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絲竹演奏上藝術加工初探》周 皓

2021-02-19 江南雅韻

  江南絲竹演奏上藝術加工初探 

  周 皓

我是一個非常喜愛「江南絲竹」的演奏員,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某些同志問道:「怎樣才能良好的掌握江南絲竹風格」現擬就這個問題根據我多年來從事「江南絲竹」音樂的演奏實踐,粗淺的談一些體會,就教於同好。

「加花」與「吃字眼」

 「江南絲竹」的曲目大部來自民間樂曲,而民間樂曲的原始曲譜一般往往是較簡單平直的,但一經無數演奏家們的藝術加工後就豐富多採,風格突出了。這種藝術加工演奏者常依照本樂器的性能拓展了種種特殊的演奏技法,在對樂曲的加工上涉及到二個方面:一是「加花」,即從原有音符中增加音符使之豐滿華麗;如從一拍一個四分音符加花為二個八分音符或四個十六分音符。二是「吃字眼」,即從原有音符中減少音符使之清雋淡雅,如從一拍四個十六分音符改為二個八分音符或一個四分音符。而其總的目的都是為豐富原來的樂曲,使地方風格突出,色彩鮮明。在進行「加花」與「吃字眼」時應注意下面幾點:

 (1)要注意風格,不要南腔北調渾為一體,胡亂加花而有損原來的風格,否則就成了炒什錦了。

 (2)要注意樂器的性能。有的加花用字可能在笛子上吹起來很順耳,但在二胡上拉起來則不一定好聽。因此要根據本身樂器的性能進行樂曲加工。

  (3)要與其他樂器配合,保持和諧。因「江南絲竹『的演奏都是以合奏形式出現的,不能個人太突出而與其他樂器脫節。不同的人在演奏同一樂曲中,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加花行腔,這就要求樂隊人員彼此默契,相互配合,並須隨機應變和靈活襯墊,才能珠聯壁合,相得益彰。

  (4)要注意讓檔,笛子與二胡在「江南絲竹」中擔任旋律的主奏部分,尤其要彼此協作.如笛子在加花發揮時,二胡可隨機適當的吃去字眼,用長弓浪音來襯託,此謂之「讓檔」;反過來笛子吹浪音時,二胡可以盡興發揮一下(「浪音」是「江南絲竹」中的音樂術語,即笛子、二胡凡奏到二分音符以上之長音時,往往奏得有似波浪之起伏)。

至於演奏中藝術加工的過程大體上可分為三個步驟:

  (甲)「簡」先演奏一下簡單的原始曲調,掌握其基本骨幹音,打好一個框子。切莫輕視這一步,一首樂曲的藝術加工之優、劣、高、低、雅、俗,除了取諸於每個演奏人員的演奏技能,藝術素質與藝術修養外,有無這一步的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

   (乙)「繁」在上述的框子裡儘量加花發揮,使之繁花似錦,雍麗華彩。但滿足於此,停留在這一步上則很難說是高超的藝術家,有的演奏員為了顯示技能,曲意求繁,把樂譜填得滿滿的,其效果則不一定完美。猶之—位高明的畫家他作品中的畫面總是疏疏密密,疏密有致,充蘊著詩情畫意。

    (丙)「簡」    然後,在第二步「繁」的基礎上,巧意加工,精雕細刻,潛心提煉,適當的簡化而吃去字眼,做到「簡中有繁,繁中有簡」,而繁簡相當就更為「婀娜動聽,富有藝術魅力」。這樣的「簡」已非原來的「簡」,而是藝術上升華了。

   「多聽」,  「多合」與演奏者的獨創性

   怎樣才能藝術加工恰當,怎樣才能風格突出,味道濃厚,地方色彩鮮明呢?我想捷徑與竅門是沒有的,一個人關起門來深思苦索亦很難有所成就,主要的應該深入民間,廣泛接觸基層群眾,「多聽」與「多合」。

   「多聽」是經常深入群眾及各業餘絲竹團體傾聽別人的演奏,注意別人的演奏方法及藝術加工過程。多聽名家的演奏固然能使你大開眼界,得到美的享受,潛移默化而提高藝術修養;常聽民間樂手演奏,他們習濃鬱的鄉土氣,也可沁人心脾,使你得益非淺。

   「多合」是多與別人合奏,注意彼此配合的和諧,或繁或簡,或合或分,襯託墊補,鋪路讓檔。只有這樣,才能在具體運用中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而在藝術加工時則能漸趨於妥善恰當。

    但在吸取別人的優點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獨創性,不要一味模仿別人。因為他人演奏中的行腔用字、指法、運弓、對樂曲處理、演奏時的思想感情及與其它樂器的合作關係等等是不可能一一都模仿得到的。即使給你模仿得象「拷貝」一樣了,但若無個人的獨創性,那麼,你學到的也只是呆板的東西。因此,優良的吸取方法是聽了別人的演奏後還得獨立思索一下,哪些演奏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哪幾句用宇很好可以吸取進來;吸取進來的樂句用字與自己原來演奏的上下樂句用字能否銜接?有時為了要吸取別人的某些精採的行腔用字,尚須把自己原來演奏的上下樂句用字作適當的修改,使之能銜接慚艮緊密,這樣也就是消化了別人的好東西,融合為自己的精華。總之,我認為獨立思考與個人的獨創性是每個同志所必須具備的。藝術上不同特色的各個流派千姿百態,眾採紛紜,就是由精心砥礪,刻苦鑽研,探索前進的藝術家們所創造的。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江南絲竹樂器的演奏風格
    樂隊組成比較協調,吹、拉、彈、打交織成具有江南韻味的豐富音響,每件樂器都有較多的演奏技藝,各自運用不同的手法即興發揮其特色。樂曲結構布局的處理十分機動,曲式的發展有較強的邏輯性和藝術性。  江南絲竹起初是用於茶樓休閒或家庭娛樂,特定環境的演奏,使江南絲竹缺乏生氣,其音樂一般為慢速,力度輕柔,結構篇幅冗長,技巧簡單,樂曲的情緒和色彩比較單調。
  • 中國江南地區流傳的民間傳統音樂——江南絲竹
    基於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在清朝1860年之前,江南絲竹已經在民間流傳。明朝嘉靖年間,以魏良輔為首的著名戲曲學家們,他們在碼頭創製崑曲「水磨腔」的時候,著名音樂家張野塘等人已經組成了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他們用工尺譜等樂器演奏,後來逐漸形成了絲竹演奏的專職班社,讓江南絲竹被人們所熟識。
  • 江南絲竹名曲《中花六板》賞析
    江南絲竹名曲《中花六板》賞析周  皓    「江南絲竹」音樂廣泛流傳於蘇南、浙西及上海一帶的江南地區,具有濃鬱的江南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演奏風格,曲調歡快明朗,清新雅致,深受海內外樂壇喜愛。此系江南絲竹樂曲改編創作的技法之一,  積累了老一輩江南絲竹樂高手們長期的心血智慧與演奏經驗,且系集體創作而非一人之功。
  • 江南絲竹十大名曲
    B的主題在揚琴和秦琴上出現、輕快活潑;低音樂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舞蹈性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月下花叢中盡情歡樂、忘情舞蹈的歡樂場面。最後樂隊以快速的加花變奏,變化再現A的主題,使樂曲在熱烈歡騰的情緒中結束。       3、《歡樂歌》       江南絲竹合奏曲。
  • 江南絲竹和崑曲的今世前緣
    傳播中心也從環太湖流域的「姑蘇」地區轉移於滬,並於20世紀50年代在原先泛稱為「絲竹」的器樂演奏樣式基礎上,被演奏家們定名為江南絲竹。由此可見,在崑曲庇護下,江南絲竹得以金蟬脫殼,修成正果,自成一體。崑曲孕育著江南絲竹,江南絲竹又是崑曲音樂的物質載體。    崑曲和絲竹都是江南文化的精粹。
  • 小粒音樂角:一曲江南絲竹,訴說江南故事
    小粒真正喜歡並開始琢磨民族音樂,是在大學的時候,上專業課,排練課,各種音樂史課,使我對民族音樂產生了濃厚的情愫。今天小粒想跟大家聊一下江南絲竹。江南絲竹是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的傳統器樂樂種,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江南絲竹十大名曲丨音樂學堂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矣乃歸舟」,在古箏琶音的襯託下的樂隊合奏,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矣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更顯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2、《花好月圓 》江南絲竹合奏曲。 《花好月圓》是一首採用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的作品。全曲在熱烈的快板引子中開始。
  • 【音樂百科】江南絲竹十大名曲
    B的主題在揚琴和秦琴上出現、輕快活潑;低音樂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舞蹈性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月下花叢中盡情歡樂、忘情舞蹈的歡樂場面。最後樂隊以快速的加花變奏,變化再現A的主題,使樂曲在熱烈歡騰的情緒中結束。          3、《歡樂歌》          江南絲竹合奏曲。
  • 江南絲竹的曲式結構
    其中,這裡的絲竹,說的便是絲竹樂器,也就是絲樂器(彈弦樂器)和竹樂器(吹奏樂器)的統稱。江南絲竹,是中國民間傳統器樂絲竹樂的一種,在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比較流行。在辛亥革命以後,又在上海地區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江南絲竹的音樂結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板式變化和曲牌聯綴。其中,板式變化往往只以一個曲牌為母曲,以放慢加花和加速減字的手法發展為幾首獨立樂曲。
  •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是絲竹樂的樂種之一,流行於江蘇、
  • 「柔美糯」的江南絲竹餘音繞梁,最大規模社區巡演完美落幕
    琵琶演奏《陽春白雪》 江南絲竹的發展離不開專業力量的加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成海華是樂團的藝術指導老師,每次演出前,他總是會親自聽音響、排站位,從各個細節保證演出效果。56歲的何阿姨說,江南絲竹歷史悠久,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在蘇州長大,從小就愛聽絲竹演出」。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聚集了大量優秀樂手,江南絲竹開始向更高雅、更精緻的方向發展。「以前就是一些同好相約在家裡、茶館演奏,上海話叫』合絲竹』。」
  • 太倉市第五屆江南絲竹演出季夏季第1場集錦(一)
    2008年至今連續四次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縣級市為單位命名的唯一一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江南絲竹)之鄉。為了肩負起這個重大責任,進一步紮實推進、保護、傳承發展工作,根據太倉市文化主管部門的要求,從2016年起,由太倉市文化館和太倉市江南絲竹協會在太倉江南絲竹館承辦每年一屆的公益性交流演出活動——太倉市江南絲竹演出季。
  • 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
    原標題:讓江南絲竹不絕於耳 「我一定要參加表演!」這是上海市青浦區崧文小學「崧雅」江南絲竹樂團一位小團員的迫切心聲。眼看就要登臺表演了,可這名孩子這些天一直發燒不退。家長和老師都勸她別登臺了,她卻執意要上。
  • 鹽田舉辦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
    一曲絲竹心已醉,夢聽餘音夜不寐。7月19日下午,鹽田區山海小雅 國樂鹽田(第九期)——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在紫禁書院舉行。本場音樂會邀請上海申韻絲竹樂社,為鹽田市民呈現了一場瑰麗多彩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據介紹,「江南絲竹」為漢族民間絲竹樂,因與絲竹類樂器組成而得名。其曲調優美淳樸,清新悅耳,輕快明朗,綺麗優雅,其技法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顯現出「小、細、輕、雅」的藝術風格。
  • 非遺在社區| 上海江南絲竹樂團迎新年虹口專場音樂會成功舉辦
    此舉旨在促進國家級非遺項目江南絲竹的傳承與傳揚,進一步推動虹口地區歷史悠久的江南絲竹民間社團優質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常駐社區,使江南絲竹成為上海百姓喜聞樂見的身邊事,促進城市文化事業繁榮興旺。,是江南民間最為人稱道的絲竹佳作名篇。
  • 清音雅樂,秀美細膩,水鄉情韻,心醉絲竹— 東方印象之《絲竹樂》
    演奏者:費雲/揚琴,葉蘭/琵琶    江南絲竹—江南絲竹是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區的絲竹音樂的統稱。曲調優美淳樸,清新悅耳,輕快明朗,綺麗優雅,其技法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顯現出「小、細、輕、雅」的藝術風格。 江南絲竹音樂的產生和延續,對民族音樂史的研究及戲曲、民俗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江南絲竹是江南水鄉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江南絲竹在上海「老樹開新花」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根據申報單位的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工作開展實效和江南絲竹團隊建設情況,在首批基地的基礎上,共評選出浦東三林鎮、徐匯區湖南街道上海國樂研究會、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寶山區大場鎮、松江區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上海城隍廟等第二批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2021-2023年)24家。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裡的江南」新年音樂會奏響蘇城
    12月22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裡的江南」新年音樂會在蘇州保利大劇院奏響,為樂團2020—2021音樂季再譜精彩華章。新年音樂會由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執棒,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助陣獻演。精彩的演出與喜慶的氛圍,為不平凡的2020年畫上了句號,也為蘇城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 傳承江南絲竹非遺文化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今天,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創評工作總結大會暨優秀團隊展演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新時代小學舉行。會上,浦東三林鎮、徐匯區湖南街道上海國樂研究會、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寶山區大場鎮、松江區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上海城隍廟等24家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2021-2023年)成為新一批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
  • 竹笛有十大名曲,江南絲竹也有自己的八大曲——今日曲《歡樂歌》
    江南八大曲的產生源自於1939年的一場「絲竹遊藝」的活動,滬西絲竹家薛孝慈將八首樂曲寫在八塊牌子上,絲竹愛好者可以從中選擇任意曲目進行演奏,江南八大曲也就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