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溫度爆表!超32℃!比卡爾加裡都熱!背後原因令人膽寒!未來,可能誰也逃不掉…

2021-02-18 卡爾加裡生活

本文來自:微雪梨(wesydney)微信公眾號

-AD

7月份的尾巴,

北半球已經烈日炎炎,

最近,

更有持續的熱浪席捲全球,

全球各地不斷出現創紀錄的高溫!


(圖片來自央視網)

習慣了在7月的南半球,

享受涼爽冬日的雪梨兒都不禁吟唱,

「我們在南方的豔陽裡,

還沒有大雪紛飛~」

燃鵝,

近日一則再普通不過的氣象新聞,

卻嚇的小編從溫暖的被窩跳了起來!

據《Digital Journal》報導,

本周,

北極圈出現罕見高溫,

溫度一度達到32攝氏度。


北極圈32攝氏度是什麼概念呢?比卡爾加裡溫度都高!雖然卡城最近已經很熱了!

這看似不算極度高溫的天氣,

對於北極圈來說,

卻是致命的!

要知道,

北極圈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0度,

相比之下,

今年,這一地區的溫度,


整整高了22度!

22度!

22度!

22度,

可以融化多少動物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

22度,

可以讓多少可愛的北極熊瀕臨死亡、

無法生存;

22度,

可以將多少堅實的冰塊變成海水,

使海平面不斷上升!

根據NASA公布的數據顯示:

過去40年裡,由於全球氣溫不斷變暖,

北極圈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

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AD



研究北極氣象的學者Jennifer預測,

到了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

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

這要比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提前了整整60年! 

Jennifer無奈地表示: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如今的北極,

有時比北京還暖和。

北極溫度的升高還會讓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帶來熱量,使北極的溫度繼續升高。 

而距離我們相對較近的南極呢?

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

早就聽說南極上圈臭氧層空洞對地球帶來的巨大災難後果,

而更可怕的是,

南極過去26年,冰川流失竟約有3萬億噸!

導致全球海平面升高7.6毫米。

最令人擔憂的是,上述冰川流失總量中,

幾乎有一半都發生在過去的五年當中。


目前,南極冰川流失每年造成海平面升高0.6毫米——

比過去25年中任何階段的速度都要快。

極地原本是整個星球的「空調」,能調節溫度、溼度、天氣。

但如今,

它癱瘓了。 

因為極地地區的溫度升高,

高緯度地區的苔原提前變綠,蟲卵早熟,遷徙的鳥類因此錯過覓食時間,極地動物更是面臨溺亡的結局。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

竟是這令人心碎的一幕幕!

因為北極、南極的海冰不斷融化,

對北極熊、企鵝等生物的生存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北極熊們需要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

並且它們因為找不到能夠承受它們身體重量的浮冰,不得不一直在水裡遊著……

現在,跋涉的距離已經逐漸超過了北極熊的體力所能承受的範圍,

越來越多的北極熊溺死在海中,

或者餓死在無冰的海洋裡……

整個極地都在哭泣!!


近日,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Paul Nicklen,

公布了他在加拿大巴芬島拍到的這一組令人心碎的景象,

一隻北極熊,它骨瘦嶙峋,

正蹣跚著前行,

在荒涼的陸地上尋找食物……

原本憨態可掬的胖胖熊,

卻因為不斷加速融化的海冰,

沒有浮冰作為平臺捕獵食物,

變得單薄不堪!

北極熊的毛髮緊緊包裹著單薄的骨架,

拖著瘦弱的身軀,

皮包骨頭的四肢幾乎很難支撐北極熊的行走,

生命的本能驅使著它依然頑強的生活!

它掙扎著前進,彷徨而不知道的方向…… 

費勁了全身力氣,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因紐特漁民使用的垃圾桶,

開始努力翻找…… 

這個陸地上最龐大的肉食動物,

在北極大殺四方沒有對手的北極熊,

如今,

卻餓著肚子在翻人類的垃圾桶…… 

但是,它的運氣並不好,

除了一塊乾癟的骨頭,

它什麼也沒有發現……

由於冰原融化,大部分北極熊都很難找到食物,

視頻裡的這隻大熊,

可能很難度過這個冬天了

影片中,北極熊跌跌撞撞行走,

之後像躺在地上等死的畫面不禁令人動容。

這個畫面震撼了攝影師團隊所有人,

在場幾乎每一個人都熱淚臨眶,

但他們卻無法出手幹預。

他們沒有麻醉槍,更沒有幾百斤的海豹肉,只能把這個畫面傳達給全世界……

看看我們為了一己之私,

究竟做了什麼!

動物和人類一樣,

天生有著孕育、保護下一代的本能,

2016年,

來自國家地理探險隊的考察人員,

在北極卻親眼目睹了這令人震驚的畫面!

在加拿大曼尼託巴省契吉爾,

一隻成年北極熊,

正在獵食一隻北極熊幼崽。 

儘管母熊極力保護、重重阻攔,

幼崽未能倖免!

望著這個「曾經的爸爸」,

瘋狂啃食自己的幼崽,

母熊只有無奈的悲嚎!

最終,

雄性北極熊叼著幼崽的屍體走在零星的海冰上,

但這令人觸目驚心的場面在考察員的心中,

久久不能散去!

北極冰層變薄,

讓北極熊無法覓食,

今年以來,

至少已有七宗北極熊獵食幼熊的案例被人發現。

科學家稱,海冰以往很早就形成,

北極熊可以利用海冰接近海豹,

獵食後積聚過冬所需的脂肪。

但現在,哈德遜灣的海冰形成比以往要晚數周,

飢餓的北極熊等不及,只好先吃幼熊。

難過!偉大的母熊為照顧幼仔不得不留在陸地,更難尋覓食物!

其實,早在2015年8月,

一名德國女攝影師就拍到北極熊骨瘦如柴站在浮冰上的照片,

畫面令人震驚。

她也講訴了照片背後的故事:

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

全球變暖使北極浮冰加速融化,

越來越多北極熊被餓死,

為照顧幼熊不得不留在陸地的母熊,

更難找食物…

(圖片來源:chinafotopress/視覺中國)

一張2009年8月拍攝的照片顯示,一對北極熊母子無助地坐在一塊不斷融化縮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遠離陸地。

(圖片來源:barcroftmedia/視覺中國)

圖片拍攝在2010年11月23日,在加拿大的馬尼託巴省,

一頭營養不良的北極熊帶著她的兩個更為虛弱的孩子在冰天雪地裡遊蕩。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生存環境改變,

這兩隻小北極熊被痙攣和營養不良折磨,

身體極度虛弱接近生命盡頭。

忍受著飢餓的折磨,它們已經數周沒有食物可吃。

據悉就在照片拍完兩天後,

兩隻小北極熊不幸死亡。


學術刊物《PLOSONE》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北冰洋海冰面積的縮減,冰面變得擁擠。 

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受到威脅!

受到危害的物種大多是哺乳動物──

北極狐、北美馴鹿(或馴鹿)、麝牛以及太平洋海象等,

另外包括了斑環海豹、髯海豹、豎琴海豹與授帶海豹等也有風險。

越來越多的海豹開始遷徙並滯留在美國東海岸,其中大部分海豹身體狀況將惡化甚至很快死亡。 

由於冰面變薄,母海豹難以順利生產,

一些出生不久的小海豹,

則可能會因跌進冰海而夭折。

北德克薩斯大學生物學家Brianne Soulen表示,海冰面積縮減已經造成環斑海豹和鬣海豹進入了瀕危動物名單。 

以2011年為例,

北大西洋的冬天水溫上升了2到4攝氏度,

所以浮冰很快就融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有高達八成將近50萬隻的小海豹,活活溺死。


當水溫升高,海冰無法成形或是快速融化,

海豹媽媽被迫在水中生產或流產新生小海豹,

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

小白仔成了全球暖化殺死的第一種哺乳類動物!

北極動物們正面臨著因氣候變暖帶來的巨大威脅,

而南極的狀況,

也不容忽視!

由於全球變暖,

讓企鵝賴以生存的食物磷蝦大量減少,

而越來越暖的冬天也使得企鵝們繁殖地不斷喪失!

單薄的海冰如何承受企鵝的重量,

越來越多的小生命還沒在成熟前就被奪走!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科學報告警告稱,

如果全球變暖得不到有力遏制,

到了2100年,

南極國王企鵝數量或下降40%-99%!

或在本世紀瀕臨滅絕!


在陸地上,凍原正向北移動,

永凍土的溶解使得溼地變幹,

冬天極端的氣候使得北極的麝香牛等草食性動物,

因無法取得食物而相繼死亡。 

由於體型較大且較具優勢的紅狐北移,

北極狐在苔原南部的數量正在下降,

而且他們的獵物旅鼠也因為氣溫上升而越來越少。 

在冰川附近覓食的海鳥正失去他們攝食與休息的海冰,

永凍土的溶化使得他們用以繁殖的溼地變幹。 

全球的氣候變暖,不僅對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帶來最直接的危害,

而對同樣依賴環境的人類,

更是一場浩劫!

近年來,我們不願看到的是,

由於全球變暖,

「整個世界,都在遭遇災難!」

說到極地高溫帶來的最直接影響,

那就是-

北冰洋海冰大面積融化。

根據紐西蘭電視臺的報導, 

一旦海平面上升達到3米水平, 紐西蘭的眾多地區 

包括基督城、惠靈頓、Napier、 

甚至奧克蘭的諸多港灣、港口 

還有市中心地區, 

都將被海水浸沒!!

而過著冬天的南半球,

也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全球變暖帶來的惡果!

新州地區遇罕見乾旱!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距離我們100多公裡的郊區農場裡,

新州的農民們正在經歷118年來最悽慘的一個冬天。

自從1900年來,

新州就沒有這樣鬧過旱災了!


據《雪梨先驅報》26日報導,澳洲氣象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雪梨等地7月氣溫有望打破紀錄,降雨量將創下數10年來最低水平。

僅有的幾場雨也拯救不了乾涸的土地,新的牧草長不出來,牛羊只能吃枯草。

眼看僅剩的一些牧草也快要被吃光了,農場主已經被逼到絕境了。

一些地方一年前原本還是這樣的:河水充沛、綠樹成蔭、草木茂盛、生機勃勃。

可是如今卻變成了這樣:樹木枯死、綠草不生、了無生趣。

乾旱仍在繼續,

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

我們是否該反思,

人類究竟做了什麼!?

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美麗的珊瑚礁變成了滿眼白色!

在澳洲的另一端,

曾經澳洲人引以為豪的色彩斑斕的珊瑚礁,

卻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

這就是著名的「大堡礁珊瑚礁白化」現象。

珊瑚礁的白化就意味著死亡,而這些大面積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氣候變暖引起的海水溫度上升,


導致珊瑚及體內的共生藻死亡,

僅剩下透明的珊瑚蟲和白色骨骼。

因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暖,在大堡礁附近,有高達35%的珊瑚都已經白化死亡,

而這場恐怖的死亡還在蔓延,大概有一千五百公裡範圍的珊瑚都在漸漸死去。

而和粉色湖還有挽救空間不同的是,大堡礁海底的珊瑚,

一旦死去,

就再也無法拯救回來,

也就是說,這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底墳場,註定是無法逆轉的悲慘事實了....

全球暖化的腳步短期內不會停止,溫度持續上升,這意味著將發生更多的珊瑚白化事件。大堡礁很可能,

在我們這一代人眼前徹底死亡。

如今,看著這一片片如白骨般的珊瑚群,你會不會心痛....

幾十年後,當孩子問你大堡礁是什麼時,你會不會羞愧難當....

放眼全世界,

整個世界,都因此在自食其果!

(7月15日,瑞典Karbole地區發生森林火災。圖/ CFP)

據CNN報導,瑞典、冰島、芬蘭、挪威這些深入北極圈的國家,

今夏的氣溫已經破紀錄了。

北極圈內已經燒起數十場森林大火。


高溫熱浪也席捲著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多個國家。

(7月初,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持續高溫,造成至少70人死亡)

(截至7月,日本持續的高溫天氣也造成70餘人死亡)

韓國某地7月最高溫達到了40.3攝氏度,打破了111年來最高紀錄,導致近30餘人喪生!

巴基斯坦遭遇50.2攝氏度的極端天氣,創全球史上四月最高溫。造成60餘人死亡!

(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今夏氣溫達到了51.3℃,打破了1961年的紀錄)

對脆弱的地球氣候系統來說,

一點點溫度變化都是致命的。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1 ~ 3攝氏度時,夏季北極海冰將消失,格陵蘭島厚度上千米的冰蓋發生不可逆的融化。

如果上升超過5攝氏度,冬季北極海冰也將消失。

也許在我們有生之年,


在有能力踏上北極這片淨土之前,

它和它的動物們,就已經消失了。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氣候變化是由於地球的氣候系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擾動而形成的。

雖然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多種多樣,但目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

因人類燃燒大量化石燃料而釋放的溫室氣體,

如CO2, CH4, N2O等,

是導致自工業化以來全球大氣普遍增溫的主要原因。

當然,除了溫室氣體,

導致如此嚴重後果,

還有這些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

2.大氣環境汙染因素:目前,環境汙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3.土地遭侵蝕、沙化等破壞因素:據悉,森林資源銳減,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大範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惡化生態環境。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汙染等不良後果。

5.森林資源銳減因素: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7.物種加速絕滅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汙染因素: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汙染。 

9.有毒廢料汙染因素: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的變動:地球周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形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科學研究,地球的溫度曾經出現過高溫和低溫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看著可愛的北極熊瘦骨如柴的走在貧瘠的大地上,

你的心是否也撼動了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

不管你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

全球變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

雖然我們不是科學家,

也無法前往極地去保護動物,

但保護環境,我們身體力行,

從身邊做起,

對於全球變暖和冰層融化,

其實,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將食物變成燃料:美國能源部大力支助發展生物燃料,包括玉米、大豆、柳枝稷、城市垃圾和用過的食用油。

儘量減少自己的碳足跡,能走路的距離,就不開車!

將衣服擰乾晾曬,不使用烘乾機。

推廣電子帳單,保護樹木。

將家裡的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燈泡。

多開窗,不用空氣淨化器,就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更多考慮使用新能源產品減少熱水使用。

可以極大減少能耗減少一次性塑料消費,如塑膠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

制定綠色生活計劃,將環保融入到生活每一個環節!

將食物垃圾單獨處理,使用廚餘垃圾處理系統等。

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如果家裡有空調,記住給空調換乾淨的過濾網。

關掉電腦:據美國能源部數據顯示,家裡75%的電消耗在待機狀態的電器上。

人走關燈,能省電,就可減少碳排放。

已經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挽回,而我們所擁有的,卻無法增加。

保護環境,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連我們的小學生也知道,

要保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看著可愛的生靈因為人類自己的私慾而飽受摧殘,

生命的負擔,我們真的可以如此毫無愧疚的承受著嗎?

我們並非地球的主人,

只是穿行於此。

給北極熊和更多生靈留下最後一片淨土。

編輯:Melody

(部分資料來自:《紐西蘭天維網》、《出行大連》)

-AD

相關焦點

  • 北極溫度爆表!超32℃!背後原因令人膽寒!未來,可能誰也逃不掉…
    32攝氏度。Jennifer無奈地表示:「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如今的北極,有時比北京還暖和。北極溫度的升高還會讓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帶來熱量,使北極的溫度繼續升高。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1 ~ 3攝氏度時,夏季北極海冰將消失,格陵蘭島厚度上千米的冰蓋發生不可逆的融化。如果上升超過5攝氏度,冬季北極海冰也將消失。
  • 北極從冷極變成了熱極,大自然瘋了嗎?
    北極冰川融化7月,在被稱為北半球冷極的北極,空氣溫度上升至攝氏38度以上。對於北極來說,這是整個觀測歷史的最高紀錄。未來北極地區的天氣如何變化,如果持續升溫,永久凍土會發生什麼?凍土融化也有可能釋放大量甲烷-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北極熱量從何而來?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37.8 ℃ 的氣溫遠超當地正常水平——該地區 6 月最高溫度的平均值為 20℃。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
  • 地暖流量表讀數詳解 地熱不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有很多家庭主人在安裝地暖的時候,發現流量表格有非常多種數字,但是自己沒有使用的經驗,所以常常會特別困惑,想要了解地暖流量表讀數詳解以及地熱不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大家可以關注下面內容,掌握地暖流量表的讀數代表的含義,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找到原因,及時進行處理。
  • 北極要漂走,誰在搗鬼?
    北極正在漂移,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為了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到地球的中心找答案。不停變化的地磁場你能指出北極嗎?也許你會說,拿一枚指南針,紅箭頭所指的不就是北極方向嗎?沒錯,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但也有出錯的時候。
  • -32℃!50多年來山西大同最冷一天!聽說大同人都快凍哭了……
    受冷空氣影響,預計未來24小時內,預警區域有4~6級西北風,陣風可達7級或以上。請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防範準備。> 不,還沒有 -32℃在前方等著你 大同降溫到-31℃,再創歷史新低
  • 話說,南極和北極那個更冷……
    你是否有想過同樣地處「兩極」南極和北極誰更冷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都常年覆蓋冰雪,天氣異常寒冷,大的熱量很快就輻射掉了。所以北極地區的氣候沒有南極洲那麼冷,最低溫度也僅有零下60攝氏度左右。南極圈內也沒有草,更沒有樹木,僅僅生有苔鮮類低等植物。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使用紅外攝像頭 HTPA32x32d 檢測溫度
    /0.5F7.7eHiC,代表了: 解析度32x32,帶有數字輸出的版本號為1,5mm焦距,光圈0.8, 濾波特性F7.7(μm, bandpass), 帶有外部光圈,高靈敏度,帶有保存在eeprom的校準數據專業詞彙K: 開爾文,溫度單位, 273.15K = 0℃
  • 其背後原因是什麼?未來趨勢如何?
    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公眾對於入冬以來的「冷」都有相同感受。12月23日,全國多地又迎來新一輪冷空氣,讓剛暖和了兩天的天氣又冷了下來。同時,「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冷的?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
  • 北極凍土融化現巨型病毒?更大的災難可能正在發生...
    但是,南極和北極,都已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冰雪世界。在未來幾十年內,如果不加以遏制,永凍土中釋放的溫室氣體,將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據科學家分析,到2050年,由於地面解凍坍塌,北極地區大量基礎設施,包括數千公裡的輸油管、公路,建築物、儲油罐、油田、機場等等都將面臨巨大風險。氣候變暖,凍土融化,都指向一個更恐怖的後果——海平面上升。人類己經無法阻擋海平面上升的步伐了。
  • 南極和北極哪裡更冷?地球人都該知道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都常年覆蓋冰雪,天氣異常寒冷,可想而知,這兩地就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麼,南極和北極哪個更冷一些呢?其實,南極要相對更冷一些。南極的平均氣溫只有約-48.9攝氏度,比北極的平均氣溫要低1.7攝氏度。
  • 北極對俄羅斯多重要?重啟蘇聯極地實驗室,可超低溫測試火炮射擊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體現的是俄羅斯北極戰略的持續加強。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很大,但大部分都處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瀕臨北冰洋,在這種情況下,低溫就成了對武器裝備影響最大的一個自然因素,就比如說自動步槍,槍管裡只要有一點水汽,在俄羅斯北部這種低溫環境下,立馬就結成冰了,槍栓凍得拉不開,自動步槍也就變成了凍得邦邦硬的鐵疙瘩。
  • 一組北極熊照片刷爆了全國…人類對大自然造的孽, 懲罰已經來到
    北極圈氣溫飆升到了32攝氏度!「作為地球的中央空調,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也就是說北極熊等生物或者可能在未來40年迎來滅絕,那接下來呢?是人類嗎?
  • 南極和北極哪一個更冷?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南極和北極分別屬於地球兩端,是世界上最冷的兩個地方。南極的特有生物是企鵝等,北極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北極熊了。那麼,南極和北極相比較,那個會更勝一籌呢?我們先來看看南北極的一些共性:同是位於地球兩極,緯度高低相同,太陽照射的時間長短和角度也一樣。
  • 《新手駕到》首播口碑爆表 背後原因揭秘
    早就迫不及待想看正片的小編發誓今晚不換臺,守著湖南衛視看個過癮!!而且不愧是未播先火的綜藝,實時收視爆表!!四網全部第一!!熱搜爆表!真可謂是收視話題雙豐收了!!粉絲們都說,快聽,這是周深flag倒下的聲音啊。武藝則放話考不過就直播剃光頭。而小鬼王琳凱在摸底測試環節自信表示自己是最高分,不然就吃箱子,結果被戚薇秒打臉,乖乖啃起了箱子。科目一考試當日,又揚言考不到95分以上就不吃飯,結果94分再次秒打臉!
  • 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北極38度高溫,接下來還會更熱
    學過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暖流。這股不應該出現的暖流將會讓太平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進而引發全球範圍內的氣候異常。2019年就是一個典型的厄爾尼諾年,這一年印度高溫歷史罕見,巴西亞馬遜雨林出現大火,而我們的南方則經歷了長達數月的陰雨天氣。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神奇「癒合」!原因是……
    今年3月,北極上空平流層臭氧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癒合」原因何在?因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政策?大氣質量?氣候變化?科學家說:都不是!主要原因竟然是它?!我們最熟悉的——天氣!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實際上,兩者都是不可逆的。不同的是,極地冰蓋和冰川融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擾亂全球氣候系統,迫使生活在兩地的動植物開始做出生存改變。當然人類活動也不免受到影響。 地球兩極的冰王國 從迷人的野生動物到令人驚嘆的崎嶇景觀,極地到處都充滿了壯觀的體驗。
  • 出道十年0緋聞,今32歲依舊顏值爆表,丈夫片酬讓人羨慕
    大家都知道藝人們作為公眾人物,很多時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備受關注的,因此藝人的生活可以說是被「監視」了一般,稍有差錯可能就緋聞滿天飛,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的演藝生涯。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位出道十年0緋聞,今32歲依舊顏值爆表,丈夫片酬讓人羨慕的女藝人,大家知道她是誰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