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近一年來最受爭議的大作,不少人都會想到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因為小島秀夫的名氣而進入玩家們的視野,因為其獨特的玩法而飽受爭議。但是有一點卻是確定的,那就是這個遊戲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送快遞」的核心玩法一度有出圈之勢。因此《死亡擱淺》也經常被大家叫做「送快遞模擬器」。
而最近遊戲日報Top君發現,這款遊戲有可能真的照進了現實。前幾天Top君網上衝浪時,無疑發現了快遞公司順豐最近發布的一則招聘啟事。內容就是要招聘一名遊戲策劃,目的並不是為了開發遊戲,而是通過與遊戲類似的機制起到激勵快遞員的作用。而且還在招聘網頁上放出了具體的要求,看樣子應該是認真的。
看到這裡不少玩家就炸鍋了,因為之前一直喊「快遞模擬器」都只是一種調侃,所謂的「快遞遊戲」不管怎麼玩梗,也都是一種玩笑。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快遞模擬器」可能真的就會加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了。
而關於最符合這個招聘啟事要求的人選,網友們也已經找到了。那肯定就是小島秀夫了!小島哥哥一部《死亡擱淺》就讓全球範圍內的玩家沉迷於送快遞無法自拔。如果他來幹這份工作的話,可能以後快遞員上班,都像是別人付錢請你玩《死亡擱淺》。想一想那個畫面,不要太有意思啊。
最後我們言歸正傳,以遊戲運營的思路來管理員工想法,也並非天方夜譚。順豐這次的招聘,如果實施妥當,有可能真的會提升內部的管理效率。雖然站在快遞小哥的立場上,辛苦的程度沒有改變,但是對於工作時的心態調整上,應該還是有所幫助的。
事實上,Top君平時也和許多遊戲從業者聊過,以遊戲行業的思路來做快遞、電商、乃至教育行業,已有成功先例。比如北京一家名叫「一刻館」的遊戲化兒童教育公司,近日剛剛完成了千萬級的融資。
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拼多多,也是用遊戲思維來做用戶新增與長期運營。當年微信群被拼多多轉發送錢的恐懼,想必很多朋友還歷歷在目。在遊戲行業,準確點說是手遊行業中,這就是典型的裂變與留存套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本身就有一些消除養成類的小遊戲,用遊戲思路做其他行業,完全不是玩家的臆測。
雖然作為遊戲媒體,Top君這麼說有點為遊戲行業自吹自擂的成分,但從已有的客觀現象來看,適合遊戲思維的應用場景,早已不僅限於遊戲行業。如果我們對遊戲行業、遊戲產品的了解足夠透徹,即使從事其他領域,也將會是降維打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