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周刊丨《紙牌屋》的手牌和底牌

2021-02-08 新周刊

《紙牌屋》第三季於2月27日在Netflix網站上全部發布。第三季中,Frank將面臨種種掣肘:參眾兩院掌控在反對黨手中,黨內支持率低迷,要競選2016年總統候選人,外交上還要應對美俄衝突,與此同時他的妻子Claire也有了自己的政治藍圖,夫妻關係因而變得緊張起來,而兩人之前所做過的種種醜事無疑是他們政治生涯中的「定時炸彈」。

《紙牌屋》的走紅是大數據時代最經典的案例之一,它是用戶行為孵化出的電視劇,改變了內容生產的模式,也改變了人們看電視的習慣。


文/胡堯熙

《新周刊》第391期

主演凱文·斯貝西,導演大衛·芬奇,這樣的組合通常意味著一部衝擊奧斯卡的影片誕生了,但《紙牌屋》只是一部電視劇,即便在大量頂級電影導演紛紛涉足電視劇領域的現狀下,《紙牌屋》的出現還是令人驚異。它不在公共電視臺上播放,也不現身HBO或者Show Time這樣的有線電視網,它只在網絡上播放,並且它還改變了美國人收看劇集的習慣,不用在每周的一個固定時間守候自己心儀的劇集,只要觀眾願意,可以在網絡上一次性看完第一季的全部13集。對於美劇產業和觀眾而言,這都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歷史時刻。

《紙牌屋》是不是一部完美的電視劇?至少美國主流媒體的意見很不統一,《紐約郵報》的意見就認為,從劇本質量而言,《紙牌屋》比不上AMC和HBO正在播放的幾部熱門劇。對於海外觀眾而言,不熟悉美國政治制度的人很難從中獲得觀看的樂趣,就拿公共電視臺播出的作品對比,《白宮群英》也是政治劇,但它淺顯易懂,觀眾可以從每集的故事中了解到美國的三權分立如何運作,如總統幕僚各自的職責、高院大法官的提名程序,還可以看到一個政客要想進入國會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白宮的新聞發言人在幫總統擬定發言稿時需要遵守哪些規則,這些政治科普式的內容對觀眾進入故事的語境有很大幫助,但在《紙牌屋》中它們並不存在,它只是專心地聚焦政治黑暗面。《紐約郵報》甚至還搬出了律政輕喜劇《波士頓法律》,它也在構建故事衝突的同時為觀眾進行了一次普法教育,看完劇集的觀眾基本上可以熟練掌握起訴、上訴的全過程,知道地方法院、巡迴法庭、最高法院各自的功能,各州對死刑的不同態度以及原因,如果觀眾實在對司法程序一無所知,至少還可以明白哪些案件需要陪審團參與,哪些可以由法官一錘定音。

類似的媒體意見都試圖在說明一個事實,《紙牌屋》的誕生過程和播出方式遠遠比劇集本身更值得細究。


一部電視劇能否獲得電視臺預定,能否長壽,這個創意和博弈並存的過程就像一局漫長的賭局,結果取決於底牌。

《紙牌屋》的牌面無疑就是凱文·斯貝西和大衛·芬奇,前者拿過奧斯卡,後者無限接近過奧斯卡。這個牌面固然不差,但其他劇集也各自握有漂亮的手牌,《大西洋帝國》有馬汀·斯科塞斯坐鎮,《傲骨賢妻》有雷德利·斯科特從旁協助,《紙牌屋》並不佔有優勢,更何況漂亮的手牌不一定能保證最後的勝利,有史匹柏壓陣的大製作《史前新紀元》就遭遇了被腰斬的命運。一部電視劇能否獲得電視臺預定,能否長壽,這個創意和博弈並存的過程就像一局漫長的賭局,結果取決於底牌。

從故事而言,《紙牌屋》改編自BBC拍於1990年的一部同名電視劇,在老版中,故事描寫一個文雅卻瘋狂的保守黨首席黨鞭如何在議會中奮力廝殺,最終成為英國首相。《經濟學人》注意到了這一點,它提出的疑問是,要把英劇中的人物改頭換面放到美國的政治生態中註定困難重重。即便是最有權勢的美國黨鞭、議長甚至總統,也不可能像英國議會體系中多數黨領袖那樣,擁有近乎專治的絕對權力。既然改編工作如此繁瑣,出品方Netflix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劇本作為自己的重頭作品?

Netflix這樣的公司以前在中國絕跡,以後也不會再出現,中國觀眾擁有盜版,擁有BT種子和網盤在內的各種在線影視資源,一個在線租賃DVD的公司根本不可能在13億人中找到它的目標受眾。但在北美,Netflix已經連續多年被評為最受歡迎網站,它的創立初衷很簡單,為那些喜歡看電影但又懶得退還DVD的懶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用戶在網上目錄挑選自己喜歡的影碟,隨後有專人遞送DVD,你觀賞完畢後,他們會上門回收。經過多年的發展,Netflix也擁有了在線視頻服務,用戶可以通過PC、iPad、手機等終端在Netflix的網站上通過流媒體觀賞自己喜歡的劇集和電影。在北美的流媒體下載市場上,Netflix獨佔榜首,擁有33%的市場份額,最接近它的是另一個巨無霸亞馬遜,但它只有1.8%的份額。流媒體固然開拓了Netflix的業務廣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藉此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當2900萬註冊會員的數據匯聚到一起,他們對演員的喜好,對劇集的品味就成為一部劇開拍的最大理由。

在《紙牌屋》籌備初期,Netflix的執行長裡德·哈斯廷斯說,他們通過數據分析才決定翻拍廣受大眾喜愛和評論家讚賞的《紙牌屋》,在決定製作班底時,他們在數據中發現喜歡老版《紙牌屋》的人大部分都是凱文·斯貝西的影迷,他們同時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作品,董事會因此得出結論,毅然投資1億美元邀請上述兩人翻拍兩季共26集的《紙牌屋》。在劇集推出後,Netflix的股價上升到每股190美元,市值突破106億美元。


Netflix知道每個用戶在觀看視頻時按下暫停鍵或停止觀看或快進的數據,數據分析者就能很輕易分析出一部電影的笑點和尿點。

所有的數據背後隱藏的都是用戶的行為模式和需求,如果說亞馬遜在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層面處於頂端,那麼作為美國最大的視頻點播服務商,Netflix至少在掌握用戶觀影習慣數據方面走在了所有公司的前面。各種看似不經意或偶然的用戶行為在規模化之後都能成為一個數學模型中的一部分。Netflix的用戶數據收集事無巨細到了誇張的地步,它知道每個用戶在觀看視頻時按下暫停鍵或停止觀看或快進的數據,如果大多數人在相近的時間段做出同樣的行為,數據分析者就能很輕易分析出一部電影的笑點和尿點。

當然,無論電影或電視,在數據層面都是一個複雜的載體,同樣一部《黑鷹墜落》,它的粉絲有可能是軍事迷,有可能是動作片迷,或者還包括伊萬·麥克格雷戈的影迷,大家喜歡它的理由各不相同。怎樣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數據的潛在差異,這是Netflix一直在致力解決的問題,這要求它有更精確的用戶行為算法,在數學的概念中,它被稱之為SVD(奇異值分解)。在這種數學模型下,用戶喜歡的不再是某部電影,而是擁有不同的喜好分支,你熱愛動作片,而你的朋友喜歡湯姆·克魯斯,這時剛好有一部叫《碟中諜》的電影,它是動作片,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你和你的朋友都喜歡,但原因不同,SVD的任務就是找出其中的不同。

SVD並沒有得到太多數學家的認同,一致的看法是,它是一個很好的數學模型,但還太粗糙,不過,在Netflix的線上評價機制和龐大的用戶量之下,作為重要的底牌,它還是為《紙牌屋》的誕生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就像Netflix的媒體負責人喬納森·弗裡德蘭說的那樣:「我們知道人們在Netflix上觀看什麼內容,而且根據人們的觀看習慣,我們有能力去了解一部劇集的受眾人群很可能會有多大,對此我們有高度的信心。」


在大數據的支撐下,Netflix有機會成為像HBO那樣的收費電視頻道,不同的是,它存在於網絡上。

一次性地在網絡上發布《紙牌屋》第一季的所有內容,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冒險,它意味著Netflix把所有決定權都交到了觀眾手中。這當中隱藏的風險是,如果《紙牌屋》不受歡迎,Netflix無法像NBC或者其他公共電視臺一樣,果斷腰斬劇集以彌補廣告和收視損失,畢竟,它已經為此掏出了1億美元。但風險和收益總是成正比,一旦成功,這家以租賃DVD起家的公司就搖身一變成了擁有播出平臺的內容製造商,它將免去訂閱有線電視服務的麻煩,徹底改變美國人看電視的方式。

大紅大紫的美劇從來就不少,它們中有《生活大爆炸》這樣的幸運兒,從開播之初就廣受歡迎,也有《X檔案》這樣的長線玩家,在重播後才得以獲得預定,從而走上艾美獎的領獎臺,當然還有口碑爆棚但收視疲軟的「兩極神劇」《日落大道的60分鐘》。Netflix自然不希望《紙牌屋》成為後者,只有原創內容受到認可,它才有機會成為下一個HBO。那麼通過大數據演算出來的《紙牌屋》到底受不受觀眾待見?

《經濟學人》的觀點代表了一部分觀眾——它不完美,但還算好看。「它把合理的故事情節和對人性弱點的啟示編織在了一起,而且凱文·斯貝西奉獻了偉大的表演,他的每一個表情都是在向莎士比亞致敬。」另外,《經濟學人》認為《紙牌屋》的出現讓華盛頓非常高興,這座城市一直覺得自己被美國人誤讀。政客們很樂於見到立法機關的苦差事被搬上熒幕,從沒完沒了的熬夜加班到微妙的計票過程。道具的準確運用也被人們廣泛探討和稱讚:從國會門牌到來訪人員的徽章全都絲絲入扣。

但Netflix要想成為下一個HBO還面臨不少困難,網際網路公司投資影視製作的例子並不少見,Hulu曾經投資過第四季的《幕後危機》,同樣獲得稱讚,但它在和亞馬遜以及YouTube的競爭中沒有因此而獲得加分。《大西洋月刊》也表示擔憂:「如果《紙牌屋》的播出平臺是電視,並且是一周一集,那它就沒有話題性可言,僅僅是一部還不錯的電視劇。」 Netflix的轉型成功與否還要留到第二季播出後才能看出端倪。

無論如何,《紙牌屋》預示著一種改變的可能,從內容的生產方式到傳播渠道的改變,從而影響觀眾的收看習慣。中國有沒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改變?等到小米盒子解禁,等到每一部平板電視機真的能收到16:9的高畫質電視信號,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本文刊發於《新周刊》2015年2月1日第436期。授權轉載請與「新周刊」微信後臺聯繫,合作請發郵件至neweeklyteam@163.com。


回復以下 關鍵詞查看對應內容:

大理丨宮崎駿丨程浩丨臺灣丨土豪丨美劇丨妖孽丨刻奇丨陰謀論丨一輩子丨情人節丨身體與性丨遊客帝國丨旅遊大巴丨不想過年丨空姐丨中國男人丨中國笑點丨app丨新周貓



新周刊

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微博丨@新周刊

微信丨new-weekly

APP丨for iOS / Android

官網丨www.neweekly.com.cn

新媒體合作郵箱neweeklyteam@163.com

相關焦點

  • 《紙牌屋》裡沒有小蘿莉,能看嗎?
    插圖/胡曉江這一季《紙牌屋》沒了權力大叔和小蘿莉之間的瓜葛拉扯,確實不夠刺激。
  • Paul Phua節目訪談:牌手初步建議
    本周他邀請的嘉賓是Timofey 'Trueteller' Kuznetsov,Wai Kin Yong和Winfred Yu。  事實,全部的事實  「 我認為如果你發現自己真正有對撲克的熱情,那麼就考慮成為一名職業牌手吧,」他說。
  • 舊周刊丨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文/林奇《新周刊》第421期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時隔數十年後,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此後《加裡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
  • 《紙牌屋》所想像的政治(2)
    《紙牌屋》的戲劇時空與現實時空基本是重合的,它構建了一個與歐巴馬政府若即若離的平行簡化版政治世界:同樣是一位民主黨總統,相似的政策議題(劇中是教育改革和福利改革,歐巴馬是醫療改革和就業法案),同樣的自由民主党進步訴求(劇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民主黨自由派亦主張財政擴張),同樣面臨政府關門的財政赤字危機,同步發展的中美關係和日本問題。
  • 人物丨《紙牌屋》凱文·史派西:顛覆者贏牌局
    去年9月,他參加艾美獎頒獎典禮,億萬富翁卡爾·伊坎(Carl Icahn)向他發信息致謝,這位富翁靠賣出《紙牌屋》製作方Netflix公司的股票,賺了8億美元。人群和閃光燈追逐著史派西,他腳上蹬著一雙近乎翡翠色的皮鞋,眼角和嘴角都微微垂著,透著一種疲倦。在主演《紙牌屋》中的弗蘭克·安德伍德之後,外界熱衷於比較劇中角色與現實人物。
  • 紙牌屋第四季來啦!
    在《紙牌屋》中,人不是人。是籌碼。敵與友、分與合,完全由利益主導。而木下總統的厲害,就在於能最大化發揮每張牌的價值。籠絡——到了第四季,更如《蘇格蘭報》所言——展現了從未有過的熟稔、暗黑和驚悚。至此,走到第四季的《紙牌屋》,終於揭開它最大一張牌——克萊爾,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BOSS
  • 跟夜魔俠學打牌,業餘牌手也能成為頂尖高手!
    夜魔俠將自己平日裡積攢的怒火都發洩在夜間懲罰的犯人身上,而業餘牌手則是將白天裡工作的壓力釋放在牌桌上。說實話,如果你想當個業餘牌手,但是又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其實是很說不過去的(畢竟打牌也要資本啊)。對於一個撲克牌手來說,沉迷於過去和未來都是非常不利的。
  • 《紙牌屋 第六季》兩個庸才的謝幕演出
    末了克萊爾一翻底牌,強敵環伺,離心離德,眾叛親離。一時得勢,失敗卻也註定。能坐上牌桌的,唯有弗蘭西斯一人,而已。追紙牌屋的時光劃上了一個句號,這實在是一個水平一直在下滑的劇,後兩季為甚。總算是忍到了完結,長出一口氣。
  • 新二季《紙牌屋》:加料太多 無法高級
    擔任頒獎嘉賓的時候,他還不忘幫自己的劇拉粉絲,而《娛樂周刊》的推特官號及時「提醒」其他參加奧斯卡典禮的觀眾:「一會兒典禮結束後,不要跟凱文-史派西一起坐地鐵。」  這個梗來自新一季《紙牌屋》第一集:史派西扮演的副總統安德伍德把第一季中還跟他滾床單的情人記者,一把推下了撲面而來的地鐵列車。這個在第一季充當了半個女主角的人物被成功弄死之後,白宮記者們的故事也全線撤退。
  • 《紙牌屋》第六季確認續訂!男主被撤下
    《紙牌屋》(House of Cards)將繼續被拍攝……但是總統角色弗蘭克-安德伍德將不再參演。根據《美國周刊》(Us Weekly)確認,《紙牌屋》將於2018年開拍續集,由羅賓·懷特( Robin Wright )領銜主演。第六季也是最後一季,共八集。奈飛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告訴媒體Deadline,第六季「將會為粉絲完結《紙牌屋》」。
  • 紙牌屋語錄:一個野心家的上位指南
    周刊君 說在《紙牌屋》第三季的預告片裡有這樣一段對話:Claire:「我們都是殺人犯。」
  • 解讀紙牌屋(一)
    -(本文首發於政見網)前言萬眾期待的美劇《紙牌屋》第四季即將開播了,作為一個資深的《紙牌屋》評論家,今天為大家預熱一下,推送我在第二季、第三季播出期間寫的四篇評論。如果說第一季前期Frank面對的局面還相對單一,自第一季後半段開始,他所面對的局面就愈發複雜而不穩定了:一方面,他選擇的洩密者Zoe Barnes愈發失控,而他最終為了防止其陰謀被曝光也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進而導致多方力量的介入,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人距離真相更近,最終他的助手Doug為了保密甚至不幸犧牲;另一方面,共和黨佔多數的參議院開始給新晉的副總統(參議院主席)製造源源不斷的麻煩,作為他重要政治遺產的民主黨眾院多數地位也眼看著就要在中期選舉中失守
  • 80後新疆大男孩,用一部舊iPhone,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
    拿著一部舊iPhone,你會做什麼?發簡訊,打電話,聊微信,自拍……最近,一位80後新疆大男孩,用一部舊iPhone,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他叫牛思源2016年IPPA總冠軍!這名70歲的男子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是剛性的,嚴肅的,但當他和他心愛的鷹相處時,他的嘴角會不自覺微微上揚。當鷹達到配種年齡,雖然他很不情願,男人也把鷹釋放回到大自然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在他那飽經風霜的臉流露出細膩的愛與不舍之情,此刻的他既堅強又溫柔。美國《時代》周刊對牛思源的作品進行了報導。
  • 《紙牌屋 第六季》看不透的黑暗
    這是我一股腦看完《紙牌屋》後記憶最深的一句話,2015年偶然翻一本雜誌的時候看到了這部劇,那時候它早就播完了第一季,已經大紅大紫,甚至歐巴馬都對它大有好評,渴望外面世界的我,一心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我,記下了它。五年過去了,這部劇早以終結,我也對世界有了一定的探索,有了了解政治的需求。,我嘗試著很多次去看這部劇,每次都只能耐心看個開頭然後選擇放棄。
  • 《紙牌屋》第二季上線 歐巴馬求「別劇透」
    美國東部時間2月14日,美國Netflix公司給廣大影迷送上一份特別的情人節禮物——政治劇《紙牌屋》第二季。  總統發「預熱廣告」  此前一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推特」上向他的4100萬關注者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明天@《紙牌屋》。請別劇透。」這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大牌」的美劇「預熱廣告」。  歐巴馬此前已經表現出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
  • 舊周刊丨明星的監獄生活
    文/陳漠《新周刊》第266期2007年12月6日下午5時46分,所有美劇《24》的粉絲都要記住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基夫·薩瑟蘭進了監獄。似乎是為了打消粉絲們的憂慮,監獄的發言人John Balian聲稱:「我們不會把等待審訊的殺人犯或強姦犯和危險駕駛的犯人放在一起,他唯一和其他犯人發生接觸的機會就是把餐盤從監室門下面遞進去的時候。」
  • 看不懂這部美劇就別玩電子盤了丨金融版紙牌屋啟示
    出品丨圓方郵幣資訊(ID:yuanfangyb)編輯丨小方(ID:aaaxfang)本文由圓方郵幣資訊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類似股票、電子盤這樣的資本市場是多頭的,也是空頭的,但最終是內幕交易的。 在這場大調查中的領導性角色讓Preet聲名大噪,他還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時代》對他的介紹是:「這個男人正在搜捕華爾街」到2015年,Preet成功定罪了80多起內幕交易案,他的辦公室一直是美國ZF追蹤內幕交易的引領者。
  • 【每日卡組】任務手牌龍術/宇宙牧/狂野心火牧
    東少我會在各大直播間和數據平臺尋找卡組,卡組僅供大家構築參考,可自行微調。卡組代碼:AAECAf0GDLYHwvECxfMCnPgCoIAD9YADj4ID7IkDl5cD66MD8KwDkbEDCdsGjQjalgPamwOhoQO7pQPlrAPrrAPsrAMA這套任務手牌龍術是虎牙知名主播KK俠在直播時使用的套牌,在這個版本中因為JK大熱而熱度降到冰點的任務體系再度復甦,術士任務搭配上龍體系和手牌體系組成了一套強度不錯的娛樂系卡組。
  • 讓馬特達蒙輸掉全部家當的一手牌
    下文中,牌的花色以首字母表示)加注到500,小盲棄牌,大盲克格勃Teddy(約翰·馬爾科維奇扮演的賭場老闆)平跟。我認為馬特達蒙的打法是合理的,而且有可能比正常打法更好,但是原因並不是他所說的。我們來看一下雙方的手牌範圍。在Teddy看來,馬特達蒙可能持有所有的這個翻牌面的超強牌,包括AAA,999和888,也可能持有A9兩對,A8兩對,89兩對以及所有的順子加同花強聽。在馬特達蒙看來,Teddy會有同樣的兩對加強聽,但不是很可能有三條,因為多數情況下AA,99和88翻前會選擇3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