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秦的統一對舊勢力沒有徹底摧毀。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大洗牌,都是一次變革。
為什麼這樣說?
蛋糕就這麼大,舊勢力拿著不放,新階層自然不樂意,新階層想擠進來,要麼雙方妥協,要麼通過戰爭。
秦滅六國也是一次革新,是秦國制度,新興郡縣制對舊有分封制的挑戰。
最終秦國勝出,但是秦始皇大量保留了六國舊貴族以及依附他們的遊俠勢力,這些人都是社會的所謂精英階層,他們有各自的勢力,盤根錯節,他們對大秦奪走了自己的利益耿耿於懷,他們再忍耐,在等待時機。
秦末,舊貴族勢力陳勝吳廣一聲吶喊,讓這些舊勢力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投奔陳勝,企圖借陳勝勢力復國,恢復他們往日的宏光。
為什麼我多次說秦末的動亂跟後世的動亂都不一樣,因為他們代表的階層是不同的。
這些六國舊貴族紛紛復國,安於享樂,置陳勝安危於不顧,醜陋嘴臉盡顯。
但是歷史大趨勢不可阻擋,雖然項羽進行了分封,但是大家對這一次的利益分配不滿意,戰亂重起。
這些人哪裡管百姓死活,仔細看看那段歷史吧,太多太多的不一樣。
最終楚漢戰爭徹底摧毀了六國舊貴族勢力,天下洗牌徹底了。
這就是為何,到了漢代沒人反了,因為反不動了。
多讀讀歷史,會發現,歷史中很多的起義,並非活不下去而造反,更多的是別有用心者的煽動,而這些別有用心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勢力。
要明白一點,只要有足夠的煽動性,就能風起雲湧,因為在歷史長河中,社會的發展是逐步完善的,任何時代都有缺陷,都會有大量的不滿足現狀者存在,他們忍耐,老百姓哪敢造反?
除非有人煽動,老百姓的積怨被撕開,一發不可收拾。
秦末就是如此,本來秦國統一是好事,缺陷在於,工程有點多,到了而是,法網織的太密,大家難以承受。
這個時候,陳勝一煽動,自然有人跟隨!
楚漢戰爭的淘汰,舊貴族勢力被粉碎,無力抗衡,自然漢初可以平穩過度。
看歷史要明白一點,太平不一定人民就過得很好,亂世也不一定是暴政引起的。
比如蒙元為何能統治華夏百十年,就是蒙元摧毀了漢民族的脊梁,短時期內無人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五胡亂華為何持續數百年?漢民族強盛的時候抵抗一個民族依然綽綽有餘,為何多個政權並立,力量分散反而難以應付?就是因為漢民族主體階層被大量摧毀,短期內難以形成抵抗力量。
看歷史我們要明白,古代的時候,民族感是特別強的,並非我們現在的感覺,滿清為何能順利統治中國?
前期他們打著為君父報仇的旗號,贏得支持,要明白,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是勢不兩立的,明朝官員寧可引清兵入關為皇帝報仇也不會讓江山落入流寇手中。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剛開始是贏得了南明朝廷的一致稱讚的,後來滅了流寇,滿清入主中原,才發現請神容易送神難,滿清統一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這些人自然要找人背鍋,吳三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被罵為漢奸的。
除了屠殺之外,他們籠絡了大批的漢民族主體力量,自然而然的,抵抗力量就削弱了。
歷史很複雜,歷史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