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典文學,就不得不提《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故事深入人心,對《紅樓夢》的改編一直以來也從未停止過,而這一次,《紅樓夢》踏上了歌劇的舞臺。
由多位華裔藝術家準備3年多,中、韓、美歌唱家聯袂主演的英文版歌劇《紅樓夢》近日在美國舊金山市的戰爭紀念歌劇院首演,引起了熱烈反響,3000多人的歌劇院座無虛席。深夜11點多才步出劇院的觀眾或意猶未盡地談論著,或等候在黛玉的大幅劇照前留影紀念,遲遲不願離去。
據了解,英文版歌劇《紅樓夢》從首演到9月29號期間,在舊金山共演出六場,明年3月還將在香港藝術節上演出。
為了讓西方人更好地理解這部鴻篇巨著,耗資300萬美元打造的《紅樓夢》歌劇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數以百計的角色,只留下8個主要人物。這部歌劇以英文演唱,配有中英文字幕。
歌劇的主創人員都是當今世界藝術舞臺卓有成就的華裔藝術家,導演是中國觀眾熟知的賴聲川,編劇盛宗亮和黃哲倫,分別是是美國麥克阿瑟獎和託尼獎的獲得者。服裝設計葉錦添,曾憑《臥虎藏龍》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為了適應歌劇演出需要,操刀的兩大編劇盛宗亮和黃哲倫對《紅樓夢》做了大量刪減。改編後的歌劇圍繞靈石和仙草的神話展開,他們雙雙從天上降落凡間。靈石變成了寶玉,他是賈府被寵壞了的家業繼承人;仙草變成了黛玉,她是孱弱多病、充滿詩意的年輕女子,母親去世後搬進賈府居住。
寶玉和黛玉陷入愛河,但遭到寶玉的母親反對,命令他與寶釵結婚,以償還賈家欠皇帝的債。寶玉堅決反對,但在高潮部分的婚禮場景中,新娘被調換,寶玉對黛玉的愛付諸東流。
這樣的改編,勢必又將在紅學江湖掀起一番驚濤駭浪。而編劇們已經做好準備。盛宗亮說:「一百個人讀莎士比亞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有人會愛你,有人會恨你。」改編後的歌劇是什麼樣呢?觀眾又是怎麼評價的呢?聽聽來自現場的聲音吧,也聽聽舊金山某國際學校的亞當·羅斯的評價:
「歌劇《紅樓夢》一方面能讓我們了解已經逝去的清朝文化,同時也能讓我們接觸到不同的社會景象和詩歌等文化藝術,還能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是如何行事的。其次,我認為對於那些已經對中文有所掌握的美國學生來說,對《紅樓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看完這部歌劇的美國學生去了中國後,他們可以說:『《紅樓夢》我知道一點。』這也有益於加強美國學生與中國人的溝通。」
央廣點評:文化產品,「走出去」才能更好的「賣出去」。
中、韓、美歌唱家聯袂主演的英文版歌劇《紅樓夢》成功完成了首演,開創了一個文化標誌性先河。創作者「選擇」了中國經典文學作品作為歌劇題材,進行了一次「中國文化輸出」的嘗試。
哪些「中國元素」最容易輸出?中國的美食、書法等文化很多人都知道,但文化的輸出有難易、深淺之別。舌尖上的輸出,就比較簡單直接;書法藝術中,象形文字的深奧容易讓老外望而生畏。而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堅密質地」的部分,當推文學經典,《紅樓夢》,它可謂中國意境與中國審美的「最佳形象代言」。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群被這部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歌劇所打動時,「中國文化走出去」才算是真正實現了「有效到達」。
現在大家都在說文化「走出去」,各方面都急於求成,走出去之後往往反響平平。要想讓自己的文化得到認同,首先要「安心做好自己」。同時,傳統藝術也需要現代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體系中。傳播者只有深諳中西文化,才能實現實現有效傳播。畢竟有效的傳播,才能帶來商業和文化價值。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
財經資訊權威發布 經濟政策深度解讀
中國最具影響力專業財經廣播
覆蓋全國億萬忠實聽眾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