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遊戲物語]送快遞也能拯救世界?沒錯,在最新登陸PC平臺的遊戲《死亡擱淺》中,送快遞是一項神聖的工作,快遞員就是末日下的救世主,承擔著重建人類文明的希望,我們今天就一起來體驗一下這款剛登陸PC平臺就拿下周榜第一的3A大作,看看它口碑為何兩級分化,它的魅力又在哪裡。
其實《死亡擱淺》能有這麼高的關注度,很大部分原因是它是小島秀夫離開科樂美後的首個作品。說起小島秀夫,相信熱愛玩單機大作的網友都不陌生,小島秀夫是經典系列遊戲《合金裝備》之父,遊戲屆的標杆人物。
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戰術諜報動作遊戲,《合金裝備》對遊戲業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現在基本每一款FPS大作都會有潛行的關卡。除了玩法上的革新,小島秀夫最出名的還是他打開了遊戲電影化的大幕,讓全球玩家感受到了電影化遊戲的藝術魅力。小島秀夫在製作遊戲時會大量借用了經典電影中的一些場面,在遊戲中畫面的視點會隨著主角的不同動作而隨時變換,再配合交待劇情的過場動畫,整體效果就像觀看一部高成本電影般具有衝擊感,讓玩家身臨其境,更有沉浸感,也因此小島秀夫被人描述為是所有導演裡最會做遊戲的,也是所有遊戲製作人裡面最會拍電影的。
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文明崩壞的未來世界,在未來的某一天,天空突然下起會讓人急劇衰老的「時間雨」,隨雨後出現的還有各種非人智慧生物,重要的是它們會襲擊人類,而且人死後也不會真正的死去,而是變為更為可怖的東西。總而言之,人類是無法在地面生存了,世界秩序被破壞,而通訊網絡的中斷則徹底讓人類避難的據點變成一個個孤島。
此時承擔聯繫各個文明據點重任的就是各個仍然勇於在地面上送快遞的快遞員了,通過這些快遞員,人類各個據點才能得以團結,形成命運共同體。
遊戲的核心玩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斷幫人送快遞。
說實話我是很難想像一款送快遞的遊戲也能做成3A大作,但小島秀夫做到了。在遊戲中我們需要不斷規划行走路線,保持身體平衡在各種末日地形下奔跑。
當然一款3A遊戲不可能只是走路模擬器升級版,你在送快遞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讓送快遞的過程變得富有挑戰性還有故事性。
比如上文提到的時間雨。顧名思義,時間雨會讓接觸到的物體時間流失速度大幅加快。為防止貨箱因持續淋雨而快速生鏽老化,你需要儘快找到地方避雨,或者想辦法脫離降雨區域。
又比如隨著時間雨到來的還有未知生物BT,這時候遊戲就變成了類似生化危機那樣的恐怖遊戲了,你需要摸清BT的行為規則,避免成為BT的獵物。
隨著劇情的推進,你能獲得足夠的資金去修建據點和據點之間的道路,這會大大加速你的送貨流程,此時遊戲又變成了建設類型了。
小島秀夫的作品, 最大的賣點依然是劇情。在秩序崩壞,末日降臨的背景下故事也更為吸引人,而故事最終的結局一定會出乎你的意料。
小島近日也探討了全球的事態,還提到了比如美國和英國的政治問題:「川普正在修建一堵邊境牆,而英國正在試圖脫歐(Brexit)。這個世界上已經聳立起許多圍牆,人們都只考慮自己。」在《死亡擱淺》中,弩哥飾演的山姆試圖通過向沒有被聯結的地區傳遞包裹、穿越巖盤、擊敗那些想要「截貨」的人來拯救世界。小島秀夫在採訪中總結道:「今天的時代是關於個人主義的。」——很明顯,《死亡擱淺》就是一種拒絕個人主義的嘗試。
小編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因為遊戲的劇情應該是遊戲最大的賣點,也建議大家屆時購買遊戲後徹底遠離社交媒體一段時間以免被劇透。
如果說一個遊戲的玩法是核心,故事劇情是骨骼,那麼遊戲的畫面表現就是皮膚了,它對遊戲的作用也至關重要。而死亡擱淺的畫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絕對可以用精緻、身臨其境來形容。
在CG和大場景的展現中,遊戲通過對光影的雕琢營造出沉浸感,非常逼真,畫面也是電影級的,讓玩家感覺就像真的在末日中一樣。
遊戲對人物外形的雕刻也很細膩,在皮膚的質感和毛髮展現上都非常逼真,讓人充分體會到時間雨那種讓能人頃刻衰老的恐懼感。
在光線充足的場景下,遊戲畫面又能給人一種希望的感覺,與下雨時的恐懼畫面形成鮮明對比。
總而言之《死亡擱淺》的逼真遊戲畫面也是遊戲一大特色,能很好地給玩家身臨末日世界的感覺。
那麼什麼配置能爽玩這個遊戲呢?這裡我簡單使用Ryzen 7 3800X搭配高端顯卡微星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魔龍、16GB雙通道內存組成一個高端硬體平臺,看看體驗如何。
其中微星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魔龍算是目前比較火的高端顯卡了,原本上代紅龍系列在DIY圈口碑已經極佳,這次更新換代的魔龍在散熱器升級上更加給力,大量的密集鍍鎳散熱鰭片+6根6mm鍍鎳熱管+1根8mm鍍鎳熱管+均熱板的配置輕鬆壓住了GPU核心。
升級後顯卡流光溢彩的RGB燈也非常吸睛,適合玩家打造個性主機。
不愧是數一數二的RTX 2070 SUPER頂級非公。
先看看遊戲的畫面設置,可以看得遊戲的畫質設置還是相對簡單,能調整的地方不多,這裡我們直接上全高設置。
有意思的是遊戲還支持DLSS,而且還分等級,分別為關、性能、和品質,這些差異也顧名思義了,品質就是儘可能保持遊戲的畫質,而性能則以提高遊戲幀數為主。
DLSS在1.0時期經常被人詬病會使畫質模糊,但好在現在DLSS 2.0時無論打開品質設定還是性能設定,一眼看上去畫質都不會有明顯降低,這裡的設置是3440*1440解析度,畫質全最高,關閉DLSS時沒打開抗鋸齒。
再放大細節,勉強能看到在性能模式下遠處的鐵柱確實是相對模糊一些,但品質和關閉狀態在銳度下基本沒區別,甚至品質模式下會更好,因為關閉後我這裡沒開抗鋸齒,銳度實在太高了,鋸齒有點明顯。
然後我們就在這個場景測試一下,這裡我們使用的是帶魚屏,解析度為3440*1440,考慮到大家買帶魚屏的人不多,測試也測了2K和1080P解析度,關閉DLSS時抗鋸齒模式選擇為TAA。
從測試結果來看解析度越高,DLSS給幀數帶來的加成就越明顯,在4K下DLSS最多可以帶來61%的提升,非常誇張。
而且我們也可以發現在的模式下DLSS品質和DLSS性能幀數差距在4K以下幾乎沒有,結合上面的畫面對比,更建議大家打開DLSS品質模式,除非你4K時幀數真的很低。
總得來說RTX 2070 SUPEE這個級別的顯卡,即使不打開DLSS也能輕鬆應付4K解析度下的《死亡擱淺》,打開DLSS更是毫無壓力了。
在其他硬體要求上,遊戲在4K解析度吃顯存在5GB左右,吃內存在8GB出頭,CPU佔用也有接近50%,因此建議大家至少使用16GB的內存、5GB顯存以上的顯卡和6核12線程的CPU。
總體來說死亡擱淺還是一款很不錯的遊戲,其電影級的遊戲畫面,引人入勝的故事劇情,創新的玩法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因為遊戲支持DLSS,它對顯卡的要求也不高,RTX 2070 SUPER就能輕鬆徵服4K解析度,如果你只要1080P解析度玩耍,要求就低不少了,根據顯卡的理論性能跑分差距,比RTX 2070 SUPER弱40%的RTX 2060也應該能輕鬆暢玩。
不過遊戲的價格有點貴,能降到200左右就好了,建議大家遊戲價格比較合理的時候再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