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做好保護傳承利用大文章,打造大運河千年文脈...

2020-11-30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了解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習近平總書記13日在江蘇省揚州市考察調研。他先後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建設和江都水利樞紐運行等情況。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全長近3200公裡的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為古代中國的統一與持續發展,中華文明和諧進步與長期繁榮,以及近代以來國家發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揮了獨特作用。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首要前提。大運河生態環境是大運河價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運河文化帶存在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運河沿線地區汙染物排放量增加、航運農業面源汙染問題、部分河段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等一些突出性複雜性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此,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大運河生態保護修復的綜合管理機制,理順區域間、部門間、產業間的關係,夯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基礎;要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規劃岸線使用,加大生態修復治理力度,保護生物多樣性;要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嚴格管控和治理農業面源汙染,著力營造優良生態與悠久文化交相輝映的運河景觀帶。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內在要求。大運河文化融合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區性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據統計,大運河沿線水工遺產、運河故道、古城古鎮等有1200餘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00餘項,這些都是大運河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是大運河文化的獨特標識,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深厚根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加強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挖掘和闡釋,將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重要支撐。為此,要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運河旅遊景觀條件;著力豐富產品供給,為遊客提供更加多元和個性的旅遊服務;著力強化品牌體系建設,向世界講好「大運河故事」;著力推進融合拓展上下功夫,推動文化旅遊與地方特色產業融合。

  千年大運河,錦繡貫古今。在見證過時代變遷、人事代謝之後,這條古老的河流又迎來了新的歷史節點。繼去年2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之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生態環境部、文旅部等部門近期共同編制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4個專項規劃,並指導沿線8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專項規劃,此舉標誌著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已形成。展望未來,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必將打造出一張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羅建華)

相關焦點

  • 南潯致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讓千年文脈流淌不息
    日前,南潯區善璉古鎮又迎來一批媒體採訪團,記者們紛紛用手中的筆頭和鏡頭記錄大運河畔「湖筆之都、蠶花聖地」的獨特魅力。善璉鎮黨委委員姚惠良介紹,將通過做好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把善璉打造成國學研學旅遊的興盛地、文化產業經濟的集聚地、宜居宜業宜遊的示範地。千年大運河,推動了地域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播、社會的變革。自古以來,大運河與南潯古鎮的關係就十分密切。大運河對南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成型和發展以及沿線集鎮的興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專家學者為大運河保護傳承建言
    原標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專家學者為大運河保護傳承建言   11月28日上午,「中國
  •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情況舉行...
    發改委歐曉理通報: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體系有關情況   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 央媒聚焦「大運河」: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大運河河南段國土空間嚴格管控 打造「千年運河」文化旅遊新名片
    未來,我省對大運河河南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將實施分段引導性管控和分區約束性管制,並在空間形態和風貌指引上提出要求,實現大運河保護和兩岸高質量發展雙贏。大運河河南段由我省境內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永濟渠及京杭大運河會通河三部分構成,已探明的河道長度為686公裡。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讓千年運河文脈奔流不息,《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來...
    流淌的、動態的文化遺產如何保護?浙江人大一直在行動。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光君帶隊赴杭州調研,法制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先後到紹興、南潯、海寧等地調研,併到天津考察學習。   這次通過的《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大運河遺產綜合保護協調機制、根據需要明確或者設立監測專業機構。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經濟動能足,「疫」散花開滿眼春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經濟動能足,「疫」散花開滿眼春荔枝新聞  作者:  2020-03-31 適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大運河文化帶 |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繁華的江蘇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江蘇確立了「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亮出令人矚目的「江蘇實踐」。
  • 大運河立法保護向全國輸出「杭州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提出:「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近年來,杭州秉持「還河於民」的理念,深化大運河保護管理,推動大運河活化利用,把大運河真正打造成為「人民的運河」。疾風知勁草,砥礪鑑初心。
  • 杭州打好世界遺產保護「組合拳」 讓千年古運河「經典永流傳」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見證著杭州的成長變遷。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杭州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工程。市運河綜保中心多措並舉,助力推進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圖片評論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大...
    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總書記詳細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總書記為什麼要重點關注大運河?從這條文化長河中,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迪?歷經千年,大運河如何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大運河:關鍵紐帶 寶貴遺產「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 【地評線】魯網網評:這,就是榮譽的「份量」
    【地評線】魯網網評:這,就是榮譽的「份量」 2020-08-05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走運河,賦能小康」——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來了!
    俯瞰今夕,大運河依然靜靜流淌,從過去流向未來,水岸間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保有古都風貌的現代化大都市,正展現著和諧美麗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蘊藏著富集的文化遺產和文化旅遊資源,建設著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主要有三點考慮。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傳承重要批示精神和《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 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盛大開館
    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盛大開館10月25日上午,適逢九九重陽佳節,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大運河文化中心廣場隆重舉行。故城是運河明珠、大儒故裡,歷代人文故事充分體現了運河文化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秉持文化興縣、文化惠民理念,故城注重平臺載體建設,堅持「文所以載道,政興以愛民」,匠心打造了這個多功能合一的文化中心,一舉填補了故城博物館、大劇院、會展中心「三項空白」。
  • 多維度深化大運河文化內涵認知
    它始建於春秋末期,全長3200多公裡,貫穿8個省市,溝通5大水系,跨越10多個緯度。2500多年來,大運河在維護國家統一、繁榮社會經濟、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生動記錄著國脈的世代賡續,傳承著民族的璀璨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 水脈文脈交融 跟記者一起尋訪大運河古韻今風
    2020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2021年1月1日,國內第一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省級地方性立法——《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正式實施。憶往昔風華,看今朝風採。連日來,記者進城門、走糧倉、探碼頭、過纖道、跨古橋、覽古鎮……大運河浙江段的沿途見聞,有水脈與文脈的交融,有文化與經濟的共榮,更有一曲人民幸福謠,款款吟誦,永續綿長。
  • 【地評線】飛天網評: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
    【地評線】飛天網評: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 2020年06月08日 18:52:00來源:中國甘肅網 廣大高校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為強大動力,在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上做出新的不懈努力。  堅定辦學正確方向。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確保人才培養的政治本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高校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方向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引導廣大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如何激蕩下一個千年?
    也因此,流淌千年的大運河,時至今日,仍未「退役」。當前,把握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內涵要求,要做到——  文化遺存保護要走在前列,文化價值弘揚要走在前列,生態保護修復要走在前列,沿線環境建設要走在前列。
  • 尋覓大運河的千年意蘊 8省市攝影家創作完成《千年大運河 美好新...
    吳宗其和張友國捧著沉甸甸的巨著《千年大運河 美好新家園》,臉上帶著笑,眼中泛著光。這兩位杭州市攝影家協會的前任和現任主席,為了這部攝影作品的問世,忙碌了整整一年。  大運河匯集了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