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統一了,那麼多人反,漢統一了卻沒人反?

2021-01-09 騰訊網

因為秦的統一對舊勢力沒有徹底摧毀。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大洗牌,都是一次變革。

為什麼這樣說?

蛋糕就這麼大,舊勢力拿著不放,新階層自然不樂意,新階層想擠進來,要麼雙方妥協,要麼通過戰爭。

秦滅六國也是一次革新,是秦國制度,新興郡縣制對舊有分封制的挑戰。

最終秦國勝出,但是秦始皇大量保留了六國舊貴族以及依附他們的遊俠勢力,這些人都是社會的所謂精英階層,他們有各自的勢力,盤根錯節,他們對大秦奪走了自己的利益耿耿於懷,他們再忍耐,在等待時機。

秦末,舊貴族勢力陳勝吳廣一聲吶喊,讓這些舊勢力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投奔陳勝,企圖借陳勝勢力復國,恢復他們往日的宏光。

為什麼我多次說秦末的動亂跟後世的動亂都不一樣,因為他們代表的階層是不同的。

這些六國舊貴族紛紛復國,安於享樂,置陳勝安危於不顧,醜陋嘴臉盡顯。

但是歷史大趨勢不可阻擋,雖然項羽進行了分封,但是大家對這一次的利益分配不滿意,戰亂重起。

這些人哪裡管百姓死活,仔細看看那段歷史吧,太多太多的不一樣。

最終楚漢戰爭徹底摧毀了六國舊貴族勢力,天下洗牌徹底了。

這就是為何,到了漢代沒人反了,因為反不動了。

多讀讀歷史,會發現,歷史中很多的起義,並非活不下去而造反,更多的是別有用心者的煽動,而這些別有用心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勢力。

要明白一點,只要有足夠的煽動性,就能風起雲湧,因為在歷史長河中,社會的發展是逐步完善的,任何時代都有缺陷,都會有大量的不滿足現狀者存在,他們忍耐,老百姓哪敢造反?

除非有人煽動,老百姓的積怨被撕開,一發不可收拾。

秦末就是如此,本來秦國統一是好事,缺陷在於,工程有點多,到了而是,法網織的太密,大家難以承受。

這個時候,陳勝一煽動,自然有人跟隨!

楚漢戰爭的淘汰,舊貴族勢力被粉碎,無力抗衡,自然漢初可以平穩過度。

看歷史要明白一點,太平不一定人民就過得很好,亂世也不一定是暴政引起的。

比如蒙元為何能統治華夏百十年,就是蒙元摧毀了漢民族的脊梁,短時期內無人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五胡亂華為何持續數百年?漢民族強盛的時候抵抗一個民族依然綽綽有餘,為何多個政權並立,力量分散反而難以應付?就是因為漢民族主體階層被大量摧毀,短期內難以形成抵抗力量。

看歷史我們要明白,古代的時候,民族感是特別強的,並非我們現在的感覺,滿清為何能順利統治中國?

前期他們打著為君父報仇的旗號,贏得支持,要明白,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是勢不兩立的,明朝官員寧可引清兵入關為皇帝報仇也不會讓江山落入流寇手中。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剛開始是贏得了南明朝廷的一致稱讚的,後來滅了流寇,滿清入主中原,才發現請神容易送神難,滿清統一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這些人自然要找人背鍋,吳三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被罵為漢奸的。

除了屠殺之外,他們籠絡了大批的漢民族主體力量,自然而然的,抵抗力量就削弱了。

歷史很複雜,歷史很有意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真的沒能力,只是摘桃子?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但要說滅六國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客觀的,這就陷入了孤立片面的唯心史觀。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而併入於秦,然而不曾想山東諸侯並起,導致秦二世而亡。接下來便是楚漢爭雄,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從而建立了大漢朝。但是這一次的東漢王朝卻並非如秦朝那般短命,前後延續了近二百年的時間。
  • 秦用百年統一六國,為何很快就滅亡了?主要是秦始皇的四大失誤
    但是,法家思想「嚴而少恩」,行事過於苛嚴殘酷,又疏於人際關係,因而用以治國的弊病比較多。司馬談說法家「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法家思想可以指導秦國打天下,而不能長用治天下,這也是被歷史實踐證明了的。
  • 秦統一過程中有多殘忍,滅亡之時的報復就有多大
    作為歷史最早的統一王朝,秦始皇嬴政在統一過程中,製造了無數的慘案血案,導致了數百萬人的直接傷亡。等到秦始皇一死,秦王朝也走到了終點,先前被打壓的東方六國,展開了最血腥的報復,整個社會結構和人員組成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秦始皇統一過程中的斬首數據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到底殺了多少人,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數據,也不可能有確切的數據。
  • 秦的統一與其覆滅
    統一了天下的度量衡,並且在度量衡器上,刻上詔書。在戰國時各國所用的錢制極不一樣。當然圓錢最為方便,秦就一律採用圓錢,以半兩重為標準,錢文是「半兩」二字[21]。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便在各國舊地屯戍重兵,以防反叛。並將收到的六國兵器,鑄成了十二個巨大銅人,排列在宮庭前部。這十二個銅人都是胡人的容貌和服裝。(可能是斯克泰人的容貌和服裝。
  • 戰國4公子名揚天下,為何秦國沒出這樣的人?這才是秦統一的關鍵
    隨著時間推移,到了戰國時代幾百個國家僅剩下了齊、楚、秦、燕、韓、趙、魏這7國存在。公元前221年,秦一口氣消滅了其他6國,最終統一了天下。雖然秦笑到了最後,可到了戰國時卻出現了這麼個奇怪現象:魏無忌、趙平原、楚春申君、齊孟嘗這4大公子沒有1個來自秦國。戰國時,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這4大公子有權有勢,同時又才華橫溢,而且一心為國家,手下還養了不少的門客。
  • 「96110」全國統一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專線來啦!
    「96110」全國統一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專線來啦! 為方便群眾識別和確認,全面提高電信網絡詐騙預警勸阻效能,全力減少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在公安部的統一部署下
  • 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在《反分裂國家法...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慄戰書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對於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 楚國坐擁戰國中最大的領土,幾乎全佔南方,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滅秦的兩大主力劉邦與項羽,都是楚人。而項羽就是當年秦始皇滅楚時楚國主帥項燕的孫子。那麼,如此強大的楚國,即使秦始皇也要以全國兵力全力應對,在亡國後尚且有傾覆秦朝的力量,為什麼當年就沒能統一天下呢?其實,楚國的國土面積雖大,但在當時來說,卻算不上什麼非常好的因素。
  • 臺灣拋神奇民調:67%臺民眾願為「反統一」而戰
    島內親綠機構「臺灣民主基金會」在19日公布一份民調,聲稱「至少有55%民眾願為『臺獨』上戰場,甚至有67.7%願為『反統一』而戰」。對此,臺灣知名作家王豐酸諷,臺當局「國防部」何不直接對這些人募兵就好?
  • 李斯特關稅同盟能讓德國統一 歐盟為什麼不能讓歐洲統一?
    李斯特關稅同盟的成功案例歐盟在建立之初被視為世界上唯一能夠挑戰美國霸權的聯盟,然而在英國退歐和新冠肺炎的無情打擊之後,歐盟呈現給人的是四分五裂的景象,在世人看來現在就分崩離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歐盟根本沒有將歐洲統一在一起的可能性。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為什麼人們常常忽略統一中原的晉武帝?
    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到公元279年中原再次統一,95年的中原動亂終於再次恢復平靜。不同以往的是這位統一中原的皇帝沒有像秦始皇那樣聲名遠播,也沒有像隋文帝那樣受人敬仰,更多的是我們好像忽略了他,甚至不願提起他的朝代,但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扒扒史料,以後人的視角看一下這位被人忽略的晉武帝司馬炎。大概是當老闆的都比較勞累,也可能是司馬懿比較注重養生。
  • 韓國禁發反朝傳單遭聯合國人權報告員指摘,韓統一部:遺憾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月17日,韓國統一部就聯合國朝鮮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託馬斯·奧赫亞·金塔納「建議韓方重新考慮實施《禁止散發反朝傳單法》」一事表示遺憾。 據韓聯社17日報導,金塔納16日稱,韓國《禁止散發反朝傳單法》在多方面嚴格限制了眾多「脫北者」和公民團體的活動,建議相關民主機構在法案正式實施前根據合理程序重新考慮。
  •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都在幹什麼?
    公元前230年,嬴政開始統一六國,此時他剛滿30歲,花了10年時間,到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那麼在十多年後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們此時正在幹嘛呢?嬴政滅楚的時候,他已經53歲,也許是親眼看到了楚國滅亡的慘劇,因此他立志反秦,項梁等人起義時,雖然他已經七十多歲,仍然趕去投奔,成為起義軍智囊。2、劉邦集團沛縣原屬於宋國,後來魏楚齊三國瓜分了宋國,沛縣被劃給了齊國。五國攻齊時,齊國連丟72城,魏國佔領了部分土地,沛縣便在其中。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天下,為何劉邦僅用幾年就統一全國
    但秦國圓夢用了「六世」,劉邦卻僅用了幾年,這是為什麼呢? 6.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異人,本是趙國質子,卻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王。他在位僅僅三年,沒有統一六國。 在秦莊襄王后,秦國迎來了偉大的秦始皇。秦始皇的故事幾乎眾人皆知。
  • 秦國統一以後六國人紛紛造反,漢朝統一以後何啥卻無人造反?
    在戰國中後期的一段時間內,秦國通過發動戰爭不斷地兼六國進而又增加六國百姓對秦國的反動情緒,因為是人都會有感情,人人都有家國情懷,人人都會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者踐踏,導致人人因此成了亡國奴,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不僅是恥辱也是恨。因而六國的老百姓肯定會對侵略者存有抵制和痛恨的情緒。
  • 從年幼君王到千古一帝,嬴政完成了秦統一天下的夙願
    天下走向統一帝國的趨勢逐步明顯,正是在這種大趨勢中,秦以它特有的條件順應了天意,逐一消滅了列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秦帝國。 秦統一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大秦賦》李斯歷史原型:輔助嬴政統一六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雖然不是貴胄家庭但也還算富裕。家裡有漂亮的妻子,乖巧的兒子,李斯自己也是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原本這一家三口過得還是很幸福的,但是有一天李斯吃壞了東西拉肚子,他看到了在茅廁吃糞便的老鼠。讓他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吃糞便的老鼠聽到人的聲音就嚇得躲起來,而偷吃糧食的老鼠卻一點都不害怕人呢?
  • 這才是秦統一天下的真正原因,看完驚呆了!
    若說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那麼,為何偏偏是地處西陲之秦呢?每論至此,很多人會自然而然想到,商鞅變法,它讓秦國實現了超級逆襲,那麼,戰國時期,變法而圖強,僅僅只有秦國嗎?實際上,若對變法有所了解的人,不難發現,開啟變法圖強之先河的,那是魏國的開國之君,文侯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