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 逐夢路》第四集導演劉皓天:記錄,為了更好地前行

2021-01-09 齊魯網

齊魯網10月3日訊 岱廟內院,為了調取新中國成立前法國攝影師阿爾伯特·卡恩拍攝的泰山影像原片,攝製組一直在等待。連續拍攝中,這種等待更可以看做是一種休息。年紀大的點上了煙,年紀小的毫無例外玩起了手機,我卻獨步在這個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建築群裡,被幾顆古樹深深吸引。忍不住發了條朋友圈:

「你有數千年的壽命,卻不會說話。你曾經和多少人面對面凝視,才會結下如此樣貌。像千百萬的靈魂纏繞在一起,又似一條河流承載了多少歲月的蹉跎。」

岱廟內院古樹

幾千年來,任何中國宏偉的古建築群,大多圍繞兩個主色調,紅與金:紅色象徵力量與榮耀,金色代表高貴與財富。那穿越其中的這些古樸肅立的古樹又代表了什麼?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從泰安回到濟南,直奔濟南二工具機集團。在車間裡,我們看到一位白髮老人正在撫摸一臺年代許久但仍精準運行的重型機器,這是新中國第一臺龍門刨床,而這位老人便是它的製造者之一董有泰。老爺子今年87歲了,身體健碩,喜歡騎自行車和寫詩,笑起來只剩一口牙花子。但當話題一轉到龍門刨,老人眼中便又泛起了光。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一窮二白,工具機業是發展工業基礎的基礎。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工具機人,也是「濟二」的第一批工人,董有泰他們承載著重要的使命,領到的第一個重任便是打造新中國的第一臺龍門刨床。越是在逆境中越能激發人的潛能,與物質匱乏相對的是他們鋼鐵般的意志。董老爺子說那時候只有古法上馬,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到極致,要把9米長的工具機純靠人工打磨平整誤差不超過2絲。外國專家斷定在當時的中國這是不可能的事,為了爭這口氣,他們硬是重複最簡單枯燥的工作,一直持續了兩年,董有泰他們最終做到了。現在的「濟二」已經成為世界三大衝壓供應商之一的「JIER」,第一臺龍門刨在現代化大型數控工具機面前相形見絀,但老人的形象卻更大高大,沒有他們這一代和後繼者奠定的基礎,就不會有現在高速發展的今天。

閒聊時,老人抓起手邊的一個螺絲,用眼光丈量,用手指去感觸,隨後他點了點頭,又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和機械打了一輩子交道,到如今看見一個螺絲就能笑得合不攏嘴,我有些納悶。老人卻說,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個意思,重複了兩遍。

在濟南二工具機集團採訪董有泰老人

攝製組再次啟程,這次我們來到了世界第六大港,亞洲第一個全自動化碼頭——青島港前灣全自動化碼頭。在橋吊遙控操作室,我們見到了許振超。在幾名年輕技師的協助下,「許隊」正在體驗遙控操作大型橋吊,他說這感覺很像在打電玩。

再訪大學時偶像許振超

因為大學就在青島就讀,所以我對青島港有莫名的好感。我記得那是大三那年,「振超效率」打破世界紀錄的新聞鋪天蓋地,即便是一個文科生也心潮澎湃。我還特地坐車去前灣,在大老遠的距離,膜拜了那一排排大型橋吊,那時候許振超在我心裡就是個傳說中的英雄。後來因為工作的緣故,有多次機會採訪許隊,這個英雄不再遙不可及,零距離接觸,帶給我更多的感受是平凡中的偉大。而這一次,他坐在我的面前,更像是一個老朋友,還是一個會腰酸背疼的白髮老人。接受媒體採訪,聊起創紀錄那段故事,許隊應該已經聊過上百遍了吧。他說我給你看點好東西,便像孩子一樣掏出手機翻出幾張老照片,那是第一臺大型橋吊竣工時的照片。他說當時是借了個相機拍的,有了智慧型手機後,他把這些照片又倒到了手機裡,無事之時便會拿出來看兩眼,現在回想起那時的場景仍是非常激動。趕上人力碼頭的尾巴,見證了整個機械化碼頭的崛起,一直到現在世界第一的全自動化碼頭,青島港以他為驕傲,他更是以青島港為驕傲。許隊說,有前人打下的基礎,又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有什麼理由不去幹好。「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在青島港每一個工人身上都透著這種「主人翁」的意識。

許振超手機裡珍藏的照片

泰山林場、原山林場、魯南製藥、通用汽車中國加工基地等等,近3個月的拍攝時間,我們行程2萬餘裡,採訪了上百位新中國的建設者和見證者,涉及生態、工業、醫藥、文學和藝術多個領域。雖然最後成稿中只有31人被點名道姓,但其他所有受訪者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重要的顧問。通過這些受訪者,能清晰地看到新中國70年發展建設的脈絡。他們也主要分為三代人,第一代自力更生的開拓者,第二代前僕後繼的接力者,和當下新時代的生力軍。最讓我心生悸動的還是最初的那批開拓者,他們已經老去或者離去,卸下戎裝歸於平凡。像極了岱廟裡那些古樹,當所有的紅與金都已洗去鉛華,唯有這些蔓延纏繞的生命還在靜默守護。他們不盡相同,又在精神上極其相似。這個精神可以是董有泰手中的那個螺絲,可以是許振超手中的操縱杆,也可以是某個不知名挑山工肩上的扁擔。這些都是「1」,14億分之一的那個「1」,每個「1」身上都承載著同樣的精神力量。正如採訪中馮驥才先生所說「這個精神就是我們的財富,它是真正浸入我們骨子裡的,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根,是我們民族的一個骨氣。」

採訪馮驥才先生,其作品《挑山工》1983年入選語文課本,至今累計有近2億孩子學習過在這篇散文。

在天津大學馮驥才藝術工作室進行採訪拍攝。

「開拓者的足跡,是歷史前進的起點」。回望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是無數人奮鬥甚至犧牲換來的。我們現在舉行所有慶祝70周年的活動和行為,都是為此致敬。時代總要向前,歷史應該被銘記,銘記並非目的本身,是為了更好地繼承、更好地繼續前行。時代需要「主人翁」,「逐夢路」永不停止。

極端天氣下拍攝挑山工,攝製組半數被紫外線曬傷。

鍾愛岱廟的古樹和石碑

文/劉皓天(《主人翁 逐夢路》第四集導演)

[責任編輯:楊凡、梁延菊、原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湖北理工學院育人工作紀實:做青春逐夢路上的助力者和引路人
    這也成為他一直以來孜孜不倦、努力前行的動力和標準。  湖北理工學院育人工作紀實:做青春逐夢路上的助力者和引路人  在生活中,馬老師事上用情,做博愛貼心的「引路人」,把學生「視如家人」,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是馬老師始終堅持的工作方法。
  • 誰是臺灣青年逐夢路上的「墊腳石」和「絆腳石」?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述評:誰是臺灣青年逐夢路上的「墊腳石」和「絆腳石」?  新華社記者 劉歡  剛剛過去的暑期,臺灣青年來大陸參觀、實習等交流活動火熱展開、精彩紛呈。大陸龐大而活躍的市場、友善的創新創業氛圍、日益便利的工作生活環境,給「寶島新生代」留下了深刻印象。
  • 光明日報評論員:全國哀悼,為了更好地前行
    原標題:全國哀悼,為了更好地前行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時,我們迎來了追思懷遠的清明節。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 青春記錄 | 一場夢想與現實的碰撞記錄
    》《青春記錄》是由安吉鎬(2019年憑電影《阿爾漢布達拉宮的回憶》獲得第55屆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導演提名)執導,何明熙(曾編寫過多部著名影視作品《doctors》《溫暖的一句話》等)編劇,樸寶劍、樸素丹、邊佑錫主演的勵志成長劇。
  • 逐夢路上的自考生,「進取」「堅韌」的同義詞
    在這支自考大軍中,雖然不乏個別混文憑的人,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地想要提升自己,不讓人生虛度,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們挑燈夜讀,克服重重阻礙-在尚德機構的自考大軍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中,甚至不乏身殘志堅者以及活到老學到老的老齡學員。也許他們的學歷還不盡如人意,但他們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種進取、堅韌的力量,會令很多非自考生都自愧不如。
  • 閃電評論丨緬懷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從來都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的人選擇堅守崗位,有太多的人選擇逆行衝鋒,他們中有白衣做戰袍的醫務工作者,有守護社會秩序的警務人員,有戰鬥在最前沿的社區工作者,有奮戰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康,他們不計報酬更無畏生死,很多人在崗位上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是時代的英雄,他們是國家的脊梁!
  • 用愛賦能逐夢路 ——恆信集團捐建希望小屋助力脫貧攻堅
    逐夢路上,愛是最好的賦能。一間「希望小屋」,為貧困兒童的夢想騰飛插上希望的翅膀。10月30日,恆信集團副總裁劉輝一行,來到臨朐縣九山鎮,查看希望小屋的建設使用情況,同時將米麵糧油和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送到困難兒童家中,為貧困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溫暖和希望。
  • 同仁堂:砥礪求索,讓傳承與創新逐夢前行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項目組完成了包括市場調研、實驗方案及試劑研究等在內的多項任務,課題收官在即,為更好更充分的結題,同時加深對本草的認識,工作室12名成員於11月18日來到密雲北莊鎮集團黨校(北京醫藥職工大學)中藥實訓基地,在黨校黃睿副教授帶領下,進行大黃、蒲黃和白礬三個藥材培訓學習,並求索本草之源,實地探訪百草的種植、生長、習性和功效等,意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 夢路計劃 眾籌感謝信
    的確,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裡,我感受著來自你們的深深的愛,讓我覺得這世界如此美好。此刻,也許讀著這封信的你我們相識相處了好些年;也許我們從未謀面,我們的緣分來自於網絡。但是我都對你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我是東南大學材料學院大三張培傑。
  • 《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
    《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  央視網消息: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了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主要展現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他們以勇敢、堅毅、頑強、無畏成為全國人民崇敬、學習的楷模,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 【思考】未來的主人翁
    她經常把他叫到講臺上,左手拿著他的試卷,右手劈臉一個嘴巴,把這位未來主人翁打得臉一歪,然後反手一抽,把他的臉再正回來。現在我還模糊記得那個孩子的樣子,瘦瘦小小,一臉驚恐,像只走投無路的老鼠。我們雖然是「文革」後的一代,但畢竟也是讀著魏巍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一個戰士,嘴裡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的課文長大的,神經比較大條,後來有老師指著學生罵「你離我遠點,我看見你就噁心」,大家還會哄堂大笑。直到我長大後回想起來,才能體會到其中包含的殘酷。當時我們也沒有太多選擇,要麼哄堂大笑,要麼噤若寒蟬。當然,噤若寒蟬多少體面一些。但我們畢竟是笑了。
  • 寶冢劇團出身女星月丘夢路去世 享年95歲
    騰訊娛樂訊(文/東齊)據《日刊體育》消息稱,寶塚歌劇團出身,在日本影視劇界也很活躍的女星月丘夢路因肺炎於5月3日下午1點50分在東京某醫院去世,享年95歲。在2014年寶塚歌劇團慶祝成立一百周年時,月丘夢路是參加「寶冢歌劇殿堂」百位明星展出的演員之一,這些年因為身體原因她反覆住院治療,今年2月生病再次住院,5月3日她的長女,料理研究家井上繪美發現她去世。葬禮將只邀請親屬參加,預計七月舉辦追悼會。出生於廣島的月丘夢路1937年進入寶冢音樂學校學習,與她同期的有越路吹雪、乙羽信子和東鄉晴子等。
  • 豪擲7,000ETH揭秘NFT巨鯨——WhaleShark的加密逐夢路
    嘉賓:NFT收藏家 WhaleShark主持人:小喵 Beep幣撲創始人/喵懂區塊鏈發起人時間:6.29(本周一)15:00pm主題:NFT巨鯨——WhaleShark的加密逐夢路導語:區塊鏈混沌階段,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公鏈,DApp,DeFi等賽道相繼爆發,近來NFT也被看作是新的風口。
  • 煙臺「逐夢前行」跨年盛典即將來襲
    悅姐一如既往地備好了跨年盛宴,等你們來嗨!辭舊迎新一定要有儀式感,12 月31日18:00-19:30,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菸臺融媒中心將聯合煙臺大悅城,在悅府一樓西南中庭舉行「逐夢前行」跨年盛典活動,期待你的到來! 活動現場主持人是誰?有哪些精彩節目?主辦方提前揭秘。
  • 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逐夢前行
    時間是客觀的見證者,鐫刻著前行的足跡。歷史必將銘記,這一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這一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6篇(100字-500字)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200字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  70年前,為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與強敵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他們以堅強、無畏、勇敢,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他們用青春生命,締造了一代中國人的偉大與光榮!
  • 聶福全的科技創新逐夢路
    聶福全清晰地記得,2009年那個春天,衛華集團創始人韓憲保那句「先來看看再決定去留」,從此開啟了這位洛陽人在起重世界裡的絢麗人生。「衛華給了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在生命最美好的年華,我沒有辜負。」談到37歲來到衛華集團至今的10多年,聶福全有喜悅也有感慨:喜的是他負責的技術工作已經趕上了世界領先水平;感慨的是10年來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太少。
  • 回望不是為了清算,而是為了更好地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在紀錄片播出期間,文匯APP持續連載紀錄片導演的創作手記,多維度還原《亞太戰爭審判》的幕後故事。今日刊登的是,《亞太戰爭審判》中最後一集《人性召喚》的編導手記,本集導演為宣福榮。導演宣福榮(左)在美利堅大學雙機位採訪賈斯汀·雅各布教授話說一開始我是負責英國審判相關內容的導演,後來作了調整才成了1956年新中國審判的導演。
  • 不忘初心,以「赤子之心」逐夢
    2017年帶團回國參加夏令營「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堅定信心,砥礪前行  奮鬥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失敗與挫折,明白人生低谷時,最需要踏過心中的「泥淖」,才能更堅實地走好今後的路。幾年來,自己充分利用墨西哥的地緣優勢,只要時間允許都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探秘過古巴、探尋過哥倫比亞、探訪過秘魯、也探遊過美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旅行,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是旅行,讓我以更加包容和謙卑的姿態擁抱未來、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