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左膀右臂,就是杜可風和此人

2020-10-10 虹膜

作者:Alexandra A. Seno

譯者:易二三

校對:Issac

來源:《紐約時報》(2006年1月5日)

誰能忘記1990年《阿飛正傳》中的張國榮?在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之一中,他昂首闊步地走著,瀟灑地扮成一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阿飛,頭髮向後梳著,針織運動衫塞進高腰束腰褲裡,看起來既迷人又危險。

《阿飛正傳》(1990)

這部電影以及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其他令人難忘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叔平。在業內,張叔平是一個害羞、安靜的天才,他幾乎總是拒絕對媒體談論自己,而他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王家衛的合作常客——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師和剪輯師。

張叔平

「剪輯關乎比例和節奏,」他在一次罕見的採訪中說。在談到他作為香港最傑出的美術指導兼服裝設計師的職業生涯時,他一開始會問一個問題:「這裡的氛圍是什麼?」張叔平溫和的說話方式掩蓋了他對許多事情堅定的看法,他創造了一個極具洞悉力的世界:在這個恰到好處的空間,他能看到演員穿著恰如其分的衣服。

《阿飛正傳》(1990)

這位中國氛圍大師為王家衛2000年的作品《花樣年華》打造了張曼玉的形象,她穿著緊身的復古旗袍,留著高高的頭髮,在她租住的香港公寓和附近的小吃攤之間跨越了一段悲傷的距離。

《花樣年華》(1990)

今年,王家衛的首部英文電影《來自上海的女士》開拍(譯者註:因各種原因幾經推遲,最終夭折),張叔平將把妮可·基德曼融入到他對「東方巴黎」全盛時期的黑色電影式的願景中。

「實際上,我不太喜歡年代戲,但我能拍,」他笑著說。他的秘訣是:在eBay網上檢索,在當地電視臺和特納經典電影有線頻道看老電影。為了尋找靈感,他說,「我只是四處走走,看看電視,好好生活,順其自然。」他認為他的作品沒有什麼標誌性的東西,他說:「如果你能看出這是我的作品,那麼我就應該停下來了。每一次,我都必須向前看。」

《花樣年華》(1990)

的確,葉偉信的動作片《龍虎門》將於今年夏天上映。這部電影根據著名的功夫漫畫改編。作為這個項目的「造型顧問」,張叔平為影片主角(包括功夫明星甄子丹、香港演員謝霆鋒和餘文樂)設計了具有上世紀七十年代風格的服裝、髮型和妝容。張叔平的設計基於他對「中國現代」的詮釋,背景是許許多多的和尚、寺廟和現代汽車。

《龍虎門》(2006)

張叔平喚起人們對逝去時光的感受的能力或許讓他在國際上贏得了好評,但他說自己可能更喜歡當代作品。

除了電影,張叔平在廣告界也很受歡迎,他曾匿名指導SK II護膚品等大眾品牌的一些廣告的美學設計。

張叔平的工作範圍還延伸到了私人住宅和商業空間的室內設計。他最近為被《福布斯》評為亞洲首富的李嘉誠在廣東汕頭大學建造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外籍教師宿舍,目前他正在為位於香港商業區中心的一家水療中心進行設計。

即使是在拍電影的時候,他也會參與一些非電影的項目。

《花樣年華》(1990)

張曼玉說:「威廉(譯者註:張叔平的英文名)是一個超級敏感、超有天賦的人。他的眼睛看東西更敏銳。正因為如此,如果沒有威廉,王家衛的電影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張叔平(左)與張曼玉

張叔平對細節的關注近乎痴迷。例如,在《阿飛正傳》中,他讓明星們穿上了六十年代的內衣,這就解釋了女演員身上可見的內褲痕的原因。他說,他的工作就是幫助演員們創造「真實的」人物和場景。

《阿飛正傳》(1990)

14歲時,張叔平已經看了足夠多的電影,並且想要自己拍電影。他喜歡歐洲和華語世界的經典電影。在七十年代早期,憑著一股純粹的決心,他向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女導演唐書璇毛遂自薦,並獲得了和她一起工作的機會。

張叔平的父親在香港擁有許多倉庫,最終同意支付他在溫哥華就讀電影學院的費用,但表示,「不要把這件事告訴親戚。」張叔平完成了正規教育,於1976年回到香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顯然已經擁有了一個驚人的職業生涯。

《阿飛正傳》(1990)

儘管多年來亞洲和好萊塢都有很多邀請,但張叔平拒絕了不少他認為「太龐大的」電影項目。他半開玩笑地說:「這麼多人,這麼多馬,這麼多道具。算了吧。太麻煩了。而且拍攝地點太遠、太冷了。而我太老了。」

52歲的張叔平除了非常忙和非常注重隱私外,也很少接受採訪,因為他覺得自己只是在重複說過的話。「我沒有改變。在內心深處,我對電影保持著同樣的熱情。」他用似乎過著自己生活的那種低調的方式說道。

《阿飛正傳》(1990)

他說,在家裡,他的衣櫥裡只有幾件T恤、四條牛仔褲和四件夾克,包括他身上穿的那件螢光黃的風衣。在任何時候,他都只有兩雙鞋:一雙一直穿到報廢的運動鞋,還有一雙黑色皮革鞋——他咧嘴一笑——「為電影節準備的。」當所有的鏡頭都對準王家衛和演員們時,他常常就站在一邊,匿名走在紅地毯上。

「我不喜歡時尚。它是暫時的,」他說。然而,在看過他作品的人的意識中,他為香港電影所創造的形象和氛圍經久不衰、不可磨滅。

相關焦點

  • 【光影大師】王家衛與杜可風
    杜可風生命中的許多時光是與王家衛度過的,「如果我不是真正地『愛』他,是不可能這麼做的,我便不會被他折磨4年,只是為了拍一部《2046》了。」以《2046》為例,全世界可能沒有任何人像王家衛這樣拍電影,這是一個很貴的電影實驗,只有一個星星之火般的主題,之後便是無限種可能性。「我找到的方法就是對空間的運用。對演員來說,應該是不停地思考角色的內在,因為角色是會變的。我覺得我也是託王家衛的福,因為我現在對空間的所謂敏感度和空間可能性的認識比以前高很多,這是唯一存在的東西,其他的都是意外,或是一直在變的東西。」
  • 王家衛、杜可風風格淺析
    電影攝影師操控燈光,營造環境和氛圍,就如同用音樂來表現色譜以及時空中的運動和節奏。正如樂器會表現出不同的聲音變化,攝影通過色彩變化對空間和時間進行探尋。按杜可風描述,攝影就好比爵士樂。在拍攝香港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時,杜可風生動地展現了他的攝影功力,比如在《重慶森林》和《花樣年華》中,我個人認為這在他最棒的作品之列!本文是對杜可風和王家衛的攝影和電影製作方法的一些觀察,文章需要細看。
  • 虹膜 杜可風專訪:我沒有時間和王家衛合作
    採訪者:虹膜(LOOK)受訪者:杜可風時間:2015年9月4日地點:震旦博物館臺灣新電影時代虹膜:老杜,非常高興你願意接收我們《虹膜》雜誌的採訪,我本人就是你的超級粉絲。杜可風:謝謝。虹膜:我想從回顧你的電影生涯開始這個採訪,首先想問下,最早的時候,你為何會選擇由香港到臺灣工作?
  • 王家衛 / 杜可風,在光影之間譜寫戲夢人生
    ,杜可風著名攝影師也正是因為和王家衛的多次合作而被大家所熟知,《重慶森林》 《春光乍洩》《藍莓之夜》,這些經典且知名的電影都由杜可風擔任攝影師。《藍莓之夜》王家衛和杜可風也算是非常的合拍和相似王家衛拍攝電影沒有劇本,一般除了拍攝電影的地點之外,其它的事先都一概不知。杜可風也是,他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拍攝,而不是讓導演或者其他人告訴他該怎麼拍。他們的拍攝風格一直以來都很受歡迎,然而談到他們拍攝的理念,就不得不提到空間和時間。
  • 杜可風(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的光影與夢
    1952年,杜可風出生在雪梨郊區的一個醫生家庭,1970年代末,二十多歲的他選擇了去香港學中文,1983年,楊德昌力排眾議,讓初出茅廬的杜可風為其拍攝新片《海灘的一天》從《海灘的一天》這部片子,杜可風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幹攝影這塊料。而上世紀90年代初始,與王家衛的合作則被廣泛視為其創作上的轉折點。
  • 杜可風攝影風格分析
    一提到香港電影,避不開導演王家衛;而提到王家衛,必會說到他的金牌搭檔攝影杜可風。作為一名世界知名的攝影師,出生在澳大利亞的杜可風是伴隨著臺灣新電影運動和香港「後新浪潮」電影一起成長的。杜可風在他拍攝的大量影片中,對光線充滿了宗教般的迷戀和虔誠,法國影評界讚譽王家衛和杜可風為——開創現代中國電影視覺與語法的大師。
  • 一個澳大利亞人杜可風、洋為中用,拍出了令人嚮往的老上海風光
    杜可風和王家衛道揚飈之後,王家衛拍了一部《藍莓之夜》。 影評人給了這樣一個評價:沒了杜可風,王家衛就是一俗人。 雖然杜可風獲獎,但在進入香港初期,行內評價一般,主要是因為他「手慢腳慢」及「工作時喝酒」。 三,杜可風和王家衛的合作。 杜可風和王家衛的合作始於1990年拍攝《阿飛正傳》,杜可風在配合王家衛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的拍攝風格,一炮而紅,揚名立萬,成為圈內炙手可熱的大師級人馬。
  • 杜可風專訪:我對香港的看法和很多人不一樣
    杜可風:對,對。完全是朋友關係,只不過是拍電影的朋友,所以我們一起拍電影。虹膜:接下去一個問題可能有點敏感,能談下《2046》之後為什麼沒有再與王家衛合作了麼?是沒有合作的靈感了麼?杜可風:沒有,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了啊(笑)。
  • 杜可風的攝影風格是這樣煉成的!
    ▲杜可風杜可風因與中國導演合作而出名,比如王家衛、賴聲川和陳凱歌。他最出名的便是與王家衛的合作,展現了他的大部分風格特徵:如《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接下來通過杜可風的作品分析他的攝影風格,從他的創作理念中汲取靈感
  • 乾貨 | 模仿杜可風式攝影,四點要領你值得擁有!
    人們一提到香港電影就會提到導演王家衛,而提到王家衛,人們就會提到他的金牌搭檔攝影杜可風。杜可風在他拍攝的大量影片中,對光線充滿了宗教般的迷戀和虔誠,他曾獲得1987年,1991年,1995年,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1994年臺灣金馬獎最佳攝影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攝影獎,1997年,由王家衛執導,杜可風攝影的影片《春光乍洩》獲第50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影評界讚譽王家衛和杜可風為開創現代中國電影視覺與語法的大師。
  • 杜可風:最愛張國榮,現在的年輕演員沒吃過苦
    杜可風32歲才開始做攝影師,今年65歲,一直在中國內外各地遊走,保持極高工作效率,今年一年就有5部作品。他見證過臺灣電影新浪潮、港片黃金年代、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崛起,和楊德昌、關錦鵬、王家衛、張藝謀、陳可辛、格斯·范·桑特、吉姆·賈木許、三池崇史等眾多國內外大師導演合作,履歷豐富,量高質優。「沒辦法,這個社會變化這麼快,我們應該更快地去反映,這是應該的。」他說。
  • 王家衛「蘇麗珍三部曲」
    如果說李安拍電影是拍什麼像什麼,那王家衛就是拍什麼都像王家衛,但這並不意味著王家衛是一成不變的。 王家衛的蘇麗珍三部曲,拍攝時間跨度之大,正好代表了不同時期的王家衛。 今天就來聊聊王家衛的「蘇麗珍三部曲」。找了一些資料,但也摻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歡迎墨鏡王的影迷們來後臺批評指點或分享觀點。王家衛的導演生涯始於《旺角卡門》。
  • 王家衛暢談澤東電影25周年
    王家衛和劉鎮偉的合作始於影之傑公司,當時兩人主要負責創作,劉鎮偉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猛鬼差館》,就是由王家衛擔任編劇。難道王家衛和杜可風也到了「七年之癢」?「我和杜可風肯定會再合作的,但《一代宗師》就不適合杜可風,因為動作片、飛車、爆炸、火災,杜可風肯定拍不了。等車都飛完了,杜可風還會問你,神馬?已經飛了,在哪呢?他根本拍不到的。」
  • 在半小時的採訪中,杜可風喝掉了兩瓶龍舌蘭和一聽啤酒|每日薦讀
    它們分別是:虹膜專訪杜可風《冷暖人生》主持人陳曉楠在一席的演講「氣功大師」王林讀完這三篇文章,大約需要 27 分鐘。杜可風專訪:我對香港的看法和很多人不一樣2015 年 9 月,虹膜專訪了曾擔任王家衛、楊德昌電影攝影師的杜可風 —— 在半小時之內,這位性情中人邊聊,邊喝掉了兩瓶龍舌蘭、一聽啤酒:我拍了快一百部電影,大部分合作對象都是先是朋友才成為合作對象,包括在外國也是,加斯·范·桑特等等,我都是先認識他們,然後,噢,我們合作一部電影吧
  • 有一種風格叫杜可風,他鏡頭下的女人都極美|夜問
    答案:是,這些電影的攝影都是杜可風。從上至下分別是電影《阿飛正傳》《無間道》《2046》《踏血尋梅》《春光乍洩》《重慶森林》。近兩年時尚界流行「港風」,有港風妝容、港風襯衫,還有專門的港風攝影。想要了解一個時代的香港和華語電影,他是不能繞過的一個人——杜可風。杜可風出生於澳大利亞(1952年5月2日)。他年輕時遊歷過很多地方,最終被中國香港的霓虹燈和都市氣質深深吸引,從而紮根下來。他不是攝影專業出身,但他卻用極富個人風格的攝影把中國的城市拍得神秘又瑰麗。
  • 如果沒有他,王家衛的電影也會黯然失色
    比如你沒想到紅色那麼好看,這就是《花樣年華》最重要的作用。這部微電影則是讓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欣賞和了解香港年輕人。」杜可風在這部微電影裡面以幾個青少年學生、一位老師為點,紀錄片式的手法切開了一個香港青少年生活的橫截面。似乎每個觀眾在看此片時都像是擁有讀心術的變種人教授——大部分的影像都是聲音與畫面不同步的,聲音是來自人物內心的獨白,畫面是冷靜的生活記錄。
  • 愛跳舞的王家衛,和他的明星舞伴們
    《墮落天使》( 1995) 攝影:杜可風/李屏賓而在王家衛的電影中,視聽上的表現往往能夠比實際的情節,更為直白地闡述主題《2046》(2004) 攝影:黎耀輝/杜可風/關本良藉由上面這種慣例般的手法,王家衛通常會以獨立個體或幾個角色間的生活旅程為中心
  • 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王家衛電影風格從這裡開始
    不過,對於很多普通觀眾來說,這是他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作品,並獲得了十項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男女主角獎。事實上,它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為王家衛提供了資金支持和保障,使他能夠在接下來的創作中進行更大膽的風格嘗試。可以說,王家衛的粉絲和普通影迷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
  • 王家衛導演你知道嗎?《重慶森林》梁朝偉和金城武有多帥?
    王家衛王家衛,出生於上海,著名中國香港電影導演他擅長浪漫藝術電影,曾7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3奪歐洲電影獎。>春光乍洩春光乍洩不得不說,攝影師杜可風太厲害了!春光乍洩金城武,梁朝偉,張震,張國榮這些帥哥都出現過王家衛的電影裡。
  • 搭檔28年的王家衛和梁朝偉分手,港片最後的好時代結束了
    《重慶森林》花絮照最近最讓我動容的,是王家衛和梁朝偉的「分手」。這部28年來首次在內地公映的經典之作,也是王家衛與梁朝偉結緣的第一部電影。它讓王家衛同時拿下當年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直到後來放鬆下來,這個女人才漸漸上身,才把旗袍賦予的婀娜和情懷演了出來。電影沒有劇本一拍就是五年《2046》又是一部眾星雲集的作品。木村拓哉的出演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