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課|日本夏日清涼料理顏值擔當——中華冷麵

2021-02-16 海外多語種
天空湛藍,透出秋姑娘的爽利,不過很快,就步入了秋風瑟瑟的階段。不知,這時是否會懷念夏日的溫暖與美好?

 

在日本,人們關於夏天也有很多美好記憶,其中一定有碗「中華冷麵」在閃閃發光!

中華冷麵,日語寫作「冷やし中華(ひやしちゅうか)」,正如其名,中華冷麵確實與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字面直譯「冷やし中華」就是「冷卻了的中華面」,這是在日本的中國人,為緩解酷暑製作出來的食物。做法集結了涼麵和炸醬麵的精華,煮過的鹼水面過冰水放涼,口感筋道。鋪上豐富的菜碼,用清爽的酸甜汁提味,冰冰涼涼,酸甜可口,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本學期的日語料理上,老師就帶著同學們一起製作了這一道日本夏日最愛的美食—中華冷麵。

老師們一步一步帶著同學們學習認識並製作冷麵調味汁,不僅味道要原汁原味,氣氛更要「原汁原味」。

在日本,中華冷麵就像是一個季節性的指標天氣。轉熱之後,餐廳門口紛紛掛出冷麵的招牌,大家便知道,夏天到了。所以在料理課上,外教老師也親手為孩子們製作了冷やし中華的招牌。

以中華面為基礎,將麵條煮好後浸冷水,再搭配黃瓜絲或番茄等蔬菜、叉燒或火腿絲等五顏六色的配菜。

淋上清爽的調味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醬油和醋調製而成的醬油醋,另外一種是使用碎芝麻製作的芝麻醬汁),一碗讓同學們胃口大開的中華冷麵就完成了。

 

開動前,雙手合十,跟著老師一起念「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來表達感恩之心,尊重各種生命!這也是多語種課堂的亮點之一,把國際文化理解教育融入到每個細節。

接著,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品嘗起來。麵條在酸甜汁兒裡微微泡過,經過喉嚨都是清涼爽口的。麵條爽滑勁道,時蔬鮮脆爽口,湯汁鮮美清爽,營養豐富熱量低還飽腹,總之就是一個字「爽」!

留在味蕾上的美味,當然也要把它記錄下來,一張張都是用日語記錄的手帳,承載著這滿口留香的回味。讓我們回家也動起手來,為爸爸媽媽也做一份充滿愛的美食吧!

相關焦點

  • 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華料理」
    中華料理在日本人氣挺高,中國人經營的中華料理店隨處可見。平時在日劇裡,我們也可以常看到豬腳們出入中華料理店,點點麻婆豆腐、餃子吃。但是在日本,有些中華料理和地道的中國菜卻不一樣。比如常常還會看到日劇男女主角溫馨分饅頭吃的片段,當時也在吐槽,日本的饅頭居然有餡!豆沙餡的叫豆沙饅頭(中國部分地區也有這樣稱呼的),肉餡的叫肉饅頭……許多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都不常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常常混雜著日本出生的中國菜,這也是比較有趣的現象。這裡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國菜吧!▼
  • 日本人愛吃的這些中華料理,在中國卻是從未見過......
    事實上,很多中國人第一次到日本就會發現,不少日本店鋪在做著中華料理的買賣。而那些所謂的中華料理,不僅外觀和味道很奇特,不少人還真是頭一回見。丼,是日本料理對於蓋澆飯的通稱。中華丼,其實就是八寶菜蓋澆飯。相傳,是昭和初期的東京某中華料理店自創而成。八寶菜雖然在中國也存在,但是直接蓋在大碗白米飯上的吃法,幾乎是沒有的。 三、中華冷麵
  • 這些日料號稱中華料理,卻由日本發祥!國內也沒有賣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中華料理已經深入了日本人的家庭,比如餃子、炒飯等。而這些料理在日本本土也得到了發展,逐漸演變成適合日本人口味的食物。走在日本街頭,也能夠看到諸多中華料理店鋪,特別是在橫濱、池袋的中華街之上,中華料理店更是鱗次櫛比,四川料理、上海料理、廣州料理等各式各樣,火鍋、炒菜以及中華小吃琳琅滿目。一瞬間,仿佛回到中國一般。
  • 那些火遍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卻沒有姓名...
    但凡是身邊有喜歡吃中華料理的日本朋友,應該都經歷過他說喜歡一道中國菜,但在你卻聽都沒聽過這種事吧...
  • 「天津飯」,「冷中華」… 聊聊那些風靡日本的中華料理
    關於天津飯,關東關西還有不同的吃法:下面這道菜也是只有在日本才有的「中華料理」—— 冷中華。冷中華也叫中華冷麵,日本的中華冷麵的想法就來自涼麵,目前已經變成日本的夏季風物詩之一。面的醬汁一般分芝麻醬汁和醬油汁兩種口味,配料差不多就圖片裡展現的:黃瓜絲、蛋皮絲、雞肉絲、火腿絲、西紅柿等。
  • 日本的中華料理!作為中國人甚至沒吃過?!
    1、幹燒蝦仁這道菜是陳建明(中華料理達人)在日本經營中華料理店時,一邊想著四川的幹燒蝦仁一邊創作完成的。當時的日本人對於豆瓣醬的辣不習慣,於是依據日本人喜歡的口味進行改造,壓制辣味。這道菜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人氣還是挺高。
  • 出生在日本的"中華料理" 咱中國人怎能不認識?
    中華料理在日本人氣挺高,中國人經營的中華料理店隨處可見。平時在日劇裡,我們也可以常看到主角們出入中華料理店,點點麻婆豆腐、餃子吃。但是在日本,有些中華料理和地道的中國菜卻不一樣。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都不常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常常混雜著日本出生的中國菜,這也是比較有趣的現象。其中有些菜中國人見了甚是吃驚,這……這是中國菜,為什麼身為中國人卻都沒見過!這裡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國菜吧!
  • 在日本的中國料理和中華料理的區別
    >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徐航明表示:中華料理是根據日本人的口味進行改良過的,而中國料理則是沒有改動過的!為了表現出與中國料理的不同,便取名為中華料理(現在你知道了吧!其實為什麼中華小當家裡的人都說日語了吧!
  • 「中華料理」不是中國菜?純正中餐在日本原來屬於高檔消費
    那麼,有人就要說了,日本滿大街都掛著「中華料理」兩個字的招牌,分明是很愛中餐的嘛。其實,日本的「中餐館」應該分為兩種,一種叫「中華料理」,一種叫「中國料理」。雖僅一字之差,在菜品、價格、餐廳的檔次和氣氛環境上都有很大差別。
  • 日本的中華料理狂熱
    中華料理的狂熱日本人對中華料理有多狂熱呢?根據日本市場的調研數據顯示:甭管是在家做還是在外面吃,日本人最中意的食物都是中華料理。在被中華料理徵服的日本人中,最代表性是一個名叫小川悅司的漫畫家,在吃過麻婆豆腐外賣之後,就愛上了中華料理,開始調研並創作了一部漫畫《中華一番!》。
  • 【美食】中華冷麵——夏日最愛!
    印象最深的,是蠟筆小新和爸爸心心念念,卻沒吃到的中華冷麵。父子兩跑遍大街小巷都沒買到,最後勉強帶著餓癱的小新去吃漢堡。中華冷麵其實是在日本的中國人,為緩解酷暑製作出來的食物。做法集結了涼麵和炸醬麵的精華,煮過的鹼水面過冰水放涼,口感筋道。鋪上豐富的菜碼,用清爽的酸甜汁提味,冰冰涼涼,酸甜可口,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 #只在日本才能嘗到的中華料理
    日本人對中華料理,真是愛到不行不行!果庫君的童年看過的動畫片裡,就處處都有日式中華料理的影子。
  • 日本料理│美味不分國界,看看日本家庭料理吧
    鹽烤藍白魚,說到青花魚,一定是我們最熟悉的做法,避免日本食品店的鹽烤藍白魚,烤製得當、口感酥脆、嘴微黏的魚皮,再加上油膩多汁的白魚肉,可以說是頭號「米飯殺手」或「勸酒料理」。主要的材料是雞蛋,味道是鹹,過程是油炸。
  • 中華料理≠中國料理
    然而在日本人的眼裡,中國菜不是這麼劃分的。日本人把中國菜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體系,而其代表分別為「北京料理」(ぺきんりょうり)、「上海料理」(しゃんはいりょうり)、「四川料理」(しせんりょうり)、「広東料理」(かんとうりょうり)。在動漫《中華一番》(臺譯:中華小當家)中就提到過日本人眼中的四大系的中華料理。
  • 日本料理的哲學,不僅僅是做飯那麼簡單!進了日本料理店,卻發愁不會點單? 日本料理完全指南!
    看過這篇長文之後,麻麻再也不用擔心乃在日本料理店不會點單了!喲西!我們開始吧~它應該算是日本的國民軟飲料了吧。雖然是非常現代的味道但是它在1876年就被發明出來了哦!因為加了二氧化碳,口味清涼爽口,天氣炎熱時銷路奇佳,也成為代表夏季的「圖騰」之一。以前沒有空調的時候,清涼的彈珠汽水極受日本海軍喜愛,甚至在軍艦上都有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Umeshu 梅酒
  • 被日本人「改良」的各國料理,日本大廚把兒子送中國學習料理,回「根」地感慨頗多!
    日本人喜歡中華料理,其中最著名的一道菜就是青椒肉絲,幾乎在日本所有的中華料理店都能吃到,不過如果說青椒肉絲還有幾分像真正的中國菜的話,那麼天津飯可就是日本人根據自己的口味發明的「中華料理」了。丼是日本料理對於蓋澆飯的通稱,中華丼其實就是八寶菜蓋澆飯。相傳,是昭和初期的東京某中華料理店自創而成。中華冷麵
  • 日本的「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哪個是正宗中餐?
    在日本這道菜也是日本人心中比較好吃的「中餐」,但是除非是相熟的中國人開的中國料理店做的,如果是隨便找的中華料理店裡的麻婆豆腐總會覺得,味道有點奇怪。當然如果是超市買的方便性麻婆豆腐素,味道就更奇怪了。今天就正好借著喵喵肚子餓,給大家聊聊日本的「中餐」大家想到日本料理都會想到一個詞「清淡」,好看是好看,但是總吃這樣的東西,估計大家都受不了吧。
  • 這些中華料理我竟然都沒吃過
    中華料理在日本人氣挺高,中國人經營的中華料理店隨處可見。許多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都不常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常常混雜著日本出生的中國菜,這也是比較有趣的現象。這裡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國菜吧!
  • 日本人對中華料理有多少腦洞和歪樓?《料理東西軍》保準你看到又笑又餓~
    今日周末,正式向準備度假(賴床看片)的你們介紹《料理東西軍》,一部日本開山始祖級別的料理綜藝。跟東西軍相比,《深夜食堂》、《孤獨美食家》什麼的,都是晚輩。料理間對抗,既有日本料理和中國、韓國的對抗,也有同一國家同一菜系不同菜的對抗。有一集,他們請來了四川料理之父(日本地區)陳建明的兩個親傳弟子,比川菜。介紹超牛的樣子⬇️
  • 日本人眼中的寶藏中華料理
    因此很少有人想過——小當家原作《中華一番》的作者小川悅司,壓根兒就不會做飯。據小川悅司所說,作品中出現的菜式,來源不外乎幾種:看菜譜、拜託媽媽做、一拍腦門想出奇怪菜式拜託中餐館的師傅做。而在《舞伎家的料理人》中,麻婆豆腐還肩負著調解矛盾的使命。似乎沒有麻婆豆腐的料理作品就不是合格的美食漫畫了。可以說,日本人對麻婆的喜愛程度已經到了「萬物皆可麻婆」的地步,麻婆豆腐只是常規操作,麻婆茄子、麻婆面、麻婆蓋澆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