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突然死在了沙丘,逆賊趙高奸臣趙高,合謀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由此開啟了秦帝國的滅國之路。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秦帝國會崩塌的如此之快,就連李斯在被趙高車裂前,就已經隱約能夠聽到秦帝國轟然倒塌的聲音。
不知道死時的李斯作何感想,自己本是楚國小吏,一生奮鬥只為博得功名利祿,也算是為大秦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到最後不但自己的功名利祿沒有保住,連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大秦也將轟然倒塌,那一刻面對死亡, 李斯說自己後悔了,早知今日還不如當年在家鄉東門遛狗玩呢。
只可惜世間沒有後悔藥,李斯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大秦,無數人的命運,因為他和趙高的弄權被徹底改變了,攪動天下的人,最終也會陷入到天下的漩渦中去。
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六國之人紛紛起義,反抗秦朝的統治,這裡面聲勢最大實力最強的,就是號稱亡秦必楚的楚國軍隊。
(01)倒黴的楚懷王
楚國又八百年歷史,要說最有名的恐怕還是楚懷王了,因為有屈原在,一個人的知名度,有時候 並不取決於這個人的功勞和事跡,一定要和某個名人聯繫起來,你自己才能出名。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憑弔屈原,順帶著總是能提起,屈原之所以這麼鬱悶,之所以投江,都是因為楚懷王,久而久之,楚懷王也就成了楚國歷史上普通人最熟悉的一個楚王了。
不過這個楚懷王也是真夠慘的,楚國在楚懷王的時代,已經是戰國後期,楚國赫然已經是大國威望,佔據著南部中國廣大的領土。
以如此廣袤之領土,如此強盛之國力,一國之君居然被秦國滯留在秦國三年之久,最後客死在秦國,這種事兒發生在小國身上,尚能理解,發生在堂堂楚國身上,實在是讓人費解。
這件事根本原因並不在秦國,而在楚國本身,所謂虎狼之秦,虎狼的確不假,秦國人不講信譽,地痞無賴這些都不假,但問題是虎狼之秦,他們是要吃肉的,你楚國但凡是像點樣子,楚懷王也不至於客死秦國。
這個很像當年的明英宗朱祁鎮,皇帝在戰場上被俘了,本來是如獲至寶,但很快瓦剌人就發現,這其實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因為大明朝立了新的皇帝,舊皇帝就變的一文不值了,瓦剌人想大賺一票的大人物,頓時變的一文不值,甚至一度想要殺掉這個累贅。
大明有了新皇帝,自然不想舊皇帝回來,但大明始終還是有人想著這個皇帝,始終都有一股力量,記得這個不是皇帝的皇帝。
結果明英宗最後回到了大明,雖然是被囚禁在皇宮大內,也總比在草原上風餐露宿強,甚至到了最後,他還成功的奪回了自己的皇位。
楚懷王也是一眼,秦國把他扣留在了秦國,是留是放,其實完全不是秦國能做主的,完全取決於楚國的態度,只可惜楚國的態度是所有態度總最差的一種。
楚國很快擁立太子熊橫繼位新君,對待楚懷王則完全是不置可否的態度,秦國其實也是處在左右為難的境地,楚懷王曾經逃跑,但最終還是被秦國抓了回去,但凡事楚國內部,哪怕是有部分然堅持營救楚懷王,事情都不會糟糕到這種地步。
但是很無奈,楚國的政治,一直都是有各大貴族把控的,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楚王,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鹹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你以為楚懷王的厄運就此結束了嗎,當然沒有。
(02)再次被害的楚懷王
楚懷王怎麼會再次被害呢,怪力亂神的事情昭烈君可是從來不說的,楚懷王能再次被害,主要是因為楚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楚懷王。
當你有一天在地裡放牛,突然有一天來了一群陌生的兵士,叫嚷著你的名字,請你回去當王,你心裡會怎麼想,很多人心裡大概都是懵的。
這個放牛娃同樣也很懵,放牛放的好好的,突然就變成了王,震驚之餘,才慢慢緩過神來,秦國的編戶齊民讓他變成了平民,但祖先的血脈迅速覺醒,因為這個放牛娃名叫熊心,是楚懷王的孫子。
把他找出來的是項梁,此刻正高舉楚國反秦的大旗,從項梁給熊心定的王號就能看出來,這從頭到尾就完全是徹底的利用而已。
楚懷王,正常人誰用這麼晦氣的名號呀,明知道死的那麼慘還用,目的就是利用楚懷王死的慘的事實,來激發楚國人反秦的仇恨和決心。
但對於熊心來說,這個名字實在是太不吉利了,很不巧的事,這個楚懷王最終也是被人弄死了,而且也是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有人懷疑楚懷王熊心的身份,這個從他的表現來看,顯然是真的,因為熊心的確是項梁扶植起來的傀儡,但是當項梁死了之後,很快就掌握可軍隊,可見他有相當強的號召力,只有貨真價實的楚懷王之孫,才能有這樣的決心和威望。
掌握軍隊之後,立馬就開始了楚國的傳統戲碼,內鬥。
他把最勇猛的項羽變成了宋玉的副將,派他們北上救趙,把實力弱小人,人看上去相對好控制的忠厚之人劉邦,派去西進攻打鹹陽,並且立下約定,誰打下鹹陽,誰就是秦王。
這很明顯就是排擠項羽和項氏一族,這簡直就是楚國的立國特色,貴族之間貴族和君主之前,總是不停的鬥來鬥去。
當年項羽的爺爺,在跟王翦相持的時候,突然後撤就是因為後方發生了對他不信任的事情,楚國都快亡國了,這樣的事還會發生,真實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呀。
項羽毫不示弱,直接砍下了宋玉的人頭,楚懷王無奈只得承認項羽的主帥地位,站在我們普通人的角度來講,項羽這麼做肯定是對的,但你要是站在楚國和懷王的角度,這不明擺著就是內鬥嗎,宋玉再不濟,起碼也是個高級將領吧,你把它就這麼殺了,實在是開了很壞的先例。
項羽在巨鹿徹底打敗秦軍主力,從此威震天下,沒想到劉邦比他先入鹹陽,但劉邦多雞賊呀,那還敢說先入鹹陽者為王這句話,乖乖的讓出了鹹陽城。
從劉邦在鴻門宴上狼狽逃走的那一刻起,楚懷王已經沒有一點點意義和價值了,六國的秩序徹底崩塌,新秩序徹底樹立,懷王的死只是遲早的事情。
很快,項羽的手下英布將熊心追殺至郴縣,弒於郴城窮泉傍,項羽實至名歸做了楚王,而且是西楚霸王,楚國暫時贏了,但熊氏一族卻徹底輸了。
(03)天下新秩序
秦末農民起義,看似熱熱鬧鬧,一團亂麻,但實際上可以明顯的分成三個階段,由此也引出了,秦末新秩序的建立。
第一階段是以陳勝吳廣為代表的平民造反,他們深受秦嚴苛法律之苦,因為秦帝國,把防禦的重心都放在了北方很南部,一時間平民造反蜂擁而至,秦帝國狼煙四起。
這裡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起義軍的將領周文,他率領十萬大軍迅速攻破函谷關,這可是東方六國多少年的噩夢呀,無數次秦國都是依託函谷關可進可退,東方六國只能望關興嘆。
但周文的部隊攻破了函谷關,八百裡秦川如入無人之地,很快就直逼鹹陽,驚魂甫定的秦王朝最後的一絲衛戍部隊擋住了周文,十萬大軍就這樣距鹹陽城近在咫尺。
機會稍縱即逝,反應過來的章邯終於發現了情勢危急,正在修建陵墓的他向朝廷建議,讓這些勞役工匠罪犯直接拿起武器,守衛鹹陽。
就這樣,章邯在短時間內集結了大量部隊,開始了反擊,農民起義軍也失去了最後的機會,短短六個月之後,陳勝吳廣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就被徹底消滅。
第二個階段,是六國王室後裔復國階段,從這個階段開始,秦末起義的性質就變了,從叛軍變成了六國,天下局勢又一次變成了,秦國和六國的戰鬥。
這個階段也沒有維持太久,隨著項羽南徵北戰,徹底擊潰秦軍主力,章邯投降,秦帝國轟然倒塌,以章邯為代表的軍功集團開始崛起,取代了六國復國過程中的王室貴族集團。
從此天下的局勢徹底變了,項羽是復了仇,但六國的王室也徹底失去了威望和號召力,在天下大亂中,大家認識到實力才是最重要的,經過兩次失敗的洗禮,一次是秦滅六國,一次是項羽打遍天下無敵手,徹底讓以血統高貴來定高下的秩序徹底過時了,從此一切都以實力為主,實力說了算,血統根本不算什麼。
劉邦更是徹底夯實了這個秩序,要是項羽贏了天下,多多少少還有點血統貴族的感覺,但是劉邦這個徹底的平民,終於讓所有所謂高貴的血統,統統都變成了大漢的子民,再也不會出現,一個放牛娃啥也不會,突然有一天就被拉去做了王這種情況了。
這就是天下的新秩序,從立楚懷王開始,到楚懷王被殺掉,看似短暫的時間,這中間天下的秩序規則,已經徹底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