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

2021-01-10 澎湃新聞
視頻!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今天啟動!

2021-01-09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領導、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復旦大學校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項目特邀專家等共6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

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會前,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會見與會嘉賓。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楊俊林在啟動會上講話。張人禾為科學中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及委員頒發聘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及具體實施方案。中國石化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在庫代表科學中心核心參與單位匯報相關工作。

科學中心揭牌,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

張人禾與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

張人禾與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記者發現,「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線上、線下竟然來了20多位院士。

與會嘉賓在逸夫科技樓前合影

其中16位是參與此次啟動會的特邀專家,包括何鳴元院士、包信和院士、成會明院士、陳小明院士、丁奎嶺院士、江雷院士、劉昌勝院士、劉雲圻院士、李玉良院士、李景虹院士、譚蔚泓院士、田永君院士、田禾院士、謝毅院士、俞書宏院士、張東輝院士。

線上參會的有4位院士,分別是劉明院士、席振峰院士、徐春明院士、于吉紅院士。另外,還有參加此次啟動會的報告項目單位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謝在庫院士、項目組趙東元院士。

張人禾在致辭中表示,復旦大學一直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加強基礎研究以及交叉合作是學校創建「雙一流」高校的立校之本和根本任務,學校將從資金投入、硬體建設、體制機制、人才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的建設。

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於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於2021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

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為特點,以功能介孔材料精準合成、功能設計、結構調控為基礎,以發展新一代介孔分子篩工業催化材料、實用高性能介孔儲能材料、新型生物醫藥功能材料等相關應用為出口,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致力於通過從理論研究到新材料創製,再到實用工業化應用技術研究的一體化研究隊伍的建立,完成功能介孔材料理論、合成與應用知識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基礎和應用領域的領先水平。

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

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由趙東元領銜,整合了國際領先的研究隊伍和資源,目前研究團隊成員超過50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其他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12人。團隊成員研究各有特色,同時又相互優勢互補,且具有長期的合作基礎,研究內容涵蓋了功能介孔材料可控合成、結構與功能精準調控、功能介孔材料高性能應用等,研究方向包括新材料合成、催化應用、能源存儲、生物醫藥、環境處理、電子器件等,已經形成了從理論研究、材料合成、到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化應用的全鏈條一體化研究體系。

打造以功能介孔材料為中心的

多領域全覆蓋研究高地

「通過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的建設,輻射和強化功能介孔材料在生物醫藥、儲能、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形成以功能介孔材料為中心的多領域全覆蓋研究高地,引領國際介孔材料領域的發展。」趙東元介紹,科學中心將著力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創製中國牌號的新一代催化材料,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同時以科學中心為平臺,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為保持和發展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合成與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提供源動力。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自2016年開始試點實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實施遵循「原創導向、聚焦前沿、交叉融合、科學評價、穩定支持、動態調整」的原則。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瞄準國際科學前沿,超前部署,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制的優勢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吸引和凝聚優秀科技人才,著力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對長期穩定地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

來 源

化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

組 稿

融媒體中心

文 字

殷夢昊

攝 影

成 釗

視 頻

王 玥

編 輯

李 玲

原標題:《視頻!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今天啟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7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英國醫學科學院...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
    ,吸引全國高端創新資源和優秀成果落戶廣州,通過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為戰略性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撐,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指導,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將於2020年11月
  • 7位中國學者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泰心醫院何國偉當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大會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何國偉教授因其在醫學科學領域,特別是在心血管外科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外科學部)。
  • 研究「導師夫婦」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研究「導師夫婦」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2020-01-12 18:29 來源:
  • 重慶整形美容醫院整形李任博士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重慶美萊整形技術副院長  重慶美萊鼻部整形學科帶頭人  重慶醫科大學整形外科醫學博士、7年制醫學生教培導師  重慶市「十佳」醫學美容青年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科進修6個月  2019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高文、周志華等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初評結果...
    其中獲得一等獎的兩組都來自化學組,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團隊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新和應用》。2、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通用項目)國家技術發明獎共有47組通過初評,其中有一等獎三組 ,二等獎43組。
  • 市人民醫院90後博士範慧婕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評審結果。市人民醫院治未病科90後博士範慧婕申報的項目——《基於Grx-1調控蛋白去穀胱甘肽化修飾探索當歸芍藥散對高脂血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作用及機制》經過多輪評審,成功立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這是該院科研工作取得的新突破。
  •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給過誰?曾經如雷貫耳
    這三人的分量之重,自是不必多說。這三位眾望所歸的大師獲獎後,中國科學院科學獎停辦,一停就停了二十多年——直到1982年才再度頒發,而那時,獎項名稱也被改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者裡面也不乏拿一次一等獎還不過癮的大牛們:劍橋博士鄒承魯學成歸國後參與了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1982年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年後,這位生物化學家又憑藉在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及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係方面的研究再度奪魁。
  • 吉林大學舉辦 「基於機器學習的PDE數值計算與應用」 線上研討會
    【消息來源:數學學院】跨越時空,「雲」上相聚。7月13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和吉林大學共同資助,國家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吉林大學聯合承辦的「基於機器學習的PDE數值計算與應用」研討會在線舉行。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 第十一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開幕式12月11日,第十一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於線上正式開幕。為服務於「健康中國」戰略和省市經濟轉型升級戰略需求,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不斷加大對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投入,包括依託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廣州國際校區新建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學科人才引進力度和公共平臺建設,學科呈現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 山東省立醫院舉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輔導講座
    為推進我院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提高基金申報質量,拓寬思路,提高資助率,廣泛動員臨床、科研工作人員積極參與2020年基金申報,山東省立醫院於1月2日下午舉辦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輔導講座」。講座在中心院區婦兒綜合樓6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東院區誠和樓4樓禮堂同步遠程直播。
  • 南昌大學校友曾安平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近日,南昌大學78級無機化工專業校友、漢堡工業大學終身教授、生物過程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德國華人教授學會主席曾安平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成為該院首位當選的德籍華人院士。曾安平教授曾安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化學及過程工程,系統和合成生物學,在國際上率先將系統生物學及基於蛋白質結構的代謝工程應用於工業生物過程開發,尤其在二元醇及胺基酸生物合成中取得突出成就
  • 70多位科學家來粵開展成果對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  這一幕發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上。 11月20-21日,由國家基金委計劃局與廣東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在廣東舉行。此次活動根據技術領域主題設置採取「廣州主會場+深圳、佛山、東莞、中山分會場」的形式聯合開展,將廣東省的創新需求與國家基金委的優秀成果進行對接,同時以項目帶人才的方式吸引全國優秀科學家到廣東創新創業。活動內容包括創新載體參觀、座談交流、政策推介、產業技術成果路演等。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中國科學院
    論壇上,潘建偉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報告,講解兩次量子革命發生的背景和影響,闡述量子力學和量子信息的基本原理、概念,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的積極作用。潘建偉介紹,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建立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科學革命之一。量子力學闡明微觀世界的物理原理,已成為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和生命等學科在內的現代自然科學的支柱。
  • 信息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國合計劃中韓合作研究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的批准通知,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經濟信息管理系教授程絮森主持申報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中韓公眾風險感知、應對行為及情緒演變的交互影響機理研究「項目獲得批准,直接經費資助200萬元,這也是中國人民大學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國合計劃與中韓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資助。
  • 浙江農林大學香榧研究項目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評審結果。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吳家勝主持的「光合同化物積累與分配調控香榧產量和品質的機理」獲資助,資助直接經費為273萬元。這也是該校連續第四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 【中國科學報】助力「中國牌」晶態材料再攀高峰
    作為我國「老字號」的優勢領域,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已有基礎,在非線性晶體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晶體生長等方面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2009年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功能導向晶態材料的結構設計和可控制備」啟動,「中國牌」晶體再度領跑世界。
  • 中國、美國、德國及英國哪個國家的院士多?
    科學家是一個國家最可寶貴的資源。 一,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於1994年6月設立,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據2019年3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857人,包括資深院士403人;另有外籍院士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