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光學:鏡頭焦距

2021-03-02 光學人生

鏡頭焦距:是指鏡頭光學後主點到焦點的距離,是鏡頭的重要性能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膠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於物和象的比例尺。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象大,鏡頭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據用途的不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幾毫米,十幾毫米的,也有長達幾米的。

一般我們說:焦距就是透鏡中心到焦點的距離。但這僅僅是單片薄透鏡的情況,由於照相機的鏡頭都是由許多片透鏡組合而成的,因此,情況遠不是那麼簡單。

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必須注意,由於照相機鏡頭設計,特別是變焦距鏡頭中廣泛採用瞭望遠鏡結構,物方焦距與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們平時說的照相機鏡頭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分類

較常見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還有長達2500mm超長焦望遠鏡頭。

單反鏡頭

鏡頭根據其焦距的長短,也即拍攝時的視角,可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和長焦距鏡頭等。

標準鏡頭的視角約50度左右,這是人單眼在頭和眼不轉動的情況下所能看到的視角,從標準鏡頭中觀察的感覺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景物基本相同。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的焦距多為40mm,50mm或55mm。120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一般為80mm或75mm,相機片幅越大則標準鏡頭的焦距越大。而數位相機由於其成像介質(CCD或CMOS)有大有小,標準鏡頭的焦距也不一致。為了方便直觀,說起DC鏡頭時經常採用等效於35mm相機的所謂等效焦距,這個等效就是指視角上的等效。以下就只說35mm相機的鏡頭,其他片幅的相機以及數位相機可以類推。

光學焦距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

鏡頭焦距

光從透鏡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單反焦距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 =」,那麼後面接的數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後相當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於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於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單反鏡頭

「可對焦範圍」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而近階段設計的產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具有支持1釐米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焦距,也稱為焦長,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光學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當一束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鏡頭焦距

光心(Optical center):透鏡中的一個特殊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  我們用的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膠片(或是數位相機的感光器件)就處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附近,或者說,膠片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大至約等於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convex lens)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於焦距,而是略大於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於焦距)。

由於我們照相時,被照的物體與相機(鏡頭)的距離不總是相同的,比如給人照相,有時,想照全身 的,離得就遠,照半身的,離得就近。也就是說,像距不總是固定的,這樣,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這個改變 的過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調焦」。

當將攝影鏡頭調整到無限遠時,其實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焦距。在設計上,是將透鏡的主平面與底片或成像傳感器的距離調整為焦距的長度,然後,遠離鏡頭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傳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鏡頭要拍攝比較接近的物體時,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被改變了。焦距通常使用毫米(mm)來標示,但仍然可能看見一些使用釐米(cm)或英吋標示的老鏡頭。視野的大小取決於鏡頭的焦距和底片大小的比例。由於底片最大眾化的是35mm規格,鏡頭的視野經常是根據這種規格標示的。對標準鏡頭(50mm)、廣角鏡頭(24mm)、望遠鏡頭(500mm)視野都是不一樣的。對數位相機上也是一樣,它們的感光器比一般傳統的35mm底片還要更小,所以相對的只要更短的焦距,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影像。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顧名思義就是其攝影視角比較廣,適用於拍攝距離近且範圍大的景物,有時用來刻意誇大前景表現,強烈遠近感以及透視。135相機的典型廣角鏡頭為焦距28mm,視角為75度。常用的還有比28mm略長一些的35mm,38mm的所謂小廣角(多見於傻瓜機)。

比一般廣角鏡頭視角更大的是超廣角鏡頭(如焦距為24mm,視角84度)以及所謂的魚眼鏡頭,其焦距為8mm,視角可達180度。

長焦鏡頭


長焦距鏡頭適於拍攝遠距離景物,景深較小,因此容易使背景模糊,主體突出。長焦距鏡頭通常分為三級,135mm以下稱中焦距,如85mm,視角28度,105mm,視角23度以及135mm,視角18度。中焦距鏡頭經常用來拍攝人像,有時也稱為人像鏡頭。135-500mm稱長焦距,如200mm,視角12度,400mm,視角6度。500mm以上的稱為超長焦距,其視角小於5度,適用於拍攝遠處的景物。如球場上的特寫以及野生動物的拍攝,因無法靠近被攝物,超長焦距鏡頭就大有用武之地。

主面和焦距

入射平行光線(或其延長線)與出射會聚光線(或其延長線)相交,就能確定折射主面,這個想像的平面與鏡頭光軸相交處就是主點。像方主點和無窮遠光線形成的焦平面(焦點)之間的距離稱為複合鏡頭的焦距(嚴格說是有效焦距)。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確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主面的位置根據設計可能出現在鏡頭之外。這在許多場合下是很重要的。

用例

例如8mm魚眼鏡頭,像方主平面應位於焦平面正前方8mm處,但是8mm內無法容納反光鏡、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門的厚度。因此8mm魚眼鏡頭事實上採用了前面加負組光學系統的設計(也稱倒置望遠結構),使鏡頭能夠安裝在像面定位距比8mm大得多的機身上去。

同樣,如果是500mm的超長焦鏡頭,不採用望遠鏡結構的話,鏡頭就要長達500mm以上,使用時無疑是十分不便的。望遠鏡結構的設計可以使主面遠在鏡頭之前,大大地減小了鏡頭的長度。

如何選擇鏡頭

鏡頭是工業視覺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選擇鏡頭是視覺系統設計的很重要的一環。這裡給大家提供鏡頭選擇的一個基本思路。
  1. 工作波長、變焦與定焦
  視覺系統通常使用環境是在可見光範圍內,這樣的鏡頭是我們最常用的,也有一些系統比較特殊,使用環境是在紫外或者紅外波段,需要選用專門的紫外或者紅外鏡頭。
  大多數視覺系統的工作距離和放大倍數是不變的,因此鏡頭焦距也是固定的,但部分系統需要在工作距離變化後保持放大倍數穩定,或者在工作距離不變的情況下獲得不同的放大倍數,這樣我們需要選用變焦鏡頭。
  2. 遠心鏡頭與標準工業鏡頭
  
對於精密測量的系統,需要選用遠心鏡頭,它的特點是:物體在景深範圍內移動,光學放大倍數不變,這就避免了測試過程中工作距離的輕微改變導致系統放大倍數的變化,保證了系統規定測量精度。對於一般的工業測量、缺陷檢測或者定位等,對物體成像的放大倍率沒有嚴格要求,只要選用畸變小的鏡頭,就可以滿足要求。
  3. 靶面大小與解析度
  鏡頭成像面大小必須大於與之配套的CCD相機的靶面,這樣CCD相機的晶片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鏡頭的選擇要考慮其解析度要與相機的像元大小等匹配,這樣設計的系統能充分利用CCD相機的分辨精度,還能使系統的經濟性達到最佳。
  4. 視場角與焦距
  通過系統要求的視場角可以找到對應焦距的鏡頭,而通過系統提供的解析度和相機的像元等參數,可以利用基本的幾何光學原理計算出合適的系統焦距。
  下面來看一個實際的鏡頭選型的例子:為視覺檢測系統選擇鏡頭,已知條件是:相機靶面為2/3」,像元尺寸為6.45um x6.45um ,C-mount,工作距離大於200mm,系統解析度為0.05mm, 光源採用白色LED光源。
  第一:因為採用白色光源,所以肯定是普通的可見光鏡頭;
  第二:工作距離不變,解析度固定,可以知道鏡頭是定焦鏡頭;
  第三:相機的Nyquist頻率為:1000/(2x6.45)=77.5,所選用的鏡頭解析度應該不小於77.5lp/mm,這樣才能保證系統解析度最佳;
  第四:工作焦距計算:鏡頭放大倍數為M=6.45/(0.05X1000)=0.13,焦距=工作距離*放大倍數/(放大倍數+1)=23mm,選擇25mm焦距的鏡頭;
  第五:根據以上說明,我們選擇的鏡頭是:2/3」, C-mount,焦距為25mm,解析度在80-100lp/mm的工業鏡頭。

- END -

推廣:

藍海光學:專注玻璃非球面鏡頭的研發與製造

相關焦點

  • 如何計算鏡頭焦距
    焦距  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1、鏡頭的焦距,視場大小及鏡頭到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的計算如下;  f=wL/Wf=hL/hf:  鏡頭焦距 w:圖象的寬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象寬度)  W:被攝物體寬度L:被攝物體至鏡頭的距離  h:圖象高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視場(攝取場景)高度  H:被攝物體的高度ccd靶面規格尺寸:
  • 影像:焦距與景深、鏡頭的運動
    (2)景深也受焦距的影響:廣角鏡頭(短焦鏡頭)具有較深的景深,長焦鏡頭位於最大光圈時,僅具有非常淺的景深。(3)景深還受物距的影響:被拍攝物距離鏡頭越近,景深顯得越淺。這裡重點分析焦距對景深的影響:鏡頭焦距較長,形成淺景深,其畫面空間即淺景空間。
  • 看圖理解:鏡頭視角與焦距
    有些人會認為,鏡頭應該用視角的數值來表示。比如一個超廣角鏡頭可以拍攝120°的場景,而長焦鏡頭只能拍攝10°的場景。只要把幾何課堂的簡易量角器拿來,量一下視場的兩個邊界之間有多少場景可見,你就可以得出這個視角。然而,由於重要的技術和歷史原因,鏡頭視角通常用稍難理解的東西——「焦距」來表示。每支鏡頭都有一個被稱為「焦距」的光線特性,它是用mm來表示的。
  • 鏡頭焦距:新手必須了解的事兒
    鏡頭焦距的一些事兒希望能幫大家加深對它的了解「焦距」是我們拍照的重要元素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會大大顯響我們照片的構圖。如何找出鏡頭焦距?焦距通常會清晰顯示在鏡頭上,一般以毫米(mm)表示定焦鏡頭只會有一組數字 (如50mm)表示該鏡頭只有這一個焦距變焦鏡頭則會有兩組 (如 18-55mm),說明該支鏡頭的變焦段鏡頭焦距被人為的分成廣角(28mm)、小廣角(38mm)、
  • 單反鏡頭焦距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景深通常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 值所決定,(相對於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離時,一般來說景深是由焦距(物體的放大率)以及透鏡的光圈值決定。固定光圈值時,焦距越大(增加放大率),不論是更靠近拍攝 物或是使用長焦距的鏡頭,都會減少景深的距離;焦距越小(減少放大率)時,則會增加景深。
  • 鏡頭的兩大要素:焦距與亮度
    一、鏡頭的焦距鏡頭有各自固有的焦距,焦距不同拍攝範圍也相應地有很大變化。變焦鏡頭也是同樣,當變焦到一定焦距時的固定視角與該焦距定焦鏡頭是相同的。下面將說明鏡頭所具有的焦距與視角的關係,同時學習因視角變化所導致的照片效果變化。1、焦距與對角線視角
  • 「焦距」不是指鏡頭的長度,不要在搞錯了
    焦距越長,則越能將遠處的物體放大成像。給大家舉個例子:一臺全畫幅相機,標準鏡頭的焦距為50mm。當鏡頭的焦距小於50mm時,我們稱之為「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焦距小,但是有更廣的視角。也就是說你通過鏡頭所看到的東西都能用膠片或者全畫幅相機拍下來。當給你一臺尼康D800或者佳能EOS5DMarkIII,配置的鏡頭焦距為70-300mm;那麼你實際得到的焦距也就是70-300mm,沒有偏差。而像非全畫幅相機(APS-C畫幅相機),它們所拍到的照片比鏡頭所提供的焦距範圍小一些。
  • 一看就懂,詳細介紹鏡頭焦距是什麼
    鏡頭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識「焦距」,今天詳細給大家分享一下焦距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大導演都愛哪個焦距的鏡頭?
    Wolfcrow網站的Sareesh Sudhakaran日前研究了十九位著名導演的作品,在其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模式和規則,這些導演都有其偏愛的焦距,並通過對這些焦距鏡頭的系統應用來構建和講述他們的故事。當然,所有導演在他們的電影乃至整個職業生涯中不可能只使用單一焦距的鏡頭,本文中的導演偏愛焦距是通過反覆觀察和歸納總結而出的,供各位同行參考。
  • 關於鏡頭焦距,你真的了解嗎?
    圖2是變焦鏡頭,焦距可以在16mm到35mm之間變動。我們普遍說到的鏡頭焦距是光學中的像方焦距,它的光學原理由於各種結構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比較複雜,作為使用者並不需要學習這些,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同焦距鏡頭在取景上的差異。鏡頭的焦距越短,其視場角越大,即取景時的張開角越大;鏡頭的焦距越長,其視場角越小,取景角度也就越窄。
  • 解讀相機鏡頭1:鏡頭的焦距到底意味著什麼?
    地球人都知道焦距是鏡頭最基本的參數,當你作為一個追尋攝影之路的有(Shao)志(Bao)青年毅然扔掉卡片機買進一臺單反或是微單的時候,你就知道焦距的符號是f,以毫米為單位了。這時候當某個不知趣的小白羨慕地盯著你手裡的單反問「大哥你這機器是幾倍變焦啊」 的時候,你在裝出一副耐心講解的樣子的同時,心裡肯定是一萬個這樣的表情吧?
  • 【攝影器材】理解相機鏡頭:焦距與光圈
    注意我們如何讓畫面中的拍攝對象保持幾乎相同的,這就要求使用廣角鏡頭時要在更靠近拍攝對象的位置拍攝。物體的相對大小發生了變化,所以遠處的門口相對於近處的燈變小了。下表歸納了哪種焦距的鏡頭可被視為廣角鏡頭或長焦鏡頭,並提供了它們的典型用法。需要指出的是,下列焦距只是大概範圍,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有較大的變化;例如,許多攝影者在拍攝遠距離風景時會使用長焦鏡頭壓縮遠近關係。
  • 一看就懂,詳細講解鏡頭的焦距到底是什麼!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問鏡頭焦距方面的知識,讓我很驚訝的是有人居然認為:焦距就是鏡頭的長度。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焦距方面的知識。一、焦距是什麼?在鏡頭上會有很多標識,其中就有焦距的標識。簡單來說焦距就是鏡頭的眼睛,決定了取景的範圍。
  • 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從字面意思理解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即使是沒有使用過微距鏡頭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微距鏡頭是拍攝什麼的,它是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那麼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 詳解鏡頭焦距,別再說拉遠拉近了
    在鏡頭上會有很多標識,其中就有焦距的標識。簡單來說焦距就是鏡頭的視角,決定了取景的範圍。另外,在鏡頭上如果只有這樣的標識「FUJINON XF 56mm F1.2 R APD」,其中56mm就表示鏡頭的焦距為56mm,而表示鏡頭焦距的數字只有一個,那就說明這隻鏡頭為定焦頭。
  • 【技術】銀幕尺寸和鏡頭焦距的計算
    在影院設計和改造中,電影銀幕尺寸和放映鏡頭焦距的計算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如何計算出合理的銀幕尺寸和放映鏡頭焦距,從而達到最佳的觀影效果,卻讓人有理不清頭緒的感覺。由於變形寬銀幕的高寬比為1:2. 35,所以根據以下原則判斷計算基準。 當2. 35(Ht-2H h)≥(Wt- 2Wh)時,則取Wt=(Wt- 2Wh)為計算基準,根據公式fk=2hk L/Wx1=2λhkL/W1算出鏡頭焦距。
  • 鏡頭焦距測試 人像攝影哪個焦段好
    其實,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對變形和透視都會帶來影響,想拍到傳統意義的美麗人像相片,到底用什麼焦段才最理想?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測試不同焦段鏡頭,解釋為何50mm至85mm的焦段,最適合拍攝人像。在105mm以上至到300mm較遠攝的焦段,模特面部變形的問題又逐步浮現,焦距較遠情況越趨明顯。嘗試比較18mm和300mm兩張相片,模特看起來簡直判若兩人。這都是不同焦距的鏡頭變形問題所致。因為50mm至85mm變形情況較少,所以一般人都說那是最適合拍攝傳統人像的焦距。
  • 你真的懂焦距嗎?相機鏡頭運用詳解!
    一般定義上來說,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用比較易於理解的說法來說就是,焦距是一個用來衡量相機與鏡頭之間相互作用的變量。在實際效果中,焦距決定了鏡頭視野,捕獲多少視圖,並且還會指示在視圖中主體與其他元素的大小,或者說「放大率」。本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解釋焦距,介紹不同的鏡頭與焦距事例。
  • 大畫幅電影鏡頭焦距視角示例參考
    昨天,魔幻時光在朋友圈發了一段使用ALEXA 65拍攝的電影《羅馬》的攝影技術分析,引起了朋友們關於鏡頭焦距的討論。
  • 【技術交流】影院銀幕尺寸和鏡頭焦距的計算
    在影院設計和改造中,電影銀幕尺寸和放映鏡頭焦距的計算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如何計算出合理的銀幕尺寸和放映鏡頭焦距,從而達到最佳的觀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