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音樂角:一曲江南絲竹,訴說江南故事

2020-12-23 安然影像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粒,一個民族音樂的愛好者。我喜歡了解各種與音樂相關的事物,特別令我著迷的是民族音樂。小粒真正喜歡並開始琢磨民族音樂,是在大學的時候,上專業課,排練課,各種音樂史課,使我對民族音樂產生了濃厚的情愫。今天小粒想跟大家聊一下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是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的傳統器樂樂種,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是由長江流域民間的「吹打」「細樂」「絲竹」「清音」等合奏形式演變、發展而成,以輕巧、柔美、清麗、淡雅的風格受到人們喜愛,具有獨特的韻味和藝術的魅力,也側面的體現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景。

江南絲竹演奏人員從一、二人到十數人不等,樂曲也是非常通俗易懂、優雅絢麗;江南絲竹的樂曲沒有太多,大多都是在民間流傳甚廣,通俗性的樂曲。它通過不斷精煉、又不斷豐富,逐漸形成了江南人民喜愛的風格和形式,它不像吹打樂那樣的粗狂、不像七弦琴曲、箏曲那樣高深典雅,它就像是江南秀麗的景色一樣,絢麗優雅,清秀而誘人;技法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所以有人把江南絲竹的風格,歸納為五個字:「花、細、輕、小、活。」「花」代表著華彩;「細」代表著纖細;「輕」代表著輕鬆;「小」代表著小型;「活」代表著靈活。小粒覺得這真的是表達得非常的貼切。

江南絲竹的樂器絲弦樂器與竹管樂器相結合演奏,絲弦樂器如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等樂器;竹管樂器如笛、簫、笙;有時還會加入一些輕打擊樂器如鼓、碰鈴、板等樂器。

江南絲竹有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頗有代表性的八大名曲分別是《雲慶》、《歡樂歌》、《三六》、《慢三六》、《四合如意》、《行街》、《中花六板》、《慢六板》。

江南絲竹樂曲大致有三種結構:一是由多個曲牌組組成的套曲;二是由母曲,運用旋律加花或變奏、放慢速度等方式形成獨立的另一首樂曲;三是根據傳統的漸層節奏發展的原則讓個母曲與各子曲按照速度的快慢組成套曲,所以在樂曲的表現內容方面,江南絲竹會比較單一。

小粒看過一篇推文,上面有名的廣東音樂家呂文成說到廣東音樂裡的《平湖秋月》就是用江南絲竹樂曲改編發展而成,用高胡、帶有廣東味道地玩出來的;還說道近百年來,江南絲竹沒有新曲,全部只有八大曲,江南絲竹樂曲一直以來都很保守,哪怕只是改了一個音,人家就不認識江南絲竹,江南絲竹有專門的音樂,不可以隨便改動。當時的呂文成先生說:「我是根據江南絲竹….」,但別人不承認,反倒使《平湖秋月》成為了經典的廣東音樂樂曲。

江南絲竹的弦樂聲中,訴說著江南古鎮中最執著的堅守。小粒希望能通過微薄的力量能讓著博大精深的樂種更加發揚光大、推陳出新。

相關焦點

  • 江南絲竹十大名曲
    3、《歡樂歌》       江南絲竹合奏曲。是明、清時期流傳在江南的曲調,用相同的旋律素材,採用變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後的演奏方式,在江南絲竹樂曲中一個創新。樂曲旋律明快流暢、起伏多姿。結構富有層次,由快而慢,漸次高漲,表達了人們在喜慶節日中的歡樂情緒。
  • 【音樂百科】江南絲竹十大名曲
    3、《歡樂歌》          江南絲竹合奏曲。是明、清時期流傳在江南的曲調,用相同的旋律素材,採用變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後的演奏方式,在江南絲竹樂曲中一個創新。樂曲旋律明快流暢、起伏多姿。結構富有層次,由快而慢,漸次高漲,表達了人們在喜慶節日中的歡樂情緒。
  • 小粒的音樂角:同一個樂器,如何表達不一樣的情感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粒一個民族音樂的愛好者。大家知道嗎,每個音樂都是有流派的,今天小粒想跟大家聊一聊,揚琴的流派。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必不可少的一個樂器,它和鋼琴是同宗的,可以說是民樂中的鋼琴。揚琴的流派有四個流派分別是:四川揚琴、東北揚琴、廣東音樂揚琴、江南絲竹揚琴。雖然每個流派的演奏技巧都不過於「單竹」、「輪竹」和「齊竹」,最重要的是揚琴每個流派的顏色都各有不同。先說四川揚琴,四川揚琴流派的演奏風格是非常多的粗獷,豪放,個性鮮明的,和四川人們的性格很相似。
  • 中國江南地區流傳的民間傳統音樂——江南絲竹
    基於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在清朝1860年之前,江南絲竹已經在民間流傳。明朝嘉靖年間,以魏良輔為首的著名戲曲學家們,他們在碼頭創製崑曲「水磨腔」的時候,著名音樂家張野塘等人已經組成了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他們用工尺譜等樂器演奏,後來逐漸形成了絲竹演奏的專職班社,讓江南絲竹被人們所熟識。
  • 江南絲竹十大名曲丨音樂學堂
    B的主題在揚琴和秦琴上出現、輕快活潑;低音樂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舞蹈性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月下花叢中盡情歡樂、忘情舞蹈的歡樂場面。最後樂隊以快速的加花變奏,變化再現A的主題,使樂曲在熱烈歡騰的情緒中結束。3、《歡樂歌》 江南絲竹合奏曲。
  • 江南絲竹和崑曲的今世前緣
    「江南絲竹」是絲竹樂合奏形式的一個重要分支,大約在40年代的時候,被 音樂界關注,並廣泛流行於民間,於50年代正式定名為「江南絲竹」。而崑曲早就誕生於元末江蘇崑山,盛行於明清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崑山腔融合北曲與弋陽腔、海鹽腔等南曲諸腔於一爐,以曲牌體為主,其音樂特徵「流利悠遠,婉轉纏綿,一唱三嘆」。
  • 江南絲竹的曲式結構
    歌曲《盛唐夜唱》開場歌詞是這樣唱的:龍膏酒我醉一醉,把葡萄美酒夜光杯;頒賜群臣品其味,金鼎烹羊記得添肉桂;胡姬酒肆燈花淚,以黃金銷盡一宿魅;霧雨輕撓美人背,賞絲竹羅衣舞紛飛。其中,這裡的絲竹,說的便是絲竹樂器,也就是絲樂器(彈弦樂器)和竹樂器(吹奏樂器)的統稱。
  • 江南絲竹名曲《中花六板》賞析
    江南絲竹名曲《中花六板》賞析周  皓    「江南絲竹」音樂廣泛流傳於蘇南、浙西及上海一帶的江南地區,具有濃鬱的江南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演奏風格,曲調歡快明朗,清新雅致,深受海內外樂壇喜愛。演奏者笑稱「百合不倦」(「合」即合奏絲竹音樂之意);聆聽者喜謂之「百聽不厭」。此曲江南絲竹前輩老先生曾賦予「薰風曲」之雅名,誠亦蘊含曲意,江南陽春,青山綠水,楊柳搖曳,草長鶯飛,惠風和暢,薰人慾醉,此情此景,倒也賦名頗為恰當。
  • 【音樂百科】江南絲竹樂器的演奏風格
    樂隊組成比較協調,吹、拉、彈、打交織成具有江南韻味的豐富音響,每件樂器都有較多的演奏技藝,各自運用不同的手法即興發揮其特色。樂曲結構布局的處理十分機動,曲式的發展有較強的邏輯性和藝術性。  江南絲竹起初是用於茶樓休閒或家庭娛樂,特定環境的演奏,使江南絲竹缺乏生氣,其音樂一般為慢速,力度輕柔,結構篇幅冗長,技巧簡單,樂曲的情緒和色彩比較單調。
  • 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
    孩子如此看重的演出,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徐匯區教育局委託徐匯中學牽頭組建的長三角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成立儀式暨展演。兩年來的學習和排練,已經讓孩子深深愛上了絲竹樂。 江南絲竹是產生、流行、發展於江浙滬地區的民族器樂,也是長三角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樂種。2006年,江南絲竹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江南絲竹之《薰風曲》
    《薰風曲》 演奏:宋泳 《薰風曲》原名《中花六板》,是江南八大名曲之一。民間藝人以《老六板》為母曲發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並將其組合成套,稱《五代同堂》。「五代同堂」這一名稱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孫五代同堂,福高壽長。
  • 「柔美糯」的江南絲竹餘音繞梁,最大規模社區巡演完美落幕
    年輕人奏響絲竹傳承的樂章 今年3月,市群藝館、上海市音樂家協會民族管弦樂專業委員會、各區非遺保護中心、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聯手啟動2018年上海市江南絲竹社區巡演。20個江南絲竹樂團,走遍16個區,開展了21場演出,是十年來上海最大規模的一次江南絲竹社區展示。
  • 鹽田舉辦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
    一曲絲竹心已醉,夢聽餘音夜不寐。7月19日下午,鹽田區山海小雅 國樂鹽田(第九期)——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在紫禁書院舉行。本場音樂會邀請上海申韻絲竹樂社,為鹽田市民呈現了一場瑰麗多彩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據介紹,「江南絲竹」為漢族民間絲竹樂,因與絲竹類樂器組成而得名。其曲調優美淳樸,清新悅耳,輕快明朗,綺麗優雅,其技法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顯現出「小、細、輕、雅」的藝術風格。
  •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音樂——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是絲竹樂的樂種之一,流行於江蘇、
  • 竹笛有十大名曲,江南絲竹也有自己的八大曲——今日曲《歡樂歌》
    江南八大曲的產生源自於1939年的一場「絲竹遊藝」的活動,滬西絲竹家薛孝慈將八首樂曲寫在八塊牌子上,絲竹愛好者可以從中選擇任意曲目進行演奏,江南八大曲也就由此誕生。
  • 太倉市第五屆江南絲竹演出季夏季第1場集錦(一)
    2008年至今連續四次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以縣級市為單位命名的唯一一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江南絲竹)之鄉。為了肩負起這個重大責任,進一步紮實推進、保護、傳承發展工作,根據太倉市文化主管部門的要求,從2016年起,由太倉市文化館和太倉市江南絲竹協會在太倉江南絲竹館承辦每年一屆的公益性交流演出活動——太倉市江南絲竹演出季。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裡的江南」新年音樂會奏響蘇城
    12月22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裡的江南」新年音樂會在蘇州保利大劇院奏響,為樂團2020—2021音樂季再譜精彩華章。新年音樂會由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執棒,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助陣獻演。精彩的演出與喜慶的氛圍,為不平凡的2020年畫上了句號,也為蘇城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 傳承江南絲竹非遺文化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旋律優美、曲風活潑的《歡樂歌》,細膩柔和、溫婉清雅的《玉芙蓉》,帶你領略春到江南秀麗景象的《春暉曲》。江南絲竹承載著一地的鄉愁記憶,以其獨特的音樂觸角牴達內心,喚起人們對江南傳統文化的熱愛。近百年來,絲竹音樂孕育了大批民族音樂人才。1958年這種演奏形式被定名為「江南絲竹」。它是江南山水孕育出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都市的發展讓江南絲竹原本在民間生存的環境逐漸消失,樂團也逐漸減少,原來的民間樂手們逐漸老去,他們散落在民間,有時三三兩兩聚在公園吹拉彈唱。
  • 《江南絲竹演奏上藝術加工初探》周 皓
    江南絲竹演奏上藝術加工初探   周 皓我是一個非常喜愛「江南絲竹」的演奏員,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某些同志問道:「怎樣才能良好的掌握江南絲竹風格」現擬就這個問題根據我多年來從事「江南絲竹」音樂的演奏實踐,粗淺的談一些體會,就教於同好。
  • 江南絲竹在上海「老樹開新花」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浦東新區新時代小學樂鼓表演《歡慶》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月18日報導:旋律優美、曲風活潑的《歡樂歌》,細膩柔和、溫婉清雅的《玉芙蓉》,帶你領略春到江南秀麗景象的《春暉曲》……江南絲竹承載著一地的鄉愁記憶,以其獨特的音樂觸角牴達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