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巨大BUG:人類前途只有2500年,後續基本沒後續

2020-08-18 智哥探花

流浪地球》作為國內一部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一度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上映後反響強烈,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當時聽說電影很不錯,我特意掏錢買票去看。

雖然我在某影城辦了會員卡,但看到票價還是咋舌:真的貴。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做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因為此前國內的觀影特效製作基本上都不過關,拍科幻片的基本上都虧錢了,而且效果也拍不出來,於是沒幾個人敢拍。導致導演一開始找演員接拍的時候不少明星說:這個拍不了,拍不出來。


為啥?

因為:1,效果不好,就是大家經常吐槽的所謂五毛特效,這個有現實基礎的原因,因為做特效需要工業基礎,也需要專業人才培養,而當時當時國內的特效人才還如一片尚在開發的處女地;

2.表現能力、加上效果的廣為吐槽,所以以前拍的科幻片基本上都不掙錢。但流浪地區做到了2D絕對可以,3D一些放映廳特效能看(IMAX不能看),票房也是驚人的成功,所以把它叫做裡程碑式的電影。

誇了這麼多,該批評的還批評:

1.在世界水平上,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只能算是合格,3D的合成特效,嗨嗨,感覺是還沒當年風靡世界的CS遊戲建模好,雖然一些狂熱者吹這瑕不掩瑜,但還得實話實說。

一些人更是說:這是首例,所以你得買票。

醫學、生命科學等在內的工作者科學家們看著賀建奎拙劣的愛滋病基因敲除鬧劇,說:還真不。


2.影片的核心內容,劉慈欣著的流浪地球計劃也存在著巨大的BUG:

整個計劃導致人類的前途只有2500年,後續就是繼續前面的循環等死,沒有後續。

為什麼這麼說:這個計劃利用燒石頭技術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經過一系列過程進入半人馬座α星系中的一顆行星,共耗時約2500年,100代人。

但2500年以後,地球上的石頭基本上就燒得差不多了,以這樣的技術,再也無法支撐地球生命的第2次星際旅行

一旦出現問題,地球和人類又得玩完。

作者只想到了前半部分,沒有想到後半部分,如果按照作者的想法,人類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

所以歸根結底,是在星際旅行裡,這種技術不行。

「這一次,輪到我們仰望星空!」是仰望星空還是葬送在浩瀚星辰?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開始貶低別人的科幻觀:「當末日來臨,你們只能逃離地球,而我們將帶著自己的母星去流浪!」


要想破局,人類就必須開發其他更加先進的能源和技術,然而燒石頭技術用掉了地球如此多的資源,地球的資源還能夠支持人類開發那樣的技術嗎?很大可能是不能。

所以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開發呢?

所以這是一部很有腦洞的作品,但可能對宇宙還是缺乏想像力。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2》將拍,後續的故事很有意思
    2019年,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上映,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斬獲了46.5億的票房,甚至被譽為國內第一部成功的科幻片。目前,《流浪地球》第一部雖然結束,但是它的故事並沒有完結,地球將去往何處、人類的命運將如何走向,成為最大的看點,也備受網友的期待。
  • 電影《流浪地球》,只有中國人能夠拯救地球的文化密碼!
    而這部《流浪地球》也是不輸給《三體》的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拿劉慈欣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從劇本上就不會輸。其實,《流浪地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劇透預警——以下含有輕微劇透《流浪地球》講了一個腦洞十分大的故事。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類唯一生存的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影評
    但觀看了《流浪地球》後,我驚喜地發現科幻片並不僅是千篇一律的英雄主義和令人目眩的特效的代名詞。浩渺星系中,冰冷金屬裡,原來也有情。片名的主語是地球,片中的主體也是地球,而最引我深思的,卻是「流浪」二字。在影片中,由於太陽災變,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移民計劃。這「愚公移山」式的流浪,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艱難,甚至具有近乎悲壯色彩的方法?
  • 《流浪地球》給我們的啟示意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在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感慨良多,網上評論也眾說紛紜。前些年的電影,明星片酬佔據了電影成本的半壁江山,難怪總體質量不高,觀眾也覺得票價不值得。這些年的電影,越來越凸顯「演員」二字的本份精神,質量不斷上升,大家願意依舊買帳。單純靠臉而非演技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文:梁建章、黃文政最近,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引起了熱議。很多科學家指出了原著中一些有悖物理規律的漏洞,而我們則發現原著有個算術漏洞,導致小說中的一個基本政策犯了方向性錯誤。有漏洞並不奇怪,因為科幻小說畢竟是對未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進行大膽地想像和推演,其演繹路逕往往遠離日常經驗。
  • 星空漫步 || 《流浪地球》影評
    二零一九年大年初一,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正式上映。該片一上演,即獲得觀眾一致好感。微信群,朋友圈,新春拜年的親朋好友,看過的無不稱讚。該片票房十六天達到41億!暫列中國票房紀錄第二名。《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電影把故事設定在未來,太陽即將爆炸,太陽系已經不能適應人類生存。
  • 《流浪地球》的另類結局:六百萬年後人類團滅
    #》為國產太空科幻片歷史掀開了新希望的序幕並且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僅是它顯示出中國電影工業的巨大進步,更在於它"帶著家園去流浪"引發了深植於國人的鄉土情懷的強烈共鳴。恰如劉培強所說"從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當人類開始踏上太空流浪之旅時,就再也沒有退路。那麼如果人類太空移民計劃失敗的話,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由丹麥與瑞典合拍的低成本科幻片《安尼亞拉號》則向我們展示了《流浪地球》的另類結局。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流浪地球不如流浪月球!
    硬核科幻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火了!太陽要衰亡,地球要流浪,帶著家一起走,大大的鄉土情懷,讓電影散場後許多人遲遲不願離場,這跟爆米花電影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不過細想想,問題真不少。第一個問題:讓地球停轉的代價有多大?
  • 《流浪地球》首批影人測評:是時候仰望星空了!
    《流浪地球》先《三體》一步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之子,它承載的意義或許會大於一部電影本身。從2014年中影推介會上宣布有五部劉慈欣小說改編電影之後,到2016年,然後2018年,中途跳票的延期的,再到今年,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我們終於等到了。《流浪地球》作為劉慈欣首部搬上大銀幕的作品,身負太多壓力和希望,它的成敗,對於中國整個大的科幻電影創作環境來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流浪地球,我終於等到了中國人來拯救人類。
    在五彩繽紛的電影題材中,科幻一直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好萊塢好看的科幻電影有很多,但可惜,在流浪地球以前的中國,科幻電影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但今日,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出現,讓國人非常驚喜,畢竟,我們終於等來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我們中國人也是可以拯救地球的。
  • 江曉原 l《流浪地球》當得起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重任
    放眼多年來西方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也毫無疑問可稱上品。影片保留了劉慈欣原著小說《流浪地球》的基本框架———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駕駛著地球去別的恆星系尋找人類安放舊家園的新環境。這個框架也是整個故事中最有創意、最富想像力的。
  • 活下去——《流浪地球》觀後感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說:太陽在不斷膨脹,火山噴發、旱災肆虐、物種滅絕,城市消失......直至吞沒整個地球。面對這次滅頂之災,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4. 2光年外的新家園。人類傾盡全部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多座行星發動機,為地球飛離太陽系提供動力,並且集結全球的航空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這一恢宏而漫長的人類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計劃,渺小的人類自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然而宇宙之行危險重重:地下城巖漿滲入,沿海地區海嘯,地表溫度降至零下7 0 攝氏度。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接著影片介紹地球發生的災難,原因是太陽極速老化,持續膨脹,100年後會吞噬地球,三百年後太陽系消失,於是聯合國一致決定在地球表面建造1萬個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到4.2光年之外,開始2500年的流浪之旅,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大概。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哪裡還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在此危急關頭,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聯合共和國作出了一項緊急決定,在地球上建造上萬座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每個產生上百萬億噸的推力,把地球當成一個龐大的宇宙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而開啟了一段長達2500年的星際旅行。今天,我們就電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故事來聊一聊,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 地球可以利用木星進行加速嗎?《流浪地球》真的可以實現嗎?
    比鄰星距離地球4.2光年,即使是最先進的航天發動機,也得需要幾萬年才能到達,而流浪地球的設計是用2500年的時間到達,這就需要對地球進行幾次加速,而太陽和木星就是最好的藉助對象,因為它們質量足夠大。利用大質量的天體對太空飛行器進行加速,這就是引力彈弓效應,歷史上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就是經過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才能夠加速飛出太陽系,所以,木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加速器。
  • 《流浪地球2》電影官宣2023年拍攝,那麼續集劇情會如何呢?
    因為一來資本是求穩定的,流浪地球1口碑這麼好,那麼肯定會趁熱打鐵在失去話題度之前拍攝第二部,這樣票房更能保證,有第一部的口碑在,第二部基本差不了,投資商、資本方很樂意把錢砸在流浪地球續集上,流浪地球續集籌資完全沒有問題,很多人巴不得分這塊蛋糕。其次,《球狀閃電》和《全頻阻塞》等小說,雖然格局立意也很不錯,但是內容更敏感,涉及到中美戰爭等元素,不適合呈現,票房和審核風險很大,格局也比流浪地球小。
  • 流浪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家」
    最近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霸佔了頭榜頭條。有人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有人說這裡可以看見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往小了說,它其實包含著中國的「家」文化。電影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大概講的是:地球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而面臨滅頂之災。
  • 有些話,要說在《流浪地球》大賣之後
    作為一部成本在5000萬美元左右的科幻片,即便刨除影院的票房分成,《流浪地球》也肯定算是大賺一筆了。 後續的跟風者肯定會來,其中也許會爆出幾部質量和格局更牛逼的好片子。最起碼在未來三到五年中,中國科幻電影是門顯學。 但《流浪地球》引發的爭議也是巨大的,許多爭論的焦點完全超出了我原先的預計範圍,但這是好事。
  • 《流浪地球》影評:地球可以流浪,但靈魂需要安放
    在幾個月前看到了<流浪地球>的劇照和宣傳片,多少放下心來,至少在特效和場景上已經很接近讀者心中的在"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中地球的景象了。大年初一就去看了Imx巨幕廳,在特效技術上<流浪地球>呈現出現階段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水平,很多場面震撼到我了,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不為過,但用"經典"、"偉大"這樣的詞來形容著實遠遠達不到。編劇在改編中基本只保留了流浪地球這個概念的設定,其他的情結做了大幅的刪改。
  • 《流浪地球》一場浪漫的希望之旅
    《流浪地球》講的是太陽迅速老化,太陽系已經不適合生存,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聯合政府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就是把地球作為超級宇宙飛船,駕駛著她奔向半人馬座比鄰星,整個過程需要2500年的時間,共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剎車世代:憑藉赤道上行星發動機的巨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