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好書大爆炸,ID:Shijia92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明明想冷靜地表達,開口卻滿是急躁和憤怒;明明事情沒那麼嚴重,搞得卻好像是火山爆發一樣;甚至是,明明想表達對某人的關心,結果開口卻都是數落和指責。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述情障礙」,恰好說的就是這一類問題。「述情障礙」(alexithymia)是個希臘詞,意思是無法表達感受,指的就是一個人很難正常的感知和恰當的抒發自己的情緒,也很難體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這樣的現象其實很普遍,就好像正在寫作,向你侃侃而談的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重度患者。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這種現象最初被發現於心理分析家在給病人治療的時候,醫生發現有些病人很難描述自己的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生理上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出汗、頭暈頭痛等。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很可能和孩子被過早的要求獨立有關;另外,家長早期沒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沒有較好的情感互動,也會造成這種心理障礙;也可能是在生活中,由於某次意外,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另外,從腦科學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分為很多區域,每個區域有每個區域的分工,有管情緒的,有管語言的,有管視覺和聽覺的等等。如果一個人患有比較嚴重的「述情障礙」,那麼,很有可能是由於在他的大腦裡,主管情緒和主管語言表達的區域之間,沒有建立足夠好的連接。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什麼腦損傷,主要原因,只是某種心理上的障礙而已。
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冷靜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麼困難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句話,「恐懼是一切負面情緒的根源。」
其實,大多數的心理障礙都有一個統一的根源,一個字「怕」。
我不想說,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很忙,怕自己向朋友倒了太多的苦水遭人厭煩;我不想說,其實那次你真的很過分,我沒有說,因為我怕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之後,我們的關係便是沒有了關係;我不想說,其實你今天穿的很好看,有件事你做的很棒,因為有個詞叫「奉承」,有個詞叫「諂媚」,我怕給自己和他人留下這樣一個印象;我不想說,因為我怕表達自己太多的情緒,會被人看不起,因為如今有一句話叫「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這是一個崇尚理性的時代,大家都追求理性;我不想說,我怕我說了,你不理解,或者是你可能根本不在意;而有時候,我是不敢說,怕說完之後,你會擔心。
正是因為這麼多的「怕」,這麼多的恐懼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和排解,積壓在心裡,最終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憤怒。而所有的憤怒都有同樣一個目的,那就是控制對方,控制結果。
因為我在乎,所以我怕,我擔心,我想控制你來聽我的。這也正是為什麼往往在親密關係中,這種障礙的表現越發的明顯,我們更加的不會好好說話,更加的不會冷靜地表達了。然而,這種出於控制目的的憤怒,最影響親密關係的維繫。
其實,良好的關係不是靠克制和掩飾維繫的,真誠相處的人不必隱藏自己的不滿,也不必把他人看得太脆弱,有什麼心事就說出來,主動並且用合適的方式去溝通,就沒有了那麼多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
每當你發現心裡的那些恐懼時,你要告訴自己,那都是幻覺,都是自己假設出來的,通過正確的溝通是可以解決的,告訴自己,這都是「述情障礙」的蠱惑,我們是可以與他人好好溝通的。
另外,我們都應該慢慢地學會傾聽,學會讚賞,學會抒發憤怒,學會觀察他人的情緒。刻意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讓他人在與自己相處的時候,感覺到很舒服,這是多麼重要且必要的能力啊。
也許你認為學習這些很麻煩,嗨,人生不就是一場修行嗎,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