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作為國內一部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一度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上映後反響強烈,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當時聽說電影很不錯,我特意掏錢買票去看。
雖然我在某影城辦了會員卡,但看到票價還是咋舌:真的貴。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做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因為此前國內的觀影特效製作基本上都不過關,拍科幻片的基本上都虧錢了,而且效果也拍不出來,於是沒幾個人敢拍。導致導演一開始找演員接拍的時候不少明星說:這個拍不了,拍不出來。
為啥?
因為:1,效果不好,就是大家經常吐槽的所謂五毛特效,這個有現實基礎的原因,因為做特效需要工業基礎,也需要專業人才培養,而當時當時國內的特效人才還如一片尚在開發的處女地;
2.表現能力、加上效果的廣為吐槽,所以以前拍的科幻片基本上都不掙錢。但流浪地區做到了2D絕對可以,3D一些放映廳特效能看(IMAX不能看),票房也是驚人的成功,所以把它叫做裡程碑式的電影。
誇了這麼多,該批評的還批評:
1.在世界水平上,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只能算是合格,3D的合成特效,嗨嗨,感覺是還沒當年風靡世界的CS遊戲建模好,雖然一些狂熱者吹這瑕不掩瑜,但還得實話實說。
一些人更是說:這是首例,所以你得買票。
醫學、生命科學等在內的工作者科學家們看著賀建奎拙劣的愛滋病基因敲除鬧劇,說:還真不。
整個計劃導致人類的前途只有2500年,後續就是繼續前面的循環等死,沒有後續。
為什麼這麼說:這個計劃利用燒石頭技術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經過一系列過程進入半人馬座α星系中的一顆行星,共耗時約2500年,100代人。
但2500年以後,地球上的石頭基本上就燒得差不多了,以這樣的技術,再也無法支撐地球生命的第2次星際旅行。
一旦出現問題,地球和人類又得玩完。
作者只想到了前半部分,沒有想到後半部分,如果按照作者的想法,人類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
所以歸根結底,是在星際旅行裡,這種技術不行。
「這一次,輪到我們仰望星空!」是仰望星空還是葬送在浩瀚星辰?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開始貶低別人的科幻觀:「當末日來臨,你們只能逃離地球,而我們將帶著自己的母星去流浪!」
要想破局,人類就必須開發其他更加先進的能源和技術,然而燒石頭技術用掉了地球如此多的資源,地球的資源還能夠支持人類開發那樣的技術嗎?很大可能是不能。
所以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開發呢?
所以這是一部很有腦洞的作品,但可能對宇宙還是缺乏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