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義軍反秦,為何是打著楚懷王的旗號?而不是擁立周天子?

2021-01-18 妖火歷史觀

歷史上一共有兩位楚懷王,第一位楚懷王是熊槐,在熊槐執政前期,重用很多能臣進行改革。加上在針對魏國和越國兩國戰術指揮得當,使得楚國的國勢蒸蒸日上,一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這位楚懷王執政中後期,張儀假以六百裡商於之地為誘餌,使楚國和齊國斷交。斷交後,楚國沒有得到當初約定好數量的商於之地,只得到了很少的地,讓楚懷王大為生氣。於是發兵攻秦,結果大敗於丹陽,楚懷王再次召集軍隊,再次敗於藍田。秦國攻佔召陵,楚國三戰皆敗,韓魏趁虛而入,攻佔了楚國在中原的城池。

從此楚國開始走向衰落,秦國在與各國交戰不斷取勝的狀態逐漸成為第一強國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接親為名誘騙楚懷王到武關見面。楚懷王不顧大臣反對,決心前往武關,以向秦國求和。

見面之後,秦王讓楚懷王割讓城池給秦國,楚懷王拒絕了秦王的要求,秦國因楚懷王沒有答應自己的要求,於是秦王就扣押了楚懷王,楚懷王在長期扣押中,抑鬱成疾而死,秦國把楚懷王遺體送還出國後 楚國上下,無不悲痛。

第二位楚懷王是熊心,是秦末的諸侯王之一,也稱楚義帝,是第一位楚懷王熊槐的孫輩。

楚國滅亡後,熊心隱居鄉村,在鄉間以牧羊為生。當時起義軍領袖項梁的謀士範增提出,秦國滅亡六國,楚國沒有什麼大錯。以前的楚懷王被扣押在秦國,楚國人民,至今還在懷念他。所以擁立楚王的後代,楚國的人都能很快歸順。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項梁採納了範增的意見,在民間尋找到了當時還在牧羊的熊心,擁立他做了楚懷王。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鹹陽者為王。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先攻破鹹陽,秦朝滅亡。

而項羽在巨鹿之戰取得勝利後,率四十萬大軍在劉邦之後入關。當時項羽想要熊心封他為王,熊心給他的答覆是如約,項羽懷恨在心,不再聽命熊心。後以楚懷王是由項氏擁立為名,只稱熊心為義帝。隨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定都彭城,後在郴縣派人將熊心弒殺。

那麼,為什麼當時秦末的起義軍,以楚懷王為天下共主,而不是以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呢?

這主要是因為,七國之中,楚國跟秦國恩怨最深,這個核心就在楚懷王。

一是當年楚懷王中張儀之計之後,發兵攻打秦國,楚國敗於藍田,國力開始衰退。自此之後,楚國的國力開始逐漸掉隊,再也不如秦國了。

二是因為,秦國因楚懷王拒絕割地,將楚懷王囚禁,導致楚懷王抑鬱而終,死於秦國。當時楚國上下皆為悲痛,百姓們普遍同情楚懷王。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更容易聚集民心,楚國人也能歸附,兩全其美。

楚王作為天下共主的原因有了。那為什麼大家不立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呢?

實際上,在春秋初期,周天子還是有一定威信,因為各國的封地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再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周天子的權威越來越小。尤其是進入戰國時期後,更是逐漸失去了控制權,逐步走向滅亡。到了秦末,劉邦,陳勝吳廣等人打著楚國旗號進行起義。加上項梁項羽叔侄擁立楚王后人,開創政權,自然要擁立楚王。而周天子早已不是政治核心,沒有自身的政治基礎,更沒有廣泛的民間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會想到去擁立周天子了。

相關焦點

  • 項羽為什麼殺楚懷王?主要目的與政治無關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項羽弒君的主要目的。事實上,項羽與楚懷王之間的矛盾,還得從兩年前的「巨鹿之戰」開始說起。秦統一六國後,原六國貴族死的死,逃的逃,楚王之孫熊心也藏匿到民間,以牧羊為生。後來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反秦,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項梁採納謀士範增的建議,從民間尋找到了熊心,並擁立他為楚懷王。自此,江東及楚國故地的各路英雄豪傑們紛紛投身到項梁的反秦義軍陣營中。
  • 楚懷王的昏庸與剛烈
    這兩個超級大國一直都是秦國的心頭大患,想要化解就需要特別的手段,其中對於楚國的手段就比較特殊,而楚國當時當政的正是楚懷王。楚懷王一直都是意氣用事,在位期間,讓楚國受了很多的冤枉,但去世的時候卻表現出了僅有的剛烈,讓楚國人非常敬仰。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天子,死後為何沒錢安葬?
    天子式微,諸侯坐大東周於公園前770年-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繼西周之後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周幽王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
  •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旗號是為扶蘇項燕復仇,秦國楚系勢力有多強大
    為何陳勝吳廣領導的楚人暴動打出的旗號卻是為公子扶蘇和楚國將領項燕復仇呢?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秦始皇駕崩於河南沙丘,丞相李斯和寵臣趙高篡改了傳位詔書,擁立了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下詔賜死了太子扶蘇。項燕是原楚國名將,在秦國發動最後一次滅楚戰爭中兵敗自殺殉國。
  • 《燕雲臺》蕭思溫為何選擇擁立耶律賢,而不是太平王?
    文/小凡娛影導語:《燕雲臺》蕭思溫為何選擇擁立耶律賢,而不是太平王?由唐嫣、竇驍、經超、佘詩曼等主演的《燕雲臺》正在熱播中,蕭思溫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早早地就選擇支持耶律賢,而沒有選擇自己的大女婿太平王。其實他要是選擇擁立太平王,他們蕭家同樣能出一個皇后,大女兒胡輦當皇后,小女兒燕燕就可以嫁給自己喜歡的人。
  • 楚懷王被張儀連騙3次,楚國滅屈原自盡都與此有關,他為何這麼傻
    楚懷王信了。畢竟就算與秦國開戰,經過一番勞民傷財之後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六百裡地。而如今只要與齊國解約就能獲得六百裡地,這種好事只要不傻,都會選擇後者。可是,當楚懷王派使者去齊國罵了齊宣王之後,張儀卻告訴楚懷王記錯了,解約只能得到六裡之地。楚懷王聞言發兵打秦,沒有齊國這個盟友,出過慘敗,國力大損。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崐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也就是說,範增認為陳勝之敗理所當然,因為沒有擁立楚王的後裔而自立為王,因此你要吸取教訓,立楚王后人為王,才能武運長久。
  • 劉邦立熊心為楚懷王,其實就是通過高大上的外衣,覆蓋真實想法
    「 職場智謀 」 專注研究人性的規律與智慧,揭秘職場潛規則以及辦公室政治【參考書籍】《漢書》高帝紀第一上【事由】沛公與項梁共同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懷王。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集體的利益,並不是為了我自己,其實內心的想法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不被鄙視,所以只能披上高大上的外衣。其實自己內心的想法是自私的,但卻看不起別人自私的行為,如果誰表現出自私的行為,就會表現出嗤之以鼻,很多鍵盤俠就是這樣子,事不關己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
  • 劉邦立熊心為楚懷王,其實就是通過高大上的外衣,覆蓋自私的行為
    「 職場智謀 」 專注研究人性的規律與智慧,揭秘職場潛規則以及辦公室政治【參考書籍】《漢書》高帝紀第一上【事由】沛公與項梁共同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懷王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集體的利益,並不是為了我自己,其實內心的想法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不被鄙視,所以只能披上高大上的外衣。
  • 陳勝吳廣聲勢浩大,為何摘桃子的是劉邦項羽?陳勝到底做錯了什麼
    陳勝在大澤鄉振臂高呼,用這簡單的八個字激起近千名戍卒的渴望,於是,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憑藉這一股勇氣,反了。陳勝、吳廣二人帶領諸人先攻大澤鄉,再攻蘄縣,繼而派人接連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了下來,當陳勝、吳廣到達陳縣的時候,二人已經擁有幾百輛戰車、幾千騎兵、數萬步兵了。陳縣被攻下來之後,陳勝稱王,史稱陳勝為陳王。
  • 鄭袖真的聞不到楚懷王身上的氣味嗎?為何魏美人見楚懷王時用扇子...
    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靳尚等人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國勢大盛;中後期他誤信秦說客張儀,毀壞齊、楚聯盟先後敗於秦、齊,失去漢中等地。又誤用佞臣令尹子椒、子蘭,寵愛鄭袖,排斥屈原,導致國家一步步走向衰落。後楚懷王入秦被扣,死於秦國。
  • 重用屈原的楚懷王,卻被張儀騙得團團轉,最後死在女婿手裡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提起屈原除了端午節,高尚的愛國情懷,可悲可嘆的人生際遇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和屈原相愛相殺的楚懷王威震齊,魏,合縱攻秦楚懷王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進行改革,在襄陵打敗魏國軍隊,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陘山之恥。對當時的強國魏國和齊國都有威懾之下,對於西方日益強大的秦國也有意打擊警告一番。於是楚懷王任用魏人公孫衍,組織合縱攻秦。很快在公孫衍的策劃下,楚,齊,趙,魏,韓,燕,義渠就形成了七國合縱攻秦的局面。
  • 楚國晉國和秦國版圖相當,卻為何被秦所滅?
    前706年,不滿自己國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認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有輔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功勞,只因早死而僅得到子級的爵位,遂攻打姬姓諸侯隨國,目的是要求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徵討隨國(今湖北隨州),迫使隨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後諡武)。
  • 楚懷王:縱橫失措 連戰連敗(上)
    《大秦崛起之張儀連橫》(下)說到張儀通過楚懷王愛姬鄭袖從大牢裡出來,還順杆爬把懷王拉到連橫陣營裡。
  • 楚懷王為何寧願在秦國為囚而終,都不願意回國當王?
    他最後已經逃脫了,為何又回到秦國呢?(楚懷王劇照)想要知道答案,必須先了解下楚懷王這個人。一、英明神武的楚懷王。後世一提到楚懷王,就說他是個淫奢好逸的昏君,原因嘛,就是寵幸妖妃鄭袖和佞臣子蘭等人。而對於良臣屈原卻百般排斥,以至於國事日非,他卻不自省。其實,楚懷王開始也不是這樣的。
  • 歷史上最悲催的女人,魏美人被鄭袖陷害導致被楚懷王割鼻
    電視劇《羋月傳》裡有這樣一段,劇中鄭袖因為嫉妒魏美人,於是告訴她說她的鼻子有點醜,於是魏美人見到楚懷王都掩著鼻子。楚懷王見狀向鄭袖詢問緣故,鄭袖說魏美人是討厭楚懷王身上有狐臭。
  • 為什麼秦統一了,那麼多人反,漢統一了卻沒人反?
    因為秦的統一對舊勢力沒有徹底摧毀。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大洗牌,都是一次變革。 為什麼這樣說? 蛋糕就這麼大,舊勢力拿著不放,新階層自然不樂意,新階層想擠進來,要麼雙方妥協,要麼通過戰爭。
  • 本來諸侯們各安本分,為何鄭國首先跳出來,挑戰周天子權威
    最早挑戰周天子權威的人,是鄭國第三代國君鄭莊公。那麼,本來周朝秩序好好的,大家各安本分。為什麼鄭莊公要開這個頭,打開潘多拉盒子,造成天下大亂呢?鄭武公心裡很不平衡,於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四處徵伐,開疆闢土,鄭國因此開始強盛。周平王眼見鄭國強大,當然害怕鄭國尾大不掉,想有所作為。可是他自從東遷後,天子威嚴已經大不如前。很多時候,還要靠鄭武公這樣勢力強大的國君來幫忙樹威。所以,他也就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鄭武公打著他的旗號,到處攻伐別國。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最近隨著《大秦賦》的熱播許多的網友產生了對當時時期的好奇心,也有不少的網友對於大秦帝國的統治手段有了一些了解,但今天罈子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並不是秦始皇,而是在歷史中被人搶了地盤又奪了位子的周天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 兩個楚懷王,卻只有半個能用,一個半都是無用之人
    歷史上有兩位楚懷王。一個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熊槐,輕信人言,被騙後客死在秦;另一個是秦末的熊心,被各位起義領袖立為「楚懷王」,後來被尊為「義帝」,是「亡秦」戰爭中的精神領袖,後為項羽謀殺。後人為了對這兩人進行區別,也常稱熊槐為「前懷王」,稱熊心為「後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