,將民生新聞節目延續到新媒體埠,入駐短視頻平臺成為不少民生新聞節目轉型的焦點,這種淺層次的融合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民生新聞節目在網際網路的聲量。

如,湖北電視臺《長江新聞號》將「國際視野」「深度解讀」「獨家點評」等節目優勢融入短視頻製作領域,旗下「長江新聞號」「長江號外」母子帳號僅在今日頭條上便斬獲播放量18.5億次,加上在好看視頻等多個短視頻平臺的不俗表現,傳播量總計高達23.5億,領跑省級電視臺新聞短視頻發展。

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同樣重視短視頻傳播:2019年上半年在今日頭條、騰訊視頻、好看視頻、土豆視頻、秒拍等諸多平臺入駐的短視頻帳號共收穫播放量9600萬+。「用最親切的情懷關注著生活中的炎涼百態」,《新聞夜航》在嶄新的媒體戰場上延續經典力量。

從2019年上半年省級電視臺新聞短視頻帳號表現來看,帳號數量僅佔23%的原生品牌短視頻帳號收穫了全部帳號所生產內容69%的傳播量,足以看出原生短視頻品牌收割流量的能力。

聯合孵化定製節目

一方面,民生新聞節目亟待通過網際網路轉型;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平臺也需要引入優質內容。

一些民生新聞節目通過與網際網路平臺進行深入合作聯合孵化符合網際網路平臺的新媒體項目,這種合作充分發揮了雙方的優勢,也為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比如,B站今年宣布《1818黃金眼》展開內容合作,雙方共同製作一檔名為《bilibili@黃金眼》的新節目,其Slogan為「嚴肅點,播新聞呢」,該節目將《1818黃金眼》的新聞視角與B站的用戶視角相結合,創新新聞節目網臺聯動的新模式,實現新聞節目的二次傳播,進而提高新聞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形成節目集群品牌擴張

通過將新聞節目集群化打造IP成為一些地面頻道的探索,這種探索不僅有利於發揮民生節目的品牌效應,也使得民生新聞節目擴大了影響力:

比如,河北經濟生活頻道擁有多個品牌欄目和定製節目。諸如已開播18年的河北第一民生新聞王牌欄目《今日資訊》、專業財經節目《今日財經》、綜藝直播節目《我為購物狂》、2019年新上線的公益幫忙類新聞節目《小吳來了》。

該頻道通過整合頻道資源,根據市場需要,調整部門架構,已成立了由五個新聞欄目組成的「資訊中心」,形成民生新聞節目集群,打好組合拳。同時,還同步成立了「新媒體部」,力促大屏內容與小屏的互動轉換。

2019年以來,齊魯頻道則繼續強化電視端頭部媒體地位,做強新聞和電視劇內容板塊同時,通過新聞+綜藝、新聞+服務的方式進行新聞節目品牌擴張、進一步釋放優勢內容的收視價值,形成新的內容價值增長點,重點打造了《拉呱》戶外版「最美齊魯行」、《生活大調查》、《愛的旅途》等新節目形態。

MCN機構運作

MCN是最近幾年伴隨國內短視頻熱、直播熱興起後,越來越受到國內傳媒行業頻繁「點擊」的一個詞。諸如中廣天擇、湖南娛樂頻道都在打造廣電MCN。

相對於其他類型節目,民生新聞節目MCN也有雛形,比如浙江民生休閒頻道啟動的「黃金眼融媒」項目也借鑑了MCN機構的運作方式,所有欄目的內容和周邊都可以納入「黃金眼融媒」旗下,相互連接與支持。

當前工作重點分為三部分,一是搭建框架,在不同新媒體平臺同步開設帳號,尤其是垂直類帳號;二是打通渠道,在多類型的網際網路平臺上進行分發,將電視的單一通路升級為全網的多元化通路;三是轉化價值,開發各類定製內容生產,吸引優質市場資源,實現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變現,為頻道經營發展提供增量。

轉身全媒體平臺增強黏性

一檔民生新聞節目在全媒體背景下,資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為此一些民生新聞節目也開始謀求向全媒體平臺轉型,增強節目本身的黏性,實現更多功能:

如,上海電視臺《新聞坊》完成了從民生電視新聞欄目向集電視、新媒體、線下服務等多維一體的全媒體平臺的轉身,其上線的「新聞坊+」小程序,將原本分散在公眾號內的爆料、求助、投訴渠道集中到了一個全方位的新平臺,只要打開小程序即可與小坊「親密接觸」,利用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加強與粉絲的情感溝通,提升回應信息的到達率。

河南都市頻道、電視劇頻道按照移動優先的策略,頻道正在從「有效有用」上切入,聯合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打造「一鍵求助」式的「幫扶類應用平臺APP」。目前這項工作在臺技術組的支持下研發調試,預計不久之後將上線測試。

通過公開資料,傳媒獨家梳理出地面頻道十大民生新聞節目,這些節目或在新媒體埠實現了轉型,或在當地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影響力。

浙江電視臺《1818黃金眼》

類型:民生新聞節目

主持人:李戈、陳祺、邱慧媛、宋琨

首播時間:2004年1月1日

播出頻道: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閒頻道

簡介:《1818黃金眼》在大屏端一直以「小切口講小故事」服務於電視受眾,近年來,它堅持平民化的報導視角,同時摸索並優化出了一套貼合網絡用戶訴求的報導模式。在微博平臺「黃金眼」爆款不斷、持續吸睛,報導內容也屢上熱搜話題榜:2019年上半年,「黃金眼」共發布近2000篇微博文章,粉絲量超過330萬,獲得200萬+的互動量。在短視頻傳播上「黃金眼」同樣佳績頻傳,上半年在今日頭條、秒拍、騰訊視頻、好看視頻、土豆視頻等平臺共發布了近13000條內容,總播放量高達3.3億,互動量超240萬。

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坊》

類型:新聞播報

主持人:阿丁、黃浩、施琰、劉曄

播出頻道: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開播時間:2002年

簡介:《新聞坊》開播以來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節目宗旨。《新聞坊》把鏡頭對準民生萬象,把話筒交給坊間評議。「市民呼聲」「城市巡訪」「幫儂忙」「愛心行動」「助力志願」「尋人尋物」等一系列板塊成為品牌專欄。《新聞坊》還延伸到了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備受大家喜愛。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新聞坊+」全媒體民生服務平臺應運而生。

2018年4月,「『新聞坊+』全媒體民生服務平臺」啟動儀式在上海電視臺舉行。至此,《新聞坊》完成了從民生電視新聞欄目向集電視、新媒體、線下服務等多維一體的全媒體平臺的轉身。

廣東廣播電視臺《今日一線》

類型:新聞播報

主持人:毛韻婷、梁音、劉思穎、阮芳等

播出頻道:TVS-1

開播時間:2003年

簡介:《今日一線》是南方電視臺最具影響力的民生新聞欄目,向來代表著廣東普語電視節目的標杆。節目主要給觀眾傳遞最切實民眾生活的新聞事件。

作為廣東普語電視節目標杆,在新媒體的大勢下,《今日一線》融合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網絡平臺等新媒體形式,打造了一個全媒體、重民生的新聞欄目,加強了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充分證明了全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與發展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珠江新聞眼》

類型:新聞評論

主持人:徐潔、梁宇、李青山、楊琨、馬粵慧、林彬

播出頻道: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

開播時間:2012年1月1日

簡介:《珠江新聞眼》包含海量資訊的新聞服務平臺,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新聞熱點。節目開放了微信、微博、手機報料和網絡報料平臺,廣大觀眾的參與既豐富了節目內容,也提升和擴大了欄目的影響力,每天播出的節目內容,網民可以隨時在網站上進行實時點播,同時可以通過網站的論壇,與網民甚至記者、主持一同對熱點新聞事件進行討論。當天內容當天上網,這不僅對提升網站內容和知名度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對傳統電視節目擴大影響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

類型:社會新聞、生活資訊

首播時間:2002年1月1日

播出頻道: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

簡介:《南京零距離》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傾力打造的一檔日播類新聞直播欄目,是全國第一個內容完全自採的大型新聞資訊類直播欄目,節目面向省會南京,以報導南京、服務南京、宣傳南京為宗旨。改版後《南京零距離》對欄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去除了大量細枝末節,只保留枝幹內容,並且精做深度,這是國內眾多電視民生新聞值得學習的。

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

類型:民生新聞欄目

首播時間:2004年

主持人:朱文超、張美琪、小新、任海麗

播出頻道: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

簡介:《民生直通車》是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全力打造的一檔大型民生新聞欄目,也是山東省內第一檔民生新聞欄目。自2004年開播以來,始終把「為百姓辦事,替政府分憂」作為欄目的宗旨,把百姓話語、平民視角和民生關懷作為自己的品格追求,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根據AC尼爾森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民生直通車》最高收視率超過8%,市場份額接近30%,成為山東省最有影響力的民生新聞欄目之一。

湖北電視臺《長江新聞號》

類型:綜合類電視時事新聞節目

主持人:劉俊、陳靜、陳超等

首播時間:2012年1月1日

播出頻道:湖北衛視、湖北電視公共新聞頻道

簡介:2012年首播以來,成為全國省級衛視晚間新聞的領軍者。近年來,《長江新聞號》將「國際視野」「深度解讀」「獨家點評」等節目優勢融入短視頻製作領域,旗下「長江新聞號」「長江號外」母子帳號僅在今日頭條上便斬獲播放量18.5億次,加上在好看視頻等多個短視頻平臺的不俗表現,傳播量總計高達23.5億,領跑省級電視臺新聞短視頻發展。

黑龍江電視臺《新聞夜航》

類型:新聞資訊

主持人:翟毓紅、修琳、楊洲、春濤、宋唯司、薛為

播出頻道:黑龍江電視臺都市頻道

簡介:節目創辦20年,從電視大屏轉戰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新聞夜航」2019年上半年微信閱讀量突破1.4億,點讚量突破110萬,將電視節目影響力擴散到微信平臺的同時,助力黑龍江電視臺微信閱讀量穩居省級臺新聞類微信帳號首位。另外,該節目同樣重視短視頻傳播:2019年上半年在今日頭條、騰訊視頻、好看視頻、土豆視頻、秒拍等諸多平臺入駐的短視頻帳號共收穫播放量9600萬+。「用最親切的情懷關注著生活中的炎涼百態」,《新聞夜航》在嶄新的媒體戰場上延續經典力量。

湖南都市頻道《都市1時間》

類型:民生新聞

播出頻道:湖南都市頻道

簡介:《都市1時間》是湖南省第一檔60分鐘的新聞節目,主要是面向廣大城市的觀眾和受眾。每天的播出時間是18:55到19:55。《都市1時間》以「民生視角,本色表達」為節目宗旨,曾創造了16個點的湖南新聞節目收視奇蹟。《都市1時間》的品牌已經成為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它激活了都市頻道整個播出平臺的收視率,使都市頻道在《都市1時間》及其衍生欄目的帶動下,面向城市市民的特色日漸鮮明,《都市1時間》品牌成就的核心理念就是其體察民生、民情、民意的情懷。

揚州二套《今日生活》

類型:電視-電視欄目-生活時尚類節目

簡介:城市頻道每晚六點,《今日生活》與您不見不散!

播放平臺:揚州電視臺

簡介:《今日生活》是立足於揚州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時事服務類綜合節目。節目以敏銳的觸角,開闊的視野和娛樂的方式為觀眾提供細緻入微的服務,倡導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塑造全新的生活理念。

收視數據顯示,該欄目晚間時段收視率為7.44%,市場份額為53.81%。觀眾構成數據顯示,該節目觀眾中,男性、中老年和中低學歷觀眾佔比較高,其中45-64歲人群佔比41%,中等學歷觀眾佔比55%,其觀眾群體是一個社會屬性相對活躍的人群。

相關焦點

  • 擁抱新媒體時代, 汕頭電視臺繼續做有態度、有個性的新聞節目
    希望各位讀者觀眾繼續支持汕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們的節目可是有口皆碑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及時傳播權威信息?在不斷探索完善新聞本土化的過程當中樹立民生新聞的品牌呢?歡迎收看《城事訪談》。
  • 【電視實戰案例】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三)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這篇內容我們將會分成3部分來給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第三部分。3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實踐追求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融媒體的影響之下 ,整個節目的製作內容和流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節目的實踐追求也發生了變化。
  • ​1818黃金眼,民生節目破圈的代表?
    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記者早已習慣通過網絡手段來獲取各類訊息,2004年起在大街小巷發掘民生新聞的黃金眼接了地氣,多了真實。2018年遭遇天價理髮店的小吳把黃金眼帶出了圈,「沙雕」「好笑」開始逐漸成為這檔民生節目的標籤,而標籤之下,一地雞毛還待收場。 #小張這麼帥怎麼可以受傷#的微博熱搜一度衝上榜首,在榜時間超過一天。
  • 分享 | 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變與不變
    受新媒體衝擊,近年來,廣播新聞節目面臨不小的壓力,函待與新媒體在竟爭中發展,在發展中交融,變挑戰為機遇,變逆境為順境,找到一條務實高效的轉型路徑。廣播媒體在轉型中,好的傳統要保留,不適應需求的理念、做法要改革創新,學會變與不變。
  • 優質傳媒人用親身經驗告訴你:著眼自身專業,轉型新媒體創作也沒...
    初出茅廬的「菜鳥記者」還沒開始施展才華,就第一時間被請出了「戰場」。還沒找好下家,他就被提前結了工資。好在他豐富的實習經歷和踏實做事的個性,讓他拿到了國內某主流新聞期刊的offer。從民生新聞到深度報導,眾多高質量的稿件還讓他收穫了新聞報導的專業獎項。半年前的一天,他在同學群裡發消息,說自己現在主要在新媒體平臺創作,讓不少人驚奇不已。
  •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類解析
    (3)南京零距離  很多人知道孟非,孟非最早主持過的王牌新聞節目就是《南京零距離》。這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打造的一檔日播類新聞直播欄目,內容完全自採。這個欄目開創了全國電視民生新聞之先河。欄目主創人員提出的「民生新聞」理念在業內同行及觀眾心中得到了廣泛認同。
  • 專訪《赫芬頓郵報》創始人:轉型時刻,「新媒體女王」的焦慮與信仰
    內容與平臺的拉鋸戰「戰國時代」,媒體行業的轉型陣痛2005年誕生的《赫芬頓郵報》曾經憑藉分布式新聞、公民記者、搜尋引擎優化等創新方式,迅速成為「網際網路第一大報」。媒體的轉型、變革與未來「新聞編輯室不會消失」阿里安娜一手創立的《赫芬頓郵報》開創了「公民新聞」先河,被視為傳統新聞界的顛覆者。 一邊是專業價值,一邊是生存壓力,擺在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面前的挑戰,前所未有。
  •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廣播電臺改革與思考
    大部分的人包括年輕人,還是喜歡有音頻的陪伴,新媒體的發展並沒有取代它,而是對傳統廣播提出了適應多元化的收聽模式:聽眾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節目的類型,新媒體順勢而為,投其所好,根據聽眾感興趣的新聞快訊加上視頻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內容,一些網絡客戶端的APP電臺也應運而生,成為聽眾上下班途中打發時間的「最佳伴侶「,聽眾可以通過電臺APP聽聽小說、新聞、音樂相聲啥的,利用碎片化時間不僅可以學習還可以放鬆自己的神經
  • 思維、技術、內容、渠道一同發力,新媒體的下一站是超媒體?!
    豐富的面向、無所不及的觸角,微博這個「老牌」新媒體,對於未來版圖的描繪依然燃著熊熊的鬥志,這就是新媒體的生命力所在!就如汪抒所說:「小世界裡反映出生活的各種美好。」「「新媒體要和消費者直接互動」這幾年,東森新聞雲在貼近受眾上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首先,了解受眾,在掌握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對人群進行劃分,而後提供不同的服務。
  •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第二談: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雙屏爭鋒
    2019年,全國廣播節目製作時長達到801.87萬小時,播出時長高達1553.40萬小時。其中新聞資訊類廣播節目製作時長為141.88萬小時,播出時長302.15萬小時;電視節目製作時長345.58萬小時, 播出時長1950.99萬小時,其中新聞資訊類節目製作時長108.61萬小時,播出時長279.72萬小時。
  • 史上最歡樂電視節目 網友:這確認是正經民生新聞?
    《1818黃金眼》是浙江民生休閒頻道的一檔新聞節目,也是浙江省日播時間最長的民生新聞節目,分為民生版(每晚18:18)和公眾版(每晚21:30)
  • 新聞播音的「時代感」
    關鍵詞:新聞播音;時代感;播音狀態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尤其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視野和認知不斷擴展和提升,傳統媒體的新聞播音也要跟得上時代步伐,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唱響主旋律,做到與時俱進,彰顯時代感,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 綜藝當道,新聞節目照樣能做成「現象級」
    相比於喧囂熱鬧的綜藝真人秀領域,電視新聞節目今年顯得頗為落寞。在傳統電視平臺上,綜藝真人秀節目在節目版圖上快速擴張。新媒體浪潮下,微博、微信的碎片化資訊和個性化資訊定製軟體也在搶佔著人們的時間和注意力。今年年初,一檔新聞調查節目《調查》在山東衛視新生的「920時段」上線。
  • ——2019兩會新媒體報導觀察 - 新聞戰線
    同時,為了讓與會代表委員感受新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還通過5G傳輸技術將總臺4K超高畫質電視節目接入人民大會堂、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代表委員駐地等區域。①通過5G+VR直播,全景、實時、高清呈現兩會現場。通過5G+4K視頻、5G+VR直播等全新報導技術革新,讓觀眾更貼近兩會現場,把握兩會脈搏。    今年,人工智慧連續三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
  • 淺談如何做好民生新聞調查類報導
    中國市場監管報社堅持「立足系統,面向社會」的辦報方針,以建設市場監管主輿論陣地為基本目標,開闢《記者調查》專版,立足市場監管重點職責,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的新聞熱點、輿論焦點,對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市場現象進行持續追蹤、深度調查、專業分析,指出問題癥結,
  • 深圳衛視有一檔重磅新聞節目上線!
    《晚間報導》是由深圳歷史最悠久、最權威的電視時政新聞品牌欄目——《深視新聞》團隊打造的一檔重磅節目。選擇在1月11日播出,彰顯主創團隊在2021年開年的勃勃雄心。選題方面更注重熱點型、思考型和開放性,呈現上將運用立體思維,多角度挖掘新聞事件背後的深刻內涵,強化新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追求深度、高度、銳度、溫度。例如節目即將關注,「智慧城市」這樣改變深圳這座超大型城市;深圳「嘗鮮」數字人民幣,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無人駕駛汽車如何保證安全,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 巧蓁:窯你一口開闢「第二戰場」並非「窯不可及」
    傳統技術悄然而至,巧蓁:「窯你一口」開闢第二戰場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脫穎而出呢憑藉過硬的實力和獨家技術的加持,窯你一口品牌並未在烘焙行業日漸擁擠的戰場中戀戰,而是依靠精準的市場定位開闢了「第二戰場」。
  •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
    大同人社:​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連日來,大同市人社局堅持線上線下一體推進,努力開拓新渠道,擴大覆蓋面,通過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廣大群眾中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
  • 民生節目需要這樣的「煙火人間」
    地方臺的民生調解節目,這幾年大有突破本省婆婆媽媽群體,借網際網路和年輕群體向全國挺進之勢。在如今言必稱「圈層文化」「垂直內容」的內容時代,這些地方臺調解節目似乎就是不言自明的天然存在。節目中調解的風格和內容因地域不同,呈現強烈的個體差異,構成了本鄉本土的鄉愁——我和我的家鄉,在民生節目的煙火人間裡,也在調解節目的雞零狗碎裡。
  • 綠水青山話轉型!珍禮書記做客大型新聞訪談節目《轉型之路》
    珍禮書記做客大型新聞訪談節目《轉型之路》 2020-06-12 04: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