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為何寧願在秦國為囚而終,都不願意回國當王?

2021-02-23 老吳嘮歷史

楚懷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在他執政初期,楚國的經濟和軍事都非常強大,與當時風頭正健的齊國和秦車並列諸侯三強。那麼,楚懷王是如何走到被秦國俘獲,有家不能回的境地?他最後已經逃脫了,為何又回到秦國呢?

(楚懷王劇照)

想要知道答案,必須先了解下楚懷王這個人。

一、英明神武的楚懷王。

後世一提到楚懷王,就說他是個淫奢好逸的昏君,原因嘛,就是寵幸妖妃鄭袖和佞臣子蘭等人。而對於良臣屈原卻百般排斥,以至於國事日非,他卻不自省。

其實,楚懷王開始也不是這樣的。

公元前328年,27歲的楚懷王繼承了王位,他很快理順了政務,並尊賢任能,從諫如流。這樣一來,楚國人才濟濟,楚國大業也蒸蒸日上。同時楚懷王針對時弊進行了一系列變法和改革,因此強大的楚國一片生機盎然。

國泰民安後,楚懷王開疆拓土,先率大軍攻打魏國,直到魏國同意割讓8座城池才收兵;緊接著又以絕對的實力讓趙國和魏國歸順於他,並聯合燕、趙、魏、義渠、齊、韓攻打實力強大的秦國。

很快,在楚懷王的指揮下,齊楚聯軍攻下了秦國的曲沃,也就是斷了秦國東出的路。

二、貪婪愚蠢的楚懷王。

見識了齊楚聯軍的強大後,秦惠文王深感壓力山大,但他又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就在這時,國相張儀毛遂自薦,願意去楚國走一趟。

張儀作為使臣帶著厚禮見到楚懷王后,表示只要他和齊國斷交,秦國就割讓600裡地給楚國。

楚懷王雖然能幹,但人卻貪婪,這優厚的條件讓他頓時動了心,不光視張儀為上賓,還立刻寫了封信給齊國,表示和他們斷交,並在信中把齊國國君狠狠罵了一頓。

既然目的達到了,張儀便起身回秦國。楚懷王趕緊派使臣與他一道去秦國接收土地。不曾想張儀回到秦國卻閉口不提割地的事。楚懷王怕他還有疑慮,所以再次寫信痛罵了齊國一頓,並表示永不結盟。

在楚使的催促下,張儀才不情不願地說,他家秦王賞賜的是6裡地,願意就拿去。

楚使無法,只得向楚懷王匯報。楚懷王這才知道他被張儀耍了,氣得立刻整軍攻打秦國。然而秦國已經與齊國結盟,楚懷王不但沒有報仇,還被他們攻陷了四座城池。

由於楚懷王沒有遵守盟約,韓、趙、魏等國也拒絕與他結盟。被孤立後的楚國四面受敵,國力進一步凋敝。

(張儀劇照)

三、進退兩難的楚懷王。

公元前299年,秦國國君已經是秦昭襄王,然而楚國依然是秦國吊打的對象,這次,秦昭襄王輕而易舉又奪取了楚國8座城池。被逼無奈的楚懷王,只得向齊國求和,並把太子熊橫送到齊國為質。

秦國得到消息後,立刻給楚懷王寫了封信,聲言以前秦楚兩國在黃棘立下盟約後,兩國如兄弟般友愛。後來是楚國太子凌辱誅殺了秦國貴族,又連個招呼也不打就跑回楚國,秦國這才攻打楚國是我。現在聽說貴國派太子到齊國做人質,想到秦楚本是姻親之國,又是友邦關係,有什麼誤會解除不了呢?這樣吧,我們在武關相見,並好好談談,再結盟而歸,你看如何?

楚懷王拿著信就像拿著一塊燙手的山芋。去吧,實在被秦國騙怕了;不去吧,會不會秦國以此為由,又吊打楚國?

大臣們也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昭睢為首的老臣,堅決不同意去。認為秦國有吞併天下的狼子野心,去了必定兇多吉少。還一派是以公子蘭,也就是楚懷王的次子為首的王族們,極力支持楚懷王去。他們認為這是秦昭襄王的誠意,怎麼可以拒絕呢!

楚懷王也覺得按親戚來算,秦昭襄王他媽還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呢,而秦昭襄王也算得上是外甥,好歹都是親戚,還能對自己下黑手?所以在公子蘭等人的鼓動下,他帶著不多的隨從,就去了武關。

(秦昭襄王劇照)

四、寧死不屈的楚懷王。

秦昭襄王早就派了人馬埋伏在武關,所以楚懷王一走進埋伏圈,就被控制了,隨後被劫持到鹹陽。

當楚懷王被帶到秦昭襄王面前時,秦昭襄王對他相當冷淡,完全沒有對諸侯王該有的禮節。秦昭襄王要挾他,如果割讓巫和黔中兩個城市,就放他回楚國。

被騙了一次又一次的楚懷王怒不可遏,堅決不答應秦昭襄王,於是被囚禁了起來。

秦國又公然對楚國表示,只要同意割讓巫和黔中,就放他們的大王回國。

楚國大臣在短暫的慌亂後,迅速冷靜下來,向外宣稱楚懷王暴病身亡。然後去齊國迎回了太子熊橫。在大臣的擁立下,熊橫繼位,是為楚頃襄王。

這就像明朝的明英宗一樣,人未死國君之位卻易了主。人質的價值瞬間貶值,秦昭襄王見要挾失敗,不禁大怒,於是率兵打楚國,又奪了16座城池。

由於楚懷王的價值已經失去了,看管也就沒有那麼嚴密了。楚懷王瞅了個機會倉皇而逃,打算逃回楚國。

遺憾的是,秦軍發現他出逃後,很快封鎖了通往楚國的道路。

楚懷王只得抄小路到趙國,可惜此時趙武靈王已經去世,而新君根本不願意招惹是非。楚懷王無奈只得又逃往魏國,然而最終沒能逃出秦軍的追捕。

楚懷王深知再無可能逃生,飽受絕望和痛苦折磨的他,很快就病逝了。

秦昭襄王得知後,便讓使臣把楚懷王的屍體送回了楚國。

此時的楚國已經被秦國打得服服貼貼。面對冤死的楚懷王,竟一點脾氣也沒有。

秦昭襄王大概覺得過意不去,於是在宛邑和親,讓楚頃襄王迎娶了秦國貴族的女子為皇后,自此秦楚再次結盟,友好往來。

這樣看來,楚懷王並不是寧可在秦國為囚,也不願在楚國為王,而是沒有一個收留他,他也回不去了。

楚懷王這個人,和唐朝的唐玄宗有得一拼,前期勵精圖治,後期昏庸無能,導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不過,楚懷王的昏庸又有所不同,他主要是太容易受騙,尤其是受秦之騙。

楚懷王是戰國時期最有名望的君王之一。楚懷王即位前,楚國前面的幾個君王已經給楚國積攢下了深厚的國力。尤其是其父楚威王,曾派兵大敗強大的齊國,奪得了江淮之地。此後,楚國在東方再無對手。

楚懷王即位以後,繼承先王遺志,大敗衰落中的魏國,迫使魏國、韓國依附於楚。同時,由於齊國與楚國結盟,東方各諸侯國組成了合縱聯盟,襲秦至藍田,秦國被迫獻上煮棗向楚國求和。在這個聯盟內,楚國是最強大的國家,楚懷王自然就成了聯盟的合縱長,頗有春秋時期霸主的意味。

可以說,在楚懷王前期,楚國對外的徵伐大多都是成功的,楚國也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的楚國,不僅是各諸侯中國土最大的國家,兵鋒也非常強盛,北方各國無不趕到震懾。

公元前313年,秦國縱橫家張儀遊說楚懷王,勸楚懷王與齊國斷盟。作為回報,秦國將送上六百裡土地給楚國。張儀是戰國時期最厲害的縱橫家之一,在他的忽悠之下,楚懷王果然與齊國斷盟。齊楚斷盟以後,秦國食言了,不再提六百裡土地的事,而是侮辱性地給了六裡地。楚懷王惱羞成怒,衝忙派軍隊進攻秦國,結果被秦國打敗。

魏國、韓國見到楚國失敗,就趁機擺脫了楚國的控制,並進攻楚國的北部,楚國在中原地區奪得的土地全部被魏、韓兩國瓜分。秦國背信棄義以後,楚懷王三次伐秦,由於魏、韓等國的破壞,最終大敗而歸。楚國失去了大國地位,合縱聯盟也破裂了。

公元前299年,秦國故伎重演,誘騙楚懷王到秦國武關會盟。對於秦國的把戲,楚懷王還是沒有防備,最終在武關被秦國扣押,被擄入秦都,楚國蒙受奇恥大辱。

楚懷王被抓以後,楚國擁立太子做了楚王,即楚傾襄王。楚傾襄王也是一個無道昏君,楚懷王好歹能力還比較強,而傾襄王則是既無德又無能,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導致楚國進一步衰落。而對於被囚禁在秦國的楚懷王,傾襄王也是不聞不問,更沒有試圖救回楚懷王。

而楚懷王被秦國囚禁的時候,秦國要求他割地,承諾割地以後就放了他。不過,這個時候楚懷王倒是清醒了,再也不上秦國的當。任憑秦國怎樣對待他,他始終沒有妥協。從這一點來看,楚懷王也不失君王風範,即便是困難之際。

當然,楚懷王被囚禁在秦國以後,並不是不選擇逃跑,而是根本沒有逃跑之路。對於回楚的道路,秦國早已封死,楚懷王無法直接逃回楚國。不過,楚懷王還是一直沒有放棄逃跑。有一次趁秦不備,逃到了趙國,但是趙國害怕惹來災禍,不敢收留他。走投無路的楚懷王又準備逃往魏國,但是卻被秦國的追兵追上了,又被抓回了秦國。一年以後,楚懷王悵然而逝。

相關焦點

  • 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一說起楚懷王熊槐,給人們的印象那真箇是昏庸無能,不僅被張儀欺騙,還輕率赴約被秦國給囚禁了起來,最後是客死他鄉。可以說,楚懷王就是昏君的代名詞。問題來了,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他又為何會成為司馬遷筆下一無是處的昏君呢?
  • 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曾經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
    在《史記》、《楚世家》、《樗里子》、《甘茂列傳》等許多地方,都記載著楚懷王的形象,印象中楚懷王是一位昏庸之人。然而,記載地點多,並不代表楚懷王處處能唱主角。細說起來,《史記》中,楚懷王唱主角的地方有三處,司馬遷老先生都不惜筆墨,對楚懷王的所作所為作了大量記載和描寫。首次演唱主角的楚懷王,是張儀。
  • 拿起就放不下的歷史二人轉:忽悠!接著忽悠!——楚懷王與張儀
    廢話,再怎麼打也不可能傷及舌頭啊。   「足矣!足矣!」只要舌頭在,一切都OK。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張儀輾轉來到秦國,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混得風生水起,居然當上秦國的相邦。   他這次回到故地,不是想報復當年暴揍他的人,而是整個楚國。
  • 張儀:一往情深愛秦國,翻臉不認懟前任
    張儀的老婆,見他被揍成了這個樣子心疼的不行,勸他:階級都固化了,別再讀書遊說,別想著一步登天了,耐下性子,慢慢爬吧。張儀的老婆挺有見識,就張儀的品行和窮困的家境,還願意和他在一起,看來是真的愛上了張儀的才華。這麼說起來,張儀比蘇秦好一點,至少他妻子是心疼他的,而蘇秦落魄的時候,一個願意支持他的都沒有。
  • 為何在國外打工的華人,寧願刷碗也不願回國發展?華僑:我願意!
    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家被迫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籤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失部分主權。還有很多中國人被送去歐洲做勞動力。從那時候開始,歐洲就進入了很多華僑。國外華僑產生的原因後來中國衝破資本主義國家的束縛,但仍然有很多中國人選擇去歐洲。有的是為了去賺大錢,有的也是被逼無奈。畢竟中國的家鄉情懷還是比較深的。
  • 商於之地,楚懷王終生之痛,從此地開始!
    張儀從楚國回到秦國後,故意從馬車上摔下來,摔斷了腿,看上去挺嚴重的。大夫瞧過後,說是三個月都不上朝。 楚懷王羋槐一心想著張儀答應的給他的商於600裡土地,聽說張儀從馬車上摔下來,不能秦王匯報這件事。
  • 「名人百科」一代帝王,客死他鄉——楚懷王
    楚國正在考慮和齊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秦國便派遣說客張儀遊說楚懷王,說:「我們秦國的大王願意和您修好,一起對付齊國。為此,我們秦國願意割六百裡地的國土給您。」楚懷王覺得這是個大便宜,馬上就準備同意。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是不講信義的國家,他的話必定有詐。您不要答應這件事。」「秦國割六百裡地的國土跟我修好,那我就別跟齊國好了,跟秦國好吧。」「可是其中肯定有詐啊!」
  • 從放牛娃到皇帝,兩代楚懷王的魔幻人生,結局都是被自己人弄死
    以如此廣袤之領土,如此強盛之國力,一國之君居然被秦國滯留在秦國三年之久,最後客死在秦國,這種事兒發生在小國身上,尚能理解,發生在堂堂楚國身上,實在是讓人費解。這件事根本原因並不在秦國,而在楚國本身,所謂虎狼之秦,虎狼的確不假,秦國人不講信譽,地痞無賴這些都不假,但問題是虎狼之秦,他們是要吃肉的,你楚國但凡是像點樣子,楚懷王也不至於客死秦國。
  • 為何魏美人見楚懷王時用扇子...
    歷史上的楚懷王叫熊槐,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楚懷王是禮樂文明培養出的最後一代國君。後楚懷王入秦被扣,死於秦國。 他曾經是楚國的最高統治者後,曾經顯赫一時。
  • 楚懷王為什麼真是因為天真才相信「割地六百裡」的謊言嗎?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著名的縱橫家張儀上演了戰國縱橫史上最有的一次「忽悠」:用「秦國割地六百裡給楚國」的謊言騙得楚懷王與齊國斷絕同盟。張儀的「忽悠」讓楚國後來遭到了秦國和齊國的聯合進攻,最終跌落出天下三大強國的行列。
  • 都說楚懷王愚蠢,但是他曾帶領楚國走向巔峰,險些一戰滅掉秦國
    然而,如此龐然大物的楚國,卻從鼎盛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滅亡。楚國為什麼會衰落至滅亡?那不得不提及楚國一個重要的統治者,楚懷王。在大多數人印象裡,楚懷王是一個昏庸愚蠢的君王。他多次被秦國矇騙,喪兵辱國不說,最後就連自個兒的性命也搭進去,被秦國幽禁直至老死。
  • 張儀是秦國的代表人物,鄭袖夫人讓楚王放了張儀
    張儀作為縱橫家庭的代表人物,有著縱橫家庭典型特徵的鮮明體現,一個接一個的「為陰謀說」、「戰略第一」,這一特徵是縱橫家庭安定下來的基本條件,無論是在與個人職業前景相關的重要歷史時刻,還是在他們雄辯的具體實踐中,都沒有任何地方反映出他們對「權力」理念的偏愛和欽佩。
  • 秦國與楚國乃是世仇,為何楚人劉邦滅秦後,老秦人不奮起反抗?
    雖然自秦惠文王起楚國與秦國便結為姻親,但在諸侯爭霸的年代,「兒女親家」的虛名顯然不如人口、土地來得實在。作為秦國霸業的最大對手之一,楚國也成為秦國一直以來打擊的對象。秦昭襄王時代,楚國國君楚懷王被秦國借談判之名誘騙至關中軟禁起來,最後客死他鄉。之後,秦國數次攻伐楚國,奪取楚國土地無算,秦楚之間的仇恨也愈來愈深。
  • 張子一怒而諸侯懼,居而天下息,秦國「戰忽局」才是頂級的戰忽局
    他雖然足不出戶卻能夠輕易左右天下大勢,他的弟子遍布列國,孫臏、龐涓、商鞅,蘇秦、張儀、毛遂,幾乎每一個弟子都是攪動天下風雲的大人物,尤其是今天要出場的這位張儀同志,不但深得鬼谷子縱橫之術的精髓,而且真正詮釋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絕佳技藝,這個技藝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叫做「忽悠」,所以很多網友戲稱張儀乃是「秦國戰略忽悠局的首席局長」。和其他國家動起嘴來根本「不講武德」,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勢利之徒。
  • 秦昭襄王東徵西戰,為秦國開拓疆土千餘裡,奠定一統基礎
    若論戰國時期在最久的君王定然有秦國秦昭襄王,他的一生傳奇精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秦國都有接觸貢獻。趙國想要幹預秦國內政,於是便尋了遠在燕國的質子秦公子嬴稷回國,迫於趙國的壓力和支持,嬴稷順理成章坐上王位。趙王本想脅迫十多歲的嬴稷完成馴服秦國的目的,不想確實為秦國尋了一位曠世明君,若是趙王早知如此,必然將嬴稷千刀萬剮。嬴稷繼位年少,便由母親楚國貴女宣太后羋月輔政,封宣太后兄弟魏冉為大將軍,統領秦國大部分兵權。
  • 重用客卿:秦國強大與能夠統一六國的秘密
    就「人和」而言,秦國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其人才戰略確實比其他諸侯國更勝一籌。       秦國的人才戰略與其他諸侯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他諸侯國基本上都局限於使用本國人才,即使重用外來人才,也只是個別君主,而秦國從秦繆公開始,幾乎歷代君主都想方設法吸引外來人才,努力為各國賓客營造發揮才能的環境。
  • 楚懷王被張儀連騙3次,楚國滅屈原自盡都與此有關,他為何這麼傻
    提起楚懷王,不少人都會說他太傻,因為他接連被張儀欺騙了三次。後來楚國覆滅、屈原投江自盡都與楚懷王被張儀騙有關。張儀雖然是縱橫家,口才非常了得,但能被他連騙三次的人,似乎確實有點傻。
  • 秦惠文王天生脾氣暴,上位後攻魏滅蜀敗楚,秦國一步步崛起成老大
    誰眼裡還有周王朝啊,各個國家都相互依賴,後來就都稱王了。這秦惠文王也跟著其他幾個國家,稱王了。當時呢,巴國和蜀國一直都在幹架,秦國不是強大嗎。他們一個個的都來巴結秦國,希望能夠得到秦國的幫助,但是秦惠文王當時有一點迷茫。為啥呢?因為當時是攻打蜀國的好時候,這蜀國國家雖然不強。但是糧食多啊,有大片大片的的土地種植糧食。
  • 伊闕之戰:白起的封神之戰,秦國為何能做到以少勝多?
    (4)秦國的外交政策 當時秦國的力量雖然已經壯大,但是還沒有碾壓六國的能力,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不斷向東擴張,趙國、魏國、韓國都受到了秦國的壓制,各國對秦國的壯大都產生了恐慌,於是形成了「合縱」,在齊、韓、魏、趙、宋五國盟軍的經過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秦國被迫歸還韓、魏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